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7
2011-12
法律
高全喜
320
无
《大观》是一份介于专业的学术刊物和通俗的大众出版物之间的思想性丛书,它着眼于对古往今来历史上大国内政外交等重大问题的思考,以为当代中国政治和社会转型和中长期发展战略提供思想资源。《大观》设“世界观察”、“专题论文”、“宏文与解读”和“翰墨短简”四个栏目。“世界观察”刊登由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举办的专题研讨会论文;“专题论文”则发表具有前瞻性和思想性的原创性论文,以世界眼光来观照中国问题,文章字数以2万~3万字为宜,冀以重量级的文章将某些重大的国家战略问题讲深、讲透;“宏文与解读”旨在钩沉那些曾在各国国家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大历史作用的旧籍,或是对于当今国际战略理解具有重大启发意义的新文,以不超过2万字为宜,约请专家对之进行深度解析;“翰墨短简”刊发学者们在读书之余的所思所感,或是对于时事背后机理的深入体察,不拘文体、短长,以活泼、敏锐,有一定思想深度为宜。本书为《大观(2011年第3卷)(总第7卷)》。
一、世界观察:开罗会议与中国大国地位
主持者言
二战期间的中国大国地位:现实与神话
从开罗会议到雅尔塔体系
——二战期间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及相关涵义
开罗会议与中国成为法律上的大国
开罗会议与中国的大国地位
对中国如何进入国际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思考
从开罗会议看中国融人国际体系的目标和路径
——一项对外政策视角的分析
中国与东亚国际社会:当前“区域主义建设”的基本瓶颈及应有战略
神话与现实
——“开罗会议与中国的大国地位”会议发凡
会议相关论著举要
二、专题论文
英国国家建构论纲
英国普通法的政治意义
“利维坦”与现代国家的合法性
“济贫法”背后的英国自由主义观念之转换
三、宏文与解读
《帝国:不列颠世界秩序的兴亡,以及对全球力量的教训》导言
帝国的道德与传承
——尼尔.弗格森的《帝国:不列颠世界秩序的兴亡,以及对全球力量的教训》及其启示
四、翰墨短简
精英主义政治学
思想的形成与表达
——霍姆斯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版权页:三、国内政治、国际格局与中国国际地位开罗设想中体现的美国对中国大国地位的认知以及对中国战时和战后将发挥作用的预期存在有明显缺陷:首先,开罗设想的立论基点之一,是战时和战后中国在东亚的积极作用将无法替代,这种认识在开罗会议后不久即由于美国对日军事战略上的转变及苏联同意对日参战而消失殆尽;其次,开罗设想忽视了当时的中国实力及中国国内政治对中国的大国地位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即当时中国非但不具备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实力且国内也面临着巨大危险,而后者将可能使中国变得更加软弱。罗斯福支持战时中国取得大国地位的核心前提之一,是中国战场对打败日本将发挥重要作用。但自1943年的魁北克会议以后,美国逐步将反攻日本的主要基地从中国大陆转向了太平洋,B-29轰炸机的出现和“跳岛”战术的成功运用使美国决策层越来越认识到了太平洋战区作为击败日本主要基地的优越性,中国战场的实际重要性也因此急剧下降。到开罗会议前夕,美国军事决策层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即盟军对日本的反攻作战方针应该以中太平洋的美军攻势为主,南、北太平洋的攻势为辅,至于亚洲的中印缅战区和东南亚战区,虽然也应该采取攻势作战,但仅起到牵制作用,战略上将处于守势地位。至此,中国战区的战略价值已经不再为美国军方所重视,但此时这种构想还仅仅停留在美国军事决策层中,新的军事战略还没有最后确定,因此没有从根本上影响到罗斯福的对华政策,但开罗会议后新军事战略的出台导致中国的战略地位大大降低。中国在美国反攻日本战略中的地位降低意味着中国对战争的预期贡献大大缩小,中国在美国眼中的政治地位也必然随之降低,开罗设想也必然因此受到冲击。开罗设想中预期的那种以中美合作为主要基础的东亚国际秩序同样也受到苏联在东亚地位上升的影响。
《大观7》编辑推荐:世界观察:开罗会议与中国大国地位,张振江:二战期间的中国大国地位:现实与神话,王建伟:开罗会议与中国的大国地位,时殷弘:中国与东亚国际社会。专题论文:李筠:英国国家建构论纲,泮伟江:英国普通法的政治意义,黄其松:“利维坦”与现代国家的合法性,宏文与解读,弗格森:(帝国:不列颠世界秩序的兴亡,以及对全球力量的教训)导言。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