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上海腔调

李大伟 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者:

李大伟  

页数:

18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上海,谜一般的城市。生活在这里的,流连这里的每一条马路,每一幢楼房,时常会为你讲述一长串的人物,一长串的故事;离开这里的,也会魂牵梦萦,遥想这里熙攘的人群、璀璨的夜晚。在上海百多年的历史中,百转千回,大浪淘沙,而这座城市万千气象,常在常新。上海辞书出版社倾力推出的“精品上海”书系六册以上海的“前世今生”为主线,深入挖掘,以厚实的内容、独特的视角、全新的感受为读者展现上海波谲云诡的历史风云,细说上海连绵不绝的精彩故事。本书《上海腔调》描绘的则是上海的“今生”风姿。

作者简介

  李大伟,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为人以“经学驾唐宋而上,其人在儒侠之间”一联自勉,处事以“三流人物”自励:“一流实业、一流文章、一流人品。”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为《新民晚报·夜光杯》、《新闻晨报》、《新闻晚报》分别撰写“五颜六色”、“生意人随笔”和“麻辣烫”专栏。著有《食色之惑》、《上海市井》、《上海生意经》。

书籍目录

想老早苏州河南北两重天荡马路黄包车的来龙去脉消失的工厂小马路长征——最好的励志教材教门槛买房不如租房鸡蛋放入一篮中各式房客好医生儿科经济学上海人的底线高于崇高的是效率婚姻琐谈男人的幸福诀窍最好的养老私家车是只烫山芋买车这件事万岁小白领学会当穷人上海,香港,孰便宜“无产者”与“有产者”资产房与资本房观念的暴利“四对”原则做规矩上海人重“行头”读名片鞋子婚礼:细说并非戏说元宵闲扯淡送礼“一包还一包”真话是刃中秋月饼票男儿粗养一本书主义者讲白相编故事数字有些情绪了!小资素描既当茶壶又当杯物业像个出气筒老板赋畅饮炉边絮语酒话侃麻将上海与纽约“百搭”四号线我的SHOW舞台大杨浦的脾气笑侃机遇相同与不同有距离的美沪港路名PK说朋友半日师郑传本师院的老先生我的朋友陆小弟我们四班水墨“湿”画“识人头”兼职农民越吝啬越有钱朋友潜规则

章节摘录

  相对荡马路,兜马路则似是而非,这是有目标的采购活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家里缺了些什么,主妇就叮嘱“老头子,出去兜兜看”。“兜”有搜寻的意思,大概是“兜底翻”的词义衍生品,相当于现在的“扫街”、扫荡一遍的意思,当然没有海里捞针那么锱铢必较、精细缜密。荡马路是消遣;兜马路是任务,是“包产到户”、“分配到人”,性质不同,心情也不同。荡马路是袖手旁观,兜马路是背包拉练,吃力而乏味,但对我这样的野蛮小鬼无异于渣滓洞里的“放风”。  渐渐懂事后,荡马路的含义变味了、错位了,且狭隘了,不知不觉中变为“私订终身后花园”的行为、大龄青年男女相约的“同义词”。那时没有歌厅、舞场、酒吧、茶馆、咖啡屋,只能荡马路,像个巡警!说某人与某人荡马路,那是让人脸红到脖子的事情。那时恋爱是杀人放火般的“大事体”,神圣得神秘,近乎变态,好像见不得人。  看大人荡马路,最佳季节是冬季。男稍前,女略后,贴着男的肩胛角,显示出低眉般的谦逊,是风景、风韵、风范,是残存于“文革”中的优雅。如果头偎肩,到了这个地步,属于“拷定”,可以谈婚论嫁了。


编辑推荐

  要目◎荡马路/消失的工厂/买房不如租房/好医生/  上海人的底线/婚姻琐谈/男人的幸福诀窍/最好的养老/私家车是只烫山芋/万岁小白领/上海,香港,孰便宜/上海人重“行头”/读名片/婚礼:细说并非戏说/送礼/“一包还一包”/真话是刃/男儿粗养/小资素描/老板赋武/“百搭”四号线/笑侃机遇/“识人头”朋友潜规则/  风雅蕴藉的上海故事 光怪陆离的海上传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上海腔调 PDF格式下载



通过此书可以了解上海某一人群的处世方式。


应该很不错,一直想买,终于趁暑假可以看了


老公买的,他说还好


还没开始看,到货速度很快!


作为外地来的新上海人,看这本书了解不少上海风俗。还是不错的。


有些东西真不是在上海住几年就能了解到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