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海蒂

(瑞士) 斯比丽 著 革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瑞士) 斯比丽 著 革  

页数:

219  

译者:

于芳  

前言

  《海蒂》讲述了小女孩海蒂的一段成长故事。海蒂在父母去世后,跟着姨妈生活。可是姨妈为了得到一份好工作,将海蒂送回到爷爷家。爷爷是大家公认的怪老头,居住在阿尔卑斯山上,远离人群。他其实心地善良,却不相信任何人,他希望海蒂永远接触不到世人恶的一面。因此,尽管海蒂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始终拒绝送海蒂去学校。海蒂便每天跟着牧童皮特去放羊,时不时去陪伴皮特的奶奶。突然有一天,海蒂的姨妈来找爷爷,明知爷爷不悦,仍想方设法将海蒂带到法兰克福去陪伴一户富有人家的女儿——长年坐轮椅的克拉拉,同时也学一点东西。  克拉拉的奶奶教会了海蒂识字阅读。可是海蒂自由惯了,很难适应中产阶级家庭里严格的规矩。她感到很孤单,在缺乏生气的城市中日渐忧郁。因为思乡心切,海蒂生病了,每夜都会梦游。主人只好将海蒂送回阿尔卑斯山。  第二年夏天,克拉拉去高山牧场看望海蒂。海蒂带克拉拉参观自己身边一切美好的事物。皮特十分嫉妒,一时冲动,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克拉拉的空轮椅推到山下摔得粉碎。为了能去看花,克拉拉只能强迫自己练习走路——在海蒂的帮助下,她真的可以走路了。在阿尔卑斯山,所有人都得到了安慰,恢复了精神和身体上的健康。  正如作者所说,这本书是写给“孩子以及爱孩子的人”看的。相信任何人读完此书,都会被海蒂深深吸引,她是那样纯真可爱,尽管身世可怜,她却始终保持了孩子向善的天性,热爱自然,乐于助人,由此赢得了所有人的喜爱。同样吸引人的,还有书中饱经磨难、性格倔强的爷爷,毫无骄纵之情的富家小姐克拉拉,虔诚信仰上帝的皮特奶奶和克拉拉的奶奶等角色,以及阿尔卑斯山上美丽无边的自然风光。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作者人木三分的刻画和描绘。  《海蒂》的作者约翰娜·斯比丽,1827年出生在瑞士一个名叫希尔泽的小村庄,就在苏黎世河边的阿尔卑斯山脉附近。结婚之后,她从小村庄移居到首都苏黎世生活。在大城市里,斯比丽想念家乡的新鲜空气和绿色草场。在朋友的鼓励之下,她开始创作给大人和孩子们看的故事,曾经的生活经历成为丰富的素材,也让她的作品具有了个人色彩。  约翰娜·斯比丽是一位触角敏锐、感情细腻的作家,尤其对孩子和少女观察细致入微。在那时,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必须按照大人的方式生活,遵守各种规矩。而约翰娜·斯比丽站在孩子的角度,通过自己的作品流露出一种观点,即“孩子有不同于大人的世界,也有完全不同于大人的需求”时,不能不说是一种观念的革新,并且,与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在19世纪末期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合。她的作品一出版就引起了轰动。到现在为止,《海蒂》是最受欢迎的瑞士文学作品之一,被译为几十种文字,并先后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制作成动画片,深受世界各国读者和观众的喜爱。  无论你是否相信蒙氏教育的理念,但从《海蒂》这本书中可以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孩子,循着内心的精神动力去学习,把爱和善良带给身边的人。在爷爷和两位老奶奶跟前,海蒂自然流露天性,接受他们的关爱,也回馈以自己的爱心。而在法兰克福,当罗滕迈尔小姐要将一套成人世界里的规矩如枷锁般套在海蒂身上时,海蒂一直抗拒,最终抵挡不住而病倒,直至回到乡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享受到久违的自由,才恢复了健康。因此,与其说这本书是献给孩子们的,不如说是献给所有人的。读一读《海蒂》,找到自己心中的童真,也像海蒂那样拥有一颗金子般充满自由和爱的心吧!

