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诗经》与《楚辞》音乐研究

梁志锵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06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

梁志锵  

页数:

276  

字数:

358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原始的诗歌、音乐与舞蹈本是三位一体的,《毛诗序》指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马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这是诗歌,音乐与舞蹈起源的一个具体阐释。《礼记,乐记》也指出:“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原始的先民透过诗歌、舞蹈及乐器演奏表达心中的情志。可惜的是,中国古代乐谱(包括《乐经》)佚失及古代民间音乐口传心授的方式,导致这种传统艺术未能传承下来。诗乐分离后,诗歌歌词的学习也局限于文学方面的赏析,音乐在中国社会地位也远不及诗歌、文学,使其流传更加困难。再加上自古以来,历代音乐作品散记于《白石道人歌曲》、《琴适》、《魏氏乐谱》、《东皋琴谱》等乐谱文献,这些乐谱文献的记谱法主要采用文字谱、减字谱、俗字谱、律吕字谱、宫商字谱、工尺谱等,对今人而言无疑是难以读解。凡此种种,都阻碍了古代音乐的流传。为了再现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古代音乐历史”的研究因而成了近百年兴起的课题,在前人如王光祈、杨荫浏、廖辅叔等人的大力发展下。奠定了中国古代音乐历史研究的基础。随着杨荫浏、叶栋、黄翔鹏、王迪、刘崇德等人将《诗经》至元曲等古谱进行翻译,近年陆续有定谱研究的出版,一些古乐才得以重见天日,为大众所认识。加上不少现当代作曲家又从古代诗词中发掘灵感,创作音乐,为这些古代诗词带来现代的活力,推陈出新,各领风骚。然而,基于不同原因,大部分中国音乐的研究主要都专精深奥、严重分割,致使这些研究在传授及学习方面都未能得到普及,形成研究与传承(尤其包括教育、演奏、创作等)的严重断层。中国音乐的学习,自二十世纪初深受西洋音乐的影响,都流于技巧上的追求与炫耀,对于乐曲内容的理解、诗词的含意、作曲家的意念、历史背景等都未有深究,更遑论五千年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为着推动对古诗词及其音乐的传承,本书将对这些古谱今译及现当代作品,联结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文学特色,作深入浅出的分析,从而对中国音乐的面貌得出更全面的认识。

内容概要

原始的诗歌、音乐与舞蹈本是一体,屈原的《楚辞》也可入乐。 来自香港的梁志锵先生,结合文学与音乐,编写了《诗经楚辞音乐研究》一书,把《诗经》《楚辞》文学内涵充分展现。 本书结合音乐、历史、美学、文化等范畴,分析诗经与楚辞的不同音乐作品。

