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经济改革
2013-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裘元伦
无
作者的话作者的话一、本人真诚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其学部主席团领导作出的一项决定,组织学部委员与荣誉学部委员各自编辑一本“专题文集”,由学部主席团成员组成的编委会审定后,分期分批先后正式出版委员们的这套文集。这对本人而言,也许是最后一次难得的机会,因此十分珍惜,并尽力投入大量劳动与心血,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好。二、本人是国内较早提出“欧洲前途系于联合和改革”命题的学术研究人员之一,并侧重于“改革”,主要是经济改革。这一命题的意义是不必赘言的。这次本人把“欧洲的经济改革”作为自己文集的书名,应当说,是有相当的研究基础的。这一课题属国际问题研究范畴。考虑到国际问题研究的特点,除了某些领域属纯学术理论性研究之外,绝大多数课题都具有相对的时效性。为了尊重读者的关注和兴趣,本人在这本文集中选录的16篇研究论文,除了3篇是发表于20世纪90年代的作品以外,其余13篇全部是进入新世纪之后才写成和发表的,有的是最近几个月刚问世的。三、这本文集的第一编是本书的重点,因此所占篇幅比较大。在这一编所选录的8篇研究论文中,往往同时提到欧洲的经济改革和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因为欧洲一体化自身也是一场重大的改革,而且迄今为止主要是涉及到经济领域的改革,从煤钢联营、关税同盟到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直至最近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相联系的、目前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的建立财政联盟和政治联盟问题,实际上都是欧洲改革一步步深入的进程,特别是在经济改革领域。四、本人在这本文集的第二编中,之所以收录了两篇有关欧洲工业化时期的研究论文,是因为欧洲工业化本身就是一场大的革命性改革,本人则侧重阐明其经济问题的若干方面。这场改革奠定了“欧洲现代经济”的基础,埋下了后续改革的伏笔。五、本书第三编收录了有关德国对其本国和整个欧洲经济改革问题的若干理论观点和实际做法的6篇文章,这是因为德国对欧洲实在重要,而且作者相信,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其基本思想,最后终将被欧洲大陆多数国家在经济改革和管理中所接受或参照。六、本人严格遵循学术道德规范,对这本文集中所选录的所有研究论文,原则上都以其首发时的原文提供给大家,除了对一些错别字加以必要的修正、特别是对注释按规范要求作出相应的调整之外,其他均未改动。因此,个别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谅解、指正。至于某些学术性观点,见仁见智,乃正常现象。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七、最后,本人还要特别感谢我的亲属刘学,没有他在电脑技术、校对等方面给我提供的帮助,这本文集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如果这本文集得以出版,将是领导、同行和我的亲属给我留下的一份珍贵记忆。
《欧洲的经济改革》收入作者有关论文15篇,分为三编;第一编欧洲的经济改革,收入七篇论文;第二编欧洲改革的历史回顾,收入两篇论文;第三编德国在经济改革问题上的若干观点与做法,收入六篇论文。这些文章是作者长期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代表作,代表了作者的学术水平。
裘元伦,1938年5月出生于浙江慈溪。1950年~1956年在浙江余姚第二中学就读,高中毕业。1956年~1960年先后在上海财经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中国社会科学院贸易经济系就读,大学本科毕业。1960年~1993年,先后在中科院经济所、世界经济所和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工作。其间,曾在中国驻波恩使馆任职;在德国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当访问学者;1988年~1993年任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副所长;1993年~2000年任欧洲所所长;现任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欧洲学会会长。
作者的话(1) 第一编欧洲的经济改革 欧洲的改革:理论解析与实际进展(3) 欧元:倡导新的主题,唤起新的敏感(28) 欧洲前途系于联合与改革——从全球化、一体化、现代化三个视角考察(48) 欧盟经济的现状与未来(72) 欧盟50年的存在价值(111) 欧盟对华政策调整中的经济因素(129) 欧盟国家的经济改革(144) 欧盟会衰下去吗(202) 第二编欧洲改革的历史回顾 欧洲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与扩散(213) 200年发展观:欧洲的经历(234) 第三编德国在经济改革问题上的 若干观点与做法 联邦德国的小私有制经济(275) 德国中小企业政策(292)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特点(308) 德国社会的收入分配与再分配(319) 德国在欧债问题上的立场(327) 德国经济历来注重稳定增长(338)
版权页: 欧盟国家的经济改革 欧洲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欧盟经济一度跌入谷底,目前正踏上艰难复苏的轨道。未来欧洲的命运取决于它对全球化的全面适应能力,取决于它对一体化的创新吸纳程度,取决于它在新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的实际成就,归根结底取决于欧洲的经济改革。作为推动欧洲联合的欧盟的发展动力,欧盟经济改革不仅需要独当一面地提升欧盟的经济实力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并且还要联手欧洲共同承担起推动欧盟发展与壮大的重要历史使命。 一欧盟国家经济改革背景 欧盟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是欧洲在近现代和当代全面发展的自然结果;而当今欧洲经济力量的相对局限性,则同它最近30年,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不及美国与“新兴国家”等密切相关。欧盟经济的这种相对不振主要根源在于旧大陆内部的结构性问题,它们交互来自三个“不适应”,即欧洲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未能及时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欧盟及其欧元区各国尚未全面适应欧洲统一市场与欧洲统一货币(反之,统一市场与统一货币至今也还没有充分发挥其积极影响),以及欧洲迄今还尚未认真着手适应它需要重新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一)欧洲未能及时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与美国和其他某些国家相比,欧洲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总体趋向下降。欧洲人清楚地意识到随着冷战消逝后美国式全球化的大踏步挺进,欧洲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将面临更大的新考验。多年来,欧洲的经济与就业增长不及美国等国,而伴随着这些增长不平等的,除了世人通常说到的世界各地区之间、各国之间以及各国内部愈益加剧的收入、财富之类分配方面的不平等之外,还有欧洲同美国和“新兴国家”相比在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不平等”也正在进一步变得对欧洲不利。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带来机遇与便利的同时,又使这些国家和地区面临着更严酷的竞争,使它们的发展更易受世界经济局势、国际贸易、金融和资本运动的影响。全球化被法国前总理诺斯潘称为“世界化”,并明确指出了它的含义:世界化是我们发展所面临的现实。不过,这种现实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促进了全球的经济增长,但同时也伴随着愈来愈多的不平等;其次,它有利于发现人类的多样性,但本身又孕育着同一性的危险;最后,它释放出一定的能量,但也导致一些需要控制的消极力量。《回声报》2001年4月10日。在上述三方面的“两重性”中,欧洲人目前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所须应对的消极力量显然大于美国人。
《欧洲的经济改革》收入作者有关论文15篇,分为三编;第一编欧洲的经济改革,收入七篇论文;第二编欧洲改革的历史回顾,收入两篇论文;第三编德国在经济改革问题上的若干观点与做法,收入六篇论文。这些文章是作者长期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代表作,代表了作者的学术水平。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