内容概要

  5岁的海蒂失去了家,年轻的姨妈想去法兰克福工作,不愿收养她,就把她送到了爷爷家。在阿尔卑斯山的怀抱里,小海蒂和山顶的白雪一样晶莹,让一向与世隔绝的爷爷感到了温暖。不久,海蒂又被姨妈送到法兰克福一户富人家中,给患病的小姐克拉拉作伴。两个女孩成了知心朋友,海蒂的稚气和纯真也给死气沉沉的大房子带来了不少欢乐。可是海蒂害起了思乡病,她决心回到爷爷身边,还为治好克拉拉的病想出了一个计划。

作者简介

  约翰娜·斯比丽(1827~1901),瑞士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她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故事,均被收录在《献给孩子以及那些热爱孩子的人们的故事》中,《海蒂》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作品。

书籍目录

第一部 海蒂学习和漫游的时光去高山牧场的大叔家住在爷爷身边在牧场上一在皮特奶奶家客人一次又一次来访新的生活篇章,全新的景物罗滕迈尔小姐度过了不安宁的一天瑟泽曼家热闹起来主人在家听到了前所未闻的一切怪事一位老奶奶海蒂的得与失瑟泽曼家闹鬼了夏日傍晚重返高山牧场周日教堂的钟声第二部 海蒂能将自己的学识派上用场了旅行前的准备高山牧场上的来客报答兑尔芙里的冬天仍旧是冬天远方的朋友开始行动了高山牧场上的进展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彼此道别,但会再见

