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高高的树上

易中天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

易中天  

页数:

29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高高的树上》是国内著名教授、学者、演讲家:易中天先生的作品集,书中收录了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至2004年间所创作的诗、散文、小说和评论等文章:《乌鲁木齐》、《无花果》、《苦涩而又酸甜的山楂果》、《"青年必读书"质疑》等。

作者简介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1965-1975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五0团工作生活,1975-1978在新疆乌鲁木齐钢铁公司子弟中学任教。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名誉教授,博士生导师、江汉大学名誉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研究,著有《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

书籍目录

  新疆诗草  大漠  乌鲁木齐  红山  博格达  解冻    无花果集  无花果  小谢  秋天的诗  艺术与自然  苦涩而又酸甜的山楂果  选择的证明    读书时间  春来不是读书天  心存敬畏  谁是最有知识的人  “青年必读书”质疑  书生意气  无聊才读书  有所不读  开卷何必有益  经不如史  学会放松  择书如择偶  读书时问    艺术世界  理性的狡计  赋质料以生命  化瞬间为永恒  改变生活的艺术  走下楼梯的裸体者    水浒四章  替宋江拿个主意  犯不着那么傻  晁盖遗嘱之谜  何不杀去东京    人在官场  引子 平阳不是洪洞县  一 艰难的任命  二 有理没处说  三 来者不善  四 疑心生暗鬼  五 官场有无公道  六 制衡与平衡  七 心计与城府  八 称谓与关系  九 权威与位置  十一 柄双刃剑  十一 “逼出来”的腐败  十二 人在官场  十三 三做人咋就这么难  十四 至少我们还有梦  文火慢熬(中篇小说)  创作谈:只不过是学游泳  高高的树上(中篇小说)  后记

