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北庭历史文化研究

薛宗正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05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

薛宗正  

页数:

787  

字数:

88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十多年来从北庭故城、寺庙、遗址,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本稿简述北庭作为“安西四镇”之一的历史,着重于唐代北庭都护府时期的研究,将北庭建置与朝廷政争以及周邻局势的重大变化联系起来,并以此解读佛教道教的重大变化是西域学中关于北庭地域研究的总结性成果。

书籍目录

第一卷 北庭故城历史溯源 一 北庭故城前身不是汉金蒲城 二 金附国故牙一一汉金蒲城遗址 三 汉金蒲屯区三城一谷考 四 山北丝路新道与可汗浮图城的起源 五 高吕北山:突厥发祥地 六 突厥王庭贪汗山与可汗浮图城 七 阿史那弥射与可汗浮图城第二卷 唐安西都护府治下的庭州 一 唐伊、西二州、安西都护府初置 二 可汗浮图城归唐与庭州初置 三 安西都护府治下的庭州诸行政建置 四 首任刺史骆弘义及庭州的失陷和收复 五 平叛战争与唐朝统一西域 六 唐、大食、吐蕃矛盾的聚焦点第三卷 金山都护府置废 一 谪贬宰相来济死难庭州 二 裴行俭收复庭州与金山都护府创立 三 金山都护杜怀宝与王方翼 四 裴行俭再定西突厥 五 骆宾王佐幕从征 六 漠南惊雷中的裴行俭第四卷 武周朝建立前后的庭州 一 金山都护府罢置与第二代两厢可汗复置 二 安西副都护唐休璟检校庭州刺史 三 武周新朝与安西建置的历史反复 四 安西大都护府还治龟兹与庭帅0刺史张仁楚第五卷 北庭都护府创立 一 凉州大都督府治下的北庭都护府 二 裴佃先蒙难贬流与北庭流人血案 三 轮台县建置时间及其遗址 四 首任都护解琬与北庭移隶安西大都护府第六卷 唐朝复辟舆北庭大都护府 一 北庭晋级为大都护府 二 结盟突骑施、黠戛斯政策确立 三 吕休璟检校北庭大都护与北伐夭折 四 明皇临朝与北庭大都护、碛西节度使阿史那献第七卷 碛西节度使治下的北庭都护府(上) 一 北庭都护郭虔罐及其出任碛西节度使 二 北庭都护汤嘉惠主政碛西 三 张孝嵩、杨楚客孰是北庭主将第八卷 碛西节度使治下的北庭都护府(下卜 一 碛西节度使杜暹与唐、突骑施政治蜜月的终结 二 延王洄遥领碛西节度使与安西、北庭初分为二节度 三 安西、北庭复合为一节度与唐朝一一突骑施战争 四 北庭都护与末代碛西节度使盖嘉运第十三卷 北庭道的多元宗教 一 西州的漠传佛教 二 伊州的佛寺与庭州高台寺考 三 北庭二州汉人的神鬼信仰 四 道教初传北庭三州 五 祆教与摩尼教第十四卷 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北庭三州多元文化 一 北庭三州的汉语文与学校教育 二 北庭三州儒学的传承与发展 三 天干地支历及汉人节日初步定型化 四 汉方医学第十五卷 北庭三州的艺术与生活 一 石窟寺壁画、世俗绘画与雕塑 二 音乐 三 舞蹈、百戏与居室第九卷 北庭节度府舆历任北庭节度使 一 唐北庭节度使王正见与七河流域巨变 二 唐与大食决战怛逻斯 三 漠北巨变与程千里主政北庭 四 封常清、岑参在北庭 五 北庭都护赵崇砒考第十卷 大唐日落后的北庭 一 安史之乱与吐蕃东扩 二 平叛祭坛上的将军头颅与入关赴难的二庭行营 三 河西、北庭、安西三道联防 四 彭原之盟与郭子仪巡按河西 五 粟特首领曹令忠自邀北庭旌节第十一卷 二庭行营覆灭舆北庭飞地治丧 一 泾原兵变与二庭行营覆灭 二 悟空译经北庭 三 回鹘药罗葛氏衰微、跌跌氏兴起 四 庭州、西州相继失守与唐朝北庭统治终结 五 历史的尾声第十二卷 多元民族共居共荣 一 军政合一的北庭道 二 多族共居的族羣结构 三 受田、纳赋的汉人编户 四 府兵、募兵与北庭三州的军屯 五 唐代北庭的交通地位 六 北庭三州的商业附录 壹 附文 一 车师考 二 从西部突厥到西突厥汗国 三 西突厥左厢诸部考 四 安西回鹊与北庭回鹘——兼论吐蕃西域统治的终结 五 《突厥语词典》中的西域部落 六 葛逻禄在乌兹别克族源中的作用 七 明别失八里国与北庭故城的废弃贰 北庭人物传略 一 早期庭州刺史与历任金山都护 二 北庭都护与北庭大都护 三 北庭伊西节度使及安史乱前末任北庭都护 四 安史乱后历任北庭主将 五 镇西、北庭行营中的北庭将领 六 唐朝所册四代西突厥左厢兴昔亡可汗叁 参考文献 一 基本史料 二 外国学者论著 三 专著 四 论文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虽然该诏制未署时间,但必在玄宗致书之后或同时,以此判断,时间应为开元二十三年春、夏之际。此年入夏以后,疏勒被围,玄宗指示盖嘉运再次发动进攻,“勑瀚海军使北庭都护盖嘉运:突骑施凶逆,犯我边陲,自夏已来,围逼疏勒,频得王斛斯表,见屯遍(边)城张羲之等,入据此城,屡与之斗,将士效节,逆虏破伤,已不敢攻围,而顿兵不去,但边城粮少,或为其所知,持久则难,不可不早为计也,卿可简练骁武。扬声大入,仍有所保据,以防不虞,用解边城之围,以挫逆贼之势,临机适变,委卿裁之,仍与王斛斯审筹形势。取万全也。”根据信末有“冬中甚冷”四字,说明时间应在开元二十三年冬。这一战役在

