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谋生亦谋爱
2007-8
天津教育出版社
闫红
632
无
张爱玲是怎样炼成的闫红/文今年春天的某个上午,一如往常被“囚禁”在电脑前,突然接到区号是石家庄的电话,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说,你好,我是张爱玲的堂弟。我首先是惊奇一下,当然也有点半信半疑,但还是可以想象,几个月来一直在《燕赵都市报》上开专栏,讲述张爱玲的亲人们的人生,张家祖籍正是河北,那么,招来一个“张爱玲的堂弟”,就不足为奇了。关键是,张爱玲的堂弟找我干吗呢?虽自认为下笔谨慎且充满善意,但既有的经验告诉我,被写体的感觉,和局外人的感觉,往往差了十万八千里,局外人觉得无伤大雅的轶闻,在当事人心中,没准就是讳莫如深的阴影,难不成,这位也是“寻仇”来了?我还在细细揣度,便听见那边热情的声音,说,我要谢谢你,谢谢你为我十一叔说了句公道话,我看过的关于十一叔的文字里,没有谁提到他是爱张爱玲的,谢谢你看出这一点。“十一叔”这称呼,让我想起《胭脂扣》里的十三少,那年头大约都是按照族中排序来称呼,如今想来,一个交际场合要接触到那么多数目字,一定让人晕头转向。不过,这位“十一叔”倒是指向明确,一定是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我曾写到他和张爱玲之间那千疮百孔千转百合的爱,彼此默契的恩怨。……果然,这位来电者,张允傥先生,正是和张爱玲同一个曾祖父的堂弟,张志沂是他的堂叔,他幼年也在上海,6岁那年,和家门里另外两位兄弟去张志沂家拜年,每人得了100块银元的压岁钱,在当时,这是一个不菲的数额。那是1942年,张爱玲早已搬走,他只见到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大家都喊他“tan先生”,他始终没闹清楚那个“tan”应该是哪个字,隐约感到是个诨号,好像是在嘲弄张子静的斯文孱弱。他的印象中,张志沂是个很有才华的人,而堂婶孙用蕃也不像张爱玲书中描画得那么刁恶,是一个温柔的知书达理的女人,当然,各人有各人的角度,这都无所谓,但没有人看出张志沂对女儿的那份情感,让他觉得很遗憾。他说,张爱玲离去之后,她的房子仍然保持着原有的摆设,谁也不许进去,连对孙用蕃都是禁区,只有张志沂没事时就会进去坐坐,发上一会儿愣。张爱玲的文章中曾说,孙用蕃把她的东西都送了人,叫嚣着就当她死了,但对于七十二岁老人张允傥先生提供的这个细节,我还是决定采信,他没有必要对我撒这个谎,而张志沂对女儿的心情确实如此矛盾,他很有可能一方面任由妻子将张爱玲的东西送人,另一方面,又独留一隅,独自品味。1951年,张先生最后一次来到十一叔家,却在巷口看见十一婶正在卖古董,见到他就说,别去看了,你十一叔现在太惨了!那时,张志沂已经家徒四壁,极度落魄,之后不久,张允傥就搬离了上海。关于十一叔的往事,张先生就留下这么些柔和而又恍惚的记忆,他似乎有些抱歉,觉得不能为我提供更多,说族中还有一位张辅合先生,现居鞍山,对张家往事特别知情,还曾编过一部家谱,他告诉了我张辅合先生的电话号码。我迟迟没打那个号码,主动跟陌生人联络,我总有些心理压力,不知道对方性情如何,手边是否忙碌,是否愿意跟我交流,直拖到初秋,某个早晨,对自己说,好吧,今天一定要打这个电话了。
细读秦淮八艳的故事,是一个将传奇解构的过程,文艺腔的字眼一一委地,我们看到,人,在自己的命运中苦苦挣扎,尤其是那些女子,她们美丽、纯洁、多情、脆弱,纵然才气纵横,仍然一无所有,对于她们,爱情等同于立身之本,生存的本能与情感的热望掺杂在一起,她们谋生,亦谋爱。赶上那样一个时代,这种谋求显得格外艰难,在腾挪闪躲中,在辗转跌宕中,她们伤痕累累,甚至血肉模糊。 我写她们,也是写我自己,关于这每一个女子的每一个字,我都曾用心体会,那些意乱情迷的暗涌,那些执迷不悔的坚持、那些行行重行行的彷徨、那些天长水阔知何处的无助,并不是时光能够解决的,再精明强干的女子,一旦遭遇爱情,马上会呈现出某种古典性来,“她们”,其实就是“我们”。
