第一图书网

闲思录

萧瀚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作者:

萧瀚  

页数:

28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闲思录》主要内容简介:写的过程,很随意也很惬意,有了电光石火的灵感,就写几句,凑足了20条,便发到我的博客新浪“追遠堂”。不想,许多朋友还挺喜欢。其中原因,无非是这些思絮很平常,没有不食人间烟火之嫌,写的时候很放松。

作者简介

萧瀚,浙东天台人,就职中国政法大学,忝列副教授。误人子弟方面,主授宪政史及社会理论相关领域。喜翻书不求甚解,偶有所得,随手码字,发表八股文若干,时论杂议若干,有时附庸风雅,居然也诗歌散文起来。在水泥铁笼的城市里想做大自然之子,渴慕艺术却一无所能。20年前误入法学白虎堂,蹉跎至今。从来闲云野鹤,所以仍觉世间美好。

书籍目录

自序
安顿灵魂
小孩的书,大人的书
从众心理
我们失去了黑夜
人类永遗都是穷光蛋
愛的能力
人生就是学习放弃
放松的信仰
人类的历史
拯救母亲
在理性与冷漠之间
爱情的三种境界
上帝是个酒鬼
幸福是自己给的
法律是社会的救生圈
交往的三个境界
不要忽视身边的优秀
自恋
欢乐的另一面是悲悯
幸福公式
大学里的兼容并包
知识人造假的脸皮
插图列表

章节摘录

  在男权社会,社会环境往往不考虑女人的社会性事业,她们也就被塑造为以家为业,以丈夫为支柱、以子女为支柱,她们的依附性是被塑造的结果,这是残忍的——因为男人的水平从历史上看还不配获得这样的待遇,于是导致了女性屈辱的依附性人生,她们的人生支柱往往成为空花泡影。从这个意义上说,女性主义运动的正当性几乎无可置疑,除非哪天人类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培育健康幸福的后代才是俗世人生最伟大的事业。几种人生支柱成道。从历史上看只有极少数才能达到如此境界;不过要是将那些在历史烟尘中消散的求道者算上,那就不计其数了。  俗世事业。为人类作出一些贡献,这是历史上一般伟人而非宗教性伟人的人生支柱。  愛情。缺乏上述两项人生支柱便会寻求愛情的寄托,无论男女都难例外,愛情能够把人折磨得七荤八素,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许多杰出的人早年无以摆脱愛情的羁绊。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些思絮并不连贯,东一榔头西一锤——内容因此有些驳杂,从简单的生活琐事,到政治法律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家国民族种群社会也都涉及了一些。不过这些残思碎片倒也有个统一的内涵,就是自由与人道。即使有时会出现自相矛盾的表述。  ——萧瀚


编辑推荐

  这些思絮并不连贯,东一榔头西一锤——内容因此有些驳杂,从简单的生活琐事,到政治法律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家国民族种群社会也都涉及了一些。不过这些残思碎片倒也有个统一的内涵,就是自由与人道。即使有时会出现自相矛盾的表述。  ——萧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闲思录 PDF格式下载



萧瀚先生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副教授,教授宪政史,他非常博学,法学、历史、文学、哲学,均是其涉猎的领域。但是他的出名,并非因为他的学术造诣,而是他的时评文章,包括发表在《南方周末》上的,也包括发表在他的个人博客“追远堂”上的。他的时评极为犀利,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但别于韩寒、李承鹏等人的风格,辛辣的讽刺下,总有深沉的法理论证、史料陈列,或哲人名言。我自以为是的认为这源于他读书太多,读书多的人,说话难免要抖书袋,不是刻意炫耀,只是,桶里的水太满,溢出来是必然。