后记

《北庭历史文化研究》初稿成于2008年3月9曰,承南京师范大学刘进实与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田街疆二博士的共同推荐,获得上海文化发展基金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得以出版。此书改定,已是2009年秋冬之际,我已年龄满74岁。必须承认,到了人生的晚年。这部书已殚尽了我所拥有的一切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并在写作体例上作出了有别于一切旧作及时尚著作常规的改革。自认为既是我独立思考、自主写作的代表性著作,又无疑是本人此生西域研究的关门之作。是耶、非耶,任凭当代诸贤、后代诸君点评。本书定稿之前,我已出版了两部有关北庭的学术专著,一是1995年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旧作(安西与北庭},其书虽然对于唐代碛西二府的开创性研究不乏微功,但由于没有机会全面勘察北庭所属伊、西、庭三州考古遗址文献学研究,其致命缺陷令我遗憾。二是2006年由吉木萨尔县资助出版的(北庭春秋};以及新疆人民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改名后另行出版的《丝绸之路北庭研究》。二者实质上是同一本书,虽然后者出版前作者曾受嘱改正了部分瑕疵。由于吉木萨尔县委的大力支持,我得以在该书写作三年间(2004-2006)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该县遗址,获得大量第一手文物资料,初步摆脱了纯文献学研究的传统模式,实现了文献研究与考古调查的初步接轨,较之上世纪旧作略呈新意。但吉木萨尔虽是北庭故城所在地,毕竟是一个县级单位,为此,不能不囿于“大北庭背景下重点考察小北庭(即吉木萨尔县)”的具体要求。其体例基本上属于地域性学术通史性质,上起两漠,下迄元明,旨在为吉木萨尔县勾勒出一个上下贯通的历史轮廓。然本人专长于隋唐时代西域史,对两漠、魏晋、南北朝史也稍有粗解,宋元以后历史知识却明显不足,这一部分的写作只能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深憾本人对于自认为有更多发言权的唐代北庭史部分,远不能畅所欲言,抱憾至今。


编辑推荐

《北庭历史文化研究:伊、西、庭三州及唐属西突厥左厢部落》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北庭历史文化研究 PDF格式下载