闫红,1975年生,网名忽如远行客、尔林兔等。现为安徽《新安晚报》编辑。
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误读红楼》、《周郎顾》、《底层男人的爱情》等,《散文》杂志曾推出个人小辑,在《京华时报》、《燕赵都市报》、《深圳晚报》开有专栏。有长篇小说《刘有余离婚记》,刊登于《作家》杂志。
目前,受邀参与163网易策划的网上大讲堂视频节目,讲述明末秦淮八艳的传奇人生。
自序 传奇的彼岸误读秦淮八艳 马湘兰——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柳如是——扬眉女子,风尘知己 董小宛——她把垃圾吃下去,变成糖 卞玉京——听说爱情回来过 李香君——谁在描画一把桃花扇 寇白门——那场美丽的火灾 陈圆圆——流浪在男人身边 顾媚——动什么别动感情外篇 周郎顾 刘邦老爸的低级快乐 戚吕之战——当铁娘子碰上文艺兵 薄姬——野百合也有春天 雍齿——他是刘邦的老邻居 共谋——我看嵇康与山涛 王维——我只喜欢暗恋的感觉 罗敷的爱情变调 鱼玄机的堕落史 戏说谢道韫 张爱玲情事跋
插图
闫红对于文章的解读,就像竖立在文学与世情之间的一面镜子,其意在于照己照人。它也是于正统文学之外,旁枝逸出的一记逍遥派天山折梅手,名不见经传,却姿势曼妙,至于招式功力如何,你交过手就会知道。 ——王芳芳 闫红文字的好处在于几乎看不出作者在刻意雕琢什么宏大而奇崛,一切如水到渠成,不留痕迹。似乎很随意,你却挑不出明显的毛病,这可能就是高手吧?更让人佩服的是,古今中外,七荤八素的东西都信手捻来,肥瘦合体,一点不显突兀和卖弄。闲笔有不闲处,而且收放自如。 ——杜宇声寒 闫红的散文几乎篇篇是精品。《给每个瓷器取个名字》是午后浓郁的咖啡,没有糖,却甘冽芳香;《只爱异乡人》就是文中诱人的羊肉串,香气氤氲里,可以看见俄罗斯女郎的翩然起舞,听见《白桦树》那熟悉沧桑的音乐。同为女性,所以更偏爱《周郎顾》,风格同张爱玲的《霸王别姬》,却没有犀利只有柔情。它是水晶杯里的红酒,在宫女飘忽如羽的幽怨里,叫人浅酌后有点挡不住的微醺。 读闫红的散文,眼前常常会浮起白居易的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绿是江南初春浅湿的绿,红是夕阳下灵动妖艳的红。雪是凉的,炉是暖的,酒是醉的。 于是,温暖的柔情也会在心底悄然而起,和闫红的散文一样,把纷繁的俗世隔开,徜徉在穿越时空的错爱中,听到人类本性里真情的流露,这,才是闫红散文的最大魅力。 ——林中兔
一本《误读红楼》,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王蒙欣然作序推荐一本《她们谋生亦谋爱》,博得杨振宁夫妇击节赞赏。一本《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又将会怎样呢——《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当我们捧读张爱玲小说的时候,闫红,为我们捧读张爱玲,那个在不胜孤寒处,怀着温柔一念的人——张爱玲所以能成为张爱玲,才华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在于她有那样一个沧桑堆积的家族背景。她的祖父是晚清名臣张佩纶,曾外祖父是更有名的李鸿章,父亲是旧式才子,母亲是新潮淑女,还有孤僻的姑姑,软弱的弟弟……她一生爱过两个男人,胡兰成和赖雅,一个是处处留情自命不凡的汉奸文人,一个是江郎才尽寄人篱下的美国共产党员,不管张爱玲本人是否情愿,她的名字已经永远和这些人连在一起,要了解张爱玲,了解张爱玲的作品,这些人就是不可回避的话题。