《闲思录》算是一本萧瀚先生的随笔集,从内容上说,“东一榔头西一锤……从简单的生活琐事,到政治法律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国家民族种群社会也都涉及了一些。不过这些残思碎片也倒有个统一的内涵,就是自由与人道……”(《闲思录》绪言语)。说实话,我非常理解萧瀚先生的这种感受,对生活保持的敏感的人,身边的点滴总会泛起心中湖面的涟漪,这样的涟漪,没有浪纹的激荡,却又闪动起光晕,摄影师能用快门和光圈记录感动的瞬间,那么,作为一个书生,萧瀚自然用文字去保留当时的情绪,以及思维撒落的鳞片。同样的,作为读者,面对这样的一本书,我也愿意用文字保留它给我的“当时的心情”。

在该书《人都可能疯,尤其优秀的人更可能疯》一篇中,萧瀚先生说,“有杰出思想或者艺术成就的人往往与普通人不同,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与通常人不同。”事实上,所谓的与通常人不同,难道不就是疯子的委婉说法么,茫茫向前的人流里,个别人远远的站在了路的最前面,人们跟不上他的脚步,于是人们说,我们抛弃他;个别人驻足不前,看人流身后繁乱的脚印,任人们从身边穿行而过,人们嫉妒他的安然,于是人们说,我们抛弃他;个别人,激烈一些,逆着人流走,造成了小小的不快,人们愤怒,于是人们说,我们抛弃他。他们便成了常人眼里的疯子。可当他们留下超越时代的文字,颠覆传统的色彩,后来的人们,总是惊讶而后悔的发现,那些孤独的异类才是真正被魔杖点过的天才,是上帝赐予人间的礼物。可,这就是人们的态度:一面摧毁现时的天才,一面追悼逝去的伟人。西方谚语说“诗人在历史上是伟人,如果住在你隔壁,那就是个笑话。”

书中对爱情也有多处论及,“几乎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告诉人们,爱情会使人痛苦。。。。。。爱情中的痛苦多半来自患得患失,来自感情依赖,只要你练就独立不依的感情人格,就不会受感情之苦。”(《不要受爱情之苦》)“吃醋是因为感情人格不独立导致的。感情人格如果是依附性的,就会患得患失,怕失去对方,这不是去爱,而是需要对方属于自己。。。。。。如果情感不依赖任何人,那就是自由的,有尊严的,独立的,也是放松的,就能体谅正常人的人性。”(《吃醋的原因》)可见萧瀚先生劝诫我们对待爱情的态度是所谓的“保持感情独立”,我对此并不十分赞同,爱情是冲动,是感性,是渴望完全付出,是渴望全部得到,爱情以外的人可以冷眼看爱情中的人们为爱疯狂,可身处爱情中的人,倘若冷静,又何谈爱情呢,不要因为惧怕爱情的痛苦而远离爱情,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日渐遥远,我们降落在彼此淡漠的世间,除了爱情之外,我们还能找到什么样的情感可以让我们重回单纯,像个孩子一样哭哭笑笑,吵吵闹闹呢?莎士比亚说“爱情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是一条永不平坦的道路”但是莎士比亚还说,“世上最严酷的痛苦莫过于爱情的惩罚,世上最甜蜜的幸福莫过于爱情的眷顾”如果说活着的意义是追寻并创造幸福,那么我愿意以一生痛苦,换那美丽的一瞬。处于爱情中的人,从身体到灵魂都自然而然地依附于他爱的人,这才是简朴的人性,独立了,也便不爱了。谁又能真正超脱呢?

好书很多,不同的书适合不同的心境,闲时闲读《闲思录》,并写下这些“闲言碎语”,朋友们,见笑。


买了两本闲思录,一本给自己,一本给同样喜欢萧瀚老师的好朋友。课堂上的老师与书中的老师都让人茅塞顿开。发人深省的书,值得一读。


认识到萧瀚先生,是因为我看阳光卫视《论衡》节目,那一期的《论衡》节目是贺卫方与萧瀚在一起座谈,那次我便为贺卫方先生与萧瀚先生深湛的学识与睿智以及他们讨论所具有的建设性所折服,我真的有幸收看到阳光卫视《论衡》的那期节目,幸闻咳唾之音!后来我又到网上看萧瀚先生的财新网的博客,亦为其一小段一小段的文字所折服,并在那上面看到了萧瀚先生自荐这本《闲思录》。买来家以后,觉得不尽人意,没了在网上文字的锋芒,不过亦值得一读!


