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物聚人散

蔡苏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4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

蔡苏津  

页数:

26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物聚人散》中的人物冯琦和冯鹏,余丽和保定小林,老季、胡师傅、赵医生、小倪同学、九毛九哥哥,最后归到王己千老先生,都是平凡日子里的平凡人。作者蔡苏津刻薄而温暖地对小人物和大古玩展开雍容的叙述,有一些卓别林的喜剧感,令人啼笑皆非,又令人慨然生情。
在众多关于收藏、拍卖以及鉴赏的小说中,《物聚人散》的写法很独特,不哗众取宠,不搔首弄姿,书中走出来的是一群呼呼生风的草根藏家商家,他们自成流派地劈开一条大路,活跃和丰富着我们这个大时代的古玩收藏场子。作者把高深莫测的艺术品收藏拍卖领域,把多半是戴着白手套、身穿笔挺西服的人才涉足的这个领域,还原到俗世,还原到老百姓。
他说这不是精英白领和豪富的专属领地,也未见的唯有身世深厚的人、非上亿不谈收藏的人才玩得,平头百姓也是自有自己的玩法,也当然家有珍藏品,彼此的悲喜本质上一样。正是普罗大众对文物的这一份爱惜和痴迷,以微薄的一己之力把流落风尘的古珍收于手中,才撑起今天中国文玩收藏和拍卖的沸腾场面。书里写的,就是这种小人生小收藏,其间的荒唐可笑和严肃认真,还有他们筑造生活和生意的小聪明小伎俩,包括他们的失落和失败,及至客死异乡的悲剧,叙述无不流露出作者对他们的感情,并在这种感情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作者简介

蔡苏津,南京人,七五年上南京师范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八五年夏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读书,九二年获博士学位。取得学位后在纽罗什尔学院教书。从小喜欢农耕生活,喜欢流水和土地,九四年秋辞职开办农业公司。九十年代初,和妻子谢舒开始收藏,从车库拍卖和跳蚤市场开始,跋山涉水寻奇探宝近二十年,并无著作。

书籍目录

收藏新事
龙飞堂
毛瓷
万历青花五彩
定窑小梅瓶
地中海里坐邮轮
惦记定窑壶
再战佳士得
人情世故
回头鸟与老鼠会
从笔筒姻缘到包二奶
和老季去新奥尔良买翠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九毛九哥哥
往事拾遗
大国勃起
胡师傅
潘金发和犀角杯
伦敦行
蒸而炸和鲢鳜盘
耄耋童趣王己千
甲 一见王己千
乙 二见王己千
丙 三见王己千
物聚人散
甲 青花碗
乙 青铜觚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个星期很快过去了,保定小林还是没有消息。 星期六下午我如约而来,到冯氏兄弟的龙飞堂看万历彩瓷。进了门,退休警察王先生还没到,冯琦站起来打招呼,说,两点还没到,差十分,蔡先生你先坐一会儿,这警察王老头特别守时,两点一准到。我看看墙上的钟,没坐下,顺着墙看那一排橱柜里的木雕,玉器,瓷器和文房四宝。 两点差五分,王老头推门走进来,由冯琦介绍,我们握手相见,互致问候。王老头笑着对我点头说,其实,我以前在凤仪轩小周店里见过你,你常去我不常去,所以我认得出你,你认不出我。 王老头说得不错,小周为人和善,凤仪轩人来人往,那儿的客人我多数不认识,但是只要常去,面孔会熟。这个王老先生不常去,所以我真是记不起来见过他。 王老先生七十出头,个子不高头发稀疏面带微笑,与我的预想不同,想象中,警察应该是个身材魁梧神情严肃的人。他手里拎着一个包,进了门就先找一个靠墙安全的地方把包轻轻放下。看他的举动,王老先生是个仔细小心的人。 我说,不好意思,今天让你特地为我跑一趟,我这是求宝心切,还要请王先生体谅。 随便说了几句闲话,冯琦在他桌上腾出一块地方,开口问,东西带来了么,来,拿出来我们一起看看。 王老先生走到墙边,弯腰从包里拿出一个黄色缎面锦盒。 一眼看到那个锦盒我心里一凉,这是个新做的锦盒,上次缺盖儿的万历罐子可是装在一个特制的老盒子里的。包装瓷器的盒子有时能说明问题,眼前这黄色缎面锦盒太新,我害怕这俩万历不是一回事儿,于是顺口问了一句,这个瓷器是不是原来就装在这个锦盒里。 王老先生稍微犹豫了一下,答了一声,啊。 锦盒轻轻放在桌上,冯琦做了一个手势请我打开。我上前打开锦盒,盒子里卧着一个鼓鼓圆圆的五彩瓷盒,尺码和一个吃汤面的大碗相仿,大约六七寸直径。我伸手将瓷盒小心取出来,放在桌面上,连盒带盖儿差不多三四寸高。 罗斯福大道吵吵嚷嚷,龙飞堂里却是很安静。三楼临大道吵嚷的一面租给了一家扑克训练公司,这家公司专门为纽约周边的赌场训练发牌员,训练公司两头拿钱,一头从培训人,另一头从赌场。从门口派发的传单上了解到,培训人须有合法身份,学一套扑克“二十一点”缴费八百八十八,另加一套“牌九”缴费一千三百八十八,加第三套“百家乐”缴费一千八百八十八,培训两个月,结业后发证书,包找工作。赌场那一头给培训公司的钱属于奖励,少一点儿,到底多少不清楚。

