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夏与冬的奏鸣曲

(日)麻耶雄嵩 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30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作者:

(日)麻耶雄嵩  

页数:

427  

字数:

327000  

译者:

中森,圆圆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二十年前,年轻的理想主义者在孤岛上建立了乌托邦。他们将一位名叫“和音”的少女奉为神明,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情感。而然,神却无情地幻灭了,理想主义者只能背负着宿命回到现实中。
  二十年后,大家重新聚会到曾经属于神的国度。他们惊奇地发现,一个与“和音”一模一样的少女出现在了眼前。难道那个消失的神明,已经悄然复活?!
  神明似乎并不想宽恕背叛者。在一个盛夏的夜晚,天空居然飘下了片片雪花;接着,一连串不可思议的报复开始了……

作者简介

  麻耶雄嵩 Maya Yutaka
  本名堀井良彦,一九六九年出生于三重县上野市。京都大学毕业生,“新本格推理发源地”京都大学推理社团骨干成员,和绫辻行人等并列为新本格派推理第一代作家。
  一九九一年,在岛田庄司的提携下,发表长篇小说《有翼之暗》,正式成为推理作家。随后,又陆续创作了《夏与冬的奏鸣曲》、《鸦》、《萤》、《痾》、《木偶王子》等作品,一举奠定了其在新派推理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麻耶雄嵩作品数量不多,但每一部均能引发巨大争议。他的作品深沉厚重,结局往往具有不可思议的“崩坏性”。这种对传统推理理念的挑战,使得麻耶雄嵩一方面遭受保守派读者的猛烈批评,另一方面却被新一代读者奉若神明。

书籍目录

8月5日
8月6日
8月7日
8月8日
8月9日
8月10日
8月11日
8月12日
补遗

章节摘录

  因为是二十年前的电影,演员的技巧和电影拍摄技术并不理想。若说技术,现在的电视剧也比它强得多。乌有之所以对这部电影如此关注,肯定有吸引他的地方。到底是什么在吸引他呢?乌有想不起来了。不,其实他想起来了,只是他的内心深处在努力克制着,不让它浮现出来,就像间歇性失忆患者一般。  “这是二十年前的电影,就算是有所雷同,也不过是巧合罢了。”乌有的呼吸越来越急促,说不出话来。一切话语都消失在干燥的喉咙之中。房间里面只听到蛇在地上爬行时发出的细微声响。这部电影,把乌有带回到遥远的过去。  乌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丧失了理性。电影并不给他喘息的时间,还在继续播放,根本没有中断。  一位少年,在父母的带领下来参加葬礼(名字好像是努鲁)。他学习非常用功,拟填报的志愿是东京大学理科第三类,即医学系。不,“用功”这个词根本就不足以说明他刻苦的程度。他每天像着了魔似的学习,废寝忘食。放学后也不跟同学们玩耍,当时没有补习班,每天下午四点放学之后,他就马上回家复习和预习。七点准时从房间里出来吃晚饭、洗澡,然后再学习到凌晨两点。两只耳朵完全听不到窗外青蛙、鸣蝉、麻雀、蟋蟀等的叫声。这种机械化的生活,他每天都心甘情愿地重复着,连父母都觉得不安,劝他不必太过用功。课间或者其他休息时间,除非万不得已,他不会与同学们交流,就像一台学习机器,完全与世隔绝,一心看书。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中学及高中都考上了名校。空调,不知为什么,他觉得周围的空气非常湿热。  因为是二十年前的电影,演员的技巧和电影拍摄技术并不理想。若说技术,现在的电视剧也比它强得多。乌有之所以对这部电影如此关注,肯定有吸引他的地方。到底是什么在吸引他呢?乌有想不起来了。不,其实他想起来了,只是他的内心深处在努力克制着,不让它浮现出来,就像间歇性失忆患者一般。  “这是二十年前的电影,就算是有所雷同,也不过是巧合罢了。”乌有的呼吸越来越急促,说不出话来。一切话语都消失在干燥的喉咙之中。房间里面只听到蛇在地上爬行时发出的细微声响。这部电影,把乌有带回到遥远的过去。  乌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丧失了理性。电影并不给他喘息的时间,还在继续播放,根本没有中断。  一位少年,在父母的带领下来参加葬礼(名字好像是努鲁)。他学习非常用功,拟填报的志愿是东京大学理科第三类,即医学系。不,“用功”这个词根本就不足以说明他刻苦的程度。他每天像着了魔似的学习,废寝忘食。放学后也不跟同学们玩耍,当时没有补习班,每天下午四点放学之后,他就马上回家复习和预习。七点准时从房间里出来吃晚饭、洗澡,然后再学习到凌晨两点。两只耳朵完全听不到窗外青蛙、鸣蝉、麻雀、蟋蟀等的叫声。这种机械化的生活,他每天都心甘情愿地重复着,连父母都觉得不安,劝他不必太过用功。课间或者其他休息时间,除非万不得已,他不会与同学们交流,就像一台学习机器,完全与世隔绝,一心看书。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中学及高中都考上了名校。  ……

媒体关注与评论

  颠覆了公平性,颠覆了唯一性,第一次真正实现了结局开放的作品,成就甚至超越了以往任何一部日本推理小说。  ——岛田庄司    一桩由二十年前死去少女操纵的幽灵杀人事件。  ——日本讲谈社宣传语


编辑推荐

  新本格鬼才麻耶雄嵩的叛逆之作,与《姑获鸟之夏》并列为日本新五大奇书,一部毕加索风格的四维小说,一副由阅读者完成的时空拼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夏与冬的奏鸣曲 PDF格式下载



小说太精彩,内容也非常丰富!作为推理小说,并没有纠结在一般的线索和悬念的设置上。它的重心是放在人物的刻画上,事件的悬念或者说真相在过程中自然的被透露不需要读者费心,吸引人的是被事件牵涉由事件联系到一起的各种人物,他们如何在其.........


还是喜欢这种类型的推理小说


与一般的推理小说的确有很多意外之处


很棒的推理小说,就是有点长,不过还能引起兴趣


挺期待这本书的,新五大奇书之一


冲着新五大奇书也要收啊!


没有标准答案的推理


侦探、推理


麻神的书,上半年在图书馆看完,下半年趁着打折买来收藏,内容没的说,喜欢的自然会喜欢的不得了,不喜欢的就当被麻神忽悠了吧哈哈。


非常杰出的作品,上网查了解释才看懂。


这个作家写的书还算是不错的。喜欢。


真的是非常非常好看的一本书,买到了绝不后悔,值得一读再读!


还没看内容,外观没有硬伤


都是好评的,所以促销时买来欣赏


挺有新意的,和之前看的书有种不一样的感觉!


意料之外,预料之中~~


但还没时间看呀


好看,很有深意!!


名字和景色这本书应有尽有


品相很好,书页没有折角


看书评说不错,买来看看~~~~~~~~~~~~


书包装的不错 挺好的


新本格推理的话基本上还是不错的


叙事更突出,推理成分欠缺——也许立意就不在推理,充满了对社会、宗教、文化、科学的深刻剖析。但就算情节用墨很多,真相甚至真相背后的真相仍旧须要思考~


关于春与夏的协奏曲真的吓了一跳呢、不过杀人凶手是第一主角真的很不习惯呢、总之阅读之前、没有真相


不是一般的侦探小说,确实是鬼作


拿到的时候比较惊讶的,原来是这么厚一本。书很新,塑料封装的。很好


希望比鸦好看


包装不错!颠覆性!即使你看到最后两页也猜不到结尾!很精彩!


书很不错,内容也很喜欢~


看推荐买的,书质量还是不错的,不是很厚,希望内容够精彩哦


感觉算是被夸张了的作品,结尾感觉是凭空冒出来的,比之前的作品差一个档次


故事很奇妙,结局太仓促


远远没有传说中和想象中的好看。


还没有开始细看


有点牵强。


麻神的作品


书好脏,还写了字


夏与冬的奏鸣曲


200-120活动,看看还不错


勉强阅读


  其实我本来没准备读这本书的,因为封面丑,因为麻神的世界我不懂,因为据说这本书翻译的非常糟糕。但是我还是读了这本书,因为——
  
  上个周四有个陌生女人给我打电话:请问您是不是XXX先生?
  这清脆悦耳的声音,字正腔圆,吸引人,却又略带怪异——
  ——广告。
  ——这肯定是广告。
  于是我慵懒的说:是啊。并随时准备挂掉电话。不料——
  那女的笑了起来。
  周围明显有几个人跟着笑,并且可以听见他们在说:
  哎呀你咋了,笑什么啊。
  ——还是在笑。
  难道是哪个老同学在涮我?!不料又有一个男的声音说:
  先生您是不是4月7日过生日啊?我们是午夜文库的,给会员准备了一本书作为生日礼物。
  我心想:我擦,有这好事!!妹子呢?你让妹子接着说嘛。
  于是说:哦不,我生日是八月份。
  男的说:资料上写的是4月7日啊。
  不对,不太可能吧,我生日是八月份啊。
  八月七号?
  不不不,八月3号。
  ——哦好吧,那我们八月份再给您打电话吧。打扰您了,拜——
  哎,等下!要不你们先把书送我吧!!我生日的时候我就不要了!!
  哦,那也行。你看我们这有几本书您选一下。
  什么书?
  您是不是喜欢岛田庄司?
  是啊,挺喜欢的。
  那就给你来本火刑都市吧!!
  不。我不要那个,那个呵呵,不好看。还有别人的么。。?
  有啊,还有连城三纪彦的您看过么?
  我看过一朵桔梗花,
  今邑彩?麻耶雄嵩?江户川乱步?
  【等等,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在了里面。
  我告诉他我都看过一些。
  江户川乱步的怪人十二面相您看过么?
  没有。
  那送你这个吧!
  好。啊,算了,您给我来本夏与冬的奏鸣曲吧。
  【我的脑子,果然被奇怪的东西搞的奇怪了起来。
  
