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渔夫. 菊子夫人
2002-6
上海译文出版社
(法)皮埃尔.洛蒂
无
作者系法国近代著名作家,他曾从事海上工作达42年之久,擅长描绘异域风光和大海,《冰岛渔夫》是他的传世之作。小说的主人公是布列塔尼的两对恋人:扬恩和梅维尔以及西尔维斯特和扬恩的妹妹。他们都是一些穷苦的渔民,都是善良、纯朴、健美、能干,并带有几分稚气的青年。西尔维斯特应征入伍,在战场上受伤后死去。扬恩与梅维尔虽然经过波折后成为眷属,但结婚后仅6天杨恩即出海捕鱼,不幸葬身海底。洛蒂在本书中描写了大海
前言 冰岛鱼夫 菊子夫人
无
2009年因为在看张爱玲的书时,提到了此书,看完后就有了如下感慨:
不知道张爱玲是怎样的缘故看了《菊子夫人》,反正我是因为她在某篇随笔中多次提及此才产生了兴趣的。但是缺乏随时抽便笺的习惯,这本书就被渐渐淡忘了。前几天去图书馆,本来是寻觅彼书的,但是图书馆乱架再正常不过了,恍惚中发现了此书。毫不犹豫地抽出来,连代书板都懒得插,直接捧着就走了,反正众里寻彼千百度也无果,何不乐得无心插柳柳成荫。洛蒂,典型的法国作家吧,大片大片的景物描写,我着实不喜欢这类小说,总怀疑他们有喧宾夺主之嫌。忘了讲,这本书是和《冰岛渔夫》合辑的。因为从未耳闻过这位大家,所以我很认真地拜读了译者的话。貌似《冰岛渔夫》是他最成功的作品,而《菊子夫人》比较一般,难道是为了反衬前者的轰轰烈烈?
《冰岛渔夫》在被我翻阅了情节概况后,就丧失了对我的吸引力。耐着性子读了二十几页,终于没有了信心,按照惯例跨越到结局,就此搁置。
翻一页就是《菊子夫人》了,唯一亮丽的或许就是洛蒂手绘的插画吧。虽然对这个不太懂,但是视觉上还是不错的。小说的“我”是以洛蒂为原型塑造的,菊子夫人竟然是他作为法国军官在日本这片受侵略土壤上短期包养的一个日本少女,而她最初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她的脸不是涂得那么惨白。依稀记得小学第一次看到日本女人的传统妆容时,我吓得大叫。真的不太明白大和民族为何会崇尚许多不可思议的恐怖的东西,譬如种种鬼怪面具。他们处处繁文缛节,循规蹈矩,却又在卖女子为外国侵略者情妇方面冠冕堂皇。他们仿佛是把私人的空间完全透明在公众眼中,但又在许多壁罅中暗藏着别有的洞天……这样一个矛盾的民族,甚至有点诡异的民族,在洛蒂短短的几个月造访中似乎就被揭示了他最深刻的民族气息。从这个方面讲,这是《菊子夫人》的成功之处吧。但是就小说而言,似乎不够跌宕,或者带一些沉闷的气味。
最近打算再读一遍。
很喜欢《冰岛渔夫》,故事很美很浪漫,读起来爱不释手。很多话都写到了我的心里,相信它会让很多人产生共鸣。结婚后歌特想阻止扬恩出海,她说扬恩回来后就不让他再出海了,可是就是这一次,扬恩再也没有回来,海把他留下来做了他永恒的新娘。。。如果歌特能够在他出海前就制止,而不是在他出海归来后再劝他换谋生手段,或许他们能一辈子相守在一起。。。
“在那个漆黑的夜里,在一声猛烈的巨响中,他和海举行了婚礼。”
洛蒂的《冰岛渔夫》是四五年之前看的了,当时就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为那勇敢与海搏斗的冰岛人,更为那强大得肆无忌惮的大海。
尤其是看到最后扬恩与大海举行婚礼的描写,更是心中激荡良久。在与大海这场无休无止的战斗中,冰岛人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莫昂家的子孙一个接着一个被大海吞噬,直到最后只剩下那七十多岁的老祖母孤苦伶仃,不得不靠双手谋生。还有歌特,对扬恩的等待近乎耗尽了她的一生,可就在以为自己的等待终于结束时,扬恩的莱奥波丁娜号却终究没有再驶回港湾,永远地沉寂在他“爱人”的怀中……
海员无一例外地憎恨着大海,这喜怒无常的暴君,这冷酷无情的刽子手,她是这样轻易地吞噬生命,决绝得可怕。可是海员又无可避免地热烈地爱着大海,爱上她那蕴涵的无限的力量,她那神秘莫测的意愿,她那广阔与浩大!