正在看,闲思录,思考着看。


很适合大众读,很随性、很亲切!萧瀚是我最喜欢的当代知识分子,他的书我全买


这本书很好看,作者很有趣,很多思想的闪光碎片,看着一点不闷还若有所得。不少观点挺有启发的。作者是个很丰富的人。


江南才俊,文笔生辉。公平正义,普世价值。
萧瀚君,闲适文字,普世价值,小故事,引人思索。值得购买,认真品读。


很随意的语言,读后却有很深的感触


听说萧老师被政法大学停课了,后悔当初上他的课时没好好听


如絮絮叨叨的话,短但又充满道理。适合随手翻阅


一篇篇短小精干的随笔,蕴涵思想,挺不错的。


很好的书 内容很有意义 对一些社会现象等等的论述幽默又不失犀利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看了很多萧先生的免费文字,买本书支持一下。


这是本语录小品集,读起来很轻松


有一篇篇的短篇构成,很有自己的想法


可以长知识的一本书


非常适合闲暇的时候阅读。


在如今信息铺天盖地的时代,短而精的文字集锦正在因微博的兴起而备受关注。法律、道德、随想构成了此书作者的出版初衷。本书没有长篇累牍的冗长,只有无数的闪念。


这是作者自己的作品,是作者自己的思考、体验、感悟。轻松有趣,获益匪浅。


记录每天的灵感,很不错哦。


支持萧瀚, 此书很值得学习


挺精美的。。就是有点小


有点像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积累的一些想法。有闪光。


还好,就是过于简短了。


书用一天就可以看完了,讲述的多是些平常的思考,没有说教,只是阐述了。却也偶尔点醒了自己。总的来说,我很喜欢腰封上蒲宁的那句话“只要我还能坐在长椅上,遥望夕阳落山的景象,哪怕残躯断臂,我也会感到无比幸福。”这本小书并不令人费太大的脑力,读过就过,对于我来讲,并不会产生去强烈的重复的欲望。


看几页就不想看,萧瀚这人就会吹


  
  萧瀚先生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副教授,教授宪政史,他非常博学,法学、历史、文学、哲学,均是其涉猎的领域。但是他的出名,并非因为他的学术造诣,而是他的时评文章,包括发表在《南方周末》上的,也包括发表在他的个人博客“追远堂”上的。他的时评极为犀利,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但别于韩寒、李承鹏等人的风格,辛辣的讽刺下,总有深沉的法理论证、史料陈列,或哲人名言。我自以为是的认为这源于他读书太多,读书多的人,说话难免要抖书袋,不是刻意炫耀,只是,桶里的水太满,溢出来是必然。
  
  《闲思录》算是一本萧瀚先生的随笔集,从内容上说,“东一榔头西一锤……从简单的生活琐事,到政治法律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国家民族种群社会也都涉及了一些。不过这些残思碎片也倒有个统一的内涵,就是自由与人道……”(《闲思录》绪言语)。说实话,我非常理解萧瀚先生的这种感受,对生活保持的敏感的人,身边的点滴总会泛起心中湖面的涟漪,这样的涟漪,没有浪纹的激荡,却又闪动起光晕,摄影师能用快门和光圈记录感动的瞬间,那么,作为一个书生,萧瀚自然用文字去保留当时的情绪,以及思维撒落的鳞片。同样的,作为读者,面对这样的一本书,我也愿意用文字保留它给我的“当时的心情”。
  