不精彩,像流水账


西域考古和游牧考古是近年来的新话题,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刘文锁老师曾经在课上对我们语重心长的谈起过这个问题,涉及中西文化交流、中西交通史(或概言之丝绸之路研究)、古代边疆行政建制与国家化、古代民族的文化与融合。汉时匈奴控制西域,设立了僮仆都尉,西逐大月氏,从绿洲的城邦国家收取租税,同时控制东西方向的商路。张骞西行凿空,便是正是打通这条商路的举动;汉武帝想要驱逐匈奴,建立武功,而西域各国何尝不想商路畅通,获得更强大的保护。勒内·格鲁塞在《草原帝国》一书中谈到,草原民族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入侵周边各国,纳为附庸,掠夺并定期收取租税或纳贡,同时也为这些城邦小国提供保护。史记、汉书在这一段的记载是非常热闹的,如其文义,西域隐然天下政治之重,桑弘羊甚至提倡迁谪戍之人于轮台。征和后,轮台诏下,汉武帝遂放弃经营西域的政策。魏晋隋唐以来与西域交往日益密切,李希霍芬在1877年的《中国》一书中说,中国与河中地区、中国与印度之间,交通路线不断开辟并网络化。从这一时期关中地区的墓葬材料中也能看到许多来自西方的影响。但是一直以来学术界主要讨论中国文化中的外来因素,或者是“胡风”;很少直接去讨论这些因素来源地的情况。一则史料失载,二则一手资料及其匮乏,其地望尚且不知,源发地当从何处寻?好比找先周文化跑到山西去找,即使得出结论有所发现,也是很值得怀疑的。尽管姜伯勤先生的萨宝研究、荣新江先生...的粟特移民聚落的考察尽善尽美,但是仅仅集中于“移民”的研究对于西域民族文化的研究还是不够的,对边疆民族的研究也应该回到古代的“边疆”。所以去年在河南郑州三联书店看到薛宗正先生《北庭历史文化研究》这本书时,很有买的冲动,无奈要接着去考古工地,携带不方便,遂搁置。这本书里面有很多一手的资料和首次发现,边疆史地交通的考证都很不错。但是缺点还是很明显的,比如史料征引的散乱、文物考古证据的定名和使用等等。例如【图版82】吐鲁番出土写意仕女图,作者并未注明出处,且没有结合墓葬材料分析画作者的身份背景便论述道:“画风极为特殊,迄今似乎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细加观察,此画无论在色彩、笔法运用还是在意境追求上都有异于唐代主流画风。重在写意,而不在写神;重在神似而不在形似;色彩重清淡,而不追求艳丽。所绘唐人仕女与日本奈良时期的贵妇肖似,反映了唐代文明对日本的深刻影响,从中孕育着日本和式画风与宋代文人写意画的雏型。应为汉风绘画一大里程碑。”我对于这轻率的结论相当无语,文物考古的类比法使用有很多条件需要遵循,包括墓葬属性、位置、时代等等姑且不论,画左侧题记似有“四(姊)儿初学画四(姊)忆念儿即(省)囗囗囗……”一段,明示为习画作品,如此可称为里程碑,日本奈良画家和宋代文人画家们不如自挂东南枝。细致的史料、考古资料问题还有待专门研究者去校正、评判,此处掠过。上古的书做得还是很不错的,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图版里面有许多照片不清晰,不过我想到幽默的骨刻文就释然了,纵使图版清晰,未必就代表研究牛逼。不清晰的图版已属难得,总不能要求一位74岁的老先生学李新亮那样到处拍照吧,话说我们学考古出身的可以偷着秀一下优越:虽然咱文献不如历史,但是拍照比他们好(笑),至少摆拍不会因为手抖拍得模糊,也不会把没对准焦的文物照片摆上台面。在此就不用苛求了,书中的很多发见之处,若能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和讨论,让这个话题不那么边缘,已经善莫大焉。遗憾的是2300的发行量确实不够引起重视,虽然我一定程度上是冲着这个买的。最后要感叹一句,西域考古重新起步,但是现在至少落后西方近100年,没别的就凭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里面的内容,精良的地图、优质的摄影图片、详细的文物整理附带考证……至少在画地图一项上我们就弗如远观了。最后再秀一下优越——嗯,现在的发掘技术比以前更成熟了,我们挖的比橘瑞超那帮家伙好多了! 阅读更多 ›


内容很差,价格又高,居然是上海古籍出的,太让人震惊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