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马未都杂志

马未都 中国青年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中国青年  

作者:

马未都  

页数:

221  

Tag标签:

无  

前言

杂志这个今天被叫滥的名字实际上出现得很早。宋朝人把零星记载的传闻、逸事、掌故等笔记合集出版叫做杂志,著名的有北宋江休复的《嘉祜杂志》,南宋周辉的《清波杂志》。这些书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字,今人读来,许多小事仍让人唏嘘长叹。 我拉拉杂杂地写下许多小文,没有系统,也未考虑过章法,只是兴致所至就舍不得浪费。倚仗年轻时曾有一段日子码字为生,写小文不算吃力,快则15分钟,写得不顺也能一小时了事,然后顺手挂在网上,时间长了,如同海边挂的鱼干一样,远观算是一景,走近空气中还飘着咸咸的腥味。 腥是鱼的本味,小腥乃大鲜。唐温庭筠《太液池歌》有句:“腥鲜龙气连清防,花风漾漾吹细光”,写得有味有色。这本集子分忐忑两本,说白了就是上下集,但心中有一丝不安,好在汉字字义字形都丰富,借来一用,别有韵味。 我赶上了一个变革的时代,眼睛都跟不上社会的变化。这些年没少出门走路,东游西逛的有些感受;另外,社会纷杂,天天跟各色人等打交道,阅人无数成了资本;再有就是生活,大事小事大小事都对人是个历练,宠辱不惊说归说,做到不易,凡事装不出来。还有我们津津乐道的文化,这是个最说不清的事情,连辞典的解释都虚而不实: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小书取名杂志,多谢古人。谨为自序。

内容概要

杂志这个今天被叫滥的名字实际上出现得很早。宋朝人把零星记载的传闻、逸事、掌故等笔记合集出版叫做杂志,著名的有北宋江休复的《嘉祜杂志》,南宋周辉的《清波杂志》。这些书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字,今人读来,许多小事仍让人唏嘘长叹。
《马未都杂志(出门)》收录了《大马趴》、《土耳其(一)》、《大巴扎 (一)》、《特洛伊木马》、《温莎城堡》、《温莎大火》……
《马未都杂志(出门)》由马未都编著。

作者简介

马未都,汉族,1955年3月22日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著有小说《今夜月儿圆》2008年,马未都以74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8第三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5位,引发广泛关注。《马未都杂志(出门)》收录了《大马趴》、《土耳其(一)》、《大巴扎(一)》、《特洛伊木马》、《温莎城堡》、《温莎大火》、《艺术的本源》、《大英博物馆》、《穷理格物》、《空中颠簸》等文章。

