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历史上的这些事儿

东篱子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处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处  

作者:

东篱子  

页数:

250  

前言

所谓历史,不过是有那么一些人,做了那么一些事儿。历史上这些事儿很好看,那里有鲜活的人物,有引人入胜的事件,有短兵相接的残酷,有摄人心魄的阴谋,让你回味,让你流连。所以历史其实很通俗,并且因为通俗而精彩。五千年的历史是浩繁宏大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尽览文明与历史的精髓,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读《历史上的这些事儿》从中可以察时势之变,悟政治得失,学人生智慧,可以汲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古人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从文化上有着割舍不断的延续性,从应用上有着极具可操作性的现实意义。通过阅读《历史上的这些事儿》,我们可以领悟、学习到这样几个方面的人生智慧:一是帝王操纵智慧。所谓操纵,也就是要牢牢掌握对全局的控制力。帝王至高无上的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其生存方式、处世技巧和领导思想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概以一个驭字——使天下英才为我所用,尽天下之力为我效命,这种封建政治中帝王对臣下、对全局的绝对统治地位,赋予了其人生智慧纵横发挥的空间:只要把对全局的控制力牢牢掌握在手中,其他一切都好办。二是人臣布局智慧。所谓布局,也就是以经营的心态来谋划,事情才容易成功。一般而言,作为人臣既要领导别人,同时也要被人领导,贵如古时的宰相,上面不是还有一位高高在上的帝王吗?为人臣者,最需讲究的是一个“忠”字,但我们翻开一部《二十四史》,却发现忠诚的臣子既未必受赏于君王,又未必能成事功,更未必仕途顺畅,弄不好还要有性命之忧。我们不否认人臣要忠,尤其要忠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但是作为一个必须屈居人下的“领导”,作为一个必须面对众人的“竞争”等复杂局面的“领导”,只有以经营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地位和所要做的事情,才会谋事事成。三是谋身保家智慧。身为人臣必须明白一点:做事成事与谋身保家是两回事,君不见多少忠臣成冤魂,君不见功业虽成而人不得志,这都是只知做事不知谋身的结果。这就不能不说到权术,人们立即会想到阴险狡诈、卑鄙无耻、尔虞我诈之类灰暗色调的词语,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权术一直受到人们的批判,但又在政治斗争中屡屡被采用。因此,权术是古代政治中的领导人无法回避的。你可以鄙夷权术,但不能不研究权术,更不能不提高警惕,防范自己成为权术的牺牲品。能谋事者为大智慧,但身不能谋、家不能保,何以事为?本书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出发点,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各个领域最有研究价值、最具探索意义和最为人们所关注的中国历史,将历史上众多的谜案予以梳理,让您在轻松阅读之余,将如烟史事尽纳胸中。

内容概要

  本书是帝王操纵智慧。所谓操纵,也就是要牢牢掌握对全局的控制力。帝王至高无上的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其生存方式、处世技巧和领导思想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概以一个驭字一一使天下英才为我所用,尽天下之力为我效命,这种封建政治中帝王对臣下、对全局的绝对统治地位,赋予了其人生智慧纵横发挥的空间只要把对全局的控制力牢牢掌握在手中,其他一切都好办。

作者简介

东篱子,某知名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在20几年工作中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历史人物及阴阳谋略有非常独到的见解,是国内乃至在华人地区中颇有名气的学者。曾著有《给大忙人读的禅书》《论语新得》等10几部畅销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历史上帝王这些事儿
 1.说不完的秦始皇
 2.干古圣君李世民
 3.独一无二的女皇武则天
 4.英武卓识的康熙大帝
 ……
第二章 历史上治世能臣这些事儿
第三章 历史上铁腕权臣这些事儿
第四章 历史上清官能史这些事儿
第五章 历史上乱世英雄这些事儿
第六章 历史上韬晦智臣这些事儿
第七章 历史上名将名帅这些事儿
第八章 历史上身死名臣这些事儿
第九章 历史上弄权奸佞这些事儿

