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温病学派四大家

盛增秀 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

盛增秀 编  

页数:

29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对温病学派代表人物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四大家的生平、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等作了深入地研讨,并对原著、医案进行了选释和评述,同时还介绍了现代对温病四大家学说的研究概况。在探讨和阐释时,融以作者的心得体会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有关资料予以分析,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以切实用。本书体例新颖,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文句通顺,是一本学习和研究温病的不可或缺的书籍。

书籍目录

温热大师叶桂
 一、生平与学术渊源
  (一)生平事略
  (二)学术渊源
 二、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
  (一)阐明了温病的发生、发展机理及其与伤寒的区别
  (二)创立“卫气营血”的辨证纲领,丰富了中医学对外感热病的辨证内容
  (三)发展了温病的诊断方法,在察舌、验齿、辨斑疹白痦等方面成就卓著
  (四)在温病治疗学上的卓越贡献
 三、原著选释(《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四、方剂选录
 五、医案选评
擅治湿热病证的薛雪
 一、生平与学术渊源
  (一)生平事略
  (二)学术渊源
 二、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
  (一)阐发湿热病的病因病机
  (二)明辨湿热病与伤寒、温病之异
  (三)湿热病辨证论治之要领
  (四)诊断和治疗上的几个特色
 三、原著选释(《薛生白湿热病篇》)
 四、医案选按
集温病学大成的吴瑭
 一、生平与学术渊源
  (一)生平与著述
  (二)学术渊源
 二、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
  (一)明辨温病与伤寒之殊途异辙
  (二)创立三焦辨证体系
  (三)温病诊断上的几个特色
  (四)温病治疗学上的突出成就
 三、原著选释(《温病条辨》) 
  (一)上焦篇
  (二)中焦篇 
  (三)下焦篇
 四、方剂选录
 五、医案选评
撷采诸家之长的王士雄
 一、生平事略
  (一)生平与著述
  (二)治学精神和医德医风
 二、学术思想与诊治经验
  (一)温热观
  (二)霍乱论
  (三)对卫生学的贡献
 三、原著选释
  (一)《温热经纬》(王按部分) 
  (二)《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四、方剂选录
 五、医案选评
温病学派四大家学说现代研究概况
 一、卫气营血的研究
  (一)以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指导传染病的辨证施治
  (二)理论和实验研究
 二、温病诊法的研究
  (一)温病诊法特点在急性传染病临床上的体现
  (二)舌诊研究概况
 三、温病主要治法的应用与研究
  (一)清热解毒
  (二)通里攻下
  (三)滋阴养液
  (四)开窍息风

章节摘录

  吴氏还指出:“疫之传有九……有但表而不里者,有但里而不表者,有表而再表者,有里而再里者,有表里分传者,有表里分传而再分传者,有表胜于里者,有里胜于表者,有先表而后里者,有先里而后表者。”其传变之多端,病情之淹缠,与湿温病颇相符合。特别是吴氏创制的达原饮一类方剂,用于湿温邪踞膜原之证,亦甚恰合。薛氏受此启发,于《湿热病篇》第8条云:“湿热证,寒热如疟,湿热阻遏膜原,宜柴胡、厚朴、槟榔、草果、藿香、苍术、半夏、干菖蒲、六一散等味。”其组方,实效法吴氏达原饮。又《湿热病篇》第34条云:“湿热证,七八日,口不渴,声不出,与饮食亦不却,默默不语,神识昏迷,进辛香凉泄,芳香逐秽,俱不效,此邪入厥阴,主客浑受,宜仿吴又可三甲散醉地鳖虫、醋炒鳖甲、土炒穿山甲、生僵蚕、柴胡、桃仁泥等味。”从其仿用吴又可三甲散,足见受吴氏学术影响之深。  薛雪正是继承了前贤有关湿热病病因、辨证和治疗的论述,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其所撰《湿热病篇》中,详尽地阐述了湿热病的因、证、脉、治,至此,湿热病的辨证和治疗已蔚成大观,后世始有绳墨可循,厥功甚伟。  一、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  如前所述,薛氏《湿热病篇》继承了前人有关理论和诊疗经验,对湿热病的辨证论治作了重大发挥,丰富并充实了温病学的内容。兹就其主要学术观点和诊治经验探讨如下:  (一)阐发湿热病的病因病机  1.发病因素  一般认为,湿热病的病因是既受湿,又感暑,或湿郁化热所致,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地处卑湿,气候温热,所以湿热为患较多。薛氏对湿热病的发病因素,不但注重外邪的侵袭,更强调机体的内在因素,指出“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温病学派四大家 PDF格式下载



温病源流汇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