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制造与城市经济发展战略

雷平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

雷平  

页数:

198  

字数:

235000  

内容概要

“中国制造”已经成为我国的标志性品牌。制造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也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对制造业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一些区域,尤其是一些城市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退二进三”的发展战略,但实施效果总体并不理想,雷平所著的《中国制造与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逻辑起源即在此。长期以来我们倚重制造业,但又相对轻视制造业,认为制造业与污染、碳排放、蓝领、恶劣的工作环境等相联系,是产业发展的中间阶段,势必为以第三产业为主,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所替代。那么,生产性服务业为谁服务?城市是否能没有制造业?制造业与城市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这就是《中国制造与城市经济发展战略》致力于回答的主要问题。

作者简介

雷平,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致公党中央经济与技术委员会委员、致公党北京市委经济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主持完成国家与省部级课题10余项。已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SCI期刊1篇、El检索8篇,ISTP检索1篇,CSSCl期刊17篇,出版专著2部。

书籍目录

第一篇 中国制造与城市互动关系实证研究
 第一章 中国制造业辉煌下的困境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的辉煌
  一、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增长
  二、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地位不断攀升
  三、“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品牌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的困境
  一、投入驱动的增长模式
  二、在世界产业价值链中居垫底位置
  第三节 低增加值率制造业的社会、经济后果
  一、“受教育者”失业现象及相关研究
  二、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与劳动力分配份额的关系
  三、产业价值链低端位置对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的计量分析
  四、简要结论
 第二章 城市与制造业的相互促进
  第一节 制造业对城市的贡献
  一、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
  二、对城市产业结构的贡献
  三、对城市财力的贡献
  第二节 城市对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二、城市规模视角下企业经营绩效的描述性统计
  三、城市规模视角下企业经营绩效的多变量方差分析
  第三节 城市对制造业企业的孵化
  一、城市规模对企业数量与规模的影响
  二、企业数量、规模与经济增长
第二篇 世界城市制造业比较研究
 第三章 纽约市制造业结构及其演变
  第一节 纽约及其制造业简介
  一、不同空间层次的纽约
  二、纽约制造业空间分布
  第二节 纽约制造业的演进
  一、迅速发展的早期制造业
  二、演进与深化
  第三节 纽约制造业的主导产业
  一、纽约制造业产业结构
  二、纽约制造业的主导产业
  第四节 纽约制造业的一些新趋势
  一、制造业的深化
  二、制造业企业的小型化
  第五节 结论与启示
 第四章 伦敦制造业结构及其演变
  第一节 不同空间层次的伦敦与制造业
  一、区域层次构成
  二、伦敦制造业结构概况
  第二节 伦敦制造业特征及发展历史
  一、英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二、伦敦制造业结构特征
  三、伦敦制造业主导产业发展历程
  四、要素与市场对伦敦制造业技术结构的影响
  五、制造业对伦敦服务业的推动
  第三节 伦敦制造业的未来
  一、反思
  二、原因与对策
  三、代结论:产业发展目标
 第五章 东京制造业的发展变迁
  第一节 不同空间层次的东京及其制造业
  一、东京空间层次
  二、制造业空间分布
  第二节 东京制造业演进
  一、数量与规模的变化
  二、产业结构的演进
  三、产业阶段的更替
  四、产业空间布局演进
  五、推动东京制造业发展的动因
  第三节 结论与启示
 第六章 对世界城市制造业研究的总结
  第一节 不同GDP发展阶段的制造业地位
  一、发展经济学对产业结构转型的经验总结
  二、主要世界城市产业结构转型
  第二节 制造业的结构演进
  一、空间结构演进
  二、产业结构演进
  第三节 世界城市制造业发展特点
  一、需求拉动
  二、供给推动
第三篇 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制造业发展战略
 第七章 城市发展制造业的产业选择
  第一节 产业选择标准
  一、是否发展制造业
  二、城市中制造业的位置
  三、产业选择标准
  第二节 市场拉动作用
  一、不可运输产品
  二、可运输产品
  第三节 资源约束作用
  一、水资源约束
  二、土地资源约束
  三、能源约束
  四、环境质量约束
  第四节 技术与劳动力要素影响
  一、一般劳动力
  二、技术与专业人力资源优势
  三、专业技术人员
  四、科技进步
  第五节 对地方政府的政策含义
  一、是否要发展制造业
  二、发展什么样的制造业
 第八章 城市发展制造业的相关战略
  第一节 营销城市
  一、营销城市的意义
  二、城市营销下产品群营销的特点
  三、城市营销的对象
  四、城市营销应关注创新与企业孵化
  第二节 市场化和社会化
  一、什么是市场化和社会化
  二、实行市场化和社会化战略的必要性
  三、市场化和社会化战略的落实
  第三节 信息化
  一、信息化战略的意义
  二、信息化战略的作用
  三、信息化战略的落实
  第四节 一体化
  一、什么是一体化战略
  二、一体化战略的重点
  三、一体化战略的目标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四、产业空间布局演进  与东京制造业的空间分布相关的文献主要集中于对大都市或大都市圈的产业研究中,国内外已经做过大量的研究,在此不作重复。本书关心的问题是,随着东京制造业的空间分散以及服务业的兴起,东京的制造业是否有被替代的危险。  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由于政府规划、成本、市场、技术等多种原因,东京的制造业不断向外扩散,先是向国内其他区域,后来更向其他国家扩散。但即使是东京都中心区,制造业也没有完全退出,反而都市制造业更加集聚(Cluster)、产值更高,如出版印刷业。出版印刷业是东京制造业首要产业,也是最典型的都市型制造业。在占东京都2 %面积的东京都心区有3 000多家出版印刷工厂,就业人数和年产值分别占都心三区制造业的约87%和93%,占全东京的约37%和42%。出版印刷业耗费城市稀缺资源极少,并且是重要的城市信息产业,适合于东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从地均产出看,东京地均产出最高的是出版印刷业。近年来东京的出版印刷业也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加工型产业,而是朝创意型产业发展。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新的项目大量涌现,如按需印刷、个性化印刷、自主化印刷、可变数据印刷、跨媒体预处理、数字化档案、数字化资产管理、国际化联网印刷等。这些项目不仅附加值更高,而且开拓了印刷服务的层面,从这个角度来讲,东京的出版印刷业不再仅是提供印刷品的制造业行业,而是已经成为面向企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直接向公众服务的消费性服务业。  另外一篇值得注意的文献揭示了东京都制造业与服务业关系的一角(李超民,2005)。虽然1975~1984年从东京都向外迁移的企业有349家,但期间大公司纷纷在东京建立总部,对生产和营销进行全球化管理,研发方面的聚集更稳固了东京的核心城市地位。从空间上看,这显示出生产基地向全国分散,研发机构向大都市区聚集的趋势。各类企业在东京都市区内建立研发机构477个,占全日本的一半以上。而这些研发机构从统计分类的角度看,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制造与城市经济发展战略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