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最后三十四天实录
2012-9
台海出版社
武立金
244
200000
无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岸英离开我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五十年来,“毛岸英”这三个字镌刻在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心中而永不褪色,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和鼓励。我看过许多研究和褒扬毛岸英的著作,但专门介绍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的书,这还是第一本。这本书仿佛带我走过一条长长的时空隧道,又把我带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作者曾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工作过,多次为毛岸英烈士扫墓。他凭着对毛岸英的一种情感、对历史的一份责任,通过在朝鲜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采访了不少志愿军老战士,搜集并研究了大量的相关史料,费时数载,终于完成了这部纪实文学,其精神确实难能可贵。
这本书从一九五○年秋中央决策出兵,写到一九五九年春我去朝鲜扫墓,其中重点写了毛岸英赴朝前后一个多月的活动。尽管时间跨度不大,但作者以纪实的笔法,从一个侧面再现了朝鲜战场上毛岸英的真实生活,其中也适当夹叙了毛岸英赴朝前各个历史时期的生平事迹。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其中有些故事鲜为人知,的确是一本歌颂先烈、教育后人的好书。
岸英在朝鲜大地上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三十四天,我作为他的妻子,当时根本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直到两年后的一九五三年初,才知道他去了朝鲜前线,对于岸英赴朝参战前后的生活与战斗我知之甚少。作者在书中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一切,故事生动,发人深思,催人泪下,我被书中的诸多情节所吸引、所感动、所振奋。看完这个书稿,不禁使我想起半个世纪前那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想起烽火连天的朝鲜战场,想起为保卫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数十万志愿军烈士。朝鲜的同志曾对我说:“朝鲜的山山水水遍染着志愿军烈士们的鲜血!”
岸英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当美帝国主义侵略军占领朝鲜半岛、威胁中国安全时,岸英主动请缨去朝鲜参战,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志愿军。据说,岸英被安排在志愿军总部工作也不是他本人的意愿,他想到部队带兵打仗亲手消灭敌人,为此还托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帮他向彭老总说情。
岸英是一个勤学好问、刻苦自励的人。他去朝鲜时带了很多书,彭总的秘书张养吾说他是搬着书山上战场来了!岸英利用防空时间,在敌机翅膀底下阅读了大量的美军资料,为彭德怀司令员制定作战方案提供了不少帮助。
岸英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他从不以伟人之子自居,时刻视自己为普通一兵,以至同车入朝的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长任荣同志把他当作一个普通的地方干部;按当时规定团职干部应该吃小灶,他却和大伙儿一起在食堂吃大锅饭,吃粗粮;他工作积极主动,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当敌机轰炸志司驻地大榆洞时,他还在作战室处理工作……
在怀念岸英的同时,我不能不怀念伟大的父亲毛泽东。岸英殉国的消息传来后,父亲忍受了老年丧子的巨大悲痛,一边一刻不停地处理国家大事,一边以极大的爱心和耐心,先是隐瞒我,后是安慰我和劝导我,显示出一份深不见底的亲情和作为领袖所特有的坚强自制力与巍然屹立的卓绝风范。失去亲人后我曾一度陷入绝望境地,正是在他老人家特别的关爱下,我才又鼓起了生活的风帆。
岸英在朝鲜的三十四天,是我和他永诀的三十四天,也是他一生中最不平凡的三十四天。手捧书稿,我仿佛看到了岸英一身戎装,在枪林弹雨中从容执行任务时的堂堂然、巍巍然、凛凛然的高大身影,感到有一股热流涌遍全身,顿时由失去亲人的深沉的悲痛中升腾起一种强烈的必须向岸英学习的决心!
希望所有感怀先烈珍惜今天的人,都来读一读这本书,它不仅给人留下不尽的回忆,使人感到震撼心灵的悲壮,而且也给人以力量。这本书的出版,可以说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将激励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民在风云变幻中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读罢书稿,有感而发,是为序。
武立金:笔名苏北,生于“兵家必争之地”徐州。天津市第十届和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传记文学会会员、邳州文化研究会顾问、中央电视台特邀嘉宾。曾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工作过,获有金日成颁发的军功章一枚。创作长篇纪实文学有《毛泽东遇险实录》、《周恩来遇险实录》、《险难中的刘少奇》、《险难中的邓小平》、《红墙第一家》等。所著作品有的被列入畅销书排行榜,有的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有的被多家报刊和电台连载或连播,有的被外国出版社译成外文版本。
目录
引子
第一章火烧鸭绿江
毛泽东:这场战争将如何发展,需要严密注视,应作好战局恶化的准备
毛岸英:看来,美国佬真要插手朝鲜半岛和我国台湾的问题
雷英夫:我们发现美军有从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的可能
金日成: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毛泽东:邻家着火了,岂能安之若素!
