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剧艺术漫论
2013-3
新华出版社
杨景辉
《中国话剧艺术漫论》是作者从多年来从事话剧艺术理论研究所撰写的100多篇文章中精选出来的文章集锦。通过对焦菊隐、曹禺、田本相、于是之等几位艺术大家的专访回忆录,文笔流畅、独到,文字间的感情流露,真实地再现了老一代戏剧家的风采。从另一个侧面记录了话剧发展历史的一些足迹,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杨景辉,中国话剧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剧协会员。曾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工作。出版十几部专著,80多篇论文、书评、剧评等。
上篇:戏林求是——话剧艺术评论大师经典探幽中国戏剧经典该说曹禺后期剧作浅探曹禺戏剧的生命力曹禺从这里走向大师论曹禺的局限与戏剧创作田汉研究管见在“二元”矛盾中完善自我——田汉初探《关汉卿》的意义老舍话剧创作的里程碑——《龙须沟》演剧学派研究北京任意演剧学派的形成和发展焦菊隐与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焦菊隐对发展中国话剧舞台艺术的重大贡献继承、发展焦菊隐的话剧民族化理论体系于是之演剧思想漫议北京人艺何日再度辉煌史论著作评说《苦闷的灵魂——曹禺访谈录》序探寻曹禺心灵世界的奥秘——读《曹禺评传》《北京人艺论》序集大成•立新意•修信使——评《中国当代戏剧史稿》对中国当代话剧命运的思考——读《当代中外比较戏剧史论》温故知新 探索前进——评《新中国话剧文学概观》为探求真理而修史——评介《中国当代戏剧文学史》《中国当代话剧论稿》评说一部新型的规模宏大的话剧史“'话剧/戏曲'话语”的创建《现代戏剧作家风格论稿》当代戏剧刍议戏剧本体的解放——关于20世纪80年代“戏剧观”的争鸣近三十年中国话剧印象保、捷戏剧印象记风雨剧坛惊魂录——读关于“杜高档案”的两本书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会念王正同志读《话剧民族化与旧剧现代化》的一点体会下篇:文山探宝——编辑生涯记事父亲的熏陶童年的梦第一次看《雷雨》在美丽的珞珈山上走进戏剧王国千里姻缘一“戏”牵“样板戏”错了不能改重建中国戏剧出版社再版老一辈剧作家的选集曹禺•田本相•我一位可敬的学者《曹禺文集》编辑始末曹禺问:“我是哪一级的干部?”编辑、研究郭沫若史剧田汉•于伶•吴祖光主编《世界经典戏剧全集•中国卷》我与北京人艺焦菊隐及《的舞台艺术》主编《焦菊隐论导演艺术》林兆华于是之说:“我不是大师!”《论北京人艺演剧学派》苏民•赵韫如•吕恩陈瘦竹及《戏剧理论文集》三部大型戏剧史的诞生“戏剧文化探索丛书”的遭遇余秋雨求“救命”“第一届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中国话剧文学研究会”出访东欧三国告别中国戏剧出版社后记
论曹禺的“局限”与戏剧创造局限,是事物的一种客观存在。任何人都有局限。作家也不例外。每一位作家,都是在局限里生,在局限里长,在局限里发展,在局限里创造,在局限里辉煌。只是,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局限;因而,产生各自不同的题材、不同的人物、不同艺术特点的作品,表现出不同的创作个性和风格。田汉是如此。老舍是如此。郭沫若也是如此。曹禺更是如此。曹禺出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这个家庭里的以及与这个家庭有密切关系的人和事,深深地“扎根”在他的脑海里。他的爱和恨,他的思和想,在这里萌生,在这里发展,在这里飞跃。就在这里,决定了他戏剧创作的走向。曹禺说:“我对自己作品里所写到的人和事,是非常熟悉的。我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里,看到过许多高级恶棍、高级流氓;《雷雨》、《日出》、《北京人》里出现的那些人物,我看得太多了,有一段时期甚至可以说是和他们朝夕相处。”因此,在《北京人》中,曾皓这个人物,就有他父亲的影子;他的哥哥就是“一个活的曾文清的影子”;愫方是根据他的爱人方瑞的个性写的,他“确实是想着她而写‘愫方’的。”曹禺一生致力于对“人”的观察、体验、探索、研究,创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他说:“我喜欢写人,我爱人,我写出我认为英雄的可喜的人物;我也恨人,我写过卑微、琐碎的小人。我感到人是多么需要理解,又是多么难于理解。没有一个文学家敢讲这句话:‘我把人说清楚了’。”他又说:“可是在我的这些作品里,却没有一个无产阶级的人物,甚至连象征光明的人都没有在舞台上露过面(只是在《日出》中,作为一种暗示,安排了幕后工人唱的《打夯歌》)。观众(读者)看到的只有残暴的、丑恶的、虚伪的金八、潘四、周朴园、曾皓……和腐朽的、寄生的周萍、曾文清、陈白露……之类的人物。对另一些人像方达生、愫方、瑞贞等我是寄予了同情,我总希望他们能逃出快要压上盖子的棺材。但是,路在哪里?我非常渺茫。也许在写《北京人》的时候,我朦胧地知道革命在什么地方了,但严格地说,那时我仍还根本不懂得革命。”这就是曹禺的局限。这“局限”,就是他所处的特定时代的环境和他所熟悉的人和事所决定的。然而,他正是在这一局限中,创造了戏剧的辉煌。他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堪称世界戏剧的经典。他因此而以“中国的莎士比亚”著称。
《中国话剧艺术漫论》是一本叙述话剧历史发展的书籍,通过对几位艺术大家的回忆访谈录,真实地再现了老一代艺术家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