书籍目录

一 域外
 第三百五十二篇·大马趴
 第四百零二篇·土耳其(一)
 第四百零三篇·大巴扎(一)
 第四百零四篇·特洛伊木马
 第四百二十六篇·温莎城堡
 第四百二十七篇·温莎大火
 第四百二十八篇·艺术的本源
 第四百二十九篇·大英博物馆
 第四百三十篇·穷理格物
 第四百五十七篇·空中颠簸
 第四百八十四篇·飞机电影
 第四百九十篇·飞机又误点
 第四百九十一篇·瑞士之行
 第四百九十二篇·冰河时代
 第四百九十四篇·莱茵瀑布
 第四百九十七篇·百达翡丽
 第四百九十九篇·鲍尔先生
 第五百零二篇-别样人生
 第五百零三篇·联邦广场
 第五百零四篇·伯尔尼
 第五百零五篇·大肥猫
 第五百五十篇·红杏出墙
 第五百五十一篇·时间宝库
 第五百五十二篇·唐物
 第五百五十三篇·美秀博物馆
 第五百九十六篇·橡皮人
 第五百九十八篇·土耳其f二)
 第五百九十九篇·土耳其浴
 第六百零一篇-大巴扎(二)
 第六百零二篇·开斋节
 第六百零四篇·洋彩洋风盘
 第六百零五篇·枫丹白露
 第六百零六篇·威尼斯
 第六百零九篇·放山居
 第六百一十一篇·米娜阿姨
 第六百四十九篇·出门
 第六百五十篇·希腊鼻子
 第六百五十一篇·希腊文明
 第六百五十二篇·艺术细节
 第六百五十三篇·罢工
 第六百五十五篇·胖狗肥肥
 第七百一十九篇·鉴真和尚
 第七百二十篇·东大寺
二 鉴宝
 第三百九十篇·我的情人
 第三百九十八篇·中国古家具
 第四百零七篇·缶的喜剧
 第四百一十四篇·同仁堂
 第四百三十五篇·捡漏难
 第四百三十六篇·打眼易
 第四百三十七篇·堵漏灵
 第四百四十九篇·邦瀚斯
 第四百七十八篇·乾隆宝座
 第四百八十二篇·景德镇古窑
 第四百八十八篇·下雪日鉴定
 第五百零六篇·磁州窑
 第五百四十篇·《富春山居图》
 第六百篇·元青花的秘密
 第六百二十一篇·最新世界纪录
 第六百三十篇-德化窑
 第六百八十四篇·狄博尔的遗产
 第六百九十八篇·茶之具
 第七百一十五篇·哥窑
 第七百三十七篇·书画鉴定
 第七百三十九篇·凑对
 第七百四十二篇·御赐养老牌
三 观复博物馆
 第四百三十三篇·博物馆日
 第四百四十七篇·莱昂纳多
 第四百五十篇·赞助人
 第四百七十四篇·德国同行
 第五百四十三篇·黑龙江情结
 第五百六十六篇·观复基金
 第五百八十二篇·五毒瓶
 第五百九十一篇·水葫芦
 第六百七十九篇·爬墙虎
 第六百九十二篇·洞石与酸枣
 第七百三十篇·牵牛花
 第七百四十一篇·酸枣
 第七百五十五篇·萨科齐他爹
四 冷兵器
 第三百五十三篇·马桶
 第三百六十六篇·杀手锏
 第三百八十三篇·床的证据
 第三百八十四篇·井床
 第四百一十三篇·门锁与门闩
 第四百二十四篇·别业
 第四百七十五篇·雍正大展
 第四百七十九篇·为君难
 第四百八十篇·雍正的艺术
 第四百八十六篇·乾隆视野
 第四百八十七篇·八徵耄念之宝
 第五百一十八篇·节
 第五百六十四篇·砥柱铭
 第六百一十二篇·圆明园祭
 第六百一十三篇·西洋楼——圆明园祭之二
 第六百一十四篇·圆明园文物——圆明园祭之三
 第六百一十五篇·圆明园的未来——圆明园祭之四
 第六百六十七篇·爆冷
 第六百七十五篇·里与面
 第六百八十五篇·故宫被盗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大马趴离开北海道的最后一天又是大雪纷飞,尤其是北海道著名的小樽滑雪场,其雪之状态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肆虐。大雪使世界失去了颜色,只留下白色。即使你的目力再好,也看不透纷纷扬扬雪花。北海道的雪花像画笔一样,一笔又一笔地涂抹大地,直到天地之问变成完全洁白的世界。我上山时尽管风中带雪,但脚下的鞋子还是挺给劲儿的,试了几下并不滑。我走在最后,慢慢欣赏这难得的美景。由于天冷,只好把手揣在裤兜里,奋力迎风上坡,谁知大雪填平一切坑洼,我一个趔趄,终于也没挺住,直挺挺地一个马趴摔倒在地上。我清楚地看见雪地迎面而来,双手被限没能帮上任何忙,就听胸前嘎吱一声响,然后就是剧烈的疼痛。我抬了一下头,看见前行不止的队伍,一瞬间有些绝望,想起了当年红军爬雪山掉队的同志们。终于有人看见我摔了,在风雪中向我跑来,搀扶我起身,我拼命站了起来,这是一种耻感文化的作用,据说中国人的耻感文化特重,让人搀扶是不中用的表现。依我当时的感觉,如没人同行,我会自己先在雪地上躺上一会儿,再根据体力选择下一步行为。可我没有,和每一个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一样逞能,眼都疼黑了还嘴硬说没事,硬撑着和大家同去同回。我摔了一跤,不光荣,也不算耻辱。幼时不会走路,小心摔跤;老了依赖经验,更要小心摔跤。好在我这次伤得不重,伤在了北海道的风雪中。土耳其(一)土耳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连接欧亚大陆,尤其伊斯坦布尔市的欧亚大陆桥让你可以一脚踩亚洲,一脚踩欧洲,神奇得很。我对土耳其向往已久,当飞机徐徐降落时,我心中有一丝忐忑,还说不出来为什么。走出机场时天刚亮,湿润的地中海空气让路旁的花丛显得鲜嫩。我的印象中土耳其应该是黄土飞扬,驼队成行,一副中世纪的景象才对,可眼前的葱绿让你远离了想象。伊斯坦布尔有三座机场,两座在欧洲,一座在亚洲;人口也是这样,三分之二住在欧洲,三分之一住在亚洲,1500万人和谐共处,让人分不清身处何处。按小概念我是山东籍的北京人,按大概念我是中国人我是亚洲人;人总是有强烈的家乡概念,自己对自己得有个身份认同,那伊斯坦布尔的市民如何认同呢?著名的蓝色清真寺像电影镜头缓缓出现在我眼中,美丽而神圣。这座建于1616年的建筑用了数万块蓝色釉砖镶嵌,肃穆华丽。走入其中,仰视穹顶,260块彩色玻璃阳光穿透,绚丽得令人窒息。我在其中逗留至最后一刻,才随队伍走出,贴在环绕的长廊古门前,留下一影作为纪念。以蓝色为主色调的伊斯兰文化曾为中国文化带来清新之风。青花瓷,景泰蓝的蓝色基调就缘于此,在汉文化强大基因的融合下,迅速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员。我们民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因为这种精神,让我们民族文化变得丰富多彩,妖娆动人。大巴扎(一)购物是旅游者的兴奋点。土耳其的金角弯大巴扎(集市)以其大而独特著称,想逛完它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仅出入口就达26个之多。所以导游一再叮嘱记住我们的出口位置,严防逛晕了找不到北。游牧民族的商业能力在巴扎里感受清晰。几千年来的丝绸之路打通了东西方的商业血脉,让商业健康地支撑着这个国家。每户商家都热情地打招呼,应对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物,让你深深感到这种商业文明的魅力。在土耳其巴扎里,面对热情四溢的商人,你如不买东西,心里会深深歉疚;而不像在国内的自由市场,买卖双方都怀有戒心。商业文明催生了商业文化,伴随游牧文化茁壮生长。农耕民族在商业追求上总显得羞羞答答,热情不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让农耕民族极易满足现状,进取力不足。游牧民族常年迁徙,见多识广,商业已不是生活的补充,成为生活的必需。于是,商品的集散地——巴扎,应运而生。巴扎的商业文化使土耳其的手工业长盛不衰,我甚至可以看到两千年前手工艺的光芒。软如丝绸般的金饰,眼花缭乱的镶嵌工艺,锤揲精致的银器……无处不吸引着我们这些远方的客人。我挑选了一把银壶,造型优美;又挑选了一根手杖,上面嵌有艳丽蓝色的松石,这美丽的蓝色不经意地传递着伊斯兰文化。我现在箭步如飞,但我知道早晚有一天我会依赖这手杖,帮我行走。身体依赖有形,思想依赖无形,每个人思想都会依赖手杖而行,这个手杖就是先哲的思想和凡人的智慧。


