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余欢

刘瑜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01-01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

刘瑜  

页数:

22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余欢》讲述陈朗、杨如意、郭小营三个女孩围着一盘清清爽爽的土豆丝.陶醉地吃着,她们分别已经27岁,28岁和25岁。分别穿着红色、黑色和白色的裙子。她们最喜欢的食物分别是西瓜、西瓜和西瓜.而她们最讨厌的动物分别是蟑螂、蟑螂和蟑螂。她们有过的男朋友分别是3个、2个和O个。她们平均每哭一场的间隔分别是3天、5天和4天,但平均一天微笑的次数是29次、15次和138次。她们的政治立场分别是“自由主义”、”什么他妈的政治观“和”我希望熊猫永远不灭绝”。她们的理想分别是“一个悄悄在夜总会唱歌的著名学者”、“Max Sudio总裁的情妇”和“12个孩子的奶奶——这12个孩子的头发要有各种颜色”。她们对生活充满了斗志,虽然她们也不知道这斗志来自于信心还是恐惧。窗外是一个叫做纽约的沸腾的城市,而这座城市和它的沸腾,说到底,和她们没有什么关系。

作者简介

  刘瑜,网名DrunkPiano,网络写手,写小说、随笔、政论。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现居美国。

书籍目录

  上篇 孤独得像一个星球  1 亲爱的K(之一)  2 小蕾的问题  3 如果他今天晚上吻我  4 亲爱的K(之二)  5 如果你不那么闷就好了  6 世界在他这里,扑了一个空  7 当局者迷  8 墙   9 也许问题在于自由  10 亲爱的K(之三)  11 怎么会这么爱一个自己并不爱的人  12 我本来是想打电话给你的  13 但是——  14 洗完澡的小蕾,及偏执的缓慢   15 别人的幸福  16 IKEA的红沙发  17 如果不可能里有光  18 亲爱的K(之四)  19 一平、James和他自己  20 在医院里——  21 咖啡馆里的小地震  22 Adam床上的两个陌生人  23 一个幸福的星期六下午——  24 但是在陈朗眼里——  25 亲爱的K(之五)  26 纵然是举案齐眉——  27 ——仍恐意难平  28 怎么办?  29 一个星期之后——  30 He bomb we put into each other is ticking.  31 亲爱的K(之六)  32 生日快乐,或夏季安魂曲  下篇:那么,爱呢?

