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社会转型期后悔情绪之研究

张结海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9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张结海  

页数:

226  

字数:

17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全球社科领域闯入中国“黑马”;国际心理学界的中国名字;《实验社会心理学》首次刻下中国第一作者名;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理手术刀”。他,就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心理学教授——张结海。
心理学最新著述《社会转型期后悔情绪之研究》隆重上市!

作者简介

张结海,早期从事后悔决策情绪研究,于1997年发表了第一篇后悔情绪研究的论文。之后在国内、国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先后提出后悔的一致性模型、状态改变一状态继续概念、共同参照点测量框架等概念和理论,得到了国内外学界同行的广泛关注。后来他的研究扩展到实验经济学、离婚家庭的主观幸福感、移民的文化适应、中国人的形象传播等领域。目前,他将自己的研究领域聚焦于正在变化发展的中国对中国人的心理影响。
科研工作之余,他发表了许多杂文和散文,杂文曾入选《南方周末》年度十佳评论文章,散文曾获我国文化部举办的中法文化年征文比赛第一名。出版有杂文集《我愤怒》、散文集《欧洲的翅膀与中国的云彩》、调查报告《中国男人调查》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后悔的研究历史及概念
哲学对后悔的研究
经济学对后悔的研究
心理学对后悔的研究
假设思维(Vounterfactual Thinking)与后悔
做(Action)和不做(Inaction)与后悔
后悔的概念追溯与构成成分分析
后悔的词源学定义
作为认知现象的后悔
作为情绪现象的后悔
后悔与三个相似概念的区别
后悔与假设行为(Undoing)
自责(Remo e)与后悔
内疚(Guilt)与后悔
后悔的定义
第二章 后悔的主要理论及框架
标准理论
特例(Exception)和常规(Routine)
向好(Ideals)和向坏(Violatio )
可靠和不可靠的知识
原因和结果
焦点人物和背景人物
假设思维的情绪角色
后悔的时间性模型
研究证据
后悔时间性变化的内在机制
后悔的“状态改变状态继续”效应
先前的研究是怎样界定“做”与“不做”的?
相对的“状态改变状态继续”与绝对的“做不做”
状态改变状态继续与做不做的区别
研究的证据
总结
实验研究(短期后悔)与现场研究(长期后悔)
“状态改变状态继续”框架内在机制
后悔的调节理论
什么东西叫做后悔?
后悔是在此刻搭建的一座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
我们都后悔什么?
安全比遗憾更好吗?
后悔调节的策略
第三章 后悔研究的主要方法
后悔的产生方法
故事法的基本框架
回忆法
活动诱导法
后悔的测量方法
等距量表中被试内与被试间测量差异
共同参照点测量方法
生理指标测量
后悔个体差异测量
第四章 决策原因对后悔和假设思维的影响
原因对后悔的影响
不做的效应(Inaction Effect)
原因的直接影响
原因对特例常规效应的影响
自由事件和被迫事件
研究证据
假设思维的加工过程分析
第五章 后悔的主要影响因素
心理距离对后悔的影响
心理距离的孤岛效应
心理距离在实际生活中的检验
决策后果严重程度对后悔的影响
后果严重程度对做与不做的后悔数量的影响
后果严重程度对做与不做的后悔强度的影响
后悔的个体差异
个性差异对做效应的影响
后悔的性别差异
第六章 后悔的内容研究
西方社会的后悔内容研究
女性后悔内容研究
天才的后悔内容研究
中国社会的后悔内容研究
后悔内容的理论解释
后悔内容的机会理论
失去机会理论
第七章 假设思维和后悔的跨文化研究
萨皮尔-沃尔夫假设及布鲁姆和欧之争
布鲁姆的理论及研究
欧的反驳和布鲁姆的再反驳
小结:布鲁姆和欧之争
吉洛维奇的后悔时间性模型的跨文化检验
中国的研究及结果
日本的研究及结果
俄罗斯的研究及结果
小结
假设思维文化差异的特殊领域论
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
标准(Norm)上的文化差异
“值”在中国人假设思维中的作用
理由,后果和假设思维
值、值和成本收益比
实验概述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假设张三因为一个好的理由做了一件事,李四因为一个不好的理由做了同样的一件事,两位得到了一个相同的负面后果。谁更后悔?根据决策辩护理论,由于双方的后果相同,后果的后悔是一样的,因此两者的后悔差异由各自的原因好坏来决定。李四的理由没有张三的好,因此李四更后悔。另外,在这里,不管这个负面后果是比较轻微的还是比较严重的,根据辩护决策理论,只要它们是一样的,两者的后果的后悔之差就是零,因此,无论后果严重与否,都是李四更后悔。 2.假设张三因为一个好的理由做了一件事,李四因为这个同样好的理由没有做一件事,两位得到了一个相同的负面后果。谁更后悔?根据决策辩护理论,两者的后果相同,后果的后悔相同;两者的原因相同,自我责备的后悔也相同。而在有原因的条件下,做效应是不起作用的,因此,张三和李四的后悔是相同的。而且,无论后果是轻微还是严重,由于张三和李四的后果相同、原因相同,他们的后悔总是相同的。另外,请注意,这种情景先前的研究从来没有检验过。 3.最后,假设张三因为一个好的理由做了一件事,李四因为一个不好的理由没有做一件事,两位得到了一个相同的负面后果。谁更后悔?根据决策辩护理论,由于双方的后果相同,因此两者的后悔差异由各自的原因好坏来决定。尽管李四是不做、张三是做,但由于李四的理由没有张三的好,因此李四更后悔。另外,在这里,不管这个负面后果是比较轻微的还是比较严重的,根据辩护决策理论,只要它们是一样的,两者的后果的后悔之差就是零,因此,无论后果严重与否,也都是李四更后悔。 上面的这些决策辩护理论的推论都是对的吗?或者说哪些会是对的、哪些会是错的?我们设计了4个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由于第三种情景是我们争论的焦点,所以我们设计了3个实验来探讨,实验4是用来检验情景1和2的。 实验证据 和决策辩护理论以往的故事法实验检验一样,我们所有的故事也是涉及两个人物,其中一个我们称之为目标对象。在所有的故事中,目标对象都是因为一个好的理由做了一件事。另外一个人是做还是不做、是强理由还是弱理由在不同的实验中有所不同。实验1是用来检验上面的情景3的:也就是,是不是如决策辩护理论预测的那样,目标对象(有一个强烈理由的做)是不是永远要比弱理由的不做后悔少?而我们认为,由于严重的后果会加强做效应,因此,在轻微后果的条件下,目标对象较少后悔,而严重后果会增加目标对象更多后悔的可能。