安徽才女作家闫红,一向以敏锐独到的观察视角和犀利洒脱的文风赢得众多网友的追捧,在这本新作中,她将隐藏在张爱玲背影中的那些人一一请到幕前,还原成有血有肉的真实个体,借由对他们的性格、际遇的观察走入他们的人生,通过他们与张爱玲的情感联系探求张爱玲独特的心灵世界,用闫红的话说,是“通过她的亲人,还原一个张爱玲的前世今生”。《她们谋生亦谋爱》不是一部说传奇的书,它似乎更愿意打破传奇,放弃那些堂皇的描述,从容易被人忽略的字里行间里,掠起人性的尘埃,淘出,一个现代女子所体会到的人生况味。与其说我讲述历史,不如说我照见历史。用一个现代女子的眼光去看她们,越过迷离的乱世风烟,越过那些被后人强加上的炫目光环,我知道,她们如我们一样,不过是平凡女子,谋生,亦谋爱,胼手胝足,孜孜矻矻,千辛万苦,有时,仍不免跌入狼狈或者孤寒。我写她们,也是写我自己,关于这每一个女子的每一个字,我都曾用心体会,那些意乱情迷的暗涌,那些执迷不悔的坚持、那些行行重行行的彷徨、那些天长水阔知何处的无助,并不是时光能够解决的,再精明强干的女子,一旦遭遇爱情,马上会呈现出某种古典性来,“她们”,其实就是“我们”。
寻找张爱玲的路上,迎面遇到你自己假如张爱玲能看到这本书,一定会假装不屑一顾,转身就掉下眼泪,为她内心里爱的不堪和需索,为她的父亲,她的祖父,她的弟弟,她的母亲,甚至为自己和胡兰成的那段情感。对所有人冷眼看透的张爱玲,在刻意回避与一些人的温情片段。经由闫红,我们体味到了张爱玲作为一个女人本身复杂斑驳的情感。张爱玲一直是防卫过度的,稍有不适,就壁垒森严,以至姿势过于孤傲,其实是紧张。许多人通过她的姿态误读了她的内心,我看过的不计其数写她的文章和书籍,大都煞有其事的走在误解的路上。闫红是开创了“误读”写法的第一人,先前她以《误读红楼》和《误读秦淮八艳》而蜚声,但看过她作品的人才知道,她所谓“误读”其实也是一种姿态——和张爱玲一样,她也是极易紧张的人。正可谓,正读的人其实是误读,而那误读的实在是正读。——李径宇 破译张爱玲的感情密码很难概括这样的一些文字,它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看得出,作者对于张爱玲的家事如数家珍,像张爱玲和胡兰成及其“小妾”英娣三人行的那一段,激烈的感情冲突,很能凸显张爱玲的性格。但如果认为它的价值仅仅是史料钩沉,绝对是个错误,在阅读过程中,笔者感到,它还有一种实用性,作者是感性和理性都很发达的人,而且具有以心换心设身处地的写作态度,随着张爱玲一起经历和思考,对于很多感情命题,都顺藤摸瓜,得出也许不是真理但有一定参考意义的答案,所以,这本书,不但能使得我们更加了解张爱玲,也使现代女生,能从这本书中看到自己,找到自己。——李潇潇 原来张爱玲可以这样读“她(张爱玲)对这尘世的情意太珍重,她试图用距离延长保鲜期。”人人只道张爱玲与人颇有距离感,闫红认为,张爱玲对尘世的情意不是不珍重,而是相反。“她对这尘世的情意太珍重,她试图用距离延长保鲜期,不幸的是,就这么一路‘距离’下去,量变到质变,距离便不再是一种‘手段’,变成了生活态度,用张爱玲的话,是与生活本身都有了距离,也算一种悲哀。”所以,当许多人为张爱玲对亲弟弟的冷漠感到心寒,闫红却给出了体谅:“(母亲)同时毁掉的,还有少女张爱玲对于这绝对光明的世界的毫无保留的信任,这使她从此充满了警惕,……所以她在和弟弟打交道时,会有意无意地保持距离,不刻意扮演自己力不能及的形象,既然这世上,没有哪一种爱不是千疮百孔的,何必离得太近,让彼此都穷形尽相。”——陈思呈
无
翻开书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文笔细腻,视角新颖,将八艳故事娓娓道来,充满女性婉转柔情又不乏辛辣到位的点评。唯一的瑕疵是,优美的书面化文字里搀杂着一些网络用语,比如“呢”说成“捏”,“很多年”说成“N年”,对于网络用语我并不排斥,只是出现在这本书中,有点喝咖啡咀大蒜的味道,那么突兀那么不伦不类。
书的内容很不错但 to 卓越书晚了5天才送到 有漏印 漏印8页 过分!!!!!!!!!!!
