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器之藏

黄爱梅,于凯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01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

黄爱梅,于凯  

页数:

210  

Tag标签:

无  

前言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中一位无名作者的喟叹,道出了短暂人生与沧桑世事间的强烈反差。生命苦短,时光漫长,有限与无限,是人类不能不面对的永难消解的基本矛盾。时光的流转,带走了一个个有限的生命个体和他的经历,同时也沉淀下众多的历史遗存,就像树木生长留下的年轮。这些遗存,记录着宏阔时空中人类演化历史的点’点足迹,同时也指示着人类文明的来路与去路。人类进化的路程长途漫漫,而“文明”的产生,只有短短的几千年,但这“文明”却是长达数百万年人类进化的智慧曲结晶,是人类自身状态的“升华”。从此,人类最终摆脱了无知与蒙昧,开启了创造自身历史的大门。在人类历史上,曾有过众多的文明形态。时至今日,有些已经消失,有的还在延续,但不论最终命运如何,它们都像汇成江河太海的涓涓细流,为人类的进步,各自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人类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离不开这众多文明的汇聚、交融和冲突;今日的世界如此精彩,也同样有赖于众多文明要素的融聚之功。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早期原生型文明之一,她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等,并称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同时,她又是人类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人口最多的文明形态。

内容概要

  《器之藏: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国上古文明》主要内容简介了我们试图用现代考古学证明,中国占代文明的起源,是上古时期中华大地各区域文化既独立发展、又交流融合的漫长过程的产物。

书籍目录

序叩开国史之门面对传说从“信古”到“疑古”重修国史释读“天书”我们的远古祖先从“曙猿”到“古猿”探访“北京人”我们的远古祖先中国人有个非洲老祖母吗灿烂星河第一次产业革命绚烂彩陶八千年前的村落埋藏七千年的秘密母性的温柔乘巫之风,向美而翔灿烂星河文明曙光西山残照大汶口红山之巅,女神之所高台上的神祗城:社会的中心王者之气铜器和文字的诞生万川归海“三代”寻踪两位“老祖宗夏文明之谜商邑翼翼周庙奕奕器以藏礼九鼎传说鼎食钟鸣纹饰背后的秘密器以藏礼剑戈幽光文以观史甲骨上的档案献给祖先的文字战国简帛文“中国”与“四方”“中国”与“四方”“三代”时期的周边文化汇聚、交融与释放结语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巫山猿人化石和繁昌人字洞遗址的发现,不仅揭示了中国早期人类的最新状况,更为我们进一步探寻更古老的人类文化,指明了大方向,点燃了新希望。除上述两处地点外,目前我国各地已经发现的较重要的“直立人”遗存,还包括:西南地区的云南元谋人。1965年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出土两枚成人牙齿化石,被命名为“元谋直立人”,古地磁测定距今约170万年左右。同地层中还有少量石制品、大量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出土,表明元谋人可能已能用火。中南地区的湖北郧县人。1975年以来,湖北郧县一带先后发现了几处古人类遗址,获得人类化石和打制石器多枚;特别是1990年以来,在对郧县曲远河口遗址的系统发掘中,获得了人头骨化石两枚、石制品300余件、哺乳动物化石1000余件,古地磁测年约90~80万年。东南地区的安徽和县人。1980年在安徽和县龙潭洞,出土一枚较完整的头盖骨、一块左下颌骨和5颗牙齿,分属3个不同个体。并有哺乳动物化石、打制石器、骨器和灰烬等遗迹伴出。年代大约与北京人相当。中部地区的陕西蓝田人。1963年在陕西蓝田县城西北陈家窝子发现一老年女性的完整下颌骨化石,1964年又在蓝田县城东公王岭发现一个30岁左右猿人头骨化石。两地均伴有打制石器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出土。古地磁测4年表明,前者距今约65~53万年,后者约距今80一75万年。公王岭遗址还发现了3—4处灰烬和灰屑遗存,可能是蓝田人用火的遗迹。

后记

电脑上的文档最后一次修改完毕,鼠标按下“保存”图标,我们总算暂时地长长舒了一口气。在战战兢兢等待读者审查的过程中,作为作者,首先要感谢为“中国文明起源”课题做出重要贡献的所有专家学者,他们中既有学高八斗的前辈学者,也有年富力强的年轻学人;既有长于理论探索的专家学者,也有战斗在一线的众多考古工作者。他们的研究成果,为这本小书提供了包括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古文字学、生态学、地理学等方面的丰富资料。没有他们的薪火相传和几代中国考古人的不懈努力,对中国古代文明形成道路及机制的探讨,是不可一能深入下去的。写这样一本与中国上古文明史有关的小书,灵感和随想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它必须站在资料和前人的成果之上。但由于体例的限制,我们难以在行文中提及所有的专家,也不能一一注明引用材料和观点的出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这本小书也记录了我们自己的一些想法。我们认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是上古时期中华大地各区域考古学文化既独立发展、又交流融合的漫长过程的产物。”我们希望用比较通俗、平实的语言,向所有希望了解这一领域的读者,做一番线索清晰、过程清楚的描述。这些想法是否适当?写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一切都要等待读者的检验。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们还收获了另一重惊喜:我们生命的共同结晶——孩子,也正在母腹中一天天发育长成。这真是一个巧合!


编辑推荐

《器之藏: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国上古文明》:从远古时期空旷山谷中的石器敲击声到精美绝伦的青铜礼器的出现从周口店北京人的微弱火光到煌煌大观的礼乐文明的形成中华古代文明的演进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成熟的漫长历程其间的每一步都蕴涵着远古祖先的辛劳与智慧也蕴涵着一个伟大民族的光荣和梦想在中国古文明漫长演进的过程中三代礼乐制度的逐渐确立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期它不仅成就了中华古文明的基本特质也为后世的历史演进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文化资源此后的文明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还是秦汉时期的“合”乃至后世的种种形态虽然也不断有新的因素介入但中华文明的底色和内蕴却基本没有改变由此形成了持久连续的文明特质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从远古到夏、商、周从祭祀、战争到日常生活我们都能在文明的遗迹中印证古人的社会和制度从古人的器物中发现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器之藏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