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时期汉语语言变异研究

曹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2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曹起  

页数:

240  

内容概要

  语言变异是语言的本质特征,探求语言的发展演变规律必须研究语言的变异现象。对新时期汉语语言变异的研究是探求汉语的发展演变规律的重要内容。我们将语言系统中新质要素的出现看作是语言变异,对原语言系统规则的偏离或违反也是语言变异。《新时期汉语语言变异研究》重点讨论了新时期汉语中出现的词汇、语义、语法等方面的语言变异现象及其动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语言变异的规范问题。新时期汉语语言变异研究具有深刻而丰富的语言学和社会文化意义,对填补充实现代汉语研究和社会语言学理论有重要价值。

作者简介

  曹起,安徽省无为县人,1967年3月出生。吉林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2005年进入渤海大学中文系任教,主讲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中文系专业课。主持完成辽宁省创新团队项目(2009T001)。在《语言文字应用》、《小说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语言与变异第二节 语言变异的界定第三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价值第四节 研究方法、研究的内容及材料来源第二章 新时期汉语词汇变异第一节 新时期社会发展与词汇变异第二节 关于新词语的界定第三节 新时期汉语词汇形式变异一、新造词二、方言词三、外来词第四节 新时期汉语词汇形式变异特点一、新词语音节有多音化趋势二、缩略新词语大量产生三、新词语中同族词增多四、外来词有增多的趋势,并且字母词越来越多第三章 新时期汉语语义变异第一节 新时期汉语语义变异的研究对象第二节 新时期汉语语素义的变异一、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二、新时期产生的语素新义第三节 新时期汉语词义的变异一、词义系统增加新义位二、词义的偏移第四节 新时期汉语语义变异的特点一、义域分布广泛二、单义新词占多数三、新词词义产生的方式多样化四、新词语的语义具有不稳定性或模糊性第四章 新时期汉语的语法变异第一节 汉语语法的发展变化与语法变异一、聚合规则的发展二、组合规则的发展三、聚合与组合的相互关系第二节 聚合变异一、词性的游移二、类词缀大量增加第三节 组合变异一、词语模类推构造新词语二、新兴“副+名”结构三、动宾式动词带宾语(VO1+O2结构)四、新兴“被×”结构五、“有+VP”结构六、新兴的汉语重叠式七、其他组合变异第五章 新时期汉语语言变异的动因第一节 语言外部动因一、社会的发展二、语言接触三、语用心理的变化四、语言功能动因第二节 语言内部原因一、语言要素的相互制约二、语言的类推机制第六章 新时期汉语语言变异与语言规范第一节 语言变异与语言规范的关系第二节 新时期汉语的语言规范研究一、新时期汉语语言规范研究概况二、新词语与语言规范三、网络语言与语言规范四、语法变异与语言规范第三节 新时期汉语语言变异与语言发展一、语言变异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二、语言变异增加了新的语言表达结语参考文献致谢

章节摘录

  2.新时期感情色彩的变异  词的感情色彩与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语言心理等有着非常紧密的共变关系,“感情色彩是人类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是非、伦理、道德评判在词义中的反映。一般情况下,这种评判体现了全人类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共同的情感认定标准,因而感情色彩是具备社会性和稳固性的词义内容的一部分。但是,另一方面,社会、时代和人类认识的发展也会带动主体对某些对象情感评判标准的变化,这一切都意味着词义感情色彩在发展中会产生种种情形的变化”。感情色彩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态度或者感受,感情色彩意义渗透于词汇理性意义之中,是色彩意义类型中最主要、最富于变化,也最容易被人注意的一种。  感情色彩的变异是指同一个词(包括多义词)因语用环境的变化在运用过程中发生的感情色彩的偏移。感情色彩一般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种。主要表现为这三种色彩的相互转化上。例如,前文中提到的汉语带语素“霸”的词“霸持、霸道、霸气、霸权、霸王、霸业、霸占、霸主”等在《现汉》中多为贬义类。新词语虽有不少含“霸”的词语,如“财霸、车霸、路霸、钢霸、电霸、考霸、煤霸、水霸、油霸、市霸、乡霸、电讯霸”等,保持了原来的贬义用法,是指“强横无理、依仗权势压迫人民的人”。但新时期,含“霸”的词语产生了具有褒义的用法,“词霸、浴霸”中的“霸”是指“在同类中或某个方面最好、最优秀的”。具有该意义的“×霸”新词还有不少,如“彩霸、麦霸、声霸、考霸、译霸、面霸、图霸、凉霸、储霸、搜霸、碟霸、影霸、视霸、歌霸、(金山)毒霸、解霸、(新概念英语)句霸、波霸、巨无霸”等。某些词虽不具有明显的褒义色彩,但至少是中性的。  新词语的感情色彩的变异主要表现为旧新义词感情色彩的偏移。新词语中有不少旧新义词之所以成为新词语,就是由于它们的感情色彩在新时期产生了偏移,有了新的用法和意义。但旧新义词的旧词义与新词义有不同的关系,要区别对待。如前所述,旧新义词有旧词义与新词义有联系和没有联系两种情况,旧词义与新词义没有联系的属于同形词,二者的感情色彩属于不同词的感情色彩。例如,“白骨精”出自《西游记》,原指阴险狡诈、善于伪装变换的女人,是贬义词;新词义指白领骨干精英人士,有褒义色彩。白骨精1(旧词义)与白骨精2(新词义)是同形词,二者色彩的差异不属于感情色彩的偏移。只有旧词义与新词义有联系的旧新义词,其感情色彩的变化才是我们所讨论的对象。刁晏斌(2007)认为,现代汉语在其发展过程中,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变迁: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其最主要的表现是“贬义化”,最终使这一阶段成了汉语历史发展过程中贬义性词语数量最多、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时期;另一次是改革开放以后直到今天,其最主要的表现是“去贬义化”,结果是此期成为现代汉语史上贬义性词语数量最少、使用范围最小、使用频率最低的时期。我们对旧新义词中感情色彩的偏移进行考察,除了去贬义化之外,还有不少词语随着新义项的增加其感情色彩由原来的中性变为带褒义或贬义色彩的词,可统称为去中性化。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新时期汉语语言变异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