编辑推荐

《马未都杂志:出门》是由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马未都杂志 PDF格式下载



我是喜欢马未都,所以就买他的书,《闲在》和《出门》有马未都的手稿,正如他自己在博客里说的,有手稿证明是他自己写的,不是枪手写的,但出书也印在里面除了充纸张之外没有实际作用,我想没有多少人会真正去看他的手稿的。


同样是马未都的博客集,因为多是“出门”,而多了些别处的风景,一次买了两本,和朋友同时看,评价都不错。


记录他出门在域外对各种文物与收藏、对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诸多感慨。


喜欢马未都先生的《百家讲坛》起,就包括他所有的图书,包括每周六晚十点的《收藏马未都》,包括他的新浪博客。去北京也要看看观复博物馆。受他的影响,引发了我了解文物收藏知识的欲望。会无条件的支持马先生。


喜欢马未都,也就喜欢他的文字!收藏一些他的书也成为喜好之一。不满足的地方是书有一半的篇幅是手稿影印,有点太多了,充数嫌疑。这本书你可以在网上阅读的。


很喜欢马未都先生的书,虽然不搞收藏,但是看他的书能学到不少知识,尤其是作为同龄人,对他的一些经历有着相同的感受,珍惜得之不易的幸福,对事对人需要有一颗平常心.


