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死亡之书

李西闽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6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

李西闽  

页数:

287  

字数:

19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死亡之书》是一部由二十多个死亡事件构成的,描写中国乡村残酷现实的长篇小说,在李西闽的创作中堪称另类。但它绝对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乡土文学。少年丧父的黑子跟着母亲来到异乡水曲柳村,在那里以他童稚的眼睛记录了发生在周围的一起起诡异的,但真正属于中国乡村的死亡。这些死亡像乡村的野草一样显得卑微和不被重视。但在小说中,它们所发生的现实背景又使得这些死亡事件散发出发人深省的现实与历史意义。

作者简介

李西闽:军旅作家,1966年11月生于福建长汀。曾在《解放军文艺》、《昆仑》、《电视电影文学》、《天涯》、《作品》等刊物上发表小说百万字,有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选载。出版有《好女》等0多部长篇小说。这两年主要致力“新概念恐怖小说”创作,出版长篇恐怖小说《蛊之女》,《血钞票》《尖叫》多部,是“新概念恐怖小说”的倡导者和领军人物。

书籍目录

《死亡之书》序从死亡的方向看第一章 黑子的惨叫第二章 被诅咒的老四第三章 把自己累死第四章 杀猪刀下的亡魂第五章 碧莲的天堂第六章 狂犬病第七章 爆炸的肚子第八章 艳歌第九章 毒草第十章 遗落在乡野的萨克斯风第十一章 猎人之死第十二章 情殇第十三章 水中的少年第十四章 老牛泪第十五章 绝症第十六章 酒鬼的节日第十七章 黑瞳中的闪电第十八章 飞向汽车的肉体第十九章 沉船第二十章 无疾而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死亡之书 PDF格式下载



李西闽的作品就是好!!!


李西闽的书没错的,他的书我看了好几本了。


这本书我是一口气看完的,一个字就是“好”……


多深刻的书呀


经历是一笔财富,学会宽容,不断努力。


评论都说叙述很沉重,但我的感觉……怎么说呢,一如我期待的,李西闽用朴素的文字缓缓讲述黑子到曲柳村的故事,就像书的名字,每一段都和死亡有关,名副其实的死亡之书。读后不觉沉重,毕竟在结尾中李西闽用他的文字给了我希望,但那股淡淡的宿命感却升起了……死亡……新生……死亡……图书收到时崭新完好书中对丘寡妇的全名有两次不同的描述(搞不清是印刷还是其他原因),呵呵,有意思的插曲


让人看了非常沉重的书……


写的是农村的无知愚昧,比较深刻。


如果你想读恐怖类的小说一定要看周德东!很一般的书,不讨厌,也并没有宣传的那么震撼。


后悔,不该买。


  全书通过黑子面对死亡的经历渗透出一个时代的悲哀。
  愚昧、黑暗成了社会的主旋律,无力抗争命运的人们苟延残喘,每个人的死亡如同高潮时的乐曲戛然而止,让我惊愕。
  如今,那些死去的魂魄依然在这个世界上徘徊。