书籍目录

序导论:诗歌的起源 诗经篇第一章 《诗经》与音乐 一、《诗经》作者与编订 二、《诗三百》的流传与作用 三、《诗经》与西周礼乐制度 四、《诗经》与乐歌 五、《诗经》的歌曲结构 六、《诗经》与乐器 七、《诗经》音乐的流传与失传第二章 历代《诗经》音乐举隅 一、《风雅十二诗谱》及其研究 二、熊朋来与《瑟谱》 三、朱载堉与《乡饮诗乐谱》 四、《魏氏乐谱》 五、乾隆与《诗经乐谱》 六、邱之桂与《律音汇考》第三章 《诗经》及其音乐解读之一——《风》 一、《周南》、《召南》 《关雎》 音乐作品1:宋•赵彦肃《关雎》(约1165-1173) 音乐作品2:明•朱载堉《关雎》(约1556-1595) 音乐作品3:清•邱之棱《关雎》(约1820-1835) 音乐作品4:黎英海《诗经三首》之《关睢》(1996)《标有梅》 音乐作品5:江文也《标有梅》(1946)《芣莒》 音乐作品6:陈伟光《芣莒》(1996) 音乐作品7:黎英海《芣莒》(1996) 音乐作品8:瞿小松《芣莒》(2000) 音乐作品9:周龙《芣莒》(2002)《桃夭》 音乐作品10:吴伯超《喜庆》(《桃夭》)(1942) 音乐作品11:黎英海《桃夭》(1996) 音乐作品12:周龙《桃夭》(2002) 二、《邶风》、《墉风》、《卫风》 《击鼓》 音乐作品13:陈伟光《击鼓》(1996) 《柏舟》 音乐作品14:瞿小松《柏舟》(2000) 《淇奥》 音乐作品15:元•熊朋来《淇奥》(约1300) 三、《王风》 《黍离》 音乐作品16:元•熊朋来《黍离》(约1300) 《采葛》 音乐作品17:陈伟光《采葛》(1996) 音乐作品18:瞿小松《采葛》(2000) 四、《郑风》 《风雨》 音乐作品19:冼星海《风雨》(1944) 《将仲子》 音乐作品20:周勤如《将仲子》(1985) 五、《魏风》 《伐檀》 音乐作品21:元•熊朋来《伐檀》(约1300) 《十亩之间》 音乐作品22:金湘《诗词五首》(作品37)之《十亩之间》(1985) 六、《唐风》 《葛生》 音乐作品23:金湘《诗经五首》(作品37)之《葛生》(1985) 七、《秦风》 《无衣》 音乐作品24:应尚能《无衣》(1938) 《蒹葭》 音乐作品25:陈田鹤《蒹葭》(1943) 八、《陈风》 《月出》 音乐作品26:瞿小松《月出》(2000) 九、《豳风》 《七月》 音乐作品27:元•熊朋来《七月》(约1300)第四章 《诗经》及其音乐解读之二——《雅》、《颂》 一、《小雅》 《鹿呜》 音乐作品28:吴伯超《宴请使节》(《鹿鸣》)(1942) 《采薇》 音乐作品29:金湘《诗经五首》(作品37)之《采薇》(1985) 二、《大雅》 《文王》 音乐作品30:元•熊朋来《文王》(约1300) 三、《颂》 《天作》 音乐作品31:金湘《诗经五首》(作品37)之《天作》(1985) 《良耜》 音乐作品32:金湘《诗经五首》(作品37)之《良耜》(1985)小结《诗经》参考数据 楚辞篇第五章 《楚辞》文化背景 一、楚人历史及其尚武、忠贞的民族性 二、楚入神话中的自信与悲情 三、楚巫文化与独特的鬼神观 四、楚国与外地文化交流第六章 屈原及相关音乐作品 一、屈原生平 二、相关音乐作品 音乐作品33:江文也《汨罗沈流》作品62(1953) 音乐作品34:符任之《屈原诗辞清唱剧》(1978) 音乐作品35:李焕之《汨罗江幻想曲》(1981) 音乐作品36:施光南《屈原》(1989)第七章 《楚辞》的音乐特征 一、《楚辞》演绎的各种可能性 二、《楚辞》的演出场面与乐器组合 三、《楚辞》音乐的结构组织与节奏 四、《楚辞》中的乐律与腔调第八章 《楚辞》及其音乐解让 一、《离骚》析读 音乐作品37:唐•陈康士《离骚》(约874-888) 音乐作品38:谭盾《离骚》(1979) 音乐作品39:姚盛昌、林聪《离骚》(1980) 音乐作品40:周龙《离骚清唱剧》(1988) 音乐作品41:梁志锵《离骚》(2008) 二、《九歌》析读 1.《东皇太一》 2.《云中君》 3.《湘君》 4.《湘夫人》 5.《大司命》 6.《少司命》 7.《东君》 8.《河伯》 9.《山鬼》 10.《国殇》 11.《礼魂》 三、《九歌》乐曲析读 音乐作品42:宋•姜夔《越九歌》(约1155-1221) 音乐作品43:朱广废《九歌第一组曲》(1980) 音乐作品44:瞿小松《神曲》(1987) 音乐作品45:谭盾《九歌》(1989) 音乐作品46:马思聪《山林之歌》(1954) 音乐作品47:施光南《山鬼之歌》(节选自歌剧《屈原》)(1989) 音乐作品48:张小夫《山鬼》(1991) 音乐作品49:叶小网《山鬼》作品35(2000) 音乐作品50:王西麟《国殇》(1997) 音乐作品51:江文也《礼魂》(1946) 音乐作品52:马思聪《礼魂之歌》及《钓者之歌》(1953) 四、《九章》析读 《惜诵》 音乐作品53:刘雪庵《惜诵》(1942) 《哀郢》 音乐作品54:钟耀光弦乐四重奏与打击乐独奏《哀郢》(2002) 《橘颂》 音乐作品55:丁善德《橘颂》作品27(1988) 音乐作品56:施光南《桔颂》(1989) 五、其他作品析读 《天问》 音乐作品57:张小夫《天问》(1992) 音乐作品58:朱世瑞《之问》(2006) 《招魂》 音乐作品59:王西麟《为女高音及交响乐队而作的哀歌 ——读屈原、》(1986)小结《楚辞》参考数据附录一 《诗经》、《楚辞》作品现当代作曲家简介附录二 《诗经》现代作曲家对照表附录三 《楚辞》现代作曲家对照表附录四 录音目录

章节摘录

插图:当时的统治者认为,通过礼乐的适当引导和规范,能够使人民道德修养有所提升。人人和睦相处,不违法乱纪,社会安定团结,就能从很大程度上减轻统治的负担。因此,当时的音乐与政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至朝廷、下至民间,统治者为各种仪式和活动制定了不同的礼仪,各种阶层的人都可享用与其等级相匹配的乐歌、乐舞表演,而且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着严格的规范,不可随意乱用。在这裹,“乐”不是一门单纯的艺术,而是一种辅助政治的手段。在这种制度下,《诗经》作为周代惟一的诗歌定本,与《尚书》、《仪礼》、《易经》、《乐经》、《春秋》等五本经典一起,成为礼乐制度实施的范本和依据。《诗经》中的诗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民间,例如《国风》和《小雅》,是由周王朝统治者组织采诗官到民间进行采集后,由宫廷乐师整理而成;二是来自宫廷,比如《大雅》和《颂》,是王室贵族和诸侯所献的诗。在后者当中,有很大部分的诗篇是用以描绘宫廷的娱乐宴飨或祭祀场面的。《诗经》中的这些作品,既是先秦礼乐制度的产物。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当时社会状况的点点滴滴,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材料;同时,它们的产生,也反过来影响着贵族阶级礼制教育这一制度的建设和发展。


编辑推荐

《与音乐研究》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诗经》与《楚辞》音乐研究 PDF格式下载



名字很忽悠人 其实应该叫近现代音乐背景下的诗经与楚辞音乐研究,而且里面的cd录音是为每篇文章中举例的乐段服务的。与我之前认为的是按照中国古乐的旋律与音阶来尽可能的复原诗经楚辞的音乐风貌大相径庭。。。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