买这本书前,因为看了前面买过的人的介绍,很期待,以为写的很好,拿到手后,比较失望,其实作者仅仅添加了一些自己的语言把秦淮八艳的生平又描叙了一遍。 另外还失望的是,以为语言会比较雅一点,但发现作者还不时出现”MM“ 、”吼吼“等现在所谓比较时髦的字眼,觉得有点可笑。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作者在描叙每个女性的故事时,感觉好像是为了加长篇幅是的,在每个故事中穿插了很多跟主题不相关的自言自语。 我是个很爱看书的人,每次买的好书都舍不得丢掉,全藏起来,这本现在谁想要都可以立刻拿走,觉得没什么深度,与其看她这本书,不如去看八艳的生平。浪费了我的银子。
内容很无聊,你要是喜欢古典文学,那就别买了,肯定觉得上当。要是喜欢这个作者,倒是可以买。全是作者自己的一些感悟,很多都没什么依据的,相当表示怀疑!真后悔,送我我都不要,怎么这么多人评论这么好呢……
秦淮的女子,命运注定她们在男人身边穿梭辗转,她们有容貌有才情,也有一般风尘女子所没有气节。谋生,亦是谋爱。写得多美的句子。董小苑,寇白门,顾媚……看完了,总有一声叹息。其实,又何止是风尘女子,世间的女人岂不都是既谋生又在谋爱。作者的文笔如行云,不带一丝雕琢,却又娓娓道来。推荐。
第一感觉文字没有书名出彩啊,失望~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没必要对已逝之人这么刻薄吧,现在知道别人的结局就冷嘲热讽,但若是换了作者本人做还未必能做得这么好呢
我个人觉得写这本书的作者个人的学识积累还不够,还没有达到可以写这样一本书的水平,没什么大看头。
买回来有些后悔!文字写的不是很美,也不是很有思想,还是人生若只如初见最好。
从字里行间读到的都是作者的矫情和斤斤计较。而且绝大部分内容网上都有。最不喜欢的是书中对这些温婉美丽女子的描述中居然还夹杂了类似于“Fuck”一类的词汇,不知作者是不是以为这可以体现出21世纪青年的时代特色?还有一点弄不明白的是:张三(男)的大夫人姓李,二夫人姓钱,难道就是称为“李夫人”“钱夫人”吗? 呵呵,如果时光倒流,张三要找你打架啦:)
秦淮八艳的故事。在影视作品中,这些名妓可能会被拍成绝世美人的美好爱情故事,但看了这本,根据史料写成的,才知道一个个都是可怜女人。她们的身份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注定了她们多数的不幸,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依附于当时的所谓文人名士,卑微得低到尘埃里,让你猜不透到底是不是因为爱情。
书不错,看过感觉很好
女人写给女人看的,我是女的,还算受用,小资,文艺,小清新适合看看。文艺性的书,文学性能给75分。女性视角看爱情,有的想法很深入。挺好的。
这本书给了我太多的感慨 看的我唏嘘不已 闫红的文字真让我喜欢
给同学买的 她说挺好 装帧不错的
娓娓道来的故事,像是跟随作者回了一趟江南温柔乡。
一直都很喜欢闫红,这本书是买的第二个版本了,多了一些附件,装帧也好了很多。
旧旧的,有明显的痕迹,应该是二手的,岂有此理,才不要二手书!
书是很喜欢的,可是拿到手时没有塑封就算了,封面也脏脏的,封面左下角的折痕干脆严重到断裂破损,根本就不像全新的书,这一点很不满意!
一直很喜欢这类书籍,总的来说还不错,但是对于追求历史真实性或者文学大家风范的来说慎重选择,因为这个还是比较小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