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诠释(纪念谭朴森先生逝世两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0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页数:

61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可分为“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诠释”和“纪念谭朴森先生”两个主题,论文内容主要涉及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的识读与考释、传世文献在再次梳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相互关系、新见出土文献对学术史的意义以及谭森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学术贡献等。论文作者大多是目前正在参与中国古典学重建的学者或谭朴森先生的生前友好。此次发表的论文,无论是研究出土文献的,还是研究传世典籍的,都结合了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反思近年来古典学重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旨在将古典学重建推向前进。论文集中研究出土文献及相关问题的论文有35篇,内容涵盖殷墟甲骨文、西周春秋金文、战国文字、秦汉简帛以及魏晋出土文献,都是各学科门类中前沿性的研究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传世文献和学术史方面的论文9篇,都是对传世文献和学术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具体而微研究的论文,内容也都非常重要。与谭朴森先生熟识的友人、学生,此次发表了多篇纪念谭先生的会议文章,以表示对这位杰出汉学家的尊敬和怀念。

作者简介

谭朴森先生(1931——2007),西方杰出汉学家。1931年出生于中国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其父母是爱尔兰传教团的传教士。1937年,谭朴森先生入中国烟台的一所英语学校读书。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被日本侵略者拘禁,并被投入位于山东的一个日本集中营,直至1945年被美国伞兵部队解救。战争结束后,一家人返回北爱尔兰。谭朴森先生先在贝尔法斯特(Belfast)完成了中学学业,接下来先后就读于阿姆斯特丹公费大学、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的明尼苏达大学、加利福尼亚蒙特雷(Monterey)的美国陆军语言学校,其后又在日本当过一段翻译,在台湾教书数年。1959年,德国汉学大家卫德明( Hellmut Wilhelm )招收他为弟子,从此在西雅图(Seattle)的华盛顿大学继续求学。第二年被授予学士学位,并撰写出他的成名之作——博士论文《慎子逸文》的早期手稿。在华盛顿大学担任一段教师工作后,谭朴森先生于1970年来到作为西方世界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学术中心——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与刘殿爵(DC Lau)和葛瑞汉(AC Graham)等著名学者一起工作,直到2007年逝世。

书籍目录

在紀念譚樸森先生逝世兩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閃幕式上的發言”視思明、聽思聰:紀念譚老師譚樸森先生印象懷念譚樸森先生,我得養生焉釋甲骨文、金文與傳世典籍中跟“眉壽”的“眉”相關的字詞說“*”及相關諸字(上)試說東周文字中部分“嬰”及从“嬰”之字的聲符兼釋甲骨文中的“瘿”和“頸”上博藏西周寓鼎銘文新釋——兼為春秋金文、戰國楚筒中的“羹”字祛疑.温縣盟書WT5K14盟書補釋:說“龔”字東周聳肩尖足空首布研究中的一些問題——兼論大英博物院所藏的三枚空首布璽印人名考(兩篇)《讀古陶文記》箋證釋“樸”古文套字“弁”“冠”“免”考兼論楚簡“卞”字之來由荆門左塚楚墓漆梔文字釋補包山楚簡120—123號簡補釋郭店簡《緇衣》“人苟言之”之“人”旁點號解說——兼論古代塗抹符號之演變……

章节摘录

插图:《汉书·艺文志》中的《方技》下面所收集的医疗的方法内容很广泛。到后来,其中有关房中和禁厌符咒的内容都被收到道家下面,而理论类的内容与数术收藏在一起。于是前者从理论性的中医传统中被区分开来了,与道家的内丹术和外丹术归为一类。⑩这种归类的变化是由历史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的,还是完全取决于编录者的选择?在没有作更深的研究前我们是无法作出结论的。但我们知道这种变化在导引类的文献中是肯定有的,对于导引术的不同流派我们可以作一些推测:汉墓中出土的文献使我们认识到不同流派的养生文献其实描述的是一种医术的不同方面。而到东汉末年,却出现了专门的道家养生,特别是以陶弘景为代表的上清派。与此同时《诸病原侯论》和《干金药方》的工8卷把导引术作为医学实践和养生良法进行大力推广。而《养生药剂》中导引术完全是按病症排列的,与《庄子》中或《汉书。艺文志》中的神仙派完全相反。还需要说明的是东汉以后养生术的推广和当时社会的发展有极大关系。《养生延命录》极力向世人推崇吐纳导引,曰:“少不勤行,壮不竞时,长而安贫,老而寡欲,闲心劳形,养生之方也。”总的来说,《养生延命录》的养生方法是较机械的,一点也不神秘。最后我要提一下最近几年我与谭朴森合作翻译赵平安所著的《谈谈敦煌医学文献的释读问题》。这一次合作是非常愉快的。赵平安的文章是关于如何去解读敦煌医学文献中不同的字体,包括楷书、草书、古书、俗书、通假书体和其它书体。为了把它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英文,谭朴森被迫摘录了几段引文。而这些引文其实对赵平安所阐述的论点没有太大的价值。最后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纔完成了这项翻译工作。在这两年中我完成了引书的翻译初稿。这时谭朴森先生建议我在译稿中加上释文的注释、释读的注释、翻译的注释以及译文和分析。现在的译稿已经是第四稿了,这七年来我一直没有忘记他的建议。在这里我想深深地感谢他。其实我们之间神仙般的对话还在继续,这也许是我的翻译工作一直没有结束的原因。


编辑推荐

《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诠释(纪念谭朴森先生逝世两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诠释(纪念谭朴森先生逝世两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