毛泽东:彭老总,我谢谢你,中国人民谢谢你,你是临危受命啊!
第二章参加志愿军
彭德怀:你在工厂当副书记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去参加志愿军呢!
毛泽东:老彭啊,我看你就收下他吧,我替岸英求个情!
毛泽东:那就让岸英去吧,我通知他
帅孟奇:你要去朝鲜打仗,我不同意!
彭德怀:这次率兵出征,不管有什么困难,我们必须打好这一仗!
张养吾:彭总,我看你会成为打败美国军队的第一人
彭德怀:苏联不出动空军,我志愿军还是应该入朝作战
毛岸英:明天我要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出差,所以急急忙忙赶来告
诉你
第三章神秘的旅伴
金日成:欢迎彭德怀同志,欢迎中国人民志愿军,我可是久仰您的大名呀!
任荣:我知道了,你的父亲是毛主席!
冯志友:这个年轻人是从延安洞来的,又姓毛,难道他是毛主席的儿子?
第四章勇敢的小卒
郭洪光:这哪里是在审战俘,简直是在同美国兵交朋友
毛岸英:你这个总司令员,下棋好比打仗,兵马一动,还能悔吗?
毛岸英:美军装备的坦克比较先进,但并没什么了不起,总还是废铁一堆
成普:岸英啊,你怎么能匆匆忙忙提出与彭总相左的意见呢?
梁兴初:我是求之不得,只怕彭总不放你走,下面危险大哟!
高岗:听说毛主席的儿子也在这里,他怎么没来看我呢?
第五章伟大的友谊
朴真真:你爸爸真了不起,肯定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人
张养吾:你这是搬着书山上战场来了!
包洪喜:没啥可学的,我只不过是毛主席的一个普通战士
毛岸英:咱俩节省点用水,让战士每天少下山一次,就减少一分危险
张养吾:岸英,有件事我一直放心不下,就是你的健康问题
毛岸英:等战争结束后,我请大家到北京做客,请你们到天安门合影
第六章血染大榆洞
毛泽东:请你们充分注意机关的安全,千万不可大意
彭德怀:岸英,你快跑出来……听见没有,快跑出来呀!
彭德怀:毛主席把他的儿子托付给我,我怎么向他交代哟!
金日成:中国方面对我们的帮助是巨大的,朝鲜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第七章迟到的噩耗
梁兴初:毛岸英——就是毛主席的那个儿子怎样了?他还来不来咱三十八军?
毛泽东:岸英是个苦孩子,从小没了娘,后来参加战争,没过上几天好日子
王保常:连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都牺牲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怕的!
彭德怀: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但毛岸英做到了
毛泽东:我作为共产党的主席,不派自己的儿子去,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向三立:岸英是毛主席的好儿子,更是党的好儿子!
张文秋:哪有姑爷子跟丈母娘借表的道理,就算我这个当妈的送给你一个纪念物吧!
李银桥:思齐啊,你别哭了,你爸爸的手都冰凉了,他也悲痛难过呀!
第八章洒泪祭英魂
毛泽东: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也应该埋在朝鲜
周恩来:岸英的牺牲,对党,尤其对主席,都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
毛泽东:怎能不想呢?他是我的儿子啊!
刘思齐:岸英啊,我看你来了,代表爸爸看你来了!