可以想见,扬恩在面临那不可抗拒的滔天巨浪时,他心中的情感是多么的复杂,他脑里闪过一个个的念头,有情人的等待亲友的想念脚踏大地的踏实终结生命的绝望……然而,当肆虐的海水涌进肺部的瞬间,一切的一切都不再重要了,他与海完成了婚礼,彻底融入了那伟大、莫测、无际当中!
一直都向往着大海。然而,我却只能做那望洋兴叹地观望者,徒想着海的广袤,却永远只是站在海面遥望。
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考完一次大考后与两个好友一起到了海边,我独自一人跑到远离沙滩的一块礁石上,坐在上面静静看着浪花起伏,看着黄昏时分有点儿安静的大海,一阵感动。
夜晚路过南方寂静的乡村,沿着公路就是山岩,很久都没有灯光,仿佛一堵高墙,上接天厅,铁划银钩在灰色的幔布勾勒出山峦起伏的痕迹,一路睡思昏然。
南特的若望—弗朗索瓦
锁住那灰白色的季节,浪花永恒的凝固。秋凉的时候,看冰岛渔夫,有一种热望过后的潸然。
曾经在一个无所事事的少年暑假在折价书店买了这本书,那个暑假里,这本书和枕着的竹片凉席一样冰凉沁骨,今日重读,依旧一片潸然,是以为记。
翻译者的言语相当引人入胜,然而要认认真真读过才能知道作者的水平如何。如果说海明威展现的是一种文学名著内大海的形象的话,那么皮埃尔·洛蒂则更着重于通过真实大海的描绘继而讲述海边男人的意志。
如果你认为这部作品不算第一流的世界名著而对它不屑一顾,那么也请你只读一读他的前10页来感受另外一种、和海明威完全不同大海。如果你没有读过这种对大海发自内心投入的描写,那未免太过遗憾。
当你在去恋人家的路上
听甲壳虫乐队的《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总会夹杂着甜蜜和忧伤。歌里讲的是曾经的恋人,每当感到孤单难过,总会回想起一条长长的小道。在《冰岛渔夫》的故事里,最使我印象深刻的场景就是歌特去拜访扬恩一家的那条路了。心怀恋曲的少女,穿过临近海岬的渔村,沐浴着纯净的海风,感受到的是自然与古朴的气息。她的恋人没有在家,为了等他,她又朝渔村的更深处走去。那里是一片荒凉的旷野,只有一座破落的教堂,下面是那些葬身于海中的水手的坟墓。歌特发现,这些十字架上都刻着一个相同的名字:加沃——死于海难。加沃是他那恋人的父姓。祖祖辈辈的海上生涯使这个家族不断地失去他们最优秀的子孙。而想到她的恋人也许要遭受同样的命运,歌特的心不禁颤动。又经作者对周围凄凉环境的渲染,更使我们能体会到女主人公矛盾的心情。我想,在这里,作者就为扬恩的悲剧性结局做了铺垫。
关于海洋的随想
我一直对海洋心存敬畏。不仅因为那巨大的破坏力,还因为在海洋生活的人,那种信马由缰的状态可以摆脱尘世的价值观。与其说那是不同于陆地的另一种价值观。显然它更加自由,更为有力。比起平稳的生活来说,它更趋向于一种精神的刺激和死亡。如果歌特代表了尘世人们追求的美好信念,那海洋则象征着人们渴望投入自然、征服自然的感情。
在故事的结尾,作者这样描述道:
“他永远没有回来。八月的一个夜晚,在那边,在阴沉的冰岛洋面,在一声猛烈的巨响中,他和海举行了婚礼。
正是这海曾经摇他入睡、把它养育成魁梧健壮的少年,随后在他长成漂亮的男子时又将他夺去,留给自己享用。一种深邃的神秘包围着这残酷的婚礼……他,记起了歌特,他那有血有肉的妻子,便抗拒着,如巨人般挣扎着抵抗这坟墓的配偶。直到他筋疲力尽,像一头垂死的公牛般发出一声深沉的叫喊,嘴里也已经充满了水时,才张开双臂接受了新妻。”
一首纯洁的赞歌
冰岛渔夫仿佛是一篇童话,用以描绘的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纯洁笔调。在现实世界里,你如何能想象,一个姑娘可以始终不渝地忍受着寂寞和困苦,暗恋一个人?这个强壮的水手表面上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却有一颗敏感的追寻美的内心。你又如何想象,一个英俊的年轻人跟他风烛残年的老祖母彼此相爱?只有在童话的故事里。在这里,每个人都是纯洁的,充满着质朴的浪漫色彩。