  在该书《人都可能疯,尤其优秀的人更可能疯》一篇中,萧瀚先生说,“有杰出思想或者艺术成就的人往往与普通人不同,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与通常人不同。”事实上,所谓的与通常人不同,难道不就是疯子的委婉说法么,茫茫向前的人流里,个别人远远的站在了路的最前面,人们跟不上他的脚步,于是人们说,我们抛弃他;个别人驻足不前,看人流身后繁乱的脚印,任人们从身边穿行而过,人们嫉妒他的安然,于是人们说,我们抛弃他;个别人,激烈一些,逆着人流走,造成了小小的不快,人们愤怒,于是人们说,我们抛弃他。他们便成了常人眼里的疯子。可当他们留下超越时代的文字,颠覆传统的色彩,后来的人们,总是惊讶而后悔的发现,那些孤独的异类才是真正被魔杖点过的天才,是上帝赐予人间的礼物。可,这就是人们的态度:一面摧毁现时的天才,一面追悼逝去的伟人。西方谚语说“诗人在历史上是伟人,如果住在你隔壁,那就是个笑话。”
  
  书中对爱情也有多处论及,“几乎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告诉人们,爱情会使人痛苦。。。。。。爱情中的痛苦多半来自患得患失,来自感情依赖,只要你练就独立不依的感情人格,就不会受感情之苦。”(《不要受爱情之苦》)“吃醋是因为感情人格不独立导致的。感情人格如果是依附性的,就会患得患失,怕失去对方,这不是去爱,而是需要对方属于自己。。。。。。如果情感不依赖任何人,那就是自由的,有尊严的,独立的,也是放松的,就能体谅正常人的人性。”(《吃醋的原因》)可见萧瀚先生劝诫我们对待爱情的态度是所谓的“保持感情独立”,我对此并不十分赞同,爱情是冲动,是感性,是渴望完全付出,是渴望全部得到,爱情以外的人可以冷眼看爱情中的人们为爱疯狂,可身处爱情中的人,倘若冷静,又何谈爱情呢,不要因为惧怕爱情的痛苦而远离爱情,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日渐遥远,我们降落在彼此淡漠的世间,除了爱情之外,我们还能找到什么样的情感可以让我们重回单纯,像个孩子一样哭哭笑笑,吵吵闹闹呢?莎士比亚说“爱情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是一条永不平坦的道路”但是莎士比亚还说,“世上最严酷的痛苦莫过于爱情的惩罚,世上最甜蜜的幸福莫过于爱情的眷顾”如果说活着的意义是追寻并创造幸福,那么我愿意以一生痛苦,换那美丽的一瞬。处于爱情中的人,从身体到灵魂都自然而然地依附于他爱的人,这才是简朴的人性,独立了,也便不爱了。谁又能真正超脱呢?
  
  好书很多,不同的书适合不同的心境,闲时闲读《闲思录》,并写下这些“闲言碎语”,朋友们,见笑。
  


  从初次阅读《闲思录》里面的文字,到拿到真正的书,已经隔了将近两年了。这是一本编辑得如此缓慢的书。如今阅读我与萧瀚的往来信件,无非是些关于题目,篇章结构、插图等琐碎小事,不过正是这些小事,让一零散的、甚至不知如何可能成为一本书的文字,成了现在的模样。
  
   素绿色的封面底色,古典的书写体书名“闲思录”,萧瀚著。还有一个肉粉色的腰封,写着
  “只要我还能坐在长椅上,遥望夕阳落山的景象,哪怕残躯断臂,我也会感到无比幸福。”——伊凡·蒲宁
   这是一个极简设计的封面,但是就是书写体的字,就找了几乎一个月。如今看来,功夫没有白费,整个书的气质确如同萧瀚本人,简洁、冷净、有理想,有深度,书生气质非常浓厚。
  
   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以及此后,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作为编辑,我编的书是要满足读者什么需要呢?作为编辑我要传播的是何种文化观念、知识呢?
  
   要是编辑一本法律读本,编辑一本饮食指南、一本官场小说,一本心理励志,也许我都能说,我知道要要满足哪些读者的需要。可是编辑一本如同闲思录这样的一本书,编辑一本并非杨绛、也非王元化、何兆武这样的年长者所写的随感集,我要满足哪些读者的需要呢?或者说我的读者在哪里呢?
  