  于是我就看了这本书。谢天谢地谢文库。
  
  说起麻神。就是前面3/4催眠,后面1/4展开崩坏的节奏,但是我一般读他的书,抱着的心态就是看热闹,看看喷子们为什么要黑,粉们为什么会捧,至于他的书本身,除了密室日本卷里面那篇《乡愁》我特别的喜欢之外,其余看过的鸦、萤、单眼少女、神的游戏,包括这本,都没有多喜欢。不存在什么懂不懂,就是觉得不算好看,虽然也不难看。
  
  回到这本书本身:
  ====================泄底=================
  
  
  
  
  1. 2个桐璃很容易看出来啊,因为对话都很奇怪。经常感觉就不像是同一个人。。。于是乎很早就怀疑有一对双胞胎。。难道真的有人看不出来么?就像萤里面叙述人称感觉诡异的那事儿一样,看不出来才更奇怪吧。
  2. 放电影那里一堆”到底怎么回事······“还挺有感的,大半夜读着电影情节觉得有点毛骨悚然。
  3. 说到他们20年前在岛上”展开“和音,还以为要像三体那样处理。。。。。。。。十分担心要看不懂了。
  4. 结果果然还是没看懂,不过也不想搞懂了,最近工作好忙。。。
  
  5. 其实我以前作文写的挺好的,怎么现在写个书评能写成这逼样子啊。一定是麻神害的!


  
   写一部倍受争议的推理小说是不容易的,作者必须同时具备推理小说概念的深度剖析与对于此固有理念的大胆重建两种矛盾的思维素质。而麻耶雄嵩所创作的《夏与冬的奏鸣曲》正是这样的作品。
   暂且不论作者创作过更多的“争议作品”或者是由于《夏与冬的奏鸣曲》的独特性而被列入日本推理文坛第五大奇书的候选名单这样的噱头。仅仅从麻耶雄嵩的创作理念上来看,我想还是需要得到读者认同和支持的。
   我们知道推理小说这种类型文学经过超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已然形成固有的创作流派与结构,以及衍伸在其之下的各类元素。这位我们判断该种类型文学的得失提供了不少便利,但是作为读者却一直渴望能够阅读到与众不同的新奇结构与元素。这与推理小说迷的信仰并不矛盾,我们希望能够读到解构之后的推理小说,并以期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麻耶雄嵩所做的只是把这与的期望赋予实践,让我们各自体会罢了。
  
   《夏与冬的奏鸣曲》的前半部分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中规中矩的暴风雪山庄式的谜团氛围。如月乌有与舞奈桐璃因“和音岛”二十年后的重聚而被总编任命前往采访,陷入有着特殊信仰的神秘人群包围之中。为了探究岛屿奇怪建筑内这群疯狂的“和音教徒”的形成缘由以及二十年前被其奉为神明的少女和音幻灭的离奇悲剧,乌有展开了自己的工作,却因此陷入接二连三的事件之中。麻耶雄嵩用厚重写实的笔调将围绕着“暴风雪山庄”这一重要谜团设计的全部元素进行了整编,其中包括:奇怪的建筑、孤僻神秘的主人、性格迥异的参与者、复杂深邃的谋杀背景、不可思议的谋杀及连续杀人。
   作为与绫辻行人同代的新本格推手,麻耶雄嵩在《夏与冬的奏鸣曲》的谜团中完全按照岛田庄司对于新本格的初衷理论进行设定描述,并极力体现出其不可思议的特征,这在第一具尸体出现的时候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夏天的岛屿上竟然在厚厚的积雪上发现了一具无头尸体,当然尸体的附近没有脚印。二十年前消亡的和音,正式开始了复仇之路。
   当然,在营造氛围与细节处理上麻耶雄嵩并没有完美的展现出谜团所特有的魅力。由于在以乌有为视角的案件叙述中大量穿插其复杂的心理活动与人生轨迹回忆,导致小说的重心发生了大幅度的偏离,降低了谜团带给读者的吸引力。也难怪会有读者抱怨,宏大的故事记叙中总是找不到重点或者是提供进行案件分析的方向,顿时感到索然无味。尽管我想说这是作者为了达到结局出人意料的目的而有意为之,却依然感到困惑,因为这并非是推理小说固有的充要条件。
  
   终于当故事进入尾声的时候,原本在“启示录”、“春与秋的奏鸣曲”、“神的信仰”与“立体主义画作”中昏迷不醒的我感受到了作者排山倒海式的“展开”。麻耶雄嵩在这里显现出他出色的文字功底,利用轻快节奏将暴风雪山庄中以往的推理予以总结并利用其独特的文字对难以名状的“炫学”中的模糊概念进行了较为明快的解读。不止于此,他还对作品中的所有在读者看来无法理解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了略显粗糙的说明,最终由一名在作品中完全不曾出现的侦探,用一句话结束了整个谜团的解答。
   这太不可思议了,在固有的推理小说模式里我至今未读过如此“不负责任”的作品,即便如《献给虚无的供物》,也不曾这般不把推理小说的精髓——逻辑进行割裂。而在《夏与冬的奏鸣曲》中的最终解释里却找不到任何与逻辑有关的文字,即便是对事实的阐述也缺乏对物证的分析。而且,还要告诉各位读者,这还不是最难以想象的地方。最让我难以理解的是,即便在作品结束,作者也没有为读者详细解释全部的谜团。甚至在作品的尾声,还有意让谜团更加复杂。总之,这就是被称为开放式推理小说的争议所在。
   尽管麻耶雄嵩并未在作品中解释全部的真相,却为那些跃跃欲试的读者提供了自我发挥的舞台。在作品结尾处困扰读者的诸多疑问,身为读者的我们也能够根据小说里的固有线索进行推理,从而满足我们的侦探欲望。这大概就是开放式推理下提供给读者以逻辑的最佳方式了,我在做评之前阅读过不少其他朋友的评论,发现许多读者都有对阅读后的疑问进行分析与解释,而自己的解释却恰恰是最不容易遭到自己怀疑的最为合理的解答了。
   问题出现了,究竟何种解释才是出于作者的本意呢?为何同样的线索能够推导出截然不同的答案呢?
   我想这是开放式推理的精髓,读者都有自己的想象空间与独立的逻辑线条,虽然无法在得出结论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证明,却也合乎作品中的论述。麻耶雄嵩为了规避读者对案件凶手妄加猜测的风险,已经在作品里揭晓了凶手的面目,并对其谋杀手法进行了辅助式的说明。因此无论读者做何种推测,小说中的主要元素不会受到质疑和影响。至于其他的谜团,权当做是留给读者献给自我虚无的供物吧。
  


  话说对电影的叙述过程中有两处主角的名字都写成了乌有…一直…很在意这到底是作者的诡计呢还是翻译的失误…
  所以说……看不懂日语的我……
  大概可以放弃日系推理这种纤细的东西了~
  
  另外看了评论才知道一个很重要的细节也没有表现出来……所以看新星版的是看不出来乌有带走的是哪个桐璃的
  
  以我的理解
  整个夏与冬的奏鸣曲
  应该就是造神计划的最终篇章
  所以最终乌有带走的应该就是女神了吧 <( ̄ˇ ̄)/
  至少在那群疯子眼中是这样的
  总之是个疯狂的计划最终得以实现的故事
  说不定这20年就是计划的一部分
  等待桐璃的成长
  大概是主编想生个女儿养成神 以立体主义的方式碎裂、解析、重新组合她的人生=神复活?!……【←虽然我完全不懂这些话是啥意思但是就是这么从我脑子里冒出来了这一定是奇迹
  结果不小心生了双胞胎
  于是
  把立体主义啥啥啥当圣经的这群神经病不知道怎么就想出了这个他们自己觉得很伟大但是吾辈普通人看起来就是很神经病的计划【这也是奇迹 神的旨意
  死者大概都是带着圣徒一般的心情去死的吧
  说不定很幸福呢
  谋杀什么的 其实都是为了给乌有看的吧
  说不定乌有不是祭品不是使徒而是男神呢
  嗯嗯
  总之最后大家都成为神了哦也~\(^o^)/
  
  _(:з」∠)_
  我不知道我在说什么诶
  就酱紫吧~
  
  ——————————————————
  
  诶诶诶诶
  神又对我说话了
  我要赶紧记录下来
  
  电影 《春与秋的奏鸣曲》拍出——神的信徒们觉得madamadadane——开始导演《夏与冬的奏鸣曲》这一次大家都是演员
  也就是说 乌有的遭遇都是设计好的 拯救乌有青年 说不定也是神的信徒发展出来的信徒 【_(:з」∠)_ 讨厌~ 被我一说就不像神作了~好像楚门的世界啊……楚门的世界也是神作啊……
  
  _(:з」∠)_
  总之……这世上没有不可思议的事啊~~~~~~


  果然每次看这种半展开不展开的作品(电影动画或者小说)我就有种纠结致死的心情。。我不明白啊混蛋!我的现代文阅读果然太差了。
  
  1.为什么一瞬间“为什桐璃没有左眼”乌有脑子里像恶性肿瘤一样蔓延开来?这就是他选了双眼桐璃带走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觉得桐璃应该有两个眼睛?
  2.主编为什么要做去找经历相似的人去岛上经历这么一个故事这混蛋的事情啊?还要费尽心机去搞两个桐璃还要让其中一个没了眼睛还死在了深山里?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而且要找到跟和音画像一模一样的人而且还要是双胞胎这种这么复杂的事情要做总要有点什么正常的目的吧。。
  3.说起来出交通事故的青年的妹妹跟桐璃有什么关系?还有当年的黑猫过了这么久还出现在岛上是什么回事?还是单纯只是乌有的幻想其实黑猫已经不是当年的黑猫?
  