章节摘录

  五年前,也许更早一些,有一个鸽子般的少女坐在开满了鸽子花的山坡上,独自一人默默咀嚼一颗小小的山楂果。这果子对于她来说,也许熟得早了点,难免有些儿酸,有些儿涩,甚至有些儿苦,虽然其中也不乏那固有的甜味。她咬碎了它,一种独特的、微妙的情绪便弥漫于她的心中,而当它流溢出来时,就变成了诗。  这就是胡鸿和她《初恋的情绪》。  初恋的情绪,对于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来说,原本应该是极甜蜜极温馨的。林问之散步,花前之流连,春光明媚中之凝视,月色朦胧中之亲吻,不是许许多多少男少女都在编织这样一个梦,许许多多诗人都在把这梦做成蜜饯,送给那些爱吃甜食的孩子吗?  然而胡鸿却不。  胡鸿“初恋的情绪”,几乎一开始就是“不安和甜蜜混杂在一起”的,以至于当其骤然降临时,她一下子不知所措,“一声不响坐在那里,只想哭”。尽管从此以后,“河边鸟声开放了柳树,三月的黄昏真暖真甜”;尽管从此以后,“因你的到来我的小诗,在桂花浓浓的相思里聚满阳光”。但是,她也同时清楚地意识到,从此,“夕阳的垅上”之所生长,绝不只是欢乐,更多的将是忧伤。她甚至感到“一种恐怖感从残月里阵阵涌来”,而且“任我在风中怎么奔跑也吹不散”。终于,“我潮湿的步履再也不能沉重地走向你”,“黑暗中我咬碎了山楂果我的心”,只剩下那条“哭紫的路”,“淋着歪歪斜斜的苦痛”。  唉,这过早地被秋风吹落的山楂果啊!  暝,这苦涩而又酸甜的初恋的情绪啊!  奇怪,小小的年纪,哪来那么多的忧伤呢?初恋的情绪,哪来那么多的苦涩呢?少女的心头,哪来那么沉重的十字架呢?莫非这一切,不过“为赋新诗强说愁”?  并非如此。  其实,只要稍加体察就不难发现,“初恋的情绪”一开始就是朦胧的、想象的、不确定和非现实的。“不知道是哪个没有风没有雨的黄昏,我开始忧郁地爱你”;“田野油菜花金黄地铺向我,我拿着写给你的小诗不知怎么办”。终于,“在想象中你朦朦胧胧地走近我.用自信和幽默把我围猎”;而那个“我”,却“只能站起来,摸摸没有了蝴蝶结的童年愣了又愣”。这一切都来得太快也太容易:“像你认真地学英语单词那样,认真地窥破了我的秘密”;她有着太多的准备又毫无准备:“我还没看完那本格林童话,就这样你走进了我的门”。她不得不承认:“这个季节是你的足音一夜间叩开的”。“你金色的莽原之风没遮没拦,深深淹没了我的渴望我的爱情”。  显然,这种爱的方式注定了这种爱一开始就是悲剧性的。这是它一开始就带有一种强烈的忧伤抑郁情调的根本原因。因为爱情从来就不是单方面的爱慕与追求,它是一种必须有回声的灵魂的呼唤。也就是说,爱情必须是“对等”的:同样的渴望,同样的爱慕,同样得到回爱。但在《初恋的情绪》中,恋爱双方的感觉却不对等。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现实价值”不相等。也许在旁人看来,她和他正所谓“天设一对,地造一双”,或者他比她差得远,根本不值得她去爱。但是,在爱情中,并没有什么“现实价值”,只有“感觉价值”。只要一方觉得不等值,它就是不等值的。而我们读到的正是这样一种感觉,一种一方以“压倒优势”征服另一方的体验:“海潮般你淹没了我的朝夕,浩浩荡荡用你男子汉的气势涤荡了我”;“为什么我总在你面前说不出一句话,不能完成我的整个形象呢”?“最惊心的是你远去的足音,笔直地抽红了我呆滞的眼睛”,“我的眼泪和渴望在海水里默默奔流,而我不敢升起那张神秘的白帆”。这种在对象那里完全丧失自我的爱情,难道不注定了要以悲剧告终吗?  然而《初恋的情绪》的意义也正在于此。这“初恋的情绪”是胡鸿的还是别人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也许是无意中)描绘了新一代女性在这变革时代的微妙心理:一方面似乎是觉醒了自我意识,义无反顾地要去寻找自己心中的“男子汉”;另一方面,却时刻准备着,一旦找到,就毫无保留地交出自己,让他“那样专制地使我幸福”。在“挺起你健美的角肌,让我栖息少女的幻想”的向往中,在“我独自走在你北方的阵雨中,等待心的辙痕跨过思念的静谧”的期待中,在“你葡萄般酸甜的眼睛闪闪烁烁,我竞一句话说不出”的被征服的幸福感中,我们看到的不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吗?从宗法礼教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的新女性,却又因“寻找男子汉”理想的设立再度丧失了自我,这真是何其不幸乃尔!为什么她们就不能想一想,“男子汉”们是否也该有同样的“献身精神”呢?她们难道不该使自己也变成“强有力的”(当然是心理意义上而非生理意义上的),从而问心无愧地和完全对等地接受对方的寻找和选择吗?倘能如此,则真正的、本来意义上的爱情,就会来到我们中间。  这需要时间,但并非对于一切人都是漫长的。我们高兴地看到,在经历了一番凄风苦雨的阵痛之后,鸽子般的少女已经长大成人。尽管“没有人能遗忘她的初恋,也没有人能遗忘失恋带来的痛苦”,但恰恰是痛苦而不是其他,使她变得刚强和成熟起来。人类永远追求幸福,这是人类不可剥夺的权利;但如果没有痛苦,人类又会在幸福的甜腻中沉沦。这是历史悲剧性的“二律背反”。因此,痛苦较之甜蜜,忧伤较之欢乐,有着更为深刻的美学意义。事实上,正是在经历了痛苦之后,胡鸿才写得出这样刻骨铭心的诗句来:  你走吧我恨你  为什么  你只用日出的晨雾  淹没我所有思念的山谷  也正是因为在痛苦中升华出自我意识,她才有权利也有力量宣布:  让风让雨都吹进我的小窗吧  淋湿每缕发瀑颤栗的忧伤  山楂树倒下的时刻  我不再畏惧暴风雨的来临  这正是独立人格的开始确立。不再是困惑于“为什么你我都不可能径直走进夏天”,而是坦然宣布“你我会告别心灵的沼泽,走向远方”。如果说,他们的相爱是不对等的话,那么,他们的分手就是完全平等的了。从此,她将不再作为一只受伤的鸽子,而是以一个自由人的身份去寻找真正的爱。  即便如此,这些小诗无论对于她还是我们,都仍然具有美学上的意义。因为那里有她的追求。尽管“不是一切爱都能理解”,“不是一切的爱情都有回声”,但对理解和回声的渴望则是一切爱情都有的。也许,正因为有渴望而无回声,那爱情才忧伤,也才因其忧伤而美丽?那么,当“初恋之旅在泪中完成”,当“一段弦上的夏日凝固在子夜的山楂果里”时,那渴望和追求,难道不该更为凝重地留在了心底吗?  在这里,初恋的情绪终结了,但追求与渴望却永在。我希望它永在,也相信它永在。因为正是有了它,生命才永在,世界才永在,人类才永在。  当然,诗和艺术也永在。  注:本文原载1988年第3期《芳草》,有修改。


编辑推荐

  《新疆诗草》中的作品,大约写作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无花果集》中的作品,也大多写作于上个世纪;《读书时间》是作者应彭程先生的邀请,为《书摘》杂志《三家书谈》栏目写的一组文章,发表于2001年;《艺术世界》是作者为厦门大学出版社《穿透灵魂之旅》丛书所写的一组导言,发表于2002年;《水浒四章》大约写于2000年,曾收入《帝国的惆怅》一书;同年所作《人在官场》是长篇文学评论,可以独立成章,故“计划单列” ;《文火慢熬》写作于1992年,发表于1993年;《高高的树上》写作于2003 年,发表于2004年,这两部中篇小说,都是第一次结集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高高的树上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