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清代前期《春秋》学研究

文廷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文廷海  

页数:

329  

字数:

252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清代前期春秋学研究》在清代经学学统重建的学术背景下,研究了清代前期《春秋》学的具体面相。从典据转移下的官方《春秋》学、批评性的《春秋》学、义理化的《春秋》学、史学化的《春秋》学、汉学化的《春秋》学等角度,详细分梳了清前期各学者各具面貌的《春秋》著述,对其内容和特点进行了研究和评述。指出清代前期《春秋》学呈现阶段性发展的特色,是在去胡安国《春秋传》影响之下的向传统回归,是清代《春秋》学由宋学向汉学转换的关键环节。
《清代前期春秋学研究》由文廷海编写。

作者简介

文廷海 1970年12月生,四川安岳人。
1989—2005年先后就读于四川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和学术思想史研究。研究成果有《关羽崇拜研究》、《论明代蜀学家任瀚的学术教育思想》、《学术与政治的内在互动:两汉春秋榖梁学的命运演替》等20余篇(部)。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清初“稽古右文”政策与《春秋》学统的重建
第一节 清统治者“稽古右文”文化政策
一 明代学风与经学的空疏
二 清初的“稽古右文”文化政策与经学的兴起
第二节 清前期《春秋》学统的重建
一 清初学术的嬗变
二 清前期《春秋》学统的重建
第二章 典据转移下的官方《春秋》学
第一节 《春秋传说汇纂》
一 康熙帝钦定经学
二 《春秋传说汇纂》的编写
第二节 《日讲春秋解义》
一 《日讲春秋解义》编写的原因
二 《日讲春秋解义》的编写
三 《日讲春秋解义》的体例与内容
第三章 清前期批评性的《春秋》学
第一节 顾炎武的《日知录》《春秋杜解补正》
一 顾炎武的生平和学术
二 《日知录》中的《春秋》学
三 《左传杜解补正》
第二节 王夫之的《续春秋左氏传博议》
一 王夫之生平与著述
二 《续春秋左氏传博议》简论
第三节 俞汝言的《春秋平义》《春秋四传纠正》
一 俞汝言的生平与著述
二《春秋平义》
三 《春秋四传纠正》
第四节 张尚瑗的《春秋三传折诸》
一 张尚瑗的生平与学术
二 《春秋三传折诸》研究
第四章 清前期义理化的《春秋》学
第一节 毛奇龄重建《春秋》解释学
一 《春秋毛氏传》
二 《春秋属辞比事记》
第二节 《春秋》义理的寻绎
一 徐庭垣的《春秋管窥》
二 焦袁熹的《春秋阙如编》
三 方苞的《春秋通论》《春秋比事目录》《春秋直解》
第三节 宗朱与批胡
一 万斯大的《学春秋随笔》
二 张自超的《春秋宗朱辨义》
第五章 清前期史学化的《春秋》学
第一节 历史地理考证
一 王夫之的《春秋稗疏》
二 高士奇的《春秋地名考略》
第二节 历谱的重建
一 陈厚耀的《春秋长历》
二 陈厚耀的《春秋世族谱》
第三节 史学化改编
一 马辅的《左传事纬前集》《左传事纬》
二 顾栋高的《春秋大事表》
第六章 清前期汉学特色的《春秋》学
第一节 独具特色的新注疏
一 惠士奇的《春秋说》
二 沈彤的《春秋左传小疏》
第二节 文献考证
一 朱鹤龄的《左氏春秋集说》《读左日钞》
二 毛奇龄的《春秋简书刊误》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三 《左传杜解补正》 (一)《左传杜解补正》的撰写 在《左传》的研究史上,《左传》的重要注本有东汉的贾逵《春秋左氏解诂》、服虔《春秋左氏传解谊》以及晋代的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北周乐逊著《春秋序义》,遵从贾逵、服虔之说,专发杜氏之失,但至清初贾、服、乐三人的著作俱已不传。因此,顾炎武从十岁起,在父亲指导下研读《左传》,主要参考的是明代学者的著作: “吴之先达邵氏宝有《左鯛》百五十余条,又陆氏粲有《左传附注》,傅氏逊本之为《辨误》一书,今多取之。”又加上自己的见解,撰写《左传杜解补正》三卷。顾炎武生当明末清初,其学术就是在尽量吸取明人成果中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发育成长起来的。《左传杜解补正》一书,以训诂文字、考证典章名物为主,但对于《春秋》经文大义,“《左氏》不能尽得,而《公》、《穀》得之; 《公》、 《穀》不能尽得,而啖、赵及宋儒得之者,则别记之于书,而此不具也”。可见, 《左传杜解补正》对《春秋》的经义不太重视,表明其突出的实学特点。 (二)《左传杜解补正》的内容 该书的内容包括对《左传》杜预注的“补”、“正”,即《春秋》、《左传》经传文字本该出注而杜预未解的,顾炎武加以补充,杜预注解不确的,顾氏予以纠正。 1.补杜预之阙解 隐公四年传云“老夫耄矣”,杜预仅解“耄”字:“八十日耄”,而“老夫”无解,顾炎武以《曲礼》 “大夫七十而致事,自称曰老夫”,对杜预阙注进行补充。隐公五年“使曼伯与子元潜军军其后”,“子元”是谁,杜预无解,顾炎武认为“子元疑即厉公之字”,因为《左传》有桓公五年“子元请为二拒以败王师”,以及昭公十一年申无宇之言“郑庄公城栎而置子元焉”两条记载,所以“固即厉公一人,而或称名,或称字耳”,这样对杜预未解的传文有所补充。闵公元年“安而能杀”,杜预无解,顾炎武补注: “《国语》曰: ‘车有震武也,,震有威武之象。故日杀。”僖公二十八年“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知”为何意?顾炎武据《吕氏春秋》以“知”有“见”之义。僖公三十二年“中寿”,杜预无解,顾氏据《文选》李善注引《养生经》:“黄帝曰: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另据《淮南子》则云“凡人中寿七十岁”,说明不同文献的依据不同。文公元年“更伐之我辞之”,“辞”什么?杜预无解。顾炎武补解说: “辞之者,为之请平于晋。”昭公九年, “学人舍业”,顾炎武补解“舍业,谓不习乐”,等等。可见, 《左传杜解补正》广引文献,所言多信而有征。


编辑推荐

《清代前期学研究》指出清代前期《春秋》学呈现阶段性发展的特色,是在去胡安国《春秋传》影响之下的向传统回归,是清代《春秋》学由宋学向汉学转换的关键环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清代前期《春秋》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是我师兄文廷海写的,研究方向相似,买来学习一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