   回到萧瀚的这本书吧,书中没有如同萧瀚以前在网络或者杂志上那样对某一公共事件发表针砭时弊的评论,也没有萧瀚在法槌十七声中,对历史上那些经典案例的来龙去脉以及背后所揭示的关于正义、公理、信仰的思考,有的只是一些关于生活与人生境遇碎片式的闲言碎语,比如等车、大人和小孩、穿衣、男人和女人、读书、城市、大学、知识人等等。
   摘录一则
   我们失去了黑夜
   城市里生活,连个像样的黑夜都不容易有。没有电灯的时代,人们恐惧黑暗,现在有了电灯,人们讨厌无所不在的人造光明。于是,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学校园里停电的时候,人们那么欣喜若狂,因为只有在这片刻的黑暗之中,人才能真正找到宁静的自己。”
   再录一则
   月经关怀制度
   专门针对女性的月经关怀制度,不知道西方发达国家有没有制定实施过。我相信这一制度将来会成为一项普遍的基本人权制度。它应当让女性在月经期间带薪休假,以及例假期间女性需要的其他关怀。
  
   这些文字,随心而作,没有前言后语,读者也许觉得有些刺耳,也许觉得这人一看就是个爱瞎琢磨的人,琢磨的事还都没什么实际意义。识得萧瀚刀光般刺目的时评的人来说,这些文字也许太温和,甚至说的好像我们都知道的事情,实在失望。
  
   这些话题,这样的写作方式此书中随处可见,格言体、观点多于事实铺陈,也许很多你也未必赞同。
   比如关于知识人的一篇
  
   土鸡蛋在养鸡场之外
   现代大学都是养鸡场,所以那里只有用饲料催出来的鸡蛋,暂名饲鸡蛋。不过有时候,有些特立独行的鸡,不愿吃那些饲料,不愿意一天下一个蛋,他们躲到一边找食,隔三岔五下个把蛋,那些蛋往往味道鲜美。真正的土鸡蛋只能在养鸡场之外诞生,土鸡是放养的,他们有的是自由,但没饲料吃,很瘦,他们自己觅食,日积月累的结果就是生出土鸡蛋,异于养鸡场里的饲鸡蛋。所有快的东西都是不好的!那么难吃的饲料鸡肉、鸡蛋,完全可以不吃,找其他替代品可也
  
   如此判断,估计很多在校的教授们对这样的话回以一面之词而不予理睬,依然按其学术规律办事。萧瀚就是不愿成为养鸡场里下饲鸡蛋的鸡,不愿为所谓的学术成果而写作,不愿意为所谓的课堂规定而教学,而今在家闲着无课上。
  
   不论怎样,细心的人读完萧瀚的这本薄薄的小书,看着萧瀚亲自挑选的俄罗斯画家列维坦的插画,你的眼前可能会浮现出一个瘦瘦的文人形象,他一袭蓝衫、带着眼镜、手里拿着书在阁楼里阅读、或者站在高高的楼房阳台望着灯火通明的北京陷入了对那些被迫失散的朋友的思念,或者在万圣书园走来走去,静静的挑选喜爱的书籍,有时遇见苏里老板也会聊几句。
  
   说到,我也许可以回答自己为何做这本书了,因为他是萧瀚。萧瀚的时评和这些短小的断章是一体的,这里有萧瀚对生活最直率、坦诚、甚至最隐秘的想法。这里有萧瀚作为一个已经被公众所习惯的公共知识分子之形象的身后的那座冰山。
  
   “只要我还能坐在长椅上,遥望夕阳落山的景象,哪怕残躯断臂,我也会感到无比幸福”这是何等的自由精神啊,这又是何等的理想情景啊。
  
   不知购买了这本小书的读者可否有如此的感受,也许因为是编辑的缘故,我的感受超过了其他的人,但是谁能说,出版不是追求自由精神的一种志业呢?
  