  其实最主要的疑问就是为什么要造就这么一个在岛上的故事,把桐璃带到岛上就是为了让4个人把她展开?最后出现的侦探又是怎么回事。很多事情究竟是巧合还是故意安排,如果是故意的话目的是什么。。太多问题我觉得应该我也是就这么想不通了吧。。哎慢慢就忘了也许


  对麻耶雄嵩,必须保持正确的阅读顺序,先读“夏与冬的奏鸣曲”,然后是“鸦”,然后其他。这有助于保持信心,期待他的下一部书会给出迷幻开局和暗流汹涌的完美结合(虽然到现在还都没有)。
  而我不幸,读完“鸦”,才打开“夏与冬的奏鸣曲”。这下真是给崩坏了,无奈是刹车失灵加速下滑的下坡路式崩坏
  简单说,“夏与冬的奏鸣曲”,什么都有,但都只有那么一点。有迷幻,可惜不足以构成迷局;有诡计,可惜更像是诡辩;有扭转,可惜是别扭的扭转;有推理,可惜不太有道理。
  诚心而论,麻耶雄嵩很有想象力,能构想出强大的局面,用文字构建诡异世界的功力在推理小说家中也算是不错的(当然,要到“鸦”才能这么说)。但问题是,他驾驭不住。
  他能放,但收不回来。放弃不写呢,又可惜。于是,硬收。把大扭转使出,故事主线是勉强说得通了,但细节处处漏洞,处处说不通,咋办?使出大招,搞个开放式结局,让读者自己琢磨去,哈哈。
  
  但,还是推荐(虽然不是极力)麻耶的作品。至少“鸦”让人持有希望,在这本书中他已经能构建出迷人的独立世界和局面,并开始象点样子地,虽然还不够强,进行还算缜密的推理和解局。
  
  说回“夏与冬的奏鸣曲”,至少有乌有和桐璃之间的情触能悄悄打动人,以及最大的亮点,简洁的封面设计。
  我就是因为这个封面而满怀期待的呀。


  不得不说这是新星的败笔。第一次被翻译和错别字气到吐血。相当部分长句连拆开看都极不通顺的不协调感。两个神奇的【乌有(——)先生】此梗想不到好的译文方式居然就此作罢未免太不负责了点。
  
  以为是暴风雨山庄结果又是神展开,还在想冗长的天气和景色描写是要闹哪样果然还有神奇的八月飞雪。我……擦嘞。。开放式不是遮掩不合理的面具。拆开重组的立体主义宗教?每个人拿出自己精分的一部分合体。
  
  一群人穷极所思地通过精神幻想和人格分裂构造出自己的神,因为一本借鉴原理的《立体主义的奥秘》就土崩瓦解了,毁灭自己的神如此轻易大丈夫?
  
  除了两百页事无巨细的环境交代三百页的平淡杀人最后一百页算不上解答的解答已经完全勾不起获知真相的高潮感了,更何况木有真相。突然想起一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山高天远好不容易长了棵树,尼玛木有枝啊!!!木有枝!!!
  
  剧情。立体主义完全被麻耶故作浅显的玄乎说明和庞大引用复杂化。所以关键词是炫学→ →顺便地理【板块漂移】建筑【芝麻开门的神奇馆】天气象学【火山地震夏天雪】也很精通的样子→ →
  
  人物命运。从名字就看如月乌有。既然是乌有那岂不就是一只被操弄的玩偶,之前二十年的人生是被设计好为【和音神】的复活作为工具的话的确是将过去化为乌有了。独眼桐璃也是同种意义上的工具。所谓的复仇动机,其实只是武藤用二十年书写的【复活大计】才对。这也正好解释了他明明占有了水镜的地位钱财却二十年坚守和音岛的原因,因为生活的意义就是亲眼看着神的复活,占有的权势只是为此服务的话就完全没有踏入社会的必要。所以乌有和桐璃双子和元贝属于水镜的财产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道具,而乌有和独眼桐璃是注定要在和音复活后被抛弃的存在,只是没想到单纯的工具“乌有”反而成了最不安定的因素破坏了整个计划。这样说来武藤才是最大的BOSS,作为重逢的组织者他也只是要昔日的教友见证神的重生和自己的成功。至于真锅夫妇,都只是计划的一部分,充其量是知情的参与者。
  关于总编。这家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不得而知,因为她是唯一一个没有在重逢时出现的知情者。倘若总编是BOSS就可以解释武藤被轻易干掉的原因了,毕竟凶手总是活到最后。
  
  卧槽居然还是忍不住很严肃地blabla了一堆。
  像无数次运用精分梗的麻叔致以崇高的敬意。PS.新星赶紧的别整些【“推、理”奇书】来灼人眼球了→ →
  
  连推理都可以开放化,不知道谜题还可以剩下什么。


  当初以为这书是多么好看的神级作品,因为当时旁边有个家伙不停地唠叨这是神推理。嗯,确实,是“神”推理,推理个球啊,明明就是常见的悬疑类型的电影剧啊,毛线的推理啊。
  全书开篇冗长,中间稍微有趣了,后半开始小惊喜,最后差不多是“神展开”吧,反正看完后对这书印象不咋地,里面关于对信仰,他们对和音的崇拜,为什么会有和音其实很简单就能说清楚了,非要扯出一大堆复杂繁琐的神论和立体主义(我看作者一定是在凑字数加卖弄他很牛b)总体感觉这书很奇幻,最后的结局很狗血,什么夏天飞雪(是有神马冤情吗),经常的地震(哦,不愧是地震国),最后,整个和音岛沉没在海下,沉没前还爆发出一阵岩浆,我都不知道怎么吐槽了。乌有躺在医院,来了个侦探,问他主编的姓,乌有念了声“和……”忽然明白了,然后over了,我表示看完后大吐血,这明明就是电影里常见的悬疑题材我擦,前部分进展缓慢还搞点小神秘,然后神叨叨的丢出一个两个专业术语解说或精神剖析,最后杀人的都是猪脚,但猪脚从来不会显露出来,总在结尾揭穿(这和那些烂西瓜的电影有啥区别),但是还没完,里面所有的人物都是棋子,主编大人才是操纵他们的boss,总言而之,这就是一部悬疑电影小说,并且没新意,但是看完后还值得回味,但是越回味越吐血,这也是点奇葩。
  还是厕所君和石冈君的推理要在搅基后系列好看……


  看完后几个感受
  1,这么就完了?
  2,我擦,这就完了??
  3,没看懂,到douban看书评。。。
  
  就这样看了分析,外加又翻了翻重要情节,回味了几天,顺便把萤也看了才有了一个大概的感受
  首先得感谢下新星出版社能让我在有生之年看到这本鬼神级作品的中译版,虽然有很多翻译上的问题加大了分析的难度,但在麻老师面前,何必去谈什么分析常理呢?
  其次,作为一本推理小说,能让人回味无穷,一遍一遍回味作品的本身应该,大概 算一种成功吧。
  最后,让我度过了一天的无聊的时光,让我再一次体会到阅读的快感,感谢麻老师。
  
  至于回到书本身,正如这篇书评标题所提的那样,麻老师依旧延续了前大半让你想睡觉后大半shock你一下的风格,当然了。他不这么做就不是麻老师了。至于情节啊,内容啊,分析啊等等,上面的分析比我好,就不献丑了。
  
  最后,让我去评价这本书,我大概会去选力荐,至少可以享受到阅读的快感,但如果让我去作为一本推理小说去推荐给其他人,我大概需要犹豫下,毕竟就像书中那群人创造出的神一般,麻老师写的这本书,你相信了,它便是一本神作。不信,只是本没有公平性,没有精妙的诡计,甚至连故事都说不好,文笔还不咋地的问题作。当然了,就算经历了一切,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变成如月乌有一样,况且麻老师也没有桐璃那么萌
  
  
  


  写在前面:或许我们每个(自以为生存在现实中的)人,会在某一天某一个点陷入人生(或轮回)的死循环里,所谓自己的选择也不过是在某个规律的循迹下的必然而已。谁能说得准,我们生命中的每个发生每个意外,不是"神"创造出的结果。
  
  梗概
  20年前,6(or7)个膜拜“神”——和音的青年剧集在一座岛上,一起生活了一年,最后以“神”的死亡而宣布解散。
  
  20年后,乌有和桐璃作为采访者被某杂志委派参与此团体20年聚会。还是在这座和音岛上,桐璃的出现让大家以为“神”复活了,于是杀戮开始了,参与者以死亡告终。
  
  神,究竟是本身便存在还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结果?
  
