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传
2007-8
百花文艺出版社
林宗源
289
无
几年前,就想写一本蒲松龄的传记。这是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蒲氏后人,激发了我研究蒲学的兴趣,并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友谊。2002年春节之后,在一个电视节目中看到介绍蒲松龄故居蒲先明老人整理《聊斋俚曲》的事迹,正巧这年4月农业部中等职业规划教材的编写会议在山东省潍坊召开,于是,顺路过淄博市访问淄川县蒲家庄。坐车南行二十公里,蒲家庄就到了,通过蒲文善先生的介绍,见到蒲先明老人,当时他正伏在桌旁写东西,另一张桌上摆着几本书和一叠手稿。老人使用墨笔,工笔小楷,字迹端正清秀。我们三人进行了愉快的交谈,老人赠给我由他整理、邹宗良先生校注的《聊斋俚曲集》,并题了字。
林宗源,男,北京人,教授。长期从事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研究,在《蒲松龄研究》及其他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人物语言初探》、《蒲松龄的应用文写作》、《试论人物纪传的细节描写》等论文20余篇;其中《人物语言初探》一文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数据库收录;学术研究成果50余万字。2006年开始撰写《蒲松龄传》,翌年3月完成初稿,随即赴淄川实地考察三百年前蒲氏生活故地,遍访当地蒲学专家,与蒲氏族人座谈,归后再度修订加工初稿,完成了全书写作。作者通过大量翔实的史料,以深情的笔触,塑造了一个真实饱满、栩栩如生的蒲松龄形象;为普及蒲学,为喜爱和研读《聊斋志异》的广大读者,提供了一道丰美的精神大餐。
第一章 动荡的岁月出生随父读书亲事般阳古城第二章 声名籍籍的才子才冠当时郢中诗社同课业共灯火三间农场老屋第三章 宝应的幕宾生活艰险的旅途鹤轩笔札同学同窗之谊访狐问鬼红颜知己归途第四章 西园坐馆西园乐侠义之友先生重诗教崂山与泰山淄川的文学集团第五章 西铺授业与《聊斋》的创作环境西铺的主人绰然堂与石隐园藏书楼第六章 “聊斋先生”与《聊斋志异》针砭科举腐败讽刺贪官虐吏颂扬德政清官画狐画鬼,热烈歌颂理想中的女性“异史”名称的来由第七章 《聊斋志异》成书初期的传播对《聊斋》的初次“造势”作者的自我定位渔洋先生爱《聊斋》济南名士迷《聊斋》第八章 亲情慈母情兄妹情手足情子孙情夫妻情第九章 最后几次的应考重游青云寺闱中“越幅”重续家谱再度被黜第十章 从热衷功名到热心农事站在农民一边苦旱与祭蜚可怕的流亡妨灾为民请命坦荡谏良朋第十一章 为大众的实用而写作为公益事业而奔走呼吁情见乎辞的篇篇序文联姻的作启先生针砭与褒扬第十二章 为友人送行哭赵晋石伤袁宣四诀别西铺主人挽高司寇与唐太史第十三章 农民的作家创作《聊斋俚曲》俚曲十五种创作两阶段创作思想的转变结构的创新曲牌的创新淄川方言小戏三出第十四章 三部农书《药祟书》《农桑经》《日用俗字》第十五章 晚年的家居生活在西铺的最后阶段回归的岁月闲居乐乡饮青州雪夜第十六章 最后的日子难解的悲愁哀妻讲故事与读《南史》聊斋情结最后的日子尾声参考书目、学刊、论文后记
大明王朝到了崇祯十三年,即公元1640年,国内和国外都发生了让朝廷难以支撑局面的重大事件。陕西和湖北,农民起义的鼙鼓已经动地惊天。蛰伏在商洛山中的李白成听到张献忠谷城重举义旗的消息,受到鼓舞,率领五十骑人马,出商洛,经湖广郧阳、均州,突入饥民如蚁的河南,贫民云集响应,从者数万。起义军从此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占永宁,下宜阳,迅速发展成拥有几十万大军的义军主力。西线的张献忠面对明军总督杨嗣昌和将领左良玉等的重兵围剿,一路奋战搏杀突围,走遍全川,行程五六千里,最后进人湖广。追剿的明军疲于奔命,农民军节节胜利。而关外的政治和军事局势,也一天天恶化。早在四年前,皇太极就在沈阳即皇帝位,废止后金的称号,改国号大清;仿照明朝建制设立内阁和六部,宣布开科取士,笼络汉族的知识分子,招降明朝的官僚地主。公元1640年,清军兵围锦州,在城外遍挖深壕,次年与明朝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洪承畴督师的十三万人马,在松山决战。清军统帅皇太极动用全部兵力赶赴松山,偷袭笔架山明军粮草。明军军心动摇,在出逃中遭清军追击截杀,洪承畴属下将领阵亡,他本人在松山被俘降清。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