  


  闲思,费思量:一个特立独行者的遐想
  ——萧瀚《闲思录》读书笔记
  
  毫无疑问,萧瀚(http://blog.sina.com.cn/xhzyt)属于这个时代的特立独行者。这其中的缘由,一则大概与他作为台州人的硬气有关。诚如鲁迅先生所言,作为浙东南山海之地的台州人,萧瀚有他的骨气秉性,这一点已经在2008年初的“师道尊严之争”(见:http://www.infzm.com/content/5991)中表露无遗。第二个原因,则显然与萧瀚作为一名法学者所需具备的独立、批判的职业品格有关。法律人信仰和追求规则之治,在一个法治昌明的国度,他们是一群中规中矩的制度人,一如饮鸩自尽的苏格拉底。而在一个法治尚未完善、“潜规则”大行其道的国度,忠法守正的法律人,却往往因与普罗大众显得格格不入而成了不走寻常路的异类。他们因此而成为新闻人物,譬如“公民辩护人”郝劲松、湖北“上访法官” 冯缤。
  
  本书大概是萧瀚去年因被中国政法大学校方停课(相关报道见:http://news.qq.com/a/20100326/001576.htm)而赋闲在家无所事事,海阔天空遐思冥想所得。类似的哲思文字,我在《窄巷外的人生世界》里有过提及。其实这也是中国文化(文学)的一个传统,上可溯至《论语》。所以,这本小书素朴的装帧、特意坚持使用的个别繁体字、穿插的莫奈梵高列维坦名画,使得捧读它的第一感觉非常熨帖、舒服,也显出内涵的人生智慧那深厚辽远、亘古不变的意蕴。
  
  不过,要想把这本谈论人性、爱情、幸福、法律、教育等繁杂话题的书读通、读懂、读透,诚非易事。概因此类哲思文字虽是短篇简章,却因其抽象凝练而稍显深奥枯燥。看似闲思,实费思量。对于此类静思冥想所得的文字,读者也需沉下心来,以静读涵咏之态体悟之,则能时有所得,以致击节共鸣。
  
  譬如作者谈到“商业克专制”,提出商业作为天然的平等派,是专制的天敌。商业会自然而然地解构专制,因为商业最主要的目的是牟利,商业牟利需要平等交流,交流就要打破所有的不平等,打破所有特权,所以商业必然会打破专制的藩篱。(P18)这是很有见地的思考。它启发我进一步思考下去:正是因为商业对专制具有这样的消解力量,所以专制总是想方设法地来扼制商业的发展;而商业在受到专制的压制后,往往会逐渐地选择依附于专制,最终形成两者的合谋和变异。这就可以解释明清以降我国社会经济形态的畸形变迁,也对当下日益显现的“权贵资本主义”提供了历史注脚。在书中,作者后来又引用了韦伯关于“家产官僚制”的观点,可资佐证。“韦伯认为,中国古代的家产官僚制导致中国难以产生资本主义。所谓家产官僚制是指科举制和宗法制结合所催生的财产制度。这种制度导致财富的最初投资方向永远是官场,投资官场成功之后,再借助官场的权力优势牟利,即使从事商业也会借助权力搞不平等交易。”(P29)
  
  对于专制,萧瀚还引用了海涅、老子、昆德拉的有关论述,来谈“笑垮专制”。海涅一针见血地指出:“笑声拉开专制崩溃的序幕。”老子则以“其下,侮之”来形容末流的君王被人民侮慢,毫无权威可言。昆德拉也发现了笑声有解构专制的妙用——专制总是道貌岸然地处处做严肃状,表面俨然,内心虚弱,人们只要在心中藐视它,举重若轻的笑一笑,它就完了。(P112)这些观点,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当今相声会没落、正当的娱乐和批评会被反“三俗”。因为人们一旦因思考而发现专制的荒谬可笑之处,就是在挑战专制的权威、动摇专制的根基。
  
  专业和职业使然,萧瀚难免会把思考引入法律思维。譬如他分析“宽容与纵然”:“宽容是规则底线以上的多元,而纵然则是无底线的放纵。当一个行为已经突破底线,那就没有宽容可言,它必须受到惩罚,这就是规则存在的价值。如果破坏正义的规则可以不受惩罚,那就无需规则。”(P187)这段精到的分析正好可以解释菲律宾人质事件发生后,为什么成龙的言论会遭致众人批评。
  