  
  正如书名所题,这是一部考验读者心理承受力的小说。诅咒、群殴、雷击、车祸、洪灾、饥馑……二十多起死亡事件,以触目惊心的密度构成了中国乡村的死亡谱系。做了这么多年的恐怖小说领军人物,李西闽对恶的叙述早已驾轻就熟,轻易就把读者带入了诡秘而凝重的死亡之旅。
  然而这一次,与类型无关。这些彼此断裂的故事,稗草般各自卑微,却又散漫地衔接循环,滋养着隐忍而悲悯的永恒大地。很显然,军旅作家李西闽已经超越恐怖小说的类型陷阱,正从早年的乡村经验入手,试图探索更为纯粹的文学叙事。为此,他抛弃了所有繁文缛节的修饰性字句,向着宿命般的结局高速前行,并因此超越所有个体的疼痛,进入了种族救赎的宏大叙述。
  黑子的父亲被淹死,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轰然倒下,在随后漫长的岁月里,少年黑子不断地目击死亡,灵魂日益坚强。我一直在想李西闽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知情人和审视者,也许是因为童稚更接近生,而生与死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但无论如何,绝大部分的故事都独立于少年黑子之外,换一种完全他者的第三人称冷静叙述似乎更符合作品的风格。看上去,我似乎该把这个外表孤寂而内心汹涌的少年视为败笔。
  直到小说的最后,象征所有爱和正义的赤毛婆婆圆寂之时,黑子感觉到冥冥中的阳光:“我不是死了,你不要伤心,我只是从一条路上走了,我们还会在另一条路上重逢。”又一次超越年龄的领悟,如同此前许多次的心理独白,少年黑子最后一次总结死亡。而这一次,我想起了古希腊的奴隶伊索,在那些简洁有趣的动物故事后,他绝不会忘记加一条按语,更为朴实,更为精炼。
  是的,事实上李西闽带给我们的是关于死亡的寓言。在阅读中,我们不时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些事件,尘封在历史的卷册间,流传在祖辈的传说中,甚至就鲜活在我们自己的记忆里,是李西闽将它们记录下来,辅以血肉,并以少年黑子的眼睛赋予它们深度。在这个意义上,《死亡之书》超越伊索寓言而成为拉封丹的寓言,正如拉封丹取材于古希腊、印度和罗马的寓言,按一定的道德观念增加情节和人物,李西闽也取材于客家人的生活本身,提炼出一系列追问极致意义的乡村寓言。
  一切正如美国诗人华伦所吟诵的:世界是寓言,我们就是寓意。
  
  


  晴了不少时日的天今天突然阴沉了下来,上午还隐隐有些微弱的日光,到了下午,4、5点钟的时候,就只能透过或铁青或灰白的厚厚的云层看到西方的天空上一个比咸鸭蛋还要颜色稍浅些的圆。
  不远的大海也是,灌了铅的灰色。海风强劲,裹挟着浓重的海水的湿意。
  正好,是个发生点什么的好日子。
  
  自小不敢看鬼片,恐怖小说也极少涉猎,原因简单,当然是胆小。不过想来,所有的主题和归宿无非是死亡。
  生与死,起源与归宿,以及点缀其间的善恶美丑爱恨喜悲,大概就是贯穿人类历史的全部了。我自是没法选择自己的生,况且这也是我预料之外的;而死,会发生在将来的什么时候,我也是没法预测的。但是相对而言,对于死亡,我的权力更大一些。或许从这个意义上,我——我们——人类会对死亡充满兴趣。
  这是本讲述死亡的书,各式各样的死相,比世相还要匪夷所思出人意料,但若是耐心看下去、那些或者荒谬或者离奇或者苦涩的叙述,已经给出了最充分最严密的诠释和论证。
  死亡的寓意是沉重的,但本身或许是匆忙的——一落刀、一失足、一前冲、一道闪电,当然也可能是漫长和劳累的,比如不休不眠劳作一个秋天,或是等待遥遥无期的一场年代久远的复仇。我无从对此做出什么评论,毕竟对死者说三道四是大不敬,而我们大多数人还做不到像有关部门一样轻描淡写地收费20年然后就掘人家坟。但无论如何,死亡都是人类的宿命。
  不只是死亡,也还有世态。你会因为父辈间的结怨而对少年的溺水无动于衷吗?或是为了给儿子筹钱娶亲多次碰瓷甚至不惜丧身车下吗?亦或陪伴跟随了一辈子的老伙计老耕牛一同步入死亡?你当然会有自己的答案,社会心理学家也早有了他们的结论。
  
  不管你是何人,都逃不出死亡的劫,也免不了有本关于自己的死亡之书。


  说是“新概念恐怖小说”的倡导者和领军人物的作品。读了并没有太明显的感觉。似乎也就是一普通故事吧. 还是穿插了许多的性的暗示明示,厌恶.


开始研究生死哲学了啊


我最近研究社会心理学啊好不好 倒数第二段结尾提示的多明显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