媒体关注与评论

  当决策有一个好的理由时,个体就较少可能产生假设思维,张结海等人(2004)用一个转机的例子证实了这一点。  ——露丝·拜恩(都柏林大学)《理性的想象》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行为决策研究没有局限于对国外研究的借鉴应用,部分研究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理论模型……例如,张结海针对后悔研究中的“做一不做”效应(action effect)提出了“后悔的一致性模型”和共同参照点方法(commonre ference method)。尽管这些模型本身尚需要更多实验数据的支持,但代表了中国学者在行为决策理论研究上进行的有益尝试。  ——李纾(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谢晓菲(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2007年第13卷第2期    为更好的解决这一矛盾,张结海在二者基础上进行了修正,引入了“状态改变与状态继续”这对重要概念,认为长期后悔与短期后悔均服从“状态继续与状态改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后悔一致性模型。  ——陈巍,丁峻,赵晶,曹亮(杭州师范学院)《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第15卷第4期    就在研究者们彼此争论的时候,张结海等人从方法学上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他们设计了一种方法——共同参照法(common reference method),来增加基于量表测量的被试间对比的信度。  ——饶俪琳,梁竹苑,李纾(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科学》2008年第3l卷第5期    张结海的后悔一致性模型的创新之处在于他使用了区别于以前的分类方法,对以前以“做一不做”标准进行分类的事件重新进行划分,试图解决后悔标准理论和时间性模型间存在的不一致。  ——杜柏玲,万明钢(西北师范大学)《心理研究>2009年第2卷    在我国,提及后悔的研究,就不得不说张结海了。他用“状态改变”与“状态继续”替代“做与不做”对标准理论和时间性模型进行了修正,从而提出后悔一致性模型。  ——艾福娇,陈秀兰(江西师范大学)《哲学研究》2010年第3期    我国学者张结海引入了两个新的概念:状态改变和状态继续,这对概念对后悔的时间性模型有某种批判继承的意义。  ——陈彤颂,封娟霞(黑龙江科技学院)《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1年第11期


编辑推荐

《社会转型期后悔情绪之研究》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社会转型期后悔情绪之研究 PDF格式下载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心理学教授张结海教授,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手术刀,国际心理学界一个崭新的中国名字,是闯入全球心理学领域的一匹黑马,曾在国际心理学知名期刊《实验社会心理学》发表文章,得到国内外众多同行的肯定和赞誉。看了这本书,您就知道案例和实践的完美结合,学术与日常生活的关联……


上海社科院张结海教授的心理学作品,关于后悔心理的研究,有案例,有学术,既讲后悔情绪,更讲后悔心理。和我一样喜欢心理学的亲们赶快来读读,很有意思,通过案例解读分析了后悔心理产生的机理,结合我们每个人的实际,研究具有实践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