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历史
2009-04
百花文艺出版社
(法国)雅克·蒂利耶
571
郭昌京
无
当今的艺术遗产数量空前。发掘工作在世界各国展开,揭示出消失的文明不为人知的方面;博物馆不断增多;历史遗产得以修复。飞机让所有的旅游者得以目睹印度或者玻利维亚的珍宝。曾让欧亚的整个一部分艺术品难见真容的“铁幕”如今只是一段令人不快的回忆。宗教和战争总是竖起的藩篱比任何时候都少,即使对这样的国家,电视、电影、照片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各国的首都想方设法举办大型展览,法国的一年级小学生也可以吹嘘亲眼见过中国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藏在托卡比宫(Topkapi)的土耳其珍宝,或者仍然难以见到的巴恩斯基金会(BamesF0undation)塞尚和马蒂斯的作品。在这么多时代,这么多国家推举的这么多的艺术品中间,怎么能不晕头转向?或者更糟糕,怎么能不失去好奇和惊喜的天性呢?当然,足够详细的指南、权威性的渊博的展览目录、带有大量插图的博物馆藏品目录大量存在。令人担心的几乎就是这种过剩。注意力是有限的。怎样在还在增加的大量的宗教建筑中选择?怎样在博物馆的举不胜举的精品中取舍?没有起码的知识和经验,我们无法在稀世珍品中区分出一种文化的引人入胜的证据,或者一位大艺术家的杰作。因此,我们感觉需要告别艺术史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百科全书试图有序地汇集尽可能多的资料。艺术史则相反,力求在海量的作品和事实中标示可通行的道路。这是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它只得不断地选择,削减,似乎忽视了它很理解其重要性的人物和作品;同时它也深知过分简化事实总是与错误为邻。
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艺术遗产。考古发掘工作在世界各国持续进行,大量历史遗产得以修复,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多,消失的文明也不断地被人揭开。面对浩如烟海的艺术遗产,如何才能理清头绪?本书恰如一把钥匙,一份指南,让我们可以穿越艺术的迷宫,发现隐藏的逻辑。作者不是通过抽象的议论,而是自始至终通过简要、精彩、生动和个性化的的文字,配以珍贵而丰富的图片资料,描述了从艺术起源到当代艺术发展的全过程。本书从建筑、雕塑、绘画三方面,提供人们应该知道和理解的艺术史的基本轮廓。 本书的观点新颖,材料丰富,篇幅适中,曾获2002年夏托布里昂历史类图书大奖。其英文版、德文版、俄文版等已经相继推出,均获得很高评价。
雅克·蒂利耶,第戎医学院、索尔邦大学、法兰西学院教授,曾经为各类听众讲授过艺术史。
前言Ⅰ.艺术的最初表现 埃及与近东 建筑 雕塑 绘画Ⅱ.从希腊的“奇迹”到“罗马的和平” 建筑 雕塑 绘画 远东 建筑 雕塑 绘画 黑非洲Ⅲ.恢复人文主义(八至十四世纪) 建筑 雕塑 绘画Ⅳ.考究的时代(十四世纪末至十六世纪末) 建筑 雕塑 绘画Ⅴ.修辞的权限(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 建筑 雕塑 绘画Ⅵ.坚信的时代(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 建筑 雕塑 绘画Ⅶ.孤独的时代(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 建筑 雕塑 绘画昨天与今天
插图:Ⅰ.艺术的最初表现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文明之一是埃及文明。三个优势解释了个中原因:炎热的气候(从古代起,似乎向更干燥的方向发展……)保存了在其他气候下,潮湿将无可挽回地毁掉的一切。各种各样的石材——沙岩、花岗岩、斑岩——使遗迹得以流传至今,且往往带有几乎无损的雕刻和铭文。特别是埃及的宗教赋予死亡一种基本的功能。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悠久的传统,在史前的漫长岁月中或许成熟了,导致法老时代的埃及复杂的习俗。这些习俗在被伊斯兰教摧毁之前,迷住了整个古代社会。习俗的核心是来世的问题,更罕见的是死后保存尸体的问题。尸体变成木乃伊和对保存尸体的陵墓的关注也几乎是举世无双的。埃及的陵墓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诺亚方舟。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劫掠,这些陵墓还是把物品、铭文、雕塑、绘画传给了我们,这些东西让我们领略这一文明,并往往让我们相信——或许是不准确的——我们完全了解了这一文明。让我们保持谨慎。那些持续地被居住了数千年的繁荣的大城市,与它们的珍宝、城墙、港口、纪念性建筑物,以及日常生活的一切一起毁灭了。让我们克制狂热。著名的金字塔,古人已经将其列入世界七大奇迹,可以被视为史前精神的迟到的表现,和史前精神对巨大的事物、对不寻常的事物的癖好。金字塔是建筑科学的杰作:它们从来就不是建筑艺术的杰作。埃及的艺术需要在神庙的废墟中寻找,可是任何神庙现在都不是完好无损的。埃及的艺术需要在无数的雕像或雕刻中寻找,可它们往往是残缺不全的。说到绘画作品,它们相对稀少,且全部在地下,但是绘画的质量可以让人想象已经荡然无存的当时的世俗绘画应该是什么样子。然而应该承认埃及拥有让人们感动了两个世纪的这一巨大优势。今天依然如此,埃及是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发掘地。自古代社会崩溃之后成为不解之谜的埃及文字已经提供了秘密。埃及的艺术已经可以越来越精确地在编年史和地理学中复原。多亏了王家陵墓的发现,我们确信拥有了几件历经数千年仍毫发未损的最高质量的杰作。
《艺术的历史》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无
内容详尽,在图书馆发现了这本书,觉得不错,比高校的艺术鉴赏和外国美术史书好很多。顶下
中西艺术对比,有一定启发意义
对艺术史有兴趣的朋友可选择,精美
还不错,还不错的一本书。
相当不错的一部(西方)艺术史,视角开阔,气势磅礴,就是插图有多一半是黑白的,尤其是像梵高等西方现代派的画作,黑白片简直是对原作的亵渎!
收集艺术史已经有点欲罢不能了。这本好便宜阿,相对世纪文景那一本同名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