  
  开放式的结局,就是在作者没完全交待出所有答案就终结了篇章,留下对本书留有余韵的读者(一部分嗤之以鼻的就此作罢)针对全书的线索脉络做很自我的分析,因为世间已无真相,所有不过是揣测和臆断而已。
  
  
  --------------------------------以下是剧透的分界线---------------------------------
  
  
  真宫和音这个人应该是真实存在的。
  虽然作者没解释为何20年前的电影《春与秋的奏鸣曲》主演是尚美,以及众目睽睽之下跳崖是如何能够生存下来?但作为“神”,没死成也不足为奇。
  
  
  乌有,这个名字是子虚乌有的意思吧,日文翻译过来毫无压力?
  乌有自幼年至今的经历与电影《春与秋的奏鸣曲》如出一辙,可见乌有其实并不是无意中被卷入事件的个体,而是从一开始就被人安排好的重要角色(和音之外的又一主角吧)。安排的人应该就是武藤纪之(假扮水镜)和那个“死去的和音“即总编,乌有是被真锅夫妇拐卖来的孩子?那桐璃呢,如果说桐璃与和音没有血缘关系(就当也是真锅夫妇拐来的),那么为何长相和画像一致,而且桐璃还说晚宴的裙子是妈妈传下来的……so 桐璃是和音(和武藤?)的孩子?年龄上说的通,桐璃17,和音“死”后三年生了桐璃(双胞胎)。那么武藤当晚其实不是去杀桐璃,然后被换了房间的乌有杀死。于情于理都还可以,就是为何要安排亲生女儿去趟这浑水,其中一个还被挖眼,最后还让乌有来选择其一。
  
  很多暗线其实并没有交代清楚,需要脑补的地方太多,所以总觉得拼图缺失。
  比如,铃铛究竟意味着什么?比如20年前和音的死原因和细节?
  再加上那空洞难懂的立体主义画派风格,(简单来说就是把三维的画面展开为平面表现出来)故弄玄虚的玄学讲述让人昏昏噩噩,只想赶紧翻过这不知所云的对白(京极堂笑了)。和音的画从左眼被破坏(为何毁画?),于是桐璃失去了左眼以补全和音的神性?这究竟何来的逻辑?
  
  因为含糊不明,刚刚合上书的瞬间就想要再从头看起了。
  
  
  书名是伏笔
  
  20年前以和音为主角的电影名为《春与秋的奏鸣曲》,而武藤纪之写的续篇《启示录》(被神父偷偷拿走了,没人读过?)即是本书-------电影的续集。


  失去一只眼睛的桐璃在最后被丢下的那一刻究竟脑海里会浮现怎样的念头呢。
  
  被挖掉一只眼球,不想被乌有看到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看到乌有哭而反过来安慰他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请乌有不要再杀人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在最后被丢下的那一刻……


  看习惯繁体竖排再来看简体版果真效率高很多啊,趁着周末就看完了,这洋洋洒洒30万字如果是台版的话估计起码要看一周时间。怎么说呢?前300页确实比较枯燥乏味,炫学什么的真心无感,而人物之间的对话也是干巴巴缺乏营养成分,其实略微细心点就会发现男主的思想充满矛盾和“深意”?所以到后面看电影之前就已经有预感了,冲击力也就不大。孤岛模式确实是我百看不厌的设定,这方面加分了,但这次故事性方面显然没有《鸦》好,氛围渲染方面更是差距明显。
  
  如果故事性一般,那么看麻耶也就只剩下是否崩坏这一看点了,那么是否崩坏呢?我感觉也一般吧,因为再怎么在故事结束之后联想超展开,动机与这“华丽丽”的设定相比也是相当薄弱的,而且男主果然是有精神问题吧?竟然如此糊涂,连如此重要的线索都无感。至于桐璃的设定,我也觉得没啥冲击力,甚至还有种被糊弄的感觉。要说这本小说的亮点所在,我觉得还在于那几个人被杀的凶手揭露上,有种黑色幽默的元素,尚有点小惊讶,其它根本不值一提。


  身为一名火星人总算有缘得见传说中的问题作,前面20页看了差不多5天——每次瞄几眼就无聊的昏睡过去,没留下任何印象下次只好重新从头翻。熬到周末下定决心一鼓作气,喝了几百页的白开水之后终于在疾风怒涛般的大爆发中颤栗不止,最后的收获却只有不可抑止的悲伤。整个人就像是陷进苦痛的漩涡里,几乎对遗留的谜团视而不见,不过为了转移注意力还是经由寻找大量资料基本理顺了思路。不得不批评新星版犯下很多糟糕的失误,人为增加了解读难度。
  
  PLOT的关键说白了就在于乌有与桐璃并非局外人,而是整个事件的核心。本书《夏与冬的奏鸣曲》,为作中作《春与秋的奏鸣曲》之续篇,大致上亦即武藤所著、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启示录》。在主编和音的策划之下,乌有如同提线木偶一步步完成着既定剧本,直到最后选择“桐璃”(うゆうさん),实现“神的复活”。岛上的“和音”信者们全部死亡,换个角度却也可以说是杀身成仁,故而我不认为身为黑幕的主编和音有什么莫名其妙的复仇动机,她的目的很单纯:在现实舞台上演出《夏冬》,见证“展开”的成功。
  
  真相梗概读了好几个版本,对于细节的剖析差异颇多,如佣人夫妇的黑历史发挥了何种作用、桐璃(うゆーさん)根本不知道“桐璃”存在还是一开始就参与计划故意两人合饰一角,如此种种。麻耶恐怕从未想过给这些问题设定标准答案,随便怎样去脑补只要能说服自己就可以。即使是夏天的大雪、乌有的人生有着强烈被操纵痕迹这些玄乎其玄之处,无论拿出纯属巧合、主编和音孜孜不倦寻找与《春秋》描写经历相近的人等解释,还是归结为超自然力量,也都没多大关系。有些人享受徘徊在留白中组织线索的感觉,有些人认为这样瞎搞纯粹是坑爹,所以成为评价两极分化的问题作并不奇怪。
  
  和之前一看就想睡的状态截然相反,全书阅毕我变得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憋了一天多之后有些话还是不吐不快。说到底我在乎的就只有桐璃而已。
  
  桐璃起初给人的印象是任性、聒噪、不会读空气、讲话没分寸,有点讨人厌的小女孩,后来慢慢体现出些许善良和体贴。被乌有打头的时候气得哇哇大叫、得意洋洋说自己逃课也无所谓反正人聪明之类的场景,又让我觉得这个角色的个性很真实,自然也有招人喜欢的一面。
  
  我自忖从不产生代入感,但很理解乌有的心境变化。乌有本来就有严重的阴影,与桐璃相识后渐渐把她当做唯一的精神寄托十分自然,尤其在来到与世隔绝的和音岛并且遇险之后。因桐璃遭到袭击而濒临崩溃、做了某件事的乌有回到桐璃身边时,有这样一段话:
  
  ————————————————————————————————
  桐璃意识到乌有来了,抬起头。她也许在想,你去哪儿了呀;那只没有受伤的右眼还闪耀着光泽,直直地盯着他,好像在问,你丢下桐璃去哪儿了呀?能去哪儿啊?
  乌有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桐璃……
  ————————————————————————————————
  
  至此桐璃对乌有的意义俨然等同于全世界了。其后那句“……我想过了,假眼的颜色”,更是完完全全表现出了桐璃的可贵之处,我在这里第一次受到了触动。然而,故事到这里正处于终局的狂风暴雨中,剧情的疯狂发展根本不给人喘息的机会。三起命案的真相解明,神父杀死村泽而后自尽,生存下来的乌有和桐璃等待着外界的救援,乌有邂逅“桐璃”导致精神陷入混乱,再次回到桐璃身边,心理活动已经危险异常:
  
  ————————————————————————————————
  此时,乌有大惊失色,头疼欲裂,身体像遭到电击一般。
  桐璃怎么会失去左眼?这个问题如同恶性肿瘤一般,迅速占领的整个大脑。通过这只眼睛,他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
  乌有胆颤心惊的走近桐璃。
  为什么没有左眼?
  ————————————————————————————————
  
  如果看懂了这段话,那么必然能够预料到最后无法避免的悲剧。“恶性肿瘤”一词的使用实在太到位了。
  
  就算努力自我催眠认定桐璃自始至终是《夏冬》计划的参与者,“桐璃”在登岛前早已出现,我还是绝对不原谅这个恶意倾泻而出的结局。让乌有和“桐璃”继续在后续作品中活跃,麻耶这人狠毒到一定程度了。
  
  不知道怎样结束这篇不算是评论的东西,就像不知道该把书撕烂还是反复翻阅拼命回顾桐璃存在过的记录一样。只能确定麻耶的书我肯定还得老老实实掏腰包——妈的“推理爱好者”的称谓听着好听,其实就是M的意思啊。


  推断1.神秘的真锅夫妇是主编的帮凶。
  为什么我认为真锅夫妇是主编的帮凶,如何保持2个桐璃在岛上。我的推断是由真锅夫妇负责2人岛于其他大陆的运输。
  
  推断2.20年后再聚会的目的
  只能有一个是为了和音的复活,但是这个动机是在是太苍白,太微薄了。也是我最不理解小说的地方。因为基于这个推断,桐璃和乌有背景与20年前所拍电影的拟合度。基于复活目的的信者理应具有行动的一致性,必须合理先把2个人杀掉,或禁锢起来什么的。
  
  疑问1.信徒的信仰为什么会有分歧。
  无法理解武藤、结城、尚美要纠结于“奇迹“即利用桐璃完成和音的复活,而村泽和牧师则没有,除了武藤外,其他人对信仰表现出来的是同等的忠诚,所以为什么在结果上会有如此大的行为不一致?
  
  疑问2.主编精心策划了20年,她的目的什么。
  岛上8个人,2个桐璃算是饵,保护者就乌有一个,加害者3人以上,其他中立。怎么算也是桐璃被干掉的机会比较大。
  
  疑问3.武藤创造和音的初衷
  武藤创造和音的初衷,应该是为了骗取水镜的信任,然后将其杀害,代替他的身份。所以他对和音的信仰是让人值得怀疑的。并且对一个独居孤岛的有钱人来说,他很容易让他消失,然后带着他的财富过新生活,因为对社会来说,武藤并没有死。
  
  疑问4.难道真的是连双胞胎都分不出的、杀了多个人的,要当名侦探了吗?
  


