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无悔减排与低碳城市发展

郭万达,刘宇,刘艺娉 主编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郭万达,刘宇,刘艺娉 主编  

页数:

222  

内容概要

郭万达等著的这本《无悔减排与低碳城市发展》共分八篇二十四章。全书主要研究结论是:
一、气候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重大的挑战面前,任何国家、任何城市、任何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走进低碳发展之时,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未来有可能面临更严峻的减排压力。从哥本哈根到坎昆,联合国气候谈判艰难前行。预计未来国际气候谈判可能更趋复杂、争端更加激烈。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建议:
一方面,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应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为此,《无悔减排与低碳城市发展》建议中国气候变化谈判的方略,应定位为“长远打算、早做准备、积极应对”。同时,建议加大力度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系列政策,这样将会使我国争取更多的谈判主动权,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不管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是否持续下去,中国都需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都需要制定更加明确的减排目标。其含义是,即使全球没有变暖,我们也要做一些有助于减排的行为,做了总不会后悔,这就是无悔减排,或者说是无成本、低成本减排,不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的减排。
本书的主题“无悔减排与低碳城市发展”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
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低碳的发展与快速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正好走在一个交叉重叠的“时间之窗”通道上。全书着重分析了无悔减排的潜力和途径,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研究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中,如何通过无悔减排的行动以及一系列政策设计,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低碳政府,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绿色增长的目标。
为了实现中国无悔减排与低碳城市发展的目标,本书重点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第一,提高城市的能效、走低碳城市化的道路,是无悔减排的重点。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时期,城市的不断膨胀带来了能源消费的激增。因此,采取措施降低城市能源消耗和促进低碳发展,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必然选择。乐观估计,未来10年(到2020年),通过节约能效、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改革能源价格以及推广新技术等无悔措施,中国比“趋势照常情景”的碳排放可减少50%。
第二,中国的无悔减排战略,或者说无悔行动,是一个综合的战略安排,其本质和特点就是要走低碳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即要实现城市发展、经济发展和碳减排兼顾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本书强调,低碳城市化的道路,首先是要实现低碳化的城市形态规划,即通过规划来实现综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在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紧凑城市是低碳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理念。此外,发展低碳城市,中国现阶段关键是要实现产业的节能,也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构建低碳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第三,中国的无悔政策,着重要强化政府在低碳发展中的作用,建立地方政府激励相容的低碳发展政策,建立地方政府的碳排放的报告制度。本书重点建议,要加快建立基于市场机制的激励制度,把汽车排放税纳入低碳城市的试点,加快探索地方(区域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第四,中国城市的无悔行动,要将低碳社区的发展看成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社区源自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新城市主义、理性增长和生态城市等理念。低碳社区以低碳型的产业和居住一体化的综合社区,追求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率的低碳发展方式,以低碳规划、低碳建设、低碳运营和低碳生活为准则,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区。
从国际上来看,大多数低碳社区都是政府主导、多方(房地产商、居民)参与的发展模式。本书建议,要加快发展中国的低碳社区,政府就要通过规划、政策和标准引导片区综合开发,在项目审批、土地指标、投资导向等方面优先考虑低碳社区,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低碳社区开发建设。
第五,中国的无悔减排,要把促进城市向低碳经济转型作为一个战略方向,成为中国绿色增长的重要内容。低碳经济的提出既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又超出了气候变化本身。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矛盾最终的出路。为此,本书建议,要加大力度促进中国经济向低碳转型,包括促进自主创新向低碳技术倾斜,促进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推动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电动汽车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中国房地产业向绿色转变,高度重视建筑行业对实现全国节能减排目标的作用。
第六,要实现中国的无悔减排和低碳发展,建立低碳政府是一个重要的保障。低碳政府就是应当能够促使不断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及单位排放强度这一过程的政府模式或政府范式。本书认为,考量一个政府是不是低碳政府,可以从低碳引导力、低碳管理力、低碳自制力和低碳保障力四个层面进行评价。其中,低碳引导力着重从政府是否通过法律法规、规划设置、宣传教育等方面营造低碳发展的环境;低碳管理力着重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确保低碳经济的稳步实现;低碳自制力着重衡量政府在自身消费和支出方面是否做到了低碳化;低碳保障力着重分析政府在低碳发展中的碳汇能力和财政保障能力。本书尝试性地运用模型对
“五省八市”低碳试点省市进行了评估和排名,结果显示,广东在省级政府中排名第一,深圳在市级政府中排名第一。
第七,要实现无悔减排和低碳发展,就要摸清“家底”,编制碳排放清单。因此,本书建议,不仅需要加强对国家碳排放清单的研究,也需要加强对区域碳排放的清单的研究。统计及估算温室气体排放方法,国际上一般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指南为参考基准。由于排放清单核算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作,本书对广东珠三角的碳排放清单作了案例研究。
对广东省二氧化碳排放的清单和碳源的核算表明,广东省2008年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7.4亿吨。对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碳排放研究表明,无论是香港,还是广州、深圳,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集聚,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碳排放强度总体偏高。
第八,要实现无悔减排和低碳发展,如何借鉴国际上有益的经验为我所用,也是值得积极探索的。通过考察世界低碳城市的先进经验,我们发现,政府的综合主导力量在所有低碳城市的成功中占有关键地位,这对研究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极具借鉴意义。政府的主导,可能表现为立法、政策和激励,也可能表现为规划、引导和示范。国际案例还表明,公众的参与对于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有效的。公众参与减排的领域和方式有很多,比如家庭能源审计、碳里程和绿色选择、多座客车通道和汽车共享等。