后记

与百花文艺出版社的杨进刚先生约好了去年年底交稿,于是催着自己紧锣密鼓加快步伐,终于年底前将稿件寄出,期盼可以轻松过年。 可是,年过得并不轻松,稿件刚刚寄出,纽约就接连飘起了漫天大雪。北风凄厉,昏天黑地,层层积雪足有五尺多深,压得树倒房塌白茫茫一片,报纸上称之为纽约史上百年不遇的大风雪。我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铲雪,先清出门前的高台,然后是楼梯,最后清一条通往大门的小道,只铲得腰酸背痛十指发麻。回到家里稍事休整,待回头重新拉开大门,徒然看见门外站了一只小猫儿,它在寒风里丧魂落魄瑟瑟发抖,肚子上腿上全是冰凌子,我急忙高声叫,谢舒,快,赶快来! 该是个流浪猫,胆怯不敢进家门,我们就用箱子给小猫儿在门外的高台上搭建起一个能够挡风御寒的窝,谢舒拿出各色毛衣绒毯铺垫进去,然后小心翼翼将小灰猫身上的冰凌子清除掉,用浴巾擦干它浑身上下的毛。小猫儿很乖巧,软着身体钻进它温暖的新窝,把自己埋在最里面,只剩下两只眼睛。 安顿好小猫儿之后,我心里犯了嘀咕,寄了稿件就下这么大的雪,现在一只流浪猫又从天而降,这个猫儿的名字会不会是“退稿”。 一直到了早春二月,阳光开始温暖,“退稿”慢慢与我们熟了,它常常会蹭来蹭去,留恋在我们脚边,这才发现,它长得如此漂亮:毛茸茸的黑脊梁,长拖拖的尾巴,阳光下看来看去,总觉得它的身上穿了一件闪闪发亮的小皮袄。小皮袄“退稿”以门口高台为家,俨然成了我们家编外一员。 想定下心来与“退稿”好好沟通,试试能不能让它搬进家里来住,伦敦却传来消息,原本大卫德基金会(David Percival Formdation)保存在伦敦大学的一千七百件中国古瓷已经全数捐给了大英博物馆,由大英博物馆辟出专馆展出。虽然这已经是几年前发生的事儿,我们却是刚刚听说,忍不住心情振奋,决定尽快去一趟,看看久闻大名的大卫德收藏。 问题来了,我们一走就是半个月,“退稿”怎么办。 我们想来想去,想到了请人代为照看。比较简单,不用做别的,只要每天开门进院子喂“退稿”食物和水,早上和晚上各喂一次,并且要等着,看看它是否吃饱吃好了。登了报纸以后,来了一位头发花白的新移民,表情谦恭的毛教授。 毛教授是国内一所大学的历史教授,刚来美国三个月,听我们介绍流浪小猫儿的喜好和生活规律,就把眼睛瞪大,噢,流浪猫!你们收留了一只流浪猫?我们不太习惯毛教授这样问,可还是用了他,总的感觉上他应该算是个性情温和的好人,再则,连头带尾时间不长,怎么着“退稿”也能熬得过这半个月。 等到我们从英国回来,毛教授将“退稿”完好地交还给了我们。他把大门的钥匙递在我的手上,犹豫了片刻,问,你们以后还要我喂小猫儿么,我可以继续喂,不要钱。说完他就走了,走到路口转过身来回头张望。 以后有几次,我下班回来,远远一个人坐在我们邻居的矮墙上,看上去似乎是毛教授,我怕自己看错,也不愿唐突打扰,直到有一次看见了我们的“退稿”也坐上了矮墙,和毛教授并排坐着,这才上前去打招呼。 毛教授很不好意思,表情尴尬手足无措,没什么没什么,他解释,就是在家里憋了,找这个小猫儿说说话,他小心地问,这小猫叫什么名字?我怎么答呢,答“退稿”必定要无穷无尽地说一番缘由出处,于是就答,它叫小皮袄。 后来我又发现,小皮袄。“退稿”和毛教授很亲,居然有几次坐在毛教授的膝盖上晒太阳,毛教授总是不停地和“退稿”说话,也不知说一些什么。 今年四月的一天,毛教授等在我家门口,见了我他开口就说他要回国了,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七八个罐头,交代道,这些是小皮袄最喜欢的口味,以后就给它吃这个,他说话的口气好像我变成了毛教授。不等我回话,毛教授递给我一个电话号码,蔡先生,听说你搞收藏,在法拉盛有了名气,我给你个电话,这个人在伊利诺伊州,家里应该有不少古董。 毛教授走了以后,我们家里发生了三件事。 “退稿”走进家门生了两个漂亮宝宝。 伊利诺伊州的电话号码先生出让给我四件古瓷。 百花文艺出版社的杨进刚先生来信,我的稿件准备发排了。 纽约,二零一一年六月


编辑推荐

《物聚人散》是《海外寻奇》的姊妹篇,继续以收藏、鉴赏流传到海外特别是美国的中国文物为题材,通过一个个故事介绍了自己的收藏心得,更描绘了海外收藏界形形色色的奇人奇事,折射出人和物分分合合的人生百态,是收藏和美文兼顾的好书,对读者有很强的感染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物聚人散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获取了收藏瓷器的知识。更重要是书中的故事字里行间透出人性的善良。同时有着浓厚家乡的情结,因为我同作者同是南京生长,南京话地到让人想起儿时的乐趣。“顺天意行事,须随时而变,守本分做人要量力求才。”这句话是做人处事的至理名言。


很难得的是作者写的是海外华人对老祖宗的宝贝的积极收藏和感悟,那份情怀和大陆的收藏家又格外多了一份异样的亲切~
最好连上一册《海外寻奇》一齐收了~


已经看过许久了,时常再翻翻看看,真实,平和,流畅


深入浅出,有些看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