  《让自己永葆青春与快乐的法门》(P203)一文写得最为完整,也非常实用,值得推荐给《读者》类文摘类报刊转载。
  
  
  书中其他精辟言辞摘抄如下:
  李敖说一本书出版了,判断它有没有价值至少要沉淀十年。爱默生说,不看出版一年以内的书。P15
  西谚云:“诗人在历史上是伟人,如果住在你隔壁,那就是个笑话。”P25
  有人说:“政治就像比基尼,暴露次要,掩盖重点。”P27
  兰姆说,别拿孩子来炫耀,因为孩子到处都有,就跟地沟的老鼠一样多。P40
  史铁生说:政治家是为了人民,政客只是为了赢得人民。P46
  男人都是视觉动物,女人都是听觉动物。P56
  罗曼 罗兰说过:“情欲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带来的后果。”P58
  休谟说:“理性知识激情的奴隶。”P59
  用爱去爱,不要用需要、占有、依赖这些非独立的人格因素去索取。P62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蒲宁的小说《米佳的爱情》、《轻盈的气息》、《三个卢布》《爱情学》不错,自传体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也是公认的杰作。P82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人习于合群的自大、个体的怯懦。法国大众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说到当个体藏身于群体的时候,就是无名氏角色,什么事都敢干,因为不需要负责人。P83
  人的一生不是由才华决定的,而是由日复一日的生活习惯决定的。P87
  蒲宁说:“只要还能坐在长椅上,遥望夕阳落山的景象,哪怕残躯断臂,我也会感到无比幸福。”P90
  蒙田说过,暴力是因为恐惧。P102
  海涅的名言:“笑声拉开专制崩溃的序幕。”P112
  所谓情商,就是控制情绪的能力。性格最核心的内容正好是情商的内容,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换个说法就是情商决定命运,再说清楚一点就是命运受制于控制情绪的能力。119
  贝多芬曾经抱着树木花草哭泣,他说:“你们都是我的兄弟姐妹。”P127
  人的情绪周期一般是23天左右,女方从例假开始前一周持续10天左右都处于情绪容易波动的状态,男方则一般会持续3天左右。P135
  好婚姻的基础条件是两个人的好品质。这些品质是:善良、忠诚、肯付出。P170、172
  法律是社会的救生圈,宪政是法律的救生圈,道德是宪政的救生圈,信仰是道德的救生圈,宪政可以反哺信仰。P177—179
  西谚:澡堂里无伟人。意指熟悉会导致蔑视,人们容易忽视身边的优秀。P209
  缺乏比较的生活,往往缺乏思考,缺乏对自己的省察,对人性的思索。P226
  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过:“自然喜欢躲藏起来”。P243
  叔本华说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太近了会扎人,太远了会伤人。P246
  应该用磅秤衡量学术。每个申请教职和职称的人都必须拿自己的作品过磅。过磅以后,职称评起来就比较省事了。教授分级可以分得细而不乱,公平无欺,例如三吨教授、二吨教授,还有什么十斤讲师、五斤助教之类,一目了然,尤其不会埋没那些万吨教授。P268
  做学问的人至少每半个月要逛一次书店,可以不买,但必须知道思想学术动态。P269
  关于治学,钱锺书先生有名言:“大抵学问,乃荒江野老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P273
  现在绝大部分教授,脑子里没有问题,但脑子有问题。P274
  
  2010年9月26至27日 於绍兴
  
  《闲思录》,萧瀚著,法律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推荐指数:★★☆。


  有时候提出问题比给出答案更重要,当我翻阅这本《闲思录》时,我能感觉到萧瀚的内心在关心怎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悠久、沉重。即便这些问题如此重要,但是它们有时候只能生存于一个初级社会主义时代的角落、夹缝中,因为显然还有更重要的问题需要生存于这个时代的舞台,那就是虚伪、腐败以及谁今天又脱了。
  
