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毛泽东诗词传奇

罗胸怀 罗胸怀 新华出版社 (2013-01出版)
出版时间:

2013-1  

出版社:

罗胸怀 新华出版社 (2013-01出版)  

作者:

罗胸怀  

页数:

283  

前言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诗词艺术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产生过无数杰出的诗人,他们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个鲜明的坐标。在这些坐标中,毛泽东的诗词又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成为中华诗词文化中一个极其特殊和重要的符号。探求其形成的因素,最关键的是由他的特殊身份决定的。毛泽东是一位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他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这一改变贯穿了20世纪中国革命。这些是中国历史上其他任何一位诗人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近年来,毛泽东诗词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从笔者收集和研读的著述来看,对毛泽东诗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毛泽东诗词鉴赏、注释的范畴之内,多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对毛泽东诗词的历史背景以及诗词中呈现的历史环境研究略显不足。 当然,对毛泽东诗词从鉴赏、注释这个角度来研究,无疑是必要的,没有这个角度的研究,就很难对毛泽东诗歌审美艺术作更高层次的研究和欣赏。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产物。革命的艺术,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产物。”毛泽东是这样讲的,在诗词创作中他也是这样实践的。他的诗词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时代风云,也是他传奇人生经历的缩影。 陈毅在20世纪60年代曾说:“许多评论或解释毛主席诗词的同志,对具体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环境,几乎不作认真的考察,所以对待许多问题,易似是而非,甚至误解或曲解。” 毛泽东也发现,有些解释和评论对他诗词进行了不准确的注释。1958年12月21日他还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的批注中写道:“我的几首歪词,发表以后,注家蜂起,全是好心。一部分说对了,一部分说得不对,我有说明的责任。” 1962年,毛泽东在阅读郭沫若《喜读毛主席》一文的清样时,把原文中有关《娄山关》这首词的写作情况的考评全部删去,亲自动笔,在边旁空白处,以郭沫若的口吻重写了一段话,达近千字之多。 毛泽东还多次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对他的诗词进行说明和解释。可见毛泽东对此的重视。 笔者在著稿时,在切入点上与众多研究毛泽东诗词的著作有所不同,行文中除有必要之外,均没有作任何注释,在全稿35章中通过毛泽东的41首诗词,力争最大限度地还原毛泽东的人生历程,来解读20世纪中国历史的时代风云及诗词所承栽的信息,从而呈现毛泽东的心灵轨迹。 在这里,有几点要特别说明: 第一,所选诗词均以诗人最后的修订稿为准,诗人对诗词的修改过程,除少数在行文中有必要交代外,大多数都没有涉及。 第二,目录的排列主要是以诗人诗词写作的时间为顺序依据。 第三,在写作过程中除了引用新发现的资料文献外,也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公开出版和内部发行的文献资料,在行文中没有一一作注,统一在后面列一清单,以示谢意。 第四,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有言不及义、挂一漏万之处,敬请专家、读者批评斧正。 最后,还要特别感谢新华出版社的张程和中共党史出版社的黄艳两位同志,以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专家们,感谢他们对本书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作者 二○一○年四月一日

内容概要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毛泽东诗词传奇》以独特的视角、流畅的文笔,通过毛泽东的诗词,来展现毛主席在20世纪中国革命风云变幻中波澜壮阔的伟大人生。同时,通过大量翔实的史料来剖析、挖掘毛泽东的心灵轨迹和他诗词创作的前因后果。

