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政府转型、公共支出调整与中国经济发展

刘俊英,冯海龙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刘俊英,冯海龙 著  

页数:

247  

内容概要

  国内外关于公共支出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了公共支出的含义与范围、公共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公共支出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公共支出对于社会公平的影响四个方面。综合分析发现,以往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局限:第一,政府公共支出调整多以促进经济增长率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第二,公共支出多归类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或社会公平的影响缺少二者的协同分析;第三,经济水平考察通常侧重于经济总量分析;第四,公共支出调整对具体的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多有忽略。鉴于此,《政府转型公共支出调整与中国经济发展》结合发展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公共支出分析框架,把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统一于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之中,基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视角对公共支出转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分析。

书籍目录

前言
导论
 一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二 研究对象的两个范畴界定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 主要贡献
 五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第一节 公共支出基本理论
  一 公共支出理论
  二 公共支出结构理论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 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二公共支出与社会公平的文献综述
第二章 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支出转型
 第一节 公共物品与政府职能
  一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二 公共经济与私人经济
  三 转型背景下政府职能界定
 第二节 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支出转型
  一 政府职能范围调整与公共支出结构变迁
  二 转型期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建设型转向“公共服务型
  三 转型体制下的财政制度与政府公共支出
  四 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支出结构转型的关系
  五 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支出结构分析
第三章 公共支出转型:现实考察与国际比较
 第一节 转型中公共支出规模考察
 第二节 转型中公共支出结构考察
  一 公共支出的一般结构变化
  二 公共支出转型的结构分析:基于政府职能转变视角
  三 当前我国公共支出转型中的结构问题与启示
 第三节 公共服务支出水平与结构
  一 公共服务范围的界定
  二 公共服务支出规模与结构的时空特征
 第四节 经济建设支出水平与结构
 第五节 从公共支出转型看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一 基本公共服务短缺的原因分析
  二 基本公共服务区域非均等化的原因分析
  三 行政管理费支出失控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转型视角下公共支出调整的经济发展效应
 第一节 转型视角下公共支出调整与经济发展关系
  一 转型中公共支出规模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框架
  二 公共支出转型的经济发展效应分析
  三 主要结论
 第二节 公共支出转型对经济发展的三维影响分析:以中部六省为例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二 中部经济发展水平与公共支出水平:现实描述
  三 中部政府公共支出对经济发展三维影响分析
  四 中部崛起中的政府公共支出:政策启示
  ……
第五章 公共支出转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章 转移支付与地方公共服务水平
第七章 政府转型中的公共服务体制建设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国内外现有文献多是关于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公共支出与社会公平的关系的研究,而结合转轨体制对公共支出转型及其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文献却很少,但上述两方面文献却有力地支撑了本书的研究。 一 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学者关于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综述 公共支出是政府干预行为的数量反映。政府公共支出水平是随着人们对国家职能的态度以及约束政府干预经济的制度的变化而变化(坦齐和舒克内希特,2005)。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政府从长期来看对经济增长不起作用,只在短期影响经济增长,而这一结论已不能与经验研究相一致。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由于知识、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性,政府须干预市场,政府对私人投资的补充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作用。在认识到政府支出的生产性特征以及政府支出的不可替代性后,自1960年以来,许多学者就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展开了研究,已经建立了不少内生增长模型,但对两者的关系至今没有形成一致的定论。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理论的完善体现了经济模型向现实逼近的趋势,表现为假设越来越合乎现实、变量个数增加、函数复杂性增加与计算方法的创新等。阿罗和库兹(1970)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们在政府支出都是生产性的假设前提下,在宏观生产函数中加入了公共资本存量这一变量。研究结果得出私人投资将从政府支出中获益,但政府支出只在短期内影响经济的增长,而对稳态时的经济增长没有影响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其他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政府公共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检验研究,不同学者所得出的结论大致可以归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认为,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正相关。罗宾逊(1977)利用相当大的跨国样本数据得出,政府消费支出占GDP比重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较大的政府规模通过降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依赖性,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拉姆(1986)在其经典研究中利用115个国家1960—1980年的产出、投资、政府服务、人口数据对政府消费大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相关的计量分析,发现政府消费的系数为正,在政府支出占GDP一定比例条件下,提高政府支出增长率对经济增长有正效应,而且这种正效应在低收入国家更强。Aschauer(1989)发现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巴(1990)将政府支出引入简单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假设政府的目标是追求经济增长率最大化,得到一个重要结论:在一个包括政府支出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政府支出占产出的比例可以是内生决定的,即对于追求社会成员利益最大化的政府来说,可以选择一个最优政府支出比例;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是单调的,而是先递增后递减的;政府支出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内生变量,可以通过改善单个要素生产率而促进经济增长,只要它的规模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政府支出就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


编辑推荐

《政府转型、公共支出调整与中国经济发展》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刘俊英,冯海龙著。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公共支出宏观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批准号:41101124)的阶段性成果。希望通过《政府转型、公共支出调整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出版,建立一个能够与广大读者交流的平台,在相关的领域继续深入研究,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政府转型、公共支出调整与中国经济发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