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农民的流动与转型

周大鸣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

周大鸣  

页数:

360  

字数:

435000  

内容概要

  《农民的流动与转型——以湖南攸县为例》是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师生深入湖南省攸县,进行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变化田野调查的成果。《农民的流动与转型——以湖南攸县为例》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攸县渌田镇社会经济总体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了解,同时通过对攸县特色经济——
劳动力输出经济的关注,讨论了当地劳动力输出转型过程以及此过程对劳动力输入地以及输出地产生的影响。本书希望通过对劳动力输入地和输出地的跟踪式研究,综合展示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真实情况,同时对中国的农民工研究提出更具前瞻性的研究视角。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攸县劳动力输出概况
 第一章 调查点概况
  一、研究缘起
  二、攸县概况
  三、渌田镇概况
 第二章 攸县劳动力输出
  一、攸县劳动力转移措施
  二、攸县劳动力输出特征
  三、攸县劳动力输出方面的成功经验
第二篇 五星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变迁
 第三章 五星村概况
  一、土地与人口
  二、集市
  三、民间信仰
 第四章 经济概况
  一、攸县经济概况
  二、渌田镇经济概况
  三、集市
  四、从集市到挖机产业
  五、当地人的金钱观
  六、结语
 第五章 变迁中的村民团结、互助与组织化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村庄经济生活的变迁
  四、村庄的团结
  五、村民互助合作的变迁
  六、组织起来的困境
  七、结语
 第六章 婚姻、家庭与教育
  一、婚姻与家庭
  二、五星村的教育
 第七章 五星村的乡村政治
  一、五星村两委选举:微澜
  二、乡政府:被禁锢的权力与资源
  三、村干部:拿T资与“化缘”
  四、村民:沉默与耳语
  五、结语
 第八章 五星村的休闲娱乐
  一、休闲
  二、休闲人群构成
  三、休闲活动种类
第三篇 群力村
 第九章 群力村的婚姻、家庭和家族
  一、婚姻
  二、家庭
  三、家族
  四、结语
 第十章 群力村的信仰状况
  一、群力村日常生活
  二、隐匿的信仰
  三、多宗教的共处
  四、结语
 第十一章 群力村教育现状调查
  一、家庭教育
  二、学校教育
  三、社会教育
  四、教育政策
  五、结语
 第十二章 群力村新媒体发展现状
  一、村庄的传统媒体
  二、新媒体——手机
  三、其他的村庄新媒体
第四篇 劳动力输出地输入地综合研究
 第十三章 劳务输出地的社会性别分析
  一、1949年以来家庭经济模式及性别角色的变迁
  二、打工经济的特点与性别角色
  三、打工经济下的社会、家庭与个人
  四、结语
 第十四章 作为劳动力输出地的攸县问卷调查
  一、家庭收入与支出
  二、居住情况
  三、教育情况
  四、医疗卫生
  五、休闲娱乐
  六、老人赡养
  七、心理建设
 第十五章 作为劳动力输入地的佛山
  一、外出务工地点的选择
  二、在佛山攸县人的挖机产业
  三、外出务工者的收入
  四、社会网络关系在外出务工中的作用
 第十六章 总结:攸县劳务经济发展新趋势
  一、攸县劳动力输出特征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三、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建议
 附录
  附1:《“乡村大舞台,才艺大展示”活动方案》
  附2:《赛歌会活动方案》
  附3:关于“赛歌会”的新闻记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然而,在以种植水稻为主的五星村,水稻种植和旱土种植生产难以摆脱边际效益递减的“过密化”命运。20世纪90年代,广东省的经济开发吸引了湖南农民前往打工,彻底改变了五星村的经济走向。大量青壮年开始外出打工,经过若干年的积累后,部分打工者转而成为有资本的经营者,五星村的面貌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五星村经济主要依靠的是“离土又离乡”的打工模式。栗树塘组是一个典型个案。五星村的栗树塘组位于村东南角,该组山地居多,水田很少,人均只有0.6亩,且田地灌溉条件不佳,农田灌溉要靠从隔壁的五丰村引水维持。因此在集体经济时代和包产到户初期,栗树塘是五星村最穷的组之一。1996年年底,该组复员军人夏某在经过几年的打工积累后,找到了投资二手挖掘机的商机。在他的带动下,栗树塘组的命运为之改变。全组几乎家家户户都做起了挖掘机生意。2006年,湖南省政府的调查组来五星村调研渌田挖掘机时,栗树塘全组73人,只有10个老人和4个小孩子还留在家中,其余全部外出务工。现全组拥有挖土机50多台,17户农户只有3户没有挖掘机,其他家户挖掘机拥有量都在2台以上,最多的两户达到9台,2003年创造纯收入630万元。  与许多村庄一样.分田到户后,单纯的粮食作物种植并没有让五星村居民致富,各组之间拥有资源的差异也没有造成各组之间收入水平的显著差异。村民经济条件的改善与收入差距的拉大都是从20世纪80年代联产承包以后的其他经营开始的。  (一)家户农业  渌田镇是攸县的产粮大镇,五星村的农事也以水稻种植为主。按户平均规模5口计算,平均每户只有3亩多地。自集体经济时代起,攸县政府即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因此,五星村的农业生产就实现了相当程度的机械化。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包产到户以后,机械化有了一定倒退,耕牛翻地的农业场景又出现了。90年代后,小农机获得推广,农田水稻种植的很多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节约了劳力(见图5-1)。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农民的流动与转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