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改革智库之路

中国经济时报社 编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中国经济时报社 编  

页数:

312  

内容概要

  本书内容简介: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伴随着我国改革大潮应运而生,它以建设中国改革智库为目标,以直谏中国改革为己任,为我国改革发展、决策和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是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建院20周年。20年来,全国各大媒体从未间断过对这个偏居海南岛的改革智库的关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以各种方式对中改院的研究课题、学术会议、重要成果进行了全方位立体报道,这些报道,让“小机构”的中改院从椰风轻扬、白沙连海的海甸岛走向了全国,它的与时俱进和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更是吸引了海外学者的目光。20年来,中改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书籍目录

绪论:建设中国改革智库
——记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独树一帜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成立
 海南有个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
 为推动改革开放多作贡献——田纪云副委员长视察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及《新世纪》周刊社剪影
 杨尚昆视察改革发展研究院——称赞《新世纪》办得不错,是份好杂志,应该好好宣传
 大特区有个中改院
 『中改院』独树一帜
 面向新世纪——记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小机构大网络海南有个中改院
 沁园春——敬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成立15周年
 天涯有智库特区舞潮头
试水“官督民办”
 重体制创新走市场之路——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活力增强
 中改院探索民营软科学研究新体制
 民营之路越走越宽广——来自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的报告
 一个异军突起的软科学研究机构——为中改院建院15周年而作
 中改院:试水“官督民办”
 不吃财政饭试点改制的中改院(节选)
 民间智库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位居天涯 放眼八方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而竭心尽力——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迟福林
 为中国改革竭心尽力的+年——来自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的报告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直谏中国改革十年不辍
 开放与连续——博鳌亚洲论坛议题的产生
 中改院建院15年硕果累累
 创新软科学研究体制中改院跻身重要思想库
 学者:中国民间“谋士”多智库谋求“不缺钙”
 与改革同行——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小机构”创造 “大智慧”
痴心奉献改革
直谏改革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正是由这样一些高素质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研究院,在研究机构的体制创新上作出了重大的探索。他们在这方面三年走出了三大步。第一步,建院之初,他们就向省政府提出实行财政差额管理,80个编制的中改院只要30个人的“皇粮”;第二步,建院不到一年又主动向省政府提出事业机构企业化管理的请求,不要国家一分钱,自求生存,自我发展,此举得到省政府的支持和批准;第三步,实行企业化管理不到一年,又向国家体改委、海南省政府提出由事业机构彻底转变为非营利性企业法人,寻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研究机构的新路子。此事很快得到批准。如今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已成为由国家体改委、海南省政府、(中国)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和若干企业共同投资的非营利性法人机构。对于这一在全国没有先例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新体制,迟福林常务副院长的解释是,世界上尤其是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力量越来越大,对政府的决策和私营部门的决策有很大的作用,中国需要有官方背景的、为政府说话的非政府组织。中改院目前的体制就与此相类似,才得以在各方面支持下,以党和国家的政策为指导,更为广泛地赢得各方面支持,吸收海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更为客观和现实地研究中国市场化过程中经济和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改革提供一些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和方案。事实上,中改院的实践经验也证明了他们自身体制创新的成功。这也足以破译这个研究院何以在近3年的时间里对院内外各种学术活动的资助金额会高达780万元之巨。的确,照常理,一般吃“皇粮”的研究机构要拿出这么多钱来从事各种学术活动都不太容易承受,还何况一个不吃“皇粮”的研究机构呢?正是由于他们相对独立的体制和出色的研究成果,使他们得到了不少企业的资助和国际援助,国际合作渠道也进一步拓宽,向更高层次发展。在对外经贸部等部门的支持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992年开始援助70万美元,用于中改院的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外方和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都表示对项目的继续发展予以新的支持和帮助。


编辑推荐

《中国改革智库之路:媒体眼中的中改院》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改革智库之路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