作者简介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经济、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和咨询工作。主持过国家及省市政府多项大型政策研究咨询课题。近期主要研究重点:城市化、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发展。出版专著:《转轨时期的中国经济问题》、《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新城市主义的中国之路》、《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港口》、《创新与学习》、《中国制造与世界工厂》、《现代产业经济辞典》等。主持过的重大研究课题: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和地区研究、广西北部湾发展战略规划、西安市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港深大都会研究、金融支持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三峡库区发展模式研究、哥本哈根会议与低碳经济发展。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城市化与发展研究所项日研究员、环境科学博士。主要从事低碳城市、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国际SCI论文2篇。主要参与研究课题:广东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及驱动力研究、贵州湄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贵州省湄潭县农村改革试验区方案设计、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个五年规划、重庆市永川区新城发腱策略研究等。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项目协调员。参与研究课题:促进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投资和金融支持的政策设计、中国的无悔减排政策:给力低碳城市发展、政府在低碳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低碳经济:未来四十年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气候变化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章 气候变化的事实与趋势
第一节 气候变化的科学背景
第二节 温室气体排放现状与趋势
第三节 减排的主要方向与潜力
第二章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机遇
第一节 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二节 低碳经济是全球新的增长点
第三章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方略
第一节 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的方略
第二节 中国在坎昆会议的方略
第三节 中国气候变化谈判策略的定位
第四节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政策定位
第二篇 无悔减排的潜力与重点
第四章 无悔减排的概念与潜力
第一节 “无悔”的概念
第二节 无悔减排的潜力
第五章 发展中国家的无悔减排
第一节 提高能效与无悔减排
第二节 城市化与无悔减排
第六章 中国无悔减排的目标
第一节 城市化是中国无悔减排的重点
第二节 中国无悔减排的目标
第三篇 低碳城市的模式与政策
第七章 中国低碳城市化之路
第一节 低碳化的城市形态规划
第二节 低碳化的城市运行模式
第三节 低碳化的城市产业布局
第四节 低碳城市化与主体功能区规划
第八章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模式
第一节 中国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
第二节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综合战略
第九章 促进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政策
第一节 低碳城市发展是一系列政策的集合
第二节 建立地方政府激励相容的低碳发展政策
第三节 把汽车排放税纳入低碳城市的试点
第四节 探索地方(区域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第四篇 低碳社区的建设与运营
第十章 低碳社区的建设与运营
第一节 低碳社区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 低碳社区的建设与运营
第十一章 低碳社区的国际案例
第一节 国际案例
第二节 国外成功案例的运营模式
第十二章 低碳社区建设的政策支持
第一节 政府应加强对低碳社区的规划
第二节 政府对低碳社区的扶持政策
第五篇 绿色增长的驱动与方向
第十三章 促进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
第一节 低碳经济是绿色增长的重要方向
第二节 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第三节 促进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
第十四章 推动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