章节摘录

★她可以主导过程但无法主导结局 她可以在一个男权社会里争得主导的地位,她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登基做皇帝,在这个过程中一切艰难险阻她都无所畏惧,她相信自己可以主导这一切。但继承人的难题让她意识到,自己注定无法主导结局。 , 随着酷政的终结,帝位巩固了,政治气氛也随之得以改善,然而,武则天并没有感到舒心,在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上,她无力摆脱传统的束缚,从而陷入困境。 武则天改唐为周后,立即起用武氏子侄为宰相、为将军,臣下有功者也赐给武姓,又免去天下武姓的田赋,改文水县为武兴县,追封武氏先人,上谥号,立庙宇。显然,她是想传位给武氏子孙。 以武承嗣、武三思为首的武家子侄们更是跃跃欲试,甚至勾结酷吏迫害李氏宗室。武承嗣对皇嗣李旦的地位提出了公开挑战。长寿二年元旦,武则天在万象神宫(明堂)举行祭典大礼,她竟让武承嗣为亚献、武三思为终献,公开摆出武氏家天下的阵势。皇嗣李旦尴尬地站在一边。由此,李武两姓争夺储位的矛盾日趋激化了。 其实,武则天对皇嗣的问题也是左右为难:立本家子侄为皇储,可以保全她的武周政权,但继位的人是不会把她作为先祖供奉太庙的。而立儿子为储君,可以同夫君共享子孙的祭祀,得到名正言顺的皇太后位置,但这又必然使自己重新回到她亲手打破的传统中去。 一天,74岁高龄的武则天对狄仁杰说:“昨天夜里,朕梦见一只大鹦鹉,两翼折断了,卿看是何征兆?”狄仁杰趁机借题发挥说:“鹉者,武也,即指陛下,两翼即指陛下的两个儿子。陛下若起用两位殿下,两翼不就复振了吗?” 圣历元年初,武则天派人把庐陵王李显秘密接回洛阳,皇嗣李旦知趣地请求退位,李显被立为太子。武承嗣眼看太子位到手又易人,一气之下,怏怏死去。 庐陵王的复位,使一度紧张的气氛趋于缓和。武则天为了防止在自己死后,诸武与太子再度纷争残杀,便召集起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与诸武,宣誓明堂,祭告天地,立下铁券,藏于史馆,让他们和平共处。由此,武则天赢得了最后一段比较安定轻松的日子。复立李显为太子的事件,是放弃酷吏政治之后,这位女政治家晚年的又一巨大成功。 武则天晚年,很得益于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的悉心侍奉,她很感谢张家兄弟的奉献,授之高官,委以国政,成为她晚年最亲信的人。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两位张家兄弟,引发了“五王政变”,使病榻中的武则天被迫逊位。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中山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其祖父辈的张行成在贞观末年当过宰相,也算得上名门出身。薛怀义被杀后,御医沈南璎充为男宠,但沈已年过中年,难以满足武则天的要求。 还是女儿理解母亲的心事。万岁通天二年,太平公主将美貌少年张昌宗带给武则天,张昌宗聪明伶俐,通晓音律,当场献上一曲,然后相拥人内室。侍寝一宿,武则天非常满意。半月后,张昌宗又把自己的亲哥哥张易之推荐给武则天,说他哥哥侍寝更有经验。武则天果然满意。从此,张易之、张昌宗俨若王侯,每天在后宫陪侍女皇。在则天皇帝近似溺爱的宠幸下,这对美少年的势力迅速膨胀。朝中的当权者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宗楚客、宗晋卿等人,争先恐后献媚二张。 圣历二年正月,武则天在宫中新置控鹤府,以张易之为控鹤监,张昌宗、吉顼、李迥秀、薛稷等为内供奉(后来改名奉宸府,张易之为奉宸令),专供他们宴饮嬉戏的场所。为掩饰他们的荒淫生活,武则天又召集宋之问、阎朝隐、李峤、张说、刘知几等26位文人学士,在控鹤府编纂《三教珠英》1300卷,张昌宗、李峤为修书吏。 二张恃宠而骄,不仅在后宫恣意专横,而且开始干预朝政,武则天也有意把政务委托给他们处理,二张的势力迅速膨胀起来。文武大臣深为二张干政所惶恐,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武则天病卧床上,累月不见宰相,身边只有二张侍奉,“居中用事”,使朝臣们心神不安,不知二张会干出什么事来。 张柬与崔玄礼、桓彦范等人为了不让皇帝墨敕让位于张昌宗,决定迅速起兵,实行武谏。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22日,张柬等人集合羽林军数百人,拥太子显从玄武门杀人,将张易之、张昌宗杀死,进入女皇寝殿。此时武则天昏病在床,她环视周围,一切都明白了,她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次日,神皇降制敕,任命太子监国。正月24日,武则天正式让位于太子李显,国号仍为大唐。至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帝的统治宣告结束。 正月25日,太上皇武则天从迎仙宫抬出,移居上阳宫。从此过着寂寞的病榻生活,到11月26日病死,年届82岁。按武则天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陪葬高宗的乾陵。陵上立一块无字碑,一生功过待后人去评说。 P26-28


编辑推荐

《历史上的这些事儿》将历史上众多的谜案予以梳理,将富有代表性的史学研究成果和争鸣观点集中表述,是了解历史的必读书!《历史上的这些事儿》行文流畅、叙事清晰、实用性强。语言通俗,深入浅出,趣味性强。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历史上的这些事儿 PDF格式下载



还行吧。帮同学买的


看到很多不知道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