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紫砂艺术研究

西沐 编 中国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中国书店出版社  

作者:

西沐 编  

页数:

29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从全球化环境着眼,从中华文化的大背景入手,从紫砂的物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市场价值等多方位、全视角进行全面的剖析与研究,把紫砂放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及艺术品市场的生存状态下,挖掘蕴涵于紫砂中的物性之美,醇化紫砂的审美价值,拓展紫砂的创作空间,强化紫砂的精神价值,坚守紫砂技艺的传承,从而让紫砂行业在改革开放大潮所带来的阵痛中迎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生。

书籍目录

序:为了紫砂文脉薪火相传 罗杨
前言:努力推动紫砂艺术及其市场走向科学化、规范化道路 西沐
第一部分 专题研究
 一、中国紫砂艺术及其市场发展的历史沿革
 二、中国紫砂艺术及其市场发展的态势与存在的问题研究
 三、中国紫砂艺术及其市场发展的政策与策略研究
 四、中国紫砂艺术发展的文化研究
 五、中国紫砂艺术的造型研究
 六、中国紫砂艺术发展的材料研究
 七、中国紫砂工艺研究
第二部分 综合研究
 关于区域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的探讨
第三部分 个案研究
 1.中国紫砂艺术大家(排列以汉语拼音首字母为序)
  储集泉研究 高建芳研究 胡洪明研究
  蒋新安研究 蒋彦研究 桑黎兵研究
  邵顺生研究 韦钟云研究 张正中研究
 2.中国紫砂艺术家(排列以汉语拼音首字母为序)
  范伟群研究 顾美群研究 华健研究
  蒋雍君研究 李斌研究 李 霓研究
  李玮研究 陆虹炜研究 潘岷研究   
  谈跃伟研究 王国祥研究 吴扣华研究
  吴淑英研究 吴曙峰研究 张海平研究
附件:
 1.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关于共同主办进行中国
  民间艺术市场及其案例课题研究的函》
 2.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关于同意作为中国民间艺术市
  场及其案例课题研究联合主办单位的回复函》
 3.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艺术市场及其案例研究课题》
 新闻报道:中国紫砂艺术市场价值建构正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民间艺术是极为重要的稀有资源,必须提高认识,在开发民间艺术资源时,要善于化“无形”为“有形”。民间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具有无形特征和不可再生性,这种无形性决定了它销声匿迹的残酷性,如明清时期与“嘉定竹刻”并称竹刻双绝的“金陵竹刻”,以在扇骨上雕刻“留青竹刻”著称,而今已近失传;川江号子曾是长江的魂魄,如今也已成千古绝唱。但是,如果我们通过人为的努力,对民间艺术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还是可以将这种无形遗产变为有形资源。例如,赣榆县举办的徐福节,不断挖掘民间艺术资源,排演了大型京剧剧目《徐福》,仿古乐舞《徐福祭典》,使徐福文化也从无形的文化走向了有形的资源,在地方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以“保”为基础,以“用”为目的,以“活”为动力。对于民间艺术而言,保护只是基础,利用与弘扬才是目的。民间艺术自始至终都处于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中,也始终都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并进一步与时代进程相协调。因此,保护民间艺术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而绝不是单纯地怀旧复古,更不是将民间艺术送进博物馆,使其成为展品。当然,在利用的过程中不断激活民间艺术的内在活力,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文化、经济、旅游等建设之中,成为服务社会发展的一种文化、手段与精神载体也是至关重要的。 (3)特色是民间艺术的生命线。在发掘、保护与弘扬民间艺术的同时,如何抓特色就成为区域民间艺术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民间艺术的特色就是历经千百年岁月沧桑变化而在各地区保存的、具有明显地域性的形式风格,如陕北的民歌、江南的刺绣、天津的快板、东北的秧歌,它们都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负载与折射了特定的地域文化状态。在对民间艺术进行抓特色工作时,首先应深入而扎实地进行全方位的普查工作,了解特定地域的民间艺术家情况,具有对国际、国内社会发展和文化需求相对了解的宏阔视野和较好的民间艺术鉴赏力。其次要努力从政府部门申请出一部分资金,投入民间艺术的采集、挖掘、整理、保护等工作。


编辑推荐

《中国紫砂艺术研究》是由西沐主编,中国书店出版的工艺美术紫砂陶研究书,是中国民间艺术市场及其案例研究,《中国紫砂艺术研究》从紫砂的物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市场价值等多方位、全视角进行全面的剖析与研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紫砂艺术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