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法治发展论纲

彭中礼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彭中礼  

页数:

392  

字数:

429000  

内容概要

  本书在对民生的概念进行规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民生的四层内涵,并从法哲学的视野对民生概念进一步厘清,其目的在于从三大相对应的法哲学范畴中(权利-义务范畴、国家-社会范畴、公平-效率范畴)发现民生与法治结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随后,本书回答了为什么法治可以容纳和吸收民生概念,立法、执法和司法应如何保障民生,并针对当前人们普遍感到压力很大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如教育问题、就业问题、高房价问题和阶层固化问题。民生是中国发展语境中权利体系的主题话语,但人们所享有的民生权利应当同时承担适度的合作责任以及担当社会利益。作为新的法治模式,民生法治发展模式的历史出场具有必然性,民生法治发展模式对于实现中国之善治也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

  本书在对民生的概念进行规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民生的四层内涵,并从法哲学的视野对民生概念进一步厘清,其目的在于从三大相对应的法哲学范畴中(权利-义务范畴、国家-社会范畴、公平-效率范畴)发现民生与法治结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随后,本书回答了为什么法治可以容纳和吸收民生概念,立法、执法和司法应如何保障民生,并针对当前人们普遍感到压力很大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如教育问题、就业问题、高房价问题和阶层固化问题。民生是中国发展语境中权利体系的主题话语,但人们所享有的民生权利应当同时承担适度的合作责任以及担当社会利益。作为新的法治模式,民生法治发展模式的历史出场具有必然性,民生法治发展模式对于实现中国之善治也有着积极意义。

书籍目录

与民自治、与民救济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已有的路径
 三 全新的探索
 四 本书的结构
第一章 “民生”概念的规范分析
 第一节 民生之“民”与“生”
一 民生之“民”
二 民生之“生”
第二节 民生的内涵界定
一 孙中山先生对“民生”之界定
二 当代学者对民生之界定
三 “民生”内涵的再分析
第三节 民生的法律价值
一 民生的人权价值
二 民生的自由价值
三 民生的发展价值
第二章 法治的民生向度
第一节 法治源于人的民生需要
一 法治:规范民众生活需要之治
二 民生:作为民众生活需要的“通约”共性
三 通过法治规范民生需要的意义
四 从民生发展推导法治发展
第二节 权利一义务视野中的民生
一 作为公民权利的民生
二 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民生
三 需要国家履行义务的民生
第三节 国家一社会视野中的民生
一 作为分析模式的国家一社会进路
二 现代国家的民生责任
三 市民社会的民生向度
第四节 公平一效率视野中的民生
一 作为分析模式的公平一效率
二 民生的公平追求
三 民生的效率之维
第三章 民生法治发展模式的历史证成
第四章 民生法治发展模式的理论证成
第五章 民生法治发展模式中的宏观制度建构
第六章 民生法治发展模式中的具体权利关怀
第七章 民生法治发展模式中的权利限度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二节 民生的内涵界定 一 孙中山先生对“民生”之界定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把其革命纲领系统化地表述为三民主义,由此民生主义获得了历史的出场。 孙中山说:“民生二字,为数千年已有之名词,至用之于政治经济上,则自本总理。非独中国向无所闻,即在外国亦属罕见。”民生主义的提出与中山先生开阔的视野和正确的研究方法有很大的联系。他注意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尽管经济发展迅速,国家综合实力强大,但是由于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之初、特别是在建设资产阶级民主的时候,就没有把广大人民在经济上如何过上幸福的生活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提出来,因此,西方国家两极分化严重,贫富差距巨大,由此导致社会并不稳定,“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缮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为了避免欧美国家民生不遂的覆辙,使得中国的贫富差距不显得过大,就必须要通过张扬民生来解决,所以,中山先生说,“18世纪之末,19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20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扬时代也。”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应该学习欧美之方法,而要重视民生,“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可见,民生既是孙中山先生发动革命的旗帜,也是他矢志为民的象征。 孙中山先生之言委实诚恳正确,上面我们也考察过,古人讲民生含义仅指百姓生计,尚无人以之作为政治经济理想,唯中山先生以之作为哲学范畴,开历史先河。那么,在孙中山先生看来,到底民生的内涵是什么呢?经过今天的总结归纳,孙中山先生所讲的民生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就是要解决土地问题,实现平均地权。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可以说,谁抓住了这个问题,谁就能够解开千年中国封建社会循环成败之谜,也就能够实现革命的胜利。中国历史上,农民往往很难获得土地的所有权,他们一辈子都只能够租种地主的土地,然后劳动成果的大部分都被地主所攫取。农民所获得的仅能够维持生计,如果收成不好,生计都维持不了,因此,中国历史上饿死的农民不计其数。所以,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就能够获得全国80%人口的压倒性支持。


编辑推荐

《法治发展论纲:民生法治发展模式建构研究》是作者彭中礼君积多年的研究,对“民生法治”这一主题的系统梳理和总结。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法治发展论纲 PDF格式下载



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分析很透彻,值得一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