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历史与未来

包玉山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8  

出版社: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作者:

包玉山  

页数:

194  

字数:

180000  

内容概要

本书首先在导论中通过对草原畜牧业地位和作用的研究,指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可持续性和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可持续性,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历史进步和发展的经济伦理标准的观点。其次深刻地分析了游牧畜牧业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指出游牧民族的一个共同点,这就是他们注意保持人、草、畜三者之间的协调均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再者,作者进一步从历史沿革的角度分析游牧畜牧业生产力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可变性,据此进一步研究其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积累规律及规律等很少有人涉足的学术问题,提出了颇有见地的观点,对游牧畜牧业生产关系问题,特别是作为游牧畜牧业基本生产资料——草牧场的所有制问题,进行了大胆的探究。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生态学、环境经济学、农业史学所提出的知识和资料,对内蒙古草原退化、沙化的诸多原因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草业、乳肉业、绒业 等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的前景和具体途径,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学术观点。

作者简介

  包玉山,1963年11月生,蒙古族,科左后旗人;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主任;2001年入选内蒙古教育厅人才培养工程——“111工程”第二层次;2002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1997年获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

书籍目录

序1.导论 1.1 草原畜牧业及其地位和作用 1.1.1 草原畜牧业及其形式 1.1.2 草原畜牧业的地位和作用 1.1.3 草地资源及草原畜牧业的基本情况 1.2 内蒙古草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与畜牧业之比较 1.2.1 生态环境的恶化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选择 1.2.2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可持续性 1.2.3 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性:“畜牧业落后论”批判 1.2.4 历史进步和发展的评价标准问题 1.3 蒙古社会变迁的动因问题 1.3.1 外在因素推动说评介 1.3.2 草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1.4 草原畜牧业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1.4.1 研究的理论 1.4.2 研究的方法 第一部分 草原畜牧业一般:矛盾与特征2.草原畜牧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特点 2.1 草原畜牧业的起因及起源模式 2.1.1 关于畜牧业起因的几种观点 2.1.2 关于畜牧业的起源模式 2.2 草原畜牧业的基本矛盾  2.2.1 草畜矛盾与畜牧业的存在形态  2.2.2 草畜矛盾的作用形式及其历史表现 2.3 草原畜牧业的基本特点 2.3.1 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形成及其功能  2.3.2 牧草生产与牧畜生产的均衡协调性  2.3.3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高度依赖性  2.3.4 草原畜牧业基本特点之具体表现  2.3.5 放牧劳动的连续性和经济性第二部分 草原畜牧业的历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3.社会分工与生产力状况  3.1 社会分工:产业分化与发育情况  3.1.1 游牧畜牧业与农业生产活动  3.1.2 游牧畜牧业与商业贸易活动  3.1.3 游牧畜牧业与交通运输——驿道和驿站制度  3.2 游牧生产力的质和量的规定性  3.2.1 生产力的质的规定性:生产工具  3.2.2 生产力的量的规定性:畜群规模  3.3 游牧生产的运行和积累机制  3.3.1 游牧生产要素的获得和组织运行   3.3.2 游牧畜牧业再生产的积累机制 4.生产资料及其所有制关系  4.1 草原畜牧业的基本生产资料  4.1.1 关于草原畜牧业基本生产资料的争论  4.1.2 草牧场在草原畜牧业中的基本生产资料地位  4.2 草牧场所有制关系……第三部分 草原蓄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第四部分 草原畜牧业的未来:产业化与市场化基本思路和基本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历史与未来 PDF格式下载



经济学著作,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