  最近看的一部,四维立体小说,号称欺骗了神,不过事实证明自己解析一下还是能懂的。其中最出彩的救是关于幻想女神这一核心,诡异而迷人,几个人制造女神,又想复活不存在的女神。最后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的解答,不过本作的基点是我最爱的推理作家埃勒里奎因的名作《Y的悲剧》和《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只是缺了最后系统的解答。而里面提出的一些社会问题,如
  
  “如果被救的的人还没有救人者有社会价值,那救人者的牺牲应该吗?”引起了我的思考,主人公十年前被东京大学医学部高材生舍身相救,认为从此自己应该以救人者为榜样活着,报考东大医学部,两次都失败了,最后考上三流医学院,一直旷课,邂逅一妙龄少女,后来干脆当了编辑,那位少女也不想好好上学,做他的实习助理,两人到和音岛采访。。。
  
  还有就是关于创造女神的存在意义了,或者说有可能变成真实吗,这个以后讨论。。。
  
  


  声明:
  吾就是看了书和评论之后来吐槽的。
  吾只看了阿库库版。那个翻译和校对大家都懂的,校对错误和翻译问题、还有流畅度缺失什么的程度简直就是会中文的日本人【……】
  ——但吾还是忍不住要吐槽啊!忍不下去啊!
  
  1.诡计
  话说,就因为放了个开放式结局,那个在不合理程度上绝对和虫太郎比肩的诡计就这么被接受了?高中地理知识里有这种部分么?
  无巧不成书什么的谁都知道啊、可是拜托这个是奇迹不是巧合了啊!而且为了用上这个奇迹顺便还用上了八月飞雪这种奇迹啊!后者高中地理书上怎么就不说是为什么了啊!你见过八月份西伯利亚寒流吹过来下大雪就算了还积起来了的么?!地面温度是什么啊?!吾差点以为又跟某人一样这其实是在南半球啊亲!还好一开始有景物描写啊否则根本是澳大利亚的某个离岛有没有啊!
  还有双胞胎啊!亲、这世界上有双胞胎是不是太好用了?为什么一定要有双胞胎啊!就为了让你最后看见那雪地上的密室么?!说起来据说两位用的称呼不一样?用看的可以明白最后选的是哪个?用看的有意义么?称呼这样东西是说出口的啊!如果是靠ウユ—和ウユウ两个之间的区别来判断的那简直就是作者的自我满足好么!难道这个也算是巧妙构思么!真的算么?就算真的是两只眼睛的姑娘啊、乌有先生←到底为什么要选她啊!因为是健全人么?!那些铺垫就是为了说有完全一致的存在啊,可是这世界上有性格完全一致的双胞胎么?!这也根本就已经是个奇迹了好么!意义呢?意义在哪里?难道在于乌有先生←最后带回家的是个健全人么?就跟【其实被杀掉的是我准备的玩偶】这种理事长超爱的把戏一样是么?说到底讨论了那么多充满美学意味的理论,最后就是想挑个完整的妹纸回家是么!——而且吾就是没想明白啊、不完整的姑娘和完整的姑娘如果经常交替出现的话,为什么其中一方会什么都不知道、另一方就什么都知道了啊!
  以及、乃们到底还有没有人记得推理十诫是什么东西啊!
  
  2.和音
  先吐槽一句翻译啊,那个为什么和音名字后面不加【桑】的翻译啊、拜托您以后翻译成【小姐】两个字好么!您这是在鄙视不懂岛国语的读者么?鬼知道【桑】是什么东西啊!
  
  A.和音存在,活下来的是双胞胎之二的可能性
  吾看到有评论在讨论和音存不存在,有位大人讲和音存在啊然后死掉了啊再然后总编大人是她双胞胎姐妹啊!然后那妹纸是她女儿啊←吾觉得这个解释在很多方面都很合理而且讲得通、但又是个双胞胎啊!【顺便最后一页上的姓氏与名字应该是译反了吧?
  ——但问题又来了,如果是双胞胎的话、光是一个和字肿么就必然是她姐妹呢?必然要名字一致才能让乌有先生←感到这是条线索吧……【如果不是的话那乌有先生←也太能联想了吧都赶上法水了啊!←抱歉奇书难道就必须这样?
  以及总编是派女儿去报仇的?认真的?那是报仇的样子么?虽然就结果来说是成功了,但那基本是被动实施的啊。你到底是怎样确定乌有先生←真的有暴力倾向的啊?!
  
  然后啊,如果和音存在,那夫人是怎么回事啊!电影里为什么是夫人?因为是和音的人的存在么?认真的么?
  偶像这货虽然是不可亵玩的啊,可是那种一副大家都爱她一个的样子的女人明明存在,为什么五个男人里有三个男人【算上残疾老头】狂爱夫人一个啊!这个邪教组织未免也太不在重点了吧!要不是有宗教狂【?】和野心家根本就没办法成立吧!——以及这个邪教其实是个美术理论狂热分子的集合吧!大家都画画啊什么样的世界啊!
  
  当然即便如此和音存在的可能性也大过不存在。毕竟俩眼睛的姑娘绝对有故意行为,所以报仇说还挺靠谱?
  
  
  B.和音不存在
  最后补遗就是乌有先生←在乱联想了啊!
  以及就因为长得跟虚拟偶像的画像很像而被看中也太可悲了。那张画像又是个奇迹啊亲!是预言帝的奇迹啊!预言帝发现自己的预言成真了、结果要拼一个眼珠子上去让它变得更现实啊!这就是神迹有木有!神样的降临啊!
  
  问题在于只有这样才能说明夫人的悲剧啊!如果不是因为夫人代表了和音的人的形象,她肿么会觉得追自己的男人其实看到的不是她本人啊!太不合理了好么!
  
  结论是随便存不存在都不对啊!
  
  
  3.电影
  没。吾就单纯是不明白它是怎样的存在。
  所以其实这是预言帝的另一巨作!然后启示录就是这本书!←这不是推测啊这是吾找到的唯一可能结论啊!结果其实这本书的主题就是哥哥是个预言帝对吧!
  
  
  4.乌有先生。
  前面也说了称呼不同都是浮云啊长音表现方式啊亲、作者的自我满足啊!好吧作为一本书吾认了啊!
  可是拜托了这是子虚赋么?所以结论应该是他根本就不存在对吧!这本书是二十年前预言帝的启示录啊!随便是哪个人都无所谓反正是和音派来复仇的啊!
  
  
  5.妹纸的惹人厌程度
  超乎想象有没有!佳世姑娘那种地步的惹人厌啊!
  结果就因为一个好像逆转了的结局和叙诡就根本没人关心人物塑造了啊!这算成功还是失败啊!
  全世界都应该爱妹纸的啊!至少里面那个深井冰集中营的男人们应该是那样的啊!至少是崇拜啊!可是这种深井冰妹纸为什么会有人爱啊!不能理解啊!自说自话也就算了啊,那副你应该让着我的中二病样子是什么啊!觉得自己很可爱一定会被原谅的态度是毛啊!只为了这妹纸吾打零分都觉得没异议啊!
  
  
  6.节奏
  好像有很多到倒数五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地方或者就是电影的部分突然觉得被神展开很爽?【不过那个是预言帝的出现啊算不上神展开啊因为根本没人来解释它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啊!
  可是那之后的节奏之紧凑和之前节奏之迟缓形成的对比只能导致那种前半部分可以倒扣分的感觉啊!即便是要表现暴风雨前的宁静也不要用拖沓的方式啊!炫学很爽哦、看黑死馆超爽是不是?但不是所有跟黑死馆靠齐的书都能让人不明觉厉的啊亲!【黑死馆那个是看不懂才觉得厉害啊!你都在努力写一些想让人看得懂的解说了,就没办法达到那个效果了啊亲!——所以要想达到那个效果必须丢出一串看不懂的东西然后不。解。释。
  
  
  
  
  总结【?
  