第一节 电动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第二节 中国电动汽车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节 比亚迪发展电动汽车的案例
第四节 促进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策略
第十五章 加快中国房地产业向绿色转变
第一节 建筑节能的兴起
第二节 绿色地产的支撑
第三节 招商地产的案例
第六篇 低碳政府的指标与评估
第十六章 低碳政府的作用与体系
第一节 低碳政府的作用
第二节 低碳政府的构建体系
第十七章 低碳政府的指标体系
第一节 低碳政府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第二节 低碳政府的指标体系
第十八章 低碳政府的评估与分析
第七篇 区域碳排放清单与核算
第十九章 温室气体的排放清单与核算
第一节 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现状
第二节 排放源分类
第三节 温室气体核算的排放因子
第二十章 广东的碳排放核算及空间均衡分布
第一节 广东的碳源碳汇测算
第二节 广东碳排放空间均衡分布
第二十一章 香港、广州、深圳的碳排放
第一节 香港与广州碳排放比较
第二节 深圳工业部门的碳排放和减排的对策
第八篇 国际经验的案例与借鉴
第二十二章 政府引导减排的国际经验借鉴
第一节 通过立法引导减排:以苏格兰为例
第二节 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减排:以丹麦哥本哈根为例
第三节 通过激励来推动减排:以德国弗莱堡为例
第四节 通过可持续行动计划促进减排:以瑞典维克舒尔为例
第二十三章 公众参与减排的国际案例
第一节 公众参与能源领域减排:家庭能源审计案例
第二节 公众参与生活领域减排:碳里程和绿色选择案例
第三节 公众参与交通领域减排:多座客车通道案例
第四节 公众参与交通领域减排:汽车共享案例
第五节 公众参与交通领域减排:无车日和智慧出行案例
第二十四章 通过城市规划实现减排的国际经验
第一节 政府规划能源管理:英国布里斯托尔市案例
第二节 政府在城市中规划低排放区:德国斯图加特市案例
第三节 政府规划袖珍公园:英国北安普敦郡案例
第四节 政府规划废弃物循环利用:日本东京案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  即“发展=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发展方向,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达到人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一些经济学家创立了“生态经济学”,提出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这一发展观把“可持续发展”看作是解决人类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根本原则。其基本理念包含三种思想:一是人和自然共同进化的思想,要求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呼唤生态道德;二是世代伦理思想,不但要实现同代人发展机会的平等,而且要实现代际间的平等,今日发展要为明日的发展留下充足的空间,不以危害后代的发展为代价来维持当代的发展;三是效率与公平兼容的思想,既重视效率,又追求社会公平,使每个人都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使每个人都有高质量的生活。  在这种发展观的指导下,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想要发展,必须同时考虑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解决,也必须通过经济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加以解决。同时,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方式,从发展中寻找可行的途径。具体来说,就是要由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逐步转变成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废物排放,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建立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


编辑推荐

  深圳市综研软科学发展基金会,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先生首倡发起,旨在加强软科学研究、提升国家软实力。遵循这一战略理念,基金会于2007年7月在广东省民政厅登记注册,是一个致力于支持软科学事业发展的公益性法人机构。  基金会联合发起者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华侨城集团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实德集团、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等9家企业及机构。  基金会宗旨:  支持公共政策研究,  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致力于提升软实力,  促进社会经济与文明建设。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无悔减排与低碳城市发展 PDF格式下载



还在看,该书较为宏观,微观的操作不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