值得收藏,马未都的书很有看头,对从艺术收藏到古董知识,以及了解社会百态都有帮助,值得购买


套用别人的话 马未都一生都在收藏宝贝 时间长了 他自己也变成了宝贝


马未都的书,读起来行云流水,通俗易懂。跟着马未都的步伐,游览着世界各地,需找着世界各地的瑰宝,特别是在闲暇的周末,一杯红茶,一个下午,一本杂说,婉如置身于异国,走读世界!


还没看,但是马未都的书一定要看看


马未都的人脉厉害


支持一下马未都


非常喜欢马未都的散文。该辑书新设计啊(滑头),其实卖这个价钱,薄一点我也不介意(建议环保一点),谁会怀疑不是马先生写的捏。


马未都先生的新作。


绝大多数篇什都在几百字之内,篇篇言之有物,不拽;有几篇专门挑出来给孩子念念,期望在其今后的的作文中能有启发。唯一让我迅速“翻篇儿”的,是涉及国外游的,觉得新奇的东西不多。对于囊中羞涩的读者,整书所有文章只在双数的页码上,可能显得有点奢侈了,但这就是唯美的马未都的风格。


马未都的书每本必看。


出门在外总有一些见闻,但从没有想到把他阴间记录下来,会如此精彩。出门,跟随马先生一起游历世界美景,了解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用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去观察世界,体味收藏的酸甜苦辣,去神游观复博物馆,去感受冷兵器的寒芒,去观察皇家生活的奢华,从另一种角度,审视时事,评论世事,以一种更加宽阔的去生活。


出门的文化。


两本书都买了,都不错,一个在家一个出门的


出门时总喜欢带上这本书


昨天下午收到的,一口气把出门看了半本感觉很好有一种被马先生带着一同出游了。 他的感触只有慢慢体会啊


闲在的时候看看,是静思的好书。足不出户,体会马先生出门的所得!


好想出门走走--


闲在以后出门,回门以后弄器。


整书的设计很特别和闲在一样,在封面是几页手稿,书中基本是手稿和正式出版两种对比出现,新颖别致。内容大致为马先生的世界各地博物馆游记见闻,文字亲切,增长见闻。


马先生写的书 文字简洁精到 值得收藏 期待他的新书


书中说撰小文,都是马先生,走南闯北。记录下的对生活的感悟,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喜欢老马,可能最开始是缘于百家讲坛,后来开始读他的书,刚开始是鉴赏类,后来是杂文,再后来是专著,每一本书都能看出老马是一个执着认真的人,真心的喜欢。强烈推荐


太棒了!这两本以“忐忑”分为上下册的杂志,无论其装帧还是内容都是一流的。文章短小精悍,是典型的随笔,篇篇都是马先生博客的精品,耐读、好读、有味儿、有趣儿,是不可多得的既增长知识、又开阔眼界的美文!值得反复阅读、值得推荐给爱读书的书虫朋友!


还没读,但马先生的书,肯定值得读。印刷质量和以前一样,不错,用的纸是保护眼睛的那种,手感也很好。这次发的书比以前干净整洁,物流也很给力,4号晚上买的,6号早上就收到了。排版挺有创意,一面是马先生的手稿影印,一面是印刷体,只是整本书都这样印,有点掏读者腰包的嫌疑。


今天上午书刚到,已经读了几篇,感觉特别好,先生的文笔真是了得,带领我们去领略世界各地的美好景观和博物馆,感谢马先生····先生写的一手好字,越看越漂亮!!!


偶像的书,没的说


马先生的书没的说,写的太棒了


好书不多说,必买每本马先生的书!


每次看马老师的文章,总有不少的收获,喜欢


马先生的书基本都买,不是因为收藏,而是那份心情,虽然好多在博客都看过


一直在看马老的博客,基本上这本书就是博客的一个汇集,睿智又幽默,以小见大,很喜欢马老的文笔,若再出我还会买


好书,就是内容有点少,没读够就完了,


马老师的东西都是真情实感的,比起那些COPY的文章,不知要好多少倍了!


看似随笔,都有一定的深度。感悟着马老师的感悟!