章节摘录

  “亲爱的K……” 陈朗趴上书桌前,鼻尖顶着一张白纸,白纸上写着这句话。 房间里没有开灯,陈朗是故意不开灯的。在她不多的几个朋友中,夜晚 算是一个。她有时候这样静静趴着,等待暮色的降临。多么忠实的朋友,陈 朗想,从不失约,也不多说话,来了之后,就这样安静地坐着,茶都不喝一 口。像一个曾经追求了陈朗一辈子但如今已口干舌燥的情人,那么安静地坐 着。无言,无语,无条件。 而且不黏人,陈朗啪地一开灯,它就魂飞魄散。 陈朗啪地一关灯,它又刷地回来,无言,无语,无条件。 除了夜晚,陈朗剩下的朋友分别是:她在波士顿买的印尼杯子,“真他 妈烦”这个词,她的红色高跟拖鞋,川霸王牌榨菜,她午夜两点的噩梦,巴 赫的B小调弥撒……也许还有K。包不包括周禾呢?陈朗没有把握。包不包括 小蕾和如意呢?陈朗就更没有把握了。 至于其他人,只是一些浮动的面孔而已,就像陈朗对于他们也是一样。 他们在一起吃吃喝喝,嘻嘻哈哈,但怎么也逃不出一种虚幻的感觉。那热闹 ,红红绿绿的,多么虚假,像是加到软饮料里的色素。统统的,弱智。 假得跟真的似的。陈朗没好气地想。 但是,K和所有这些人都不一样。他的不同之处就是,他存在,又不存 在。他的不存在给陈朗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而想象力里生长出来的东西 最顽强。比如“上帝”,比如“主权”,比如她对K的爱情。 5年前,陈朗第一次看到K写的文章。凡是她读懂了的地方,她都很喜欢 ,凡是她读不懂的地方,她都很向往。那个时候她精神空虚,睡觉的时候想 吃饭,吃饭的时候想睡觉,读书的时候想做爱,做爱的时候想读书,并且想 发明一种大号的指甲剪,把他们系主任徐老师的头剪下来。在这个非常困惑 的22岁的夏天,陈朗决定自己爱上了K。 那年6月,在陈朗作出这个决定一个月之后,她给K郑重地写了一封信。 她在信里几乎什么也没说,像是东拉西扯地记了一篇日记。不是她这个人喜 欢拐弯抹角,而是其实她也没对他产生什么火热的感情。她总觉得真正的爱 情不是火热的,而是冷的、硬的、锋利的,有着金属的质地。在这个时候, 她还从来没有见过K。但是她想,我豁出去了。就是他长得像只蟑螂,我也 是义无反顾地爱上他了。 她都豁出去了,你想想看。陈朗——她还算漂亮,还算聪明,还算有魅 力——但是,她都豁出去了。 7月,K给陈朗回了一封信,说到他有一个很好很好的妻子,及其他。陈 朗也不生气,也不难过,她把这封信放在一旁,静静地吃完了从食堂打来的 黄瓜鸡蛋——只是这一回吃得特别干净,前所未有地干净。 她决定把他忘掉。忘掉一个人,太容易了。到22岁的这一年,她已经有 过各种形式的恋爱——一角恋、二角恋、三角恋、平行四边形恋,不规则多 边形恋……她自认为已经饱经沧桑了。每次她都可以把一个人忘得干干净净 的,好像用过雕牌洗衣粉一样干净——留下的记忆透明、干净、清香。而这 个人,她只看过一篇文章,写过一封信。忘掉他,还不是像拍死一只蚊子一 样容易。 但是,莫名其妙地,K一直时隐时现地出现在陈朗脑海里,好像一块光 斑,追随着陈朗,在时间的隧道里飞舞,不刺眼,但也不消失。 第二年春天,陈朗第一次在一个会议上、也是唯一一次见到了K。啊, 他比自己想象得还要可爱。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像小姑娘,那么灿烂。而且 气宇轩昂、谈笑风生——一点也没有一般的学者身上那种畏畏缩缩、犹犹疑 疑、啰里巴嗦的气质。小姑娘似的甜美的眼睛,和气宇昂轩的坦荡。陈朗一 下子哑口无言了,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人。 他也看见了她,很礼貌地打了一个招呼。那么若无其事,陈朗几乎有些 委屈。哪怕眼光里有一丝的震动也好,陈朗想,但是没有。 就这唯一的一次见面,成为K这个人确确实实存在的证据。陈朗捏着这 一点证据,继续在时光的隧道里穿行。但是怎么也穿越不了那个甜美而坦荡 的微笑了,好像它在延伸,与时间平行。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时间像杂草一样疯长,把陈朗的青 春蚕食了一大半。在这期间,陈朗研究生毕业、工作、出国,最终稀里糊涂 到了纽约。 有一些夜晚,陈朗靠在枕边,周围黑漆漆的。她听见时光走动的声音, 扑扑簌簌的,像一个小偷踮起的脚尖。但是它的衣角上有一块光斑,微弱而 坚定。K啊K,她想。 她并不痛苦,甚至有点喜悦。和遥远的地方、遥远的人有一点神秘的联 系,这件事情已经很完整了,并不需要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来画蛇添足 。如果他们俩从地平线的两端冲到一起,紧紧依偎在一起,那应当是很MTV ,也就是很傻的吧。她就这么淡、这么淡地想着一个人,好像一个孩子在柜 子的最顶端存着一块糖,觉得郁闷时,就搬个凳子,把这块糖取下来,一层 一层揭开,尝一口,又放回去。 陈朗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这么需要生活“之外”的东西,也许她对当下的 生活有一种厌弃——她对“主流”的留学生很隔阂——无非是成天吃中国饭 、聊各种工作的起薪、看73台的中国电视、在网上骂“老印”和“老黑”、 拼了命地找省钱的COUPON、对艺术的最高想象力就是去看傻乎乎的百老汇音 乐剧、美国人一倒霉就围成一个小圈子幸灾乐祸、平时在生活中跟老美一说 话又畏畏缩缩装孙子。土不土啊,真他妈烦。但是她也没有那个兴致死乞白 赖地“融入美国社会”,什么Yankee、J·Lo、Reality Show、Sex and City的,傻乎乎的,也就是个土土和洋土的区别而已。更不要说吃个10块钱 的饭,还要在那里吭吭哧哧地你一半我一半的。 美国也有很多陈朗喜欢的东西,比如Seinfeld,比如河边公园的夏天, 比如白人黑人小朋友的睫毛,比如地铁里那些个穿得稀奇古怪的人。但是说 到底这些都只是风景画,而不是生活。生活是需要人来人往的,而陈朗的美 国生活,却人迹罕至。 陈朗参加过系里的PARTY。大家都是三五成群的,说说笑笑。她端着一 杯饮料,站在那里,没有人跟她说话,她也不知道跟谁去说话。她试图跟周 围的几个人说了几句话——但是她问一句,他们答一句,她再问一句,他们 再答一句。第一次,这么漂亮、这么活泼、这么游刃有余的陈朗突然发现自 己的存在很多余。于是,她走了。谁稀罕谁呀。什么了不起。以后再也不去 系里的PARTY了。 陈朗也不是没有外国朋友,但是大家客客气气的,也寒暄,也一起喝咖 啡,但就是没有热情。空空洞洞的友谊,在里面喊一声都有回音。 她甚至有过一个美国男朋友Mike。他们在一起一年多。当初他们应该是 很相爱的吧——但是陈朗也记不清。陈朗的坏毛病是,她很健忘,尤其对自 己曾经刻骨铭心的东西——好像一个小孩子吃什么东西“吃伤了”。原先是 最喜欢吃的,“吃伤了”之后,就看都不想再看一眼。 就这样,没有什么中国朋友,也没有什么外国朋友的陈朗,静静地坐在 夜晚的怀抱中,昏昏欲睡。孤独敲打着她,好像水滴敲打着岩洞里的钟乳石 。滴滴答答,在宁静的黄昏,溅起袅袅的回音。活着是一件多么需要耐心的 事啊,陈朗想。 可是为什么还会有“亲爱的K……”这种没头没脑的信呢?这封刚开一 个头的信放在这里已经多久了?一天?两天?一个礼拜?一个月?甚至一年 ,两年? 我到底想对K说什么呢?为什么不是“亲爱的如意……”,“亲爱的小 蕾……”,或者“亲爱的爸爸妈妈……”,而是“亲爱的K……”呢? 陈朗觉得很蹊跷。她吃饭的时候,“亲爱的K……”在那里,她看电视 的时候,“亲爱的K……”在那里,她在屋子里漫不经心地走来走去时,“ 亲爱的K……”还在那里。“亲爱的K……”悬在她的生活上面,仿佛她整个 的生活不知不觉变成了写给K的一封信。P3-6


编辑推荐

  刘瑜是海外留学生中的传奇网络才女,文坛之外又一个不容错过的高手。有人说她将势不可挡地成为一匹文坛黑马,有人说她已经是中国最好的写手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余欢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