  好吧就算那个开放式结局很厉害【但其实不就是突然出现了一个家伙笑而不语地问了几句话么!】,也不代表别的东西都可以不管不顾了啊!
  吐完槽了吾爽快了……
  
  总之,这就是那本《启示录》。


  麻耶对西泽说,其实每一个读者都可以成为你笔下的匠仔。于是就有了这本《夏与冬的奏鸣曲》。
  用若干个早上坐班车的时间,加上一个晚上的心血来潮,终于结束了这本《夏与冬的奏鸣曲》。就如本人和若干位友人在短信和微博中提到的那样,读完之后我毫无悬念的崩坏了,分裂了。
  言归正传,总体来说,阅读本书时的阅读感不说不上是好。迟迟难以进入最佳阅读状态,尤其是那代入感极差的立体主义炫学部分。炫学算得上是小栗虫太郎以来每位日本推理作家的必修课和常规武器了——或许社会派作家关于社会问题的的长篇大论也算得上是一种广义的炫学了吧。然而,能将炫学做到如此晦涩和无以复加的程度大概也仅京叔麻神笠井洁这几位了吧。至于坚持阅读人原因每一个读过麻耶的人都懂的——崩坏的精彩总是在书的最后。
  若说本书最大的特色当属本书的开放式的结局,即没有侦探给出集中推导解答,需由读者自己脑补出真相。这大概算得上是对由侦探集中给出解答的传统式的推理小说的一种颠覆与发展吧。此时,我终于理解了网友对于此书的“加强版的神的游戏”评语。与此相比本书对于案件的侦破部分较为中规中矩。一个不算出彩的雪地无痕诡计,加上一个不知该如何评价的叙诡。想必北山猛邦老湿读过此书之后一定会说“这个诡计好熟悉啊”。
  最后要说的是麻耶雄嵩老湿大抵在前面的炫学部分中已经暗示了本书的阅读方法:神(真相)存在于碎片之中;神(真相)要在超展开(脑补)后才会展现;神存在于摄动运动中——本书不可理解的超自然部分只能归于神明了(夏日飘雪神马的);就如只有相信神的人才能看见神一样,只有相信这本书的推理小说的人才能够发觉这是本推理小说。——毫无疑问,麻耶雄嵩老湿已经毫不谦虚的把自己和自己的作品比作神了,这是神的游戏。


  首先承认,作者的炫学讲义(立体主义的“分析”与“展开”,“造神”与“信神”的剖析)我基本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入戏,整个过程只是想看作者怎样以推理小说的形式来展示主题,但阅读后的感觉是,作者所做的努力对于一般读者(非超粉型中毒者的普通推理小说或小说阅读者)而言是失败的。
  本作中(至少在中译本中)作者的细节铺垫无助于主题的展开与加固(如果这些细节是必须的话)。开放性的结局解读由读者自行捡选自己认同的方式去诠释主题也因为暗示性较为含混的线索罗列产生三种后果,一,推出的结论存在自相矛盾二,比较少破绽的读者演绎出的解答(现在主要围绕原本存在的和音的造神剧本)力度不足,对作者主题的诠释反起到夸张的"笑"果。三,如欧阳杼在评论中提到的本作重点在于乌有对和音存在这一认知的达成(“本书真正的核心在于是否承认“和音”真实独立的存在,是否选择对神的信仰”、“乌有终于明白——他是神的棋子,仅此而已。”)云云,本来也可以自圆(虽然是较无趣的一种作者立意),但最后《补记》一章出现乌有想起"编辑是和..."与“原来从一开始”等暗示性的只言片语,则宣示了整个事件从头至尾只能是人力造神运动(只是格局要追溯到二十年前,且不只在岛上展开),使其刚达成的和音"凭空而出"的神性认知难以自洽,也使这样一个长篇无论在细节的分析还是主题的昭示上都出现了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意向,使读者即使根据开放性结局也很难做出“和音”是神的存在的合理解释,只能向“编辑人为安排”这样比较弱层次的境界去编排


   昨天刚读完《夏与冬的奏鸣曲》,心里翻江倒海,久久不能平静。对这本小说有些感想,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这是我第一次读麻耶雄嵩的书,与之前读岛田庄司和东野圭吾的感觉完全不同。虽然在读之前,各种对该书的很高的评语不断出现在我眼前,但读完之后依然带给我一股强烈的震撼。在我看来这本书是一本已经超越一般意义上的推理小说的推理小说。
  
   在书的开始,作者营造的也是一种本格推理小说一样的场景:一个相对封闭的孤岛,一群性格各异的人物以及一栋神秘的建筑物——和音馆。看到这些,我很容易和岛田庄司的《斜屋犯罪》,或者很多类似场景的推理剧和动漫产生联系。之后剧情的发展也貌似走着一般推理小说的路线,杀人事件发生,密室出现,我们的主角(不是侦探)被迫开始调查真相。
  
   随着剧情的深入,我开始发现这部小说似乎并非如我想象中那样简单。一切杀人事件和对真凶的推理并非这本书真正的主题,作者似乎想要探询更深层的事物,或许是人性,或许是信仰。而且真正的谜团也远非几起杀人事件那么简单。
  
   在我看来作者对谜团的铺设有两条线:表与里。表线是,主角似乎偶然卷入了二十年前这群人所遗留的“真宫和音事件”当中,然后发生了杀人事件。在书的最后,作者把有关表线的真相基本上都讲清楚了(虽然凶手有点意外),也就是“和音馆杀人事件”基本是解决。但是这之外还有一条里线,也就是一切事件的起源——二十年前的“真宫和音”事件,就连主角本身其实也与这个事件紧密相关,但是关于这条线,作者只是在书中分散的留下了很多线索的碎片,并没有把关于这条线的谜团完全交代清楚,只能依靠读者根据这些碎片去拼接出事件的全貌。在我看来这才是本书的重中之重,值得细细品味和分析,这也是这本书最大的魅力之所在。
  
   真因为有里线的存在,使得我看完全书之后依然满脑子问号,看过一些大神的分析,却出现截然相反的观点。下面我就说下我对一些谜团的看法,纯属个人意见。
  
   谜之一:二十年前,在岛上真宫和音到底存不存在?
  
   关于这个问题,在书中乌有的结论是不存在,但是神父自杀之前坚持说存在。还有一点,在全书结尾,神秘人麦卡托帮助乌有回忆起杂志社总编叫“和?”,结合全书这个“和?”只能是“和音”。
  
   那是不是说二十年前的和音就是现在乌有的上司,杂志社总编呢?不能这么说,书中说武藤在二十年前遇到了和音,这个和音应该是现在的主编,武藤当时只是想和总编联手达到自己扬名立万的目的,他应该只是借用了和音的这个名字或者说这个概念。否则为什么要让尚美拍电影?为什么要让尚美展现和音人的一面?
  
   再结合全书谈到的立体主义,虽然我看过之后也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立体主义中是希望将一个物体的各个部位的碎片结合在一起,希望展现这个物体的全貌,让其成为一个绝对的存在。所以由此出发,二十年前的和音可以推测是在岛上的每个人对“和音”进行想象的碎片的聚合体,进而创造出一个绝对的精神存在——神,而在真实中是并不存在的。这样也符合立体主义的描述。
  
   迷之二:《春与秋的奏鸣曲》这部电影的剧情,为何与如月乌有的经历几乎一样?
  
   首先偶然性应该排除,如此大幅度的偶然也很难令人信服。那么这就是必然,如月乌有的人生就是根据二十年前这部电影的剧本来安排的。那么问题来了,是谁安排了这一切?可以怀疑的就是主编,因为二十年后和音岛聚会的采访任务正是主编委派的,而且在书中也提到这次采访的目的似乎也不明确,感觉像是特意要把乌有派来一样。这样推测,主编和音肯定知道所有的事情。而此外的一个关键人物武藤的嫌疑也很大,因为他和主编在二十年前认识。他们合谋对乌有人生的安排有很大可能性。
  
   迷之三:两个桐璃是怎么回事?
  
   在书中乌有的助手是十七岁的高中生桐璃,这也是本书的关键人物。但是在书的结尾,竟然又出现了一个桐璃。更重要的是桐璃与武藤所画的和音一模一样。日版中两个桐璃对乌有的称呼有着细微的差别,在故事中她们是交替出现的,由于翻译问题,在中文版中无法体现。排除超自然因素,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最可能的就是双胞胎,前面也提到岛上的和音不存在,所以武藤所画的和音是原创,而桐璃与和音长相相似,本可以认为是偶然,但是出现了双胞胎之后,只能说这也是经过安排的。是有人根据画像去找到了与和音长相类似的这对双胞胎(这种几率应该不大吧)。而完成这些计划的,主编和武藤又是最大嫌疑人。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谜团没有弄清,只能等待大神们的继续摸索。
  