有闲人,或者有生活情趣的人写的东西


看游记本身就是用别人的体能和智慧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尤其是有这么一个高智商的玩家做“导游”外加“导购”,的确是次受益匪浅的旅行。


老马的文字平实有趣,他的书我都喜欢。


读完了,意犹未尽,很喜欢马爷爷的书,值得细细品味文字。


喜欢马先生,喜欢他的文字,融汇贯通的知识。


这样一位老者写的文字鲜活有生气自由洒脱快乐闲来读十分有味


一直喜欢马老的文字和为人!支持!


作者的文字功底及知识太渊博了!文笔似乎有鲁迅文笔的味道!


这本书是马先生的博文集结成册的,闲暇时随手翻上几页,很不错,最有意思的是书中印有马先生的原稿,感觉很亲切。


总是迈不开步子,感叹马先生飞人生活的不易!


书中能看到作者的亲笔字迹,以这样的形式出版挺吸引人的。


一套两本都很不错,买了一套送人


给居家的人开眼界,明道理。


木有二话,马书必收!看看这书,侬就知道啥子人是叫有学问又有水平了。马书始终不便宜,我买的最便宜的折扣是六折多!


很不错。我很喜欢。希望更多的人购买马先生的书。


的确不简单的人物,文笔虽说一般,但马老对人这一生的见解及对国人的剖析绝对是第二个人做不到的,此书值得购买。


这本书每篇文章短小精悍,读后既能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又能领略马先生一贯的风趣幽默,小文章流露大智慧!我喜欢!


这两本书的内容是马老的博客,连带手稿一起出版成书了。值得看:)


虽然马先生的博客我每次都更新,但看完这本书之后还是受益匪浅!


书的质量不错,就是马先生也“偷工减料”了,别看比较厚,内容并不多,本书只有单面有内容


马末都写的书都还可以,但此套谈不上很精彩,茶余饭后看看消遣一下还行吧,象微博一样。


日记,游记,还可以。


小文,闲来读读还可以。


一样的好书,值得购买


挺好的,同事满意!


文章短小精悍 非常有趣味


马扎喜欢的,里面的内容来自新浪博客的内容


喜欢读马未都的书


马老的书,都是精华。蕴含人生哲理,帮你答疑解惑。


简单的博文内,人生的大智慧


古今中外老马纵横驰骋


很喜欢,很满意,嘿嘿


随便看看,貌似还性能够看看


马老师的博文,集结成册,很喜欢书的装帧风格,每一文前面是原稿的影印,喜欢。


都是好书,慢慢读吧


老公爱看他的书


老马的书都看


喜欢马老的风格。


陶冶情操,品味人生的好书


老马的书,好看


马先生的书,包装一如既往的好,内容更好,总之喜欢!


原来以为很薄,现在看看,分量十足


喜欢看先生的博客,故买此书。


很不错的一本随意小记


一直在这里买的,很放心,大家放心购买吧


先生的书一定要看,一定要有。


文章好、字漂亮!看起来真是一种享受!


帮老板买的,没看过,应该不错!


休闲读物,当然也可以学习很多热生感悟。


特喜欢马老师,书也别处心意,每篇附上手稿为底,得以看到马老师真迹。


一本书的内容着实很重要,但时至今日,好的装帧设计更能让读者进入情境,拉近与作者的距离。马先生从来都不缺的就是人情味儿,看到其中每一页都有马先生的字迹,有涂改,有修正。正所谓见字如人,真真仿佛直接和马先生对话一般,听着他操着一口北京腔,跟我讲着他身边的世事百态。现在的科技早已让我们习惯了阅读各种中规中矩的印刷体,就算体种再变化,再发展,都不如这即便是扫描上去的一笔一划的手写体,那温暖亲近如今已显得尤为珍贵。其实,里面的文章大多来自博客,自己也大多看过,可或许网络再方便也都夹带着些许冷冰,书籍再厚重也都取代不了拿在手里的熨帖。只想问一声:马先生,好!


马先生的随笔小杂文,有感而发,信手拈来,看者轻松愉快。


此本书的纸张感觉比这个系列另一本薄了


马未都先生的书和节目我都很喜欢!一定要买!


杂而不细,多而不详,关键是还没图...如果每篇文章后面 附上相应的图片 绝对能给这本书加分很多很多......


好书,马先生的随笔!


看这本书就像马先生时说故事一样,没有大道理很平易,留下很多空间给读者自己思考。


读起来感觉很闲!喜欢那样的感觉!


马先生的文章,轻松隽永,不能不看。


幽默 诙谐。 又不乏严肃 严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