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好逑传

(清)名教中人编次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4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

(清)名教中人编次  

Tag标签:

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好逑传 PDF格式下载



  
  才子佳人小说也算是世情小说的一个分支吗?我不觉得。
  
  随手翻翻,一笑而过。只因为它顶着“中国第一部知名于欧洲的小说”才找来看。
  
  主人公的名字分别叫铁中玉和水冰心。。。可以想象大部分人对于此类小说的文学造诣都咂嘴不过如此如此,好比现代人对琼瑶小说的粗印象。吴航斌写的丛书总序很有文采,提醒读者不须流于细碎——这只是一部小说,充满了美好幻想而不是史实。
  
  想要在才子佳人小说中读出“兵国气象”、“家国情怀”当然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就好比一位长者在座,此番议论的是茶道养生,人们无用站起来苛责他“为什么不振臂疾呼还我河山?”
  
  一本闲书而已。
  
  
  


   我的趣味属于恶俗那一种。比如读书,我经常选择一些大路货。我曾经喜欢极了金庸、张恨水、三毛、王朔等人的小说,呵呵。最近呢,读读艳词而已。不过,艳词读多了,腻歪的很。那就读读才子佳人小说吧。前日去图书馆捧回才子佳人小说十余本。这段时间睡前,可以好好享受了。
   我喜欢谈情说爱,也喜欢看人家行侠仗义,所以在才子佳人小说中先挑了这一本《侠义风月传》。(又名《好逑传》)。听说德国的歌德,看到这本小说,赞赏不已,以为是中国最好的小说。我想大多数中国人听了都要笑。才子佳人小说嘛,“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奉旨完婚大团圆”,情节结构不外乎:(1)男女一见钟情;(2)小人拨乱离散;(3)才子及第团圆。《好逑传》虽然略有变化,毕竟还是在套路之中。然而,仅仅因为人家的模式化就来批评他不好,未免不太公平。模式化的小说很多,比如武侠,比如侦探,其实很多类型小说都有相对固定的模式。记得莱辛(是不是他呀,没有把握哟)总结过戏剧场景的八十八种(?)模式。我看连续剧《隋唐英雄传》、《情定大饭店》、《浪漫满屋》、《李卫当官》(断断续续看了一点,大多没有看完),果真如此,没有脱离那些模式。
  但这样的模式化相当严重的作品,仍然拥有大量的读者。如时下流行的电视连续剧。细节的胜利和感人,使这类作品翻空出奇,热闹非常。我常常觉得,现在韩国剧在结构模式并不比中国大陆、或台湾、香港的言情剧高明多少,主要是,人家的细节往往很感人。韩剧里头卿卿我我的场景很多,但极少类同,很新鲜,很动人。什么时候有空,总结一下。当然,写肉麻的谈情说爱并不是才子佳人小说的所长。在一个大体相似的情节结构模式下,小情节的离奇曲折(也算是细节的一种吧),令人赞叹。
   《好逑传》的作者自署“名教中人”。所以书中,男女主角,开口闭口封建名教,程朱理学,我刚看时,不耐烦的很。后来想明白了,作者揄扬名教,无非是在传统的价值框架里为才子佳人小说找一生地。此外,可能是更重要的一点。男女主角对名教的笃信,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不能单纯地把书中出现的那些东西归于糟粕。


  《好逑传》,世情小说的杰出代表!
  虽然中有大段说教,限于当时环境,并不影响它成为古典小说的一页经典。情节紧凑,险象环生。让人感叹于小人的不死之心和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的可恨!铁中玉的正直,豪气;水冰心的聪明睿智,冰清玉洁,让人读来朗朗上口,爱不释手!
  


  买到了两个《好逑传》注本,注释者都是名家。
  1、成柏泉先生注本,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11月1版1印,迄今没有再版。成柏泉是钱伯诚先生的笔名,倒过来念便是。注音符号标注。注释简明。
  2、黄肃秋先生注本,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1月1版1印,迄今也没有再版。黄肃秋先生注释过《西游记》(人民文学)和《醒世姻缘传》(上海古籍),于言比较注重。
  
  对比两个注本,后者有明显抄袭前者之处,不过增订了一小部分注释,黄先生在《前言》中亦无提及前书。钱先生的注本由于出版较早,用纸也不是上好的,大概在80年代就是罕物,黄先生也就不提及而直接抄袭了。
  
  此外,华夏出版社也出了一个注本,注释与两本都不大同,却有补充之妙。有时间把三本的注释汇编成一书,那该多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