   最后做个广告,这绝对是一本让人难忘和值得回味的推理小说(如果还能称之为推理小说的话)。
  


   麻耶雄嵩的书吧,一般人读一遍都看不太懂。实际上我觉着也就西泽保彦能晕出真解答,但是这两天西泽老师没上Q,只能由我先来给大家奏鸣奏鸣啦!
   没看过书的就别往下看了啊,我这就要神展开了。
   首先,之前众位大大都没有留意开篇若山牧水的和歌:
   白鸟は かなしからずや 空の青 海のあをにも 染まずただよふ
   (白羽哀婉不容于天空之湛蓝 亦不容于海之绀碧)
   这跟核心老梗可是有直接关系的,你们先思考着。我呢,也好领你认识认识我们屯儿里的人: 男主乌有(21岁)跟女主桐璃(17岁)一起去和音岛采访。同行者结城(42岁)、村泽(42岁)、尚美(村泽妻)、帕特里克(小柳)。岛上人物:武藤(伪装水镜),真锅道代、真锅泰行。已死人物水镜、和音?背后人物:总编辑和?
   几个问题:
   1、岛上的和音,是否真有其人?
   2、岛上的和音,跟尚美有什么关系?
   3、岛上的和音,是否被杀死了?
   4、总编辑和?是不是和音?
   5、是否有两个桐璃?
   6、为何桐璃与和音的画像如此相似?
   7、武藤是要杀桐璃吗?
   8、为何乌有跟20年前努鲁的经历一模一样?
   9、这次采访的意义何在?
   首先说第五个问题,当然有两个桐璃。一个独眼桐,一个全桐。那么和音呢,众人一会儿说杀了一个和音,一会儿又说是自己创作了一个和音,而文章最后麦卡托又暗示总编辑是和音,而《春与秋的鸣奏曲》又不是和音而是尚美演的,到底肿么回事涅?
   蒙圈了吧?这事儿其实特别简单。恕名侦探直言不讳,岛上的和音不仅存在过,而且活到了现在,没错,她就是总编辑!那么众人杀死的人是谁呢?没错就是“和音”,一个活物儿!不是梦!你又蒙圈了?我让金庸给你解释解释啊,跟桐璃一样嘛,也有两个和音咯!一开始呢,大家爱的和音都是李秋水,但她有一个妹妹李沧海,这事儿可只有无崖子武藤知道,之后巫行云尚美嫉恨起李秋水来,而其实大家伙儿爱的和音已经变成了李沧海的雕像!之后呢,李秋水发现自己的妹妹取代了自己就愤而离开,于是无崖子武藤跟李沧海和音珠胎暗结,有了孩子。拍《春秋》的时候李沧海和音正怀孕呢,所以只好由巫行云尚美出镜!
   可惜纸包不住火,丁春秋水镜发现了李沧海和音的秘密,于是仓促被无崖子武藤灭口。谁知水镜留了一手,早已飞鸽传书给李秋水和音,证据就是金色铃铛手串。这个据说是紫霞仙子跟青霞仙子留下的宝物,是二位和音从潘家园淘换来的天下无双。李秋水和音看了大怒,发誓要雪耻报复众人的负心,于是在生产那夜她派出真锅夫妇上岛抢走了孩子。失去婴儿的李沧海和音直接自杀,大家还以为是他们干的。同时,活在他们脑海中的艺术的神也破碎了,大家就都各回各家,只有武藤留了下来。
   这边李秋水和音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她一边让真锅夫妇上岛潜伏,一边儿找人结婚生下桐璃(所以比乌有小),然后又整容也好还是拐卖也好又弄了一个。古龙发来贺电,整容后的傅红雪独眼桐交给跟自己很熟悉的人收养,而亲生的叶开全桐却早早潜伏了。20年后,她安排独眼儿桐跟乌有相会,然后发密函告知其他四人和音复活了,策划了此次的故地重游。而全桐早就上岛跟真锅夫妇汇合,就藏在原来和音的房子里。看到这里你明白了吧?
   对!乌有就是李沧海和音跟武藤的孩子!没错,他们生的是男孩!!不是桐璃!!!他为什么跟《春秋》里经历一样?因为从小就是李秋水和音策划安排的啊!而且早就跟他默默灌输了要上岛杀人报仇!于是乌有上岛之后挨盘儿杀了武藤(他的父亲,惨啊)、结城跟巫行云尚美。为什么村泽杀他的时候帕特里克把村泽击毙了呢?因为当年他也是知情人,乌有就是他接生的啊!(只有他是学医的,也只有他知道当年生下的是儿子,武藤都以为是女儿)他早就同情李秋水和音,并对大家背叛神感到羞愧,于是自杀。(死之前他认出并杀死了真锅夫妇。)再者,说武藤进门要杀独眼儿桐是误会,他看容貌就以为是自己的孩子,而且有金铃为证,当夜其实是去认亲,结果被狡诈的乌有巧妙的换了房间杀死!
   但还是李秋水和音厉害,她也没有放过自己情敌妹妹的孩子。全桐不但暗中帮助乌有完美的杀光了岛上的人,最后还给了他致命的一击。其实全桐没有牙都是口瓷的,乌有一吻她的时候发现姐儿俩不一样啊,于是明白这不是桐璃!然后全桐告知他其实他刚杀了自己的父亲。。。哦,崩坏了。。。
   最后你再看若山牧水的和歌,多么的贴切啊。早就暗示了乌有的命运,他是一个天地不容根本不该诞生的人儿呀!!
   行了也差不多了,细节大家慢慢品味吧,这么接地气儿的泄底分析多亏了智子的二维展开呀!最佳书评人不给我还能给谁呢?我看到麻耶雄嵩去了汇贤雅叙!!


  前面部分的展开都是很正常的“暴风雪山庄模式”被困在孤岛上的一群人相继遇害,虽然中间一小部分关于物理学方面的理论和立体主义画派的论述让人觉得有些头晕,但也还算是正常,真正的亮点还是在最后的解迷部分(相信之前看过麻耶书的人应该都懂的.....)推理小说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在这里真的都浮云了~~让人不禁感叹!!这真的是推理小说吗??这种展开!!???种种吐槽在脑中浮现啊~~不过看完整本书的感觉真的很特别,感觉和书中人一起经历了一次很奇特的旅程,麻耶的书和普通的推理小说有着很大差异,比较另类吧~不过看完以后真的觉得很爽的说~~而且书的最后还设置了一个悬念哦!虽然看完整本书后疑惑还是很多,但是留给我们读者思考想象的这种感觉真的让人觉得很不错呢~对于麻耶的书,我只能用三个字来形容“我 喜 欢!”热切期待这麻耶的下一本书!


  
  本文泄底。
  必须承认,当年看《神的游戏》所带来的震撼感又回来了,当然《神的游戏》翻来覆去解释也只能局限在现实世界的范畴内,麻耶令人震惊的地方在于他完全可以在最后一两句话里面来个神级别的逆转,促使你重新回过头去审视前面的内容。《夏与冬的奏鸣曲》也是这样的一本书,无比畅快的阅读感受让我一扫之前对《鸦》的不好影响。
  和喜欢吹嘘自己“诡计胜于逻辑,布局胜于诡计”的二阶堂黎人不同,个人认为《夏与冬的奏鸣曲》才是布局远胜于诡计的典范。诚然,本书存在一个谜团看起来还算像模像样的雪地无足迹密室,麻耶在结局处也给出了密室的解答,但……密室这种事,看这本书的时候真的不用在意,因为这根本就不是重点。
  小说的重点在于最后一百页的神展开,真的有神哦。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看了弹压姐和fan兄翻译或者原创的解读,发现自己阅读时候所想到的东西并不一样。实话说,本书其实是一本开放式解读的作品,从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本书,可能都会得出不同的解读,完全自圆其说倒是比较困难,只需言之有理即可。想想沙加对一辉说“我看到的教皇是正义的”,再想想托勒密的地心说其实也没有错,就明白对同样的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实在是正常之极的事情。为了表达方便,下面用“和音”来表示几名角色心中的“神”,不加引号的和音则表示总编辑。
  那么我的切入点是:拥有神性的“和音”真实存在。
  这种想法,是看到本书当中提到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说法所产生的。在306页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摄动……由对象,也就是对象物的核心部分决定,它不受相对化的影响,而是以绝对的方式存在。”小说神展开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从一开始让读者认为“和音”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和故事中的几名角色别无二致),但最后发现“和音”并不是人,所有关于“和音”的印记都是由每个人抽出自己的一部分来完成的。但看到结局的时候,我想到了这样一件事:“和音”并非人类,但也不能因此说“和音”不存在,正如我们平常看不见电磁波,但不能因此就说电磁波就不存在啊,物质的存在方式并非只有我们肉眼能够看得见的状态。307页还有神父的补充说明:“过去多认为‘神’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如果接受“和音”真是存在的话,那么从306页到309页中神父所说的话,就完全可以理解了。他们“创造了一个独立于维度之外的绝对的人”。
  那么,关于“和音”的画、电影、音乐,皆是这几人分别创造出来的,但他们一旦创造出来,那么“和音”就拥有了自己的生命,成为绝对的、独立于维度之外的神。虽然神父说:“‘神’仅存在于‘展开’这一重构的过程中。”但我想二十年后他们见到桐璃的那种震惊表明,恰恰说明了一件事:也许神是真实的存在,不仅仅存在于“展开”的重构过程中。
  当然,这几个人也只怀疑桐璃的长相和“和音”相似只是巧合,但个人认为这里也可以看成是一种隐晦的影射:“和音”没有如他们期望的那样消失无踪(因为“和音”不算人类,所以也不方便用“死”这个字眼),而是重新出现在他们面前,这种打击,比之前的造神运动失败所受到的打击更大——因为真实存在的“神灵”完全颠覆了他们的理论。
  所以桐璃必须死,个人认为这才是他们要杀死桐璃的真正原因。这本书主要的巧合在于——桐璃的长相与“和音”极为相似,乌有过往的经历和电影内容几乎相同。推理小说当中常常存在巧合,但这一次,我与其相信这是作者安排的巧合,倒不如相信这是“和音”安排的巧合——要承认神有这样的能力。也许七月飞雪,大地开裂都可以挂到“和音”头上,毕竟这样百年难遇的奇景实在是与常理不符。如果从这个观点来看,乌有在最后遇到的双眼完好的桐璃其实就是“和音”。也许这是“和音”对乌有的考验,逼着他做出命运的选择——
  乌有,你是要选择人,还是要选择信仰神?
  想想乌有最后明白了什么?他明白了故事的核心,明白了两个桐璃的真相,到了最后,他才想起总编辑姓和音,去那个岛上的经历,也是“和音”的安排。
  乌有终于明白——他是神的棋子,仅此而已。
  个人认为,本书真正的核心在于是否承认“和音”真实独立的存在,是否选择对神的信仰。孤岛上的一连串凶杀案只是围绕核心的外在表现,而那个无足迹雪地诡计只是麻耶的添头。《夏与冬的奏鸣曲》是一本极具讨论价值的作品,开放式的写作手法提供了很多解读的方向,所以也可以这么看:本书的真相也是麻耶创造的神,诞生之后就是真实独立的存在。所以真相只是取决于你的信仰和观点而已。
  
  
  


  麻耶雄嵩无疑是一位勇于展现自己的异教徒,在他的作品里面,读者总是能轻易地发现关于神的主题,也免不了一次次地遭到异端教诲的洗礼。出道作「翼ある闇」诘问了神之善恶,「鸦」的主题直指神之幻灭,「神的游戏」以神之审判戏弄了读者,而本作要表现则是:神性的诞生。
  