中朝领导人评说毛岸英
从东北回京的毛岸英,考虑到第二天还要飞往东北,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于是利用这个短暂的空闲时间,骑上自行车赶往北京机器总厂,向厂里的领导和同事们告别。 由于时间紧迫,毛岸英一见到厂长胡光就开门见山地说:“胡厂长,我是来向你告别的。你也知道,我的工作关系还在社会部,我有紧急任务,马上就要出发,而且一时半会回不来。关于我负责的那块工作,请党委安排别人来负责吧!”抗美援朝的事还没有公开,毛岸英不好说明自己的公干是什么,只能含糊其辞。 “说走就走了,这么快……”听毛岸英说要较长时间离开工厂,胡厂长甚感诧异,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和大家相处时间虽然不长,但都熟悉了,有了感情,真舍不得离开同志们。”毛岸英接着说,“开始来厂时,我曾决心在这里干上一辈子,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没想到美帝国主义把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不让我们安心搞建设。没办法,只好等我完成这次任务再来和大家一起干吧!” 朝夕相处已经处出了感情的工人听说毛岸英马上要走,都感到突然,纷纷聚拢过来为他送行。他们拉住毛岸英的手,无限感慨地说:“毛书记,我们等着你回来!” “好,完成任务我马上回来。你们要抓好厂里的工作,搞好生产,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我还有别的事,在这里不能耽搁时间太长,咱们再见吧!”毛岸英与他们一一握手。 大家恋恋不舍地把毛岸英送到厂门口,看到毛岸英推着自行车就要离开,突然想起他的被褥、衣服、书籍还在办公室,于是问道:“毛书记,你的行李不带走吗?” “先放在这儿吧,工厂就是我的家,我还要回来的。”毛岸英跨上自行车,挥了挥手,“再见,大家请回吧!” 离开工厂,毛岸英又看望几个同事和亲友,在帅孟奇家吃完晚饭天就黑了。从帅妈妈家出来,毛岸英又去北京医院看望住院的刘思齐。 大街上车水马龙,老式有轨电车叮叮当当地忙个不停。毛岸英用力蹬着自行车,在行人中穿梭飞驰。电力不足、电压不稳,路灯昏黄的光在秋风中瑟瑟着,短短长长地摇曳着他的影子。现在,毛岸英满脑子都是新婚刚满一年的妻子刘思齐…… 刘思齐,又名刘松林,一九三O年三月二日生于上海,是中共早期党员刘谦初和张文秋的女儿。“思齐”是刘谦初在狱中给女儿起的名字,她的家乡山东自古为齐鲁之地,父母曾在那里工作过,意思是要她记住那个地方,记住那里的人民以及父母在那里的遭遇。 当年在延安,孩提时代的刘思齐是毛泽东的干女儿。那是一九三八年初春的一个晚上,毛泽东等中共领袖在延安中央大礼堂观看话剧《弃儿》。当演到一对革命夫妻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在寒风中奔走呼喊着“妈妈”时,被剧情感染的毛泽东想起了自己的孩子,他的三个儿子在杨开慧牺牲后曾流落街头,其中最小的儿子岸龙再也没有回到他的身旁(因细菌性痢疾死于上海广慈医院,即现在的瑞金医院)。看着这样的剧情,父爱的情怀在毛泽东心头鼓荡,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的小演员,脑海里不断幻化出孩子们饥寒交迫流落街头的惨状…… 闭幕了,毛泽东把小演员叫到身边,抚摸着她的头,亲切地问她几岁了?叫什么名字?父母亲是谁?当得知这个七岁的小女孩叫刘思齐,是老战友刘谦初和张文秋的孩子时,毛泽东激动地说,谦初同志为革命牺牲了,这是烈士的后代,我们有责任好好教育抚养她。并说刘思齐不是“弃儿”,是革命的宝贝。要认她做自己的干女儿。 ……
毛泽东:这场战争将如何发展,需要严密注视,应作好战局恶化的准备 毛岸英:看来,美国佬真要插手朝鲜半岛和我国台湾的问题 雷英夫:我们发现美军有从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的可能 金日成: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毛泽东:邻家着火了,岂能安之若素! 毛泽东:彭老总,我谢谢你,中国人民谢谢你,你是临危受命啊! 彭德怀:你在工厂当副书记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去参加志愿军呢! 毛泽东:老彭啊,我看你就收下他吧,我替岸英求个情! 毛泽东:那就让岸英去吧,我通知他 帅孟奇:你要去朝鲜打仗,我不同意!
无
书很有范儿,质量很好,一直对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的英雄事迹比较感兴趣,终于这本书可以圆了我的这桩心事,以及毛岸英赴朝鲜之前、之后的内幕也有了说法,很是喜欢,他的妻子刘思齐的深情作序,让我感觉到这世间的爱情是那么的美好、美妙,很喜欢!
这应该是一本地地道道的纪实文学,过去对毛岸英的逝世的具体情况鲜为人知,作者通过大量调查,访谈,在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写出了这本书,使我们对在一往事有了深切的了解,令人十分惋惜。
这本书吧,哎,作者不上路子,内容多不符实
这本书写得太好了,非常感人,我几次流泪。再买几本,送给我的学生。
描述的还真是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看看多多长见识
给我妈买的,很不错。
和史实符合 看着很有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