书籍目录

前言 第1章七绝•呈父诗 第2章七古•送纵字一郎东行 第3章四言诗•祭母文 第4章虞美人•枕上 第5章贺新郎•别友 第6章沁园春•长沙 第7章菩萨蛮•黄鹤楼 第8章西江月•秋收起义 第9章西江月•井冈山 第10章清平乐•蒋桂战争 第11章采桑子•重阳 第12章如梦令•元旦 第13章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第14章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第15章菩萨蛮•大柏地 第16章清平乐•会昌 第17章忆秦娥•娄山关 第18章七律•长征 第19章清平乐•六盘山 第20章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第21章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第22章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第23章沁园春•雪• 第24章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第25章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第26章浪淘沙•北戴河 第27章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第28章水调歌头•游泳 第29章蝶恋花•答李淑一 第30章七律•到韶山 第31章七律•登庐山 第32章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第33章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第34章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第35章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主要参考资料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02年,毛泽东被严厉的父亲毛顺生送到家门口的南岸私塾读书,从而结束了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这一年毛泽东8岁。 南岸私塾的塾师是邹春培。邹先生开始先教《三字经》、《百家姓》,接着教《论语》和《孟子》等儒家经典。邹先生教学半辈子,其教学方法也不过是背书背诗词和习字而已。他没有碰到过像毛泽东这样聪颖的孩子,他发现毛泽东读书从不出声,以为是毛泽东读不懂,便想给他讲解。没想到毛泽东对塾师的态度是,请先生不要讲解,省得费神。 毛泽东见先生不解,便索性把书背给他听,先生大惊,脸色一下子变得不太好看,要求毛泽东给他背《三字经》、《百家姓》等等。 毛泽东满不在乎,滔滔不绝,一字一句地背诵起来。邹先生仔细地听着,脸上的严肃渐渐松弛下来,不得不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哪里知道,毛泽东早在外婆家八舅那里听课的时候,就将这些背得滚瓜烂熟了。从此,毛泽东得了一个绰号:“省先生”。 在私塾中,写毛笔字是一门必修课。毛泽东从小就对书法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在私塾总要按照先生的规定填红蒙字,要按格子写,毛泽东感到十分难受。于是,有着倔犟性格的他自行其是,既不填红蒙字,也不按格子写,字迹写得潇洒大方,看得先生也吃了一惊。毛泽东如醉如痴地练习着毛笔字,到16岁时已经是造诣颇高了。 然而,令邹先生不愉快的事很快就发生了。有一天,邹先生让学生在私塾读书,不得喧哗和擅自走动,等一会儿将点读新课《论语•先进》篇。先生下楼时,调皮的孩子们故意大声朗读起课文来,可是等到先生走出门外,学堂里顿时乱得一团糟,毛泽东还提议大伙去洗冷水澡。大伙平索十分信服毛泽东,小伙伴们对他的提议表示了一致赞同。 孩子们像一条条小银鱼一样在池塘中上下欢跳着。这时,一个孩子突然发现邹先生远远地从关公桥方向回来了,大伙马上跳出池塘,回到学堂,若无其事地继续读书。邹先生回来发现孩子们的头发个个都是湿漉漉的,知道又是下了池塘,便大发雷霆。孩子们自知大难临头,又要挨板子了,不禁面面相觑。 毛泽东大胆地站出来对先生说是他带头的,要打就打他,并反问先生说孔夫子也没有说不准洗冷水澡。邹先生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不禁瞠目结舌。这时候,毛泽东不慌不忙地说:“我倒记得孔夫子是赞成洗冷水澡的。”于是,毛泽东在邹先生面前恭恭敬敬地背诵起《论语》中的一段话:“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雩去,咏而归。” 邹先生正在气头上,毛泽东这番话更让他恼羞成怒。于是邹先生跑到上屋场找到毛泽东的父亲,说你家润之了不得,他的学问比我高,我教不了啦,要毛泽东的父亲另请高明。 所以没过多久,毛泽东就结束了在南岸私塾的读书生活。1904年秋天,毛泽东由父亲领着,来到了离家有二里多路的关公桥私塾读书,塾师是毛咏生。


编辑推荐

《毛泽东诗词传奇》通过大量翔实的史料来剖析、挖掘毛泽东的心灵轨迹和他诗词创作的前因后果。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毛泽东诗词传奇 PDF格式下载



一个传奇人物,其诗词内容丰富、气势磅礴。反应了他传奇的一生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