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报告.2010
2010-8
中国经济出版社
李桂芳 编
322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伟大变革,历经艰辛曲折,成就举世瞩目。30多年来,包括中央企业在内的国有企业,肩负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重任,其改革始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贯穿于全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为国有企业扩大经营自主权阶段。国有企业先后开展扩大经营自主权、利润递增包干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试点,与国家的责权利关系得到调整,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二是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之前,为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阶段。国有企业实施了抓大放小、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国有中小企业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放开搞活。特别是国有企业通过国家实施的改革脱困三年攻坚,债转股、技改贴息、政策性关闭破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负担得到减轻,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得以推进,国有企业整体实现扭亏为盈。三是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入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阶段。中央、地方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相继组建,相关法规规章相继出台,国企改革与国资监管概括起来就是“三分开、三统一、三结合”。即: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国有企业逐步实施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国有资产得以保值增值,国有企业改革迈上新台阶。按照政府的管理权限划分,我国的国有企业分为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通常而言,中央企业是指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督管理的重点骨干企业。2003年国资委成立之初,中央企业数量达到196户,经过兼并重组,至2010年6月底,减少至125户。为使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资委明确到2010年底,中央企业数量将调整至80户至100户。
本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贸易系主持编写。首先从总体上总结2009年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特点,评估中央企业海外经营绩效,分析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环境新变化及带来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并对2010年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趋势做出了预测。其次从行业视角分析不同行业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特点、动机、优劣势、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行业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更深入展现不同行业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情况。最后介绍2009年发生的10宗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事件,这些事件规模大、影响深远,是2009年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缩影,由此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2009年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概貌。
总序第一篇 总论 一、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 (一)第一阶段: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准备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 (二)第二阶段: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 (三)第三阶段: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 二、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与特点 (一)2009年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背景 (二)2009年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与特点 (三)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 (四)2010年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预测 三、中央企业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培育中的战略意义 (一)全球化新背景下当代跨国公司发展的新特征 (二)目前中国跨国公司的现状与差距 (三)中央企业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主体培育的战略地位 (四)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培育中的政府与企业 四、中央企业海外经营绩效分析 (一)中央企业海外经营绩效概述 (二)近年来中央企业海外经营亮点 (三)中央企业海外经营主要困境 五、后危机时代:机遇与挑战 (一)国际环境 (二)国内环境 (三)机遇与挑战第二篇 不同行业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一、石化行业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环境分析 (二)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三)典型案例:中石油能源攻坚,志在必得 二、煤炭行业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环境分析 (二)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三)典型案例:神华进军蒙古,慎对政治风险 三、钢铁行业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环境分析 (二)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三)典型案例:鞍钢集团,钢铁业未来之星 四、有色金属行业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环境分析 (二)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三)典型案例:中国铝业,矿业巨头 五、机械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环境分析 (二)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三)典型案例:中国一重,重拳出击国际市场 六、电力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环境分析 (二)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三)典型案例华能收购新加坡大士,“走出去”战略迈出新步伐 七、轻工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环境分析 (二)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三)典型案例:中粮集团,中国食品行业的巨鳄 八、运输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环境分析 (二)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三)典型案例:中远集团,中国海运业的航空母舰第三篇 2009年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十大事件 一、中石化72.4亿美元成功收购瑞士油企Addax,创中国海外油气资产收购最大交易纪录 二、再次入股力拓失败,中铝国际化进程受挫 三、中石油“贷款换石油”出手中亚,间接收购触角伸向新加坡 四、五矿有色收购澳大利亚OZ矿业公司,出击澳洲矿产资源 五、中化集团海外投资发力,寻求并购海外油气资产 六、中铁建联合铜陵有色收购南美铜矿,央企海外收购模式日益多样化 七、宝钢收购澳矿Aquila,建稳海外供应渠道,推进国际化进程 八、增资控股金达必,鞍钢海外投资完美上演 九、中移动跨越海峡迈出战略性一步,36亿购台湾远传电信12%股份 十、中航工业西飞收购奥地利FACC,开亚洲航空制造企业欧美并购先例附录 中国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例参考文献后记
插图:一是简政放权,促进企业“走出去”。颁布《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和《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管理办法》,大幅下放审批权限,受到地方和企业的欢迎。二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安排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8亿元,较上年增加2亿元。推动新增220亿美元优买贷款,认真落实已对外打出的优买贷款项目。三是创新公共服务。组织驻外经商机构编写发布了162个国家(地区)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强化投资国别障碍调查,引导企业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对外投资合作信息服务系统》建成运行,商务信息平台和运行监测系统不断完善。定期进行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培养跨国经营人才。四是规范境外经营秩序。牵头起草了《企业境外经营行为规范》,并联合外交部等6部门报请国务院印发。针对金融危机形势下外派劳务市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与外交部等7部门联合开展全国清理整顿外派劳务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清理一批违规企业和非法中介,挽回劳务人员经济损失4076万元,五是稳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19个中标的合作区中,17个园区动工建设,6个合作区通过确认考核,3个正式揭牌。截至10月底,人区企业110家,投资金额约12.6亿美元。六是外汇局松绑资金汇出,发布《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09年5月18日发布了《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对境内机构境外投资资金汇出的管理由以往的核准制调整为登记制。征求意见稿的重要特点就是对境内企业境外投资的外汇管理明显放松,最大程度地支持有条件的境内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境外中资企业的扶持力度。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猛。事实上,一个企业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关键在于该企业的内在动机和竞争实力,而不是企业的产权结构,企业“走出去”的行为与其产权结构并无直接联系。因为在全球化背景下,“走出去”是各类企业发展的共同要求。但是,从中国目前企业结构的特征看,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均居领军地位,同时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力量。虽然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体结构呈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但是国有企业仍然占据半壁以上江山,其中中央企业又是“走出去”的骨干和中坚,无论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还是流量方面,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跟踪和研究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对于落实国家“走出去”战略意义重大。发端于美国、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国内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关系到中国企业在未来国际产业链和利益分配体系中的地位,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和方向。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而言,这些变化既蕴藏机遇又深含挑战。在2008、2009两年中,中央企业以战略的眼光审视全球金融危机,积极地“走出去”进行跨国并购活动。及时回顾和总结金融危机以来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成败得失,有利于中央企业更好地把握后危机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在“走出去”过程中迈出更稳健的步伐,同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一定的依据。
《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报告2010》: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中央企业不仅取得了优异的经营业绩,而且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试点、绩效考核、市场化聘用高管、整体上市、联合重组、做强主业、企业文化建设、“走出去”战略等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在切实履行经济责任的同时,中央企业积极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在抗击自然灾害、保障国家重大活动、维护市场稳定、吸纳社会就业、落实节能减排责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企业发展系列报告突出客观性、学术性、实用性、前瞻性。报告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在总体情况概述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所在行业划分标准,突出以板块为单元,选定若干指标进行同类行业企业之间的比较以及与国际上同类企业的比较。报告不仅注重对中央企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问题的探索与研究,而且还对中央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给予预测与分析,期望其无论是对促进有关中央企业的学术研究,还是对推动中央企业的科学发展,都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