  这次诞生的地点是表面上和谐宁静、背地里无比压抑恶意涌动的和音岛。岛上的信徒们妄图启示世人,只要坚持信仰的核心,无论被贴上什么样的面貌——那就是你的神,请接受他。为了描写这种偏执,麻耶在这里进行了过量的炫学,但是无论是立体派的「核 — 断片」理论还是对默示录中神之诞生的描写,又或者是被撕裂的壁画还是谜一般不可解读的密室真相——麻耶只想说清一个道理:神是绝对的,也是残缺的。
  
  为了体现这一点,麻耶把矛盾的种子在二十年前就种下了。毕竟是自己造出来的神么,这种残缺感又怎能叫他们安心——这就是为什么后面会出现互相猜疑、互相杀戮的局面。故事的最后,信徒们是否还在坚守最初的信念呢,真的不得而知了,这冗长二十年足以让人麻木——麻木到只能期冀着一瞬间的爆发,等待奇迹的降临。当然奇迹最后是降临了,代价是惨烈的,是那种连整个和音岛都无法承受的程度,但是信徒们无疑是笑到了最后——这份神性确实被保留并且「展开」了,在那个叫如月乌有的青年身上。
  
  乌有本质上的变化是夏冬这部作品中最值得读者体会的地方。没有错,和音是神,但是承受神性的容器,则是乌有。两者的结合达成了神之复生。这点从乌有的名字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子虚乌有,神性一开始并不存在,而夏冬这部小说的最大恶意,无疑是向读者活生生地展现了恶在「乌有」之中诞生的全过程。
  
  ——原来神性和魔性真的只有一纸之隔。
  
  作品的副标同样是意味深长的——PARZIVAL,「帕西法尔」,一部传教意味的歌剧作品,在夏冬的行文之中也曾经被提到。主角是一个天生神力却一无无知的青年,连自己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曾经结识圣杯骑士古内曼兹,但后者当时并没有器重他。后来主角凭借自己的能力夺回了圣矛,了解到自己的身世。他的本名是帕西法尔,他的父亲是一名战死的骑士,为了不要让自己的儿子重蹈覆辙,母亲刻意隐瞒信息让他愚笨,可叹的是命运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在若干年之后,一直流浪的帕西法尔偶遇了已经隐居的老骑士古内曼兹,在看到圣矛之后,古内曼兹终于明白,帕西法尔就是神谕中的纯洁愚者。最后古内曼兹替帕西法尔施洗,加冕他为圣杯之王。
  
  对比一下夏冬就可以一眼看出,「帕西法尔」所指代的无疑便是如月乌有,而神之重生从乌有的诞生开始就是注定的,这点读者在阅读之后可以自行体会。乌有原本不过是一个白纸一样的角色,仅有的一点信念不过就是守护住身边的桐璃。但是上岛后的一切在逼迫他离开这唯一的信念正轨,在目睹了夏雨雪的奇迹、拜读了立体派的经典、体验了「春与秋的奏鸣曲」所带来的未知恐惧之后,在离岛前的最后一刻,面对桐璃,他无疑是迷茫了。戏剧冲突达到了最高峰,在两种信念冲突的面前必须做出抉择。讽刺的是,让他步步皆错无路可退的正是曾经的信念,而新的神又真的能带他走出阴影么?
  
  ——不管了。那就满溢出来吧,这世上全部的恶!
  ——命运逼迫着他去接受这全新的「受洗」。
  
  于是在离岛的船上,读者们看到了属于他的抉择,一个不是算不上正确却是必然的抉择。麻耶笔下的男主,个个都是悲剧(包括メル),乌有大概是最惨的一个,一点不夸张的说——他所承受的美好结局根本是噩梦的开端。而最后象征圣杯骑士的メル,出场后说出的禁句,则是彻底完成了「受洗」过程。恶之神性吞没乌有的同时,也让读者置身于无边恶意之修罗场。一想到乌有和桐璃还要在下一本「疴」里面担当主角,笔者就不禁全身发冷。
  
  无论最后你的评价是什么,夏冬都注定会是让你难以忘怀的魔性读物。当然了,虽然恶意的魅力是会让人一时间沉醉,也请不要忘了在清醒后把书投向墙壁才是。
  
  
  
  


“也不曾这般不把推理小说的精髓——逻辑进行割裂”“而在《夏与冬的奏鸣曲》中的最终解释里却找不到任何与逻辑有关的文字”“即便在作品结束,作者也没有为读者详细解释全部的谜团。甚至在作品的尾声,还有意让谜团更加复杂”看了贵书评,我更确定此书就是胡言乱语。


应当不会是毫无目的的胡言乱语,至少并不是全部都显得毫无逻辑。依然有线条提供给读者,只是未加证明罢了。


看着真晕啊~~某蓬你看懂了吗?


不能说没懂,只能说很多没有交代的要自行脑补,也不知道补的对不对。


麻大这本之所以崩坏是因为他骨子里反,自己都收不回来了。。。。读者更晕


不得不批评新星版犯下很多糟糕的失误,人为增加了解读难度--同感


一口气看完这本书的唯一感觉就是头痛


对,那一瞬间的人之恶。。。
终于,还是不能接受残缺啊


评论得太实在了……泪目……这是我读过最、莫、名、其、妙的推理(?)小说!看过《萤》后还对麻耶抱有幻想的我就是白痴啊啊啊啊


看过 鸦 之后对麻耶抱有幻想的我也是白痴。这是第一本先被翻译气死又被谜题气死的【推理】狂吐血中


很好奇本书译者的工作状态,是否边译边吐槽,最后达到麻木不仁的境界


简直深井冰的推理小说,丧心病狂啊~~反正我是看不懂。。。
看了鸦和夏与东,以后估计不再看麻耶的书了……


看麻耶的第一本是這本,然後就沒了幻想
但是有“明明知道這個傢伙寫的東西很爛我就是想看看到底有多爛”的強迫癥的我又看了《螢》我真是個白癡啊啊啊啊


炫學


每次看麻神的书都是云里雾里——云里雾里——晴天霹雳——云里雾里……


好看嗎?


猫主席正解。


欢迎讨论


= =一点都不好看,就是一本没新意的悬疑电影剧


你总是题不惊人死不休……


跟之前那些没用的胡来相比,这一篇可是本格得多呢


怎么觉得看你的书评越看越糊涂呢?


啊?您说的哪段儿啊?


神书评啊


看了几处评论,这篇可谓集大成者。


作为金古铁杆书迷俺对这种交叉通感深表敬佩,致敬了!


www.biomean.com 很好看。。


沙发。。。。泄底的就等以后看了。


最后几句话终于说到一点重点了


但即使如此,又如何?死人不能复生,盲目无法复明。故事结束了,人生还要继续,带着无法治愈的伤痛。无数的“世界系”动漫故事中,主人公肆意地颠覆伦理,操控秩序已经是不逊之极的傲慢,本作竟然上升了一个层面从作者的维度带着冷笑嘲弄下界的悲欢,更是傲慢中的傲慢,不可饶恕。当然,我不否定作者是否有反讽的意图,但无论如何,想要超越现世的伦理而尝试缔造极致的美的意图,我无法苟同。


在此引用一句我正在翻的《夏日启示录》里面矢吹驱的话,来表明我的立场——
“在那间西藏的古寺里,我已经领略到第二层境界,打算静坐到领悟第三层,抑或梵天入灭的那天为止了。”
“但是,导师对我说,回去吧,回去人间,与恶作斗争吧。”


我不觉得美,我觉得乌有是作者缔造自己丑恶企图的牺牲品。如此的神明,唯有唾弃之。


真正可惜的是既然作品通过表达某种神性、善恶或者是某种带给读者的思考和想象来展现其核心价值,它所试图传达的东西却强烈的受到本格层面的桎梏。


@Roy 不,本格形式是需要齐备的,读者有这个需求,对作者来说这则是基本功。然而,在达成本格样式的基础上,还有更深一层次的伦理要求和现实基盘的问题。不解决这一层次的问题,作者妄图表达的一切微言大义都是扯谈。而往往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主题和思想就自然浮上水面,无需刻意雕琢。


桎梏。我是说当然我们需要本格的东西,但是在这部作品里我只看到本格的东西把本可以表达更加充分完整的东西给压扁了。我没有奢求说本格元素对于主题有什么辅助表现,但至少它不该成为阻碍。


本格的东西把本可以表达更加充分完整的东西给压扁了——能不能请你说得具体一点。不好意思,这本书我已经是3、4年前读的了,只记得有不少地方甚至已经在打本格的“擦边球”,例如乌有的人生走上了电影里的轨迹。


最最简单的,因为本格的需要,前面文字中太多的铺垫埋设伏线,几乎前面到立体主义之前都没有任何主题表达的相关部分。然后开始超展开。这样的布局方式在本格的角度来说可以称之为“崩坏”或者什么,读者会震撼啥的(虽然我好像没觉得有啥震撼)。但是对于主题表达来说就显得太过突兀了,而基于本格的要求在前面隐藏的人物心理、行为、神性的恶、都不能透露太多,这就使本格元素与主题表达形成了矛盾,麻耶的写法当然是选择牺牲一部分循序渐进的主题表达,这是我感受到的最基本的本格元素压扁主题表达的地方。还有的很多细节部分不过这书看了两天就忘得七七八八了……
您说的乌有的人生走上电影的轨迹,好吧坦诚的说我不觉得这是本格服务了主题……不知道怎么去说关于这点的准确正面性想法。总之,这本书,我们读者都一致的(不管是好评中评还是差评)认为价值在于其主题或者说思路,但是麻耶写作的时候显然是将本格的部分作为最高的行文指向的。但以上或许只是我愚拙的偏见罢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