  萧瀚曾经处于新闻的中心,这些文字或许是写于那段时间,或许又是发轫于那段时间,我也不便细考,这些问题有关灵魂、有关爱、有关人生、有关幸福……请让我再做一次猜测,这些问题发生于困惑、孤独和痛苦,当然还有一份圣人般的自信。
  
  让我说明一下,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猜测,如果不是困惑,这些问题便不会产生,即便产生,也不好意思写出来,这个学界已经有很多不惑的人,他们装得很有范,似乎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什么事情都要按他们的规矩办,没按他们的规矩办才是困惑的源头。如果不是孤独,这些问题便不会有时间写出来,他认为地铁的吵扰其实安静过家里的平静,便是这个道理,如果不是孤独,他必然在酒桌上海侃,在研讨会上发言,在忙于发表“填补空白”的论文。如果不是痛苦,他给出的答案不会那么具有卓见,痛苦是催生思想的产婆,没有痛苦,他一定会说,“真是闲得蛋疼,这关我何事?我重要会议、重要议题都忙不开呢。”
  
  为什么要说还有一份圣人般的自信,我以为作者必然是自信的,书中虽做了很深刻的思考,但却说不上都是正确的,但是如此写作的人,没有那一份自信,我认为这还是相当清高的自信,是写不出来的。
  
  我不做无凭据的批评和赞扬,书中美句就不摘了,大家自己可以去看,俯拾皆是。我还是摘一句我不同意的,“《红楼梦》是不可超越的,就像普希金于俄国艺术是不可超越的一样,《红楼梦》未能在世界文坛上得到应有的地位,是男权社会的‘文明’导致的。”这句话我是不同意的,我倒不是要别人同意我的不同意,而是在此表示,写书不应只求新意,而忘常识通理。
  
  好像夸了比较多,还是再提点批评,这本书的内容于《闲思录》的标题与目录而言,恐怕只能打五十分,我认为作者或许五六十岁时再做修改出版较为恰当,这是纯人生时间长度上的,而书中论来论去,纸上来纸上去,纯书屋中制造,所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只做到了一半,所以仍只能给五十分。这书中闲思出来的东西,以我俗夫的经验所见,凡读书日久,便能情不自禁。
  
  回到标题,这“初级”不是修饰的“冥思者”,而是修饰的是“社会主义时代”。希望随着我们社会主义的发展,冥思者的思考能更深入一些,能有更多的自己的体验。


   这是萧瀚日常对社会、文化、历史、政治、教育、法治、人生的蒙田式思考。
  
   萧瀚对社会议题独立、冷静的批判视角,以及不妥协的态度,使他成为众多公共知识人中最为独特的一位。
     你可以不赞同他的观点,但是我们对他对自由精神与人道的坚守,不得不表示敬佩。


有启发:看看萧翰时评背后的闲思。有如此好的时评,闲思一定是值得看看的。


喜欢闲思录的封面设计。


楼上评论的确深得此书真谛,让我这个编辑都不得不佩服。


其实,闲下来的时候,闲思体现了他在时评背后真实想法和真实的个人。
如果闲思不过如此,时评也不过是装样文章。
“现在绝大部分教授,脑子里没有问题,但脑子有问题。”你觉得说这样话的人,心胸怎样?心胸狭窄的人,是否有大的精神可为?


顶楼后来摘的,大都是谁谁谁说,真好玩,果然有慧眼,看出的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流传甚广的东东。
化用一句老话,他读的不是原创,是寂寞。


说的很好。


支持。:)


其实,回看整本书。很多思想还是不成熟的。不过,整本书还是看得出作者思想的成熟度吧。


喜欢看他的博客。


是博客文字集结吧?


是的,不过他的博客不是那种很水的博客,是他与外界沟通的方式。


学会在微笑中温和而执着的坚持,谢谢老师的教诲。


为什么萧瀚依然能够出书。


为什么不能呢


嗯,我一定会买的。


有點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