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研究

曹务坤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

曹务坤  

页数:

23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研究:从价值到规范的进路》从法社会学、法人类学、自然法学、实证主义法学、法经济学及法价值学等视角,运用演绎、反证、价值分析、理论假设、类推及法律价值解释等方法,沿着“从价值到规范”的进路,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价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原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政策、农村土地发包法律规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法律规则、变更法律规则、消灭法律规则及保护法律规则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对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价值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原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政策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规则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检讨和诠释,也对国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

作者简介

  曹务坤,男,1972年11月出生,湖南省永兴县人,法学硕士,贵州财经学院副教授,中国法学会会员,贵州省环境法研究会常务理事。自2001年起,一直致力于农村土地法律问题研究,并出了一定量的研究成果,出版专著1部;主持省级课题1项,厅级课题2项;参加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7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价值第一节 农村土地价值一、农村土地价值的概念二、农村土地价值的类型三、农村土地价值的主体四、农村土地价值的实现五、农村土地价值的冲突及其解决第二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价值一、引言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价值的类型三、诚信是法律价值四、诚信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价值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价值之间的冲突及其解决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价值的实现第二章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原则第一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原则的基本理论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原则的概念和特征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原则的功能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原则的种类第二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取得法律原则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取得的含义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取得法律原则的检讨第三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变更)法律原则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变更)的含义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变更)法律原则的检讨第四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消灭法律原则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消灭的含义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消灭法律原则的检讨第五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法律原则第六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原则之间的冲突第七节 法律原则转化为法律规则和法律政策一、法律原则转化为法律规则和法律政策的理论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的原则转化为规则和政策的实践问题第三章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政策第一节 法律政策的概念一、关于“政策概念”的主要观点二、笔者对“政策概念”的理解三、结论第二节 法律政策的功能及其有效性一、法律政策的功能二、法律政策的有效性第三节 法律政策与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冲突及其解决一、法律政策与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冲突发生之必然性二、法律政策与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冲突的解决第四节 法律政策的制定一、法律政策制定的必要性二、法律政策制定的主体三、法律政策制定的原则第五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政策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政策与村规民约的关系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政策的作用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政策的性质和特征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政策的制定第四章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规则第一节 农村土地发包法律规则一、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虚化三、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与农村土地发包主体的关系四、农村土地发包主体法律规则五、农村土地发包方式法律规则第二节 农村土地发包程序法律规则一、农村土地发包程序法律规则的检讨二、农村土地发包程序法律规则的完善第三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取得法律规则一、引言二、检讨现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原始取得主体法律规则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原始取得主体法律规则的完善第四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监督法律规则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监督法律规则的检讨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监督法律规则的完善第五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变更)现状和理论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理论第六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法律规则一、引言二、非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国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法律规则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法律规则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法律规则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法律规则第七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消灭的法律规则一、引言二、“抛荒”法律规则三、自然灾害导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消灭的法律规则四、人为地质灾害导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消灭的法律规则五、自愿交回承包地的法律规则第八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法律规则一、农村妇女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法律规则二、新增人口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法律规则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救济法律规则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根据农村土地的属性(所谓农村土地的属性是指农村土地为生物生存提供物质基础的特质)与人性内在关联性不同,可以把农村土地价值划分为农村土地生存价值、农村土地发展价值和农村土地牛态价值。人的本质决定了人性,由于人的本质具有多重性,所以人性也具有多重性。就人的本质而言,不同学科的学者埘其理解和表述不同。“宗教哲学人类学把人理解为卜帝的遗物,理性哲学人类学把人理解为理性生物,生物哲学人类学把人理解为有生命的生物,但兰德曼则认为,人是文化生物。”按照人类学家的观点,生物性是人的基本属性。作为生物意义上的人,生存足生命意义的前提,保证基本的“吃、穿、住”足生存的必要条件,“吃、穿、住”都与农村土地的内在属性具有内在关联性,所以说农村土地具有生存意义;作为生物意义上的人,必须有一个适宜人生活的生态环境,农村土地是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因此农村土地具有生态价值。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人,发展是其本性和目标。以笔者的理解,所谓“发展”是指相对于过去,人实现了更多期望,得到了更多需求。根据期望和需求的客体不同,发展可以分为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物质决定精神,物质发展决定精神发展。物质丰富是物质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物质怎样丰富呢?一方面,取决于人的创造力、合作及社会精细分工;另一方面,取决于先天的自然条件(水、肥、气、热、良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而农村土地属于重要的自然条件。社会分工的精细程度与物质丰富具有内在关联性,在其他必要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分工的精细程度越高,则物质越丰富。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商业社会的划分是社会分工精细的表现。毋庸置疑,农业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土地。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律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