章节摘录

  从宜人的小村庄麦恩菲尔德延伸出一条小路,穿过茂密的树林,蜿蜒到山脚下。群山俯瞰这片山谷,显得雄伟庄重。从村庄出来沿小路走一小段,就会身临矮草丛生、山问植物茁壮生长的草地中,闻到扑面而来的芬芳,因为这条小路爬上越来越高的山坡,直接通往高高的阿尔卑斯山。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六月早晨,这条狭窄的山间小路上走来了一个看起来很结实的高个子山村女孩,她手里还牵着一个小女孩。孩子的面颊绯红,衬得被太阳晒得棕黑的皮肤闪闪发亮。这也难怪,六月阳光已经很强烈了,而小女孩却被层层包裹,似乎要抵御最严酷的寒冷。她看上去还不到5岁,如果没有三件,至少也穿上了两件衣服,一件套一件,脖子上还围着红色的大棉布围巾,绕了一圈又一圈。她的脚包在沉重的登山靴里,费力地爬着山路,又累又热。两个人从山谷向上走了一个小时,来到了阿尔姆半山腰的一个小村庄,名叫“兑尔芙里”。几乎每家每户的人都向徒步上来的两个女孩打招呼,有的从窗子里、从门边招呼她们,有的在路上致意。原来这个村子是高个子女孩的家乡。但她们没有作任何停留,而是一边赶路一边回应村民的招呼和询问,直到来到村子尽头。那里零零散散住着几户人,最后一户人家里传来一个声音:“等一等,蒂特,你要上山吧?我也一起去。”  被称做蒂特的女孩停下脚步,她牵着的小女孩马上缩回手,自己坐到地上。  “海蒂,累了吗?”蒂特问小女孩。  “不累,就是太热了。”小女孩回答。  “我们马上就到了,只要再坚持一会儿,步子再迈得大些,一个小时就能到山顶了。”蒂特给海蒂打气。  这时,一个面目和善、身材高大的妇女从屋里出来,加入到她们当中。两个老朋友很快开始津津有味地谈论起村子里的各种人和事。小女孩站起身,跟在她们后面走。  “蒂特,你到底打算把这个孩子带到哪儿去?”新加入的妇女问,“她是你姐姐留下的孩子吧?”  “是的,”蒂特回答,“我要带她去大叔家,她得在那儿生活。”  “什么?这个孩子和阿尔姆大叔去住?蒂特,你是不是哪儿不对劲?怎么能这样做呢?那老人知道了你的想法一定会把你们赶回来的!”  “他不能那么做。作为小女孩的爷爷,他必须照顾她,我都一直照顾她到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芭贝尔,我现在有一个好地方要去,我不能因为这个孩子而放弃这次机会,是时候让她爷爷尽自己的责任了。”  “对,如果他和别人一样,那就正如你所说的。”芭贝尔热心地说道:“但你知道这个人。他怎么照顾得了孩子?何况她还这么小!这孩子肯定和他过不下去!你要去什么地方?”  “去法兰克福,”蒂特解释,“我找到一份特别好的工作。去年夏天有一户人家来温泉浴场度假,正好我值班,负责接待他们,当时他们就想带我回去,可我离不开。现在他们又来了,又想带我一起走,我也真的想去,这绝对是真心话。”  “幸好我不是这孩子!”芭贝尔带着抗议的神情喊道,“没人知道那老头在山上是怎么过的!他不愿和任何人来往,一年到头也不踏进教堂一步。什么时候他拄着粗拐杖下山,大家都会吓得给他让路。他那浓黑的眉毛和令人害怕的大胡子让人以为他是个野人,看上去就害怕。我从没单独在路上遇到过他,真算运气了。”  “就算他是那么个人又怎么样?”蒂特挑衅地说,“他到底是这个孩子的爷爷,有责任照顾她。他不会把她怎么样的,不然责任也在他,不在我。”  “我只想知道,”芭贝尔好奇地说,“这老头心里都装着什么东西,让他像隐居者一样生活在阿尔姆山上,与世人隔绝。关于他的传说太多了,你肯定也从你姐姐那里听过一些。是吗,蒂特?”  “当然听过,但我不会把听到的再说一遍;如果传到老头耳朵里,我就麻烦了!”  芭贝尔早就想知道阿尔姆大叔行为怪异的真实原因了。他为什么看上去对人充满敌意?为什么独自住在山上?为什么人们说起他总是三缄其口,似乎害怕与他作对,但又不想站在他那边?芭贝尔也不明白,为什么兑尔芙里的人都称他为阿尔姆大叔?他不可能是所有人的大叔;可既然大家都这么叫,她也就跟着叫他“大叔”——“大叔”在当地的方言里就是“叔叔”的意思。芭贝尔是不久之前刚嫁到兑尔芙里村的。先前她住在山下的普莱逖高村,因此对于兑尔芙里以及周边地区以前发生的事不太了解,对村子里的人也不太熟悉。但她的好朋友蒂特就不一样,她在兑尔芙里出生长大,一直生活到一年前母亲去世才离开村子搬到拉迦茨浴场,在一家大旅馆里做服务员。这天早上,她带着小女孩也是从拉迦茨出发过来的。路上碰到熟人赶着运干草的马车,将她俩捎回蒂特在麦恩菲尔德的家乡。芭贝尔觉得是个好机会打听一些事情,不愿白白浪费掉,于是亲热地挽着蒂特的胳膊说:“从你这儿听到的一定是真话,不是其他人口中的传言。我想你知道整个故事。告诉我一点儿老头的事情吧,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真的那么可怕,对人充满敌意吗?”  “他是不是一直这样,我不好说,我才26岁,他已经70多岁了。你别指望我知道他年轻时的情况。如果你能保证我说的话不在普莱逖高村传开,我倒可以告诉你关于他的各种情况。我妈妈是从多姆勒什克搬来的,老头也是。”  “呸!说什么呀,蒂特,你什么意思?”芭贝尔似乎受到了侮辱,“普莱逖高没有那么爱嚼舌头的人。再者,要保守秘密的事情,我一定会守口如瓶。告诉我吧,我不会让你后悔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我们心中,海蒂和高山始终占据一席之地。”  ——瑞士文学泰斗胡戈·罗彻尔


编辑推荐

  她是岩间的野蔷薇,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徜徉在山的肩上  瑞士“第一公民”,永不褪色的少女偶像  纯美阅读·点亮心灵  “在我们心中,海蒂和高山始终占据一席之地。”  ——瑞士文学泰斗胡戈·罗彻尔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海蒂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