人类的何种品质最值得歌颂?我觉得是纯洁。假设人是生性善良,渴望美好的,那一颗纯洁的心就是属于我们最好的东西。它要求一个人诚实地对待自己,抵抗低俗的诱惑和欲望,并对事物留有一双好奇的眼睛,使我们免于倦怠和无聊的侵袭。它的确存在于每个人的幼年时代却随着成长,渐渐地被我们忘却了。
p.s 个人觉得《菊子夫人》跟前一篇有着较大的差距
这本书有两篇,冰岛渔夫&菊子夫人。十年前的一个寒假在小镇上的新华书店里无所事事,那时正处于对世界名著的狂热时期,只要译文出版社出版的这个名著系列我都想买,当时口袋里只有十块钱,它正好七块二,正好把它搬回家。
晚上躲在被子里看冰岛渔夫,具体什么内容现在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就知道我是哭着看完的,好像很悲惨,好像是有关于亲情、爱情的。那个时候奶奶刚去世,我看到任何有一点描述亲情的,结局却并不好的文章都受不了。而我又对让我悲伤或者害怕的事情有屏蔽功能,潜意识里面再也不想那么难过,也就再也没有读过冰岛渔夫。
所以我在这十年当中,每年夏天必读的,是这本书的“菊子夫人”。
皮埃尔·洛蒂的菊子夫人故事也开始在夏天,可能从大层次上来说应该批判书中那位法国军官将日本姑娘当作租物的恶劣行径。但是不得不承认洛蒂从一个欧洲人的角度描摹出的日本这个岛国的风貌、气质、情趣以及其他很多奇奇怪怪的习惯让我这个东方人都为之着迷。整本菊子夫人基本没有情节可言,就像是一个人整理的日记,然而,就是这种如淡淡水墨画般的描述每年夏天都给我带来丝丝清凉。与其说它是一本“充分暴露了一个寻欢作乐的殖民军军官的丑恶嘴脸”的书,不如说它是一本充分描绘了异域风光,可以当作写作上乘的游记来欣赏、把玩的书。
“八月的一个夜晚,在那边,在阴沉的冰岛洋面,在一声猛烈的巨响中,他和海举行了婚礼......”在这凄婉哀绝的故事里,亦忍不住,悄悄流下了眼泪。第一次体验这种感觉,竟在小说的回忆中平静的心被打破。
海是这部小说真正的主人公,它性格复杂,喜怒无常,蕴藏着无限的力量和神秘莫测的意愿。它像人一样有生命有感情,会嫉妒,会发怒,它有时温柔娴静,有时凶恶狂暴,有时严峻阴郁,有时清澄明朗。海作为自然力的代表,始终凌驾在人类之上,主宰着人类的命运。
对于贫瘠荒凉的布列塔尼沿海地带的渔民,海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唯一条件,又是吞噬他们生命的无情深渊。在这个地区从来没有谈情说爱的春天和欢乐活跃的夏季,整个春夏都只能在焦虑中度过,真到秋季来临,渔船从冰岛返航。然而在冬日的欢聚中,连快乐也是沉重不安的,
笼罩着死亡的阴影。
被海吞噬了全部子孙的莫昂一家,最后只剩孤苦伶仃的老祖母,在七士余岁的高龄里还得用双手谋生。当得到最后一个子孙儿的死讯时,她没有流泪,没有悲哀, 麻木甚至怀疑,她觉得这是和以前的死讯混淆了......命运的无情,她默默接受了。是的,她无力去反抗,反抗命运的不公。当她最后一次与孙儿见面时,她竭力克制着自己的情感时,那一幕幕,无不催人泪下。当孙儿西尔维斯勇敢做战而身负重伤时,却还在念记着无依的祖母。书中的每一滴泪,每一声叹息,都触动了人类最最脆弱的神经,撕心裂肺。
小说中另一个不幸的人便是歌特。这个纯洁而美丽的少女,经历着漫长,曲折而痛苦的期待,几乎绝望得要死掉时,扬恩终于承认了对她的爱,而且爱得那么深那么烈。布列塔尼的春天似乎为了他们而提前到来,路旁的荆棘也竟异乎寻常地开出了白色的小花......
然而在她的一生中,也就只存在这一个短暂的爱情春日,他们总共也只过了六天幸福的夫妻生活。而后扬恩出发了。在无比难舍的心情下出发了,带着他的“莱奥波丁娜”号,永远得出发了。并且再也不曾回来!无论她怎样的期盼,挣扎与绝望......扬恩毕竟还是没有回来......她不知道,在一个漆黑的夜里,在一声猛烈的巨响中,他和海洋举行了婚礼......
下午把《菊子夫人》看完。
总的来说,对于皮埃尔·洛蒂还是挺喜欢的。前言中说:他的情感却永远在追忆往昔,永远在眷恋最古老、最原始的事物。可能这一点有些共鸣吧。
在《菊子夫人》中,作者不时流露出的那种怀旧、忧郁和伤怀的情绪,耐人寻味。
《冰岛渔夫》也可以一看,反正在火车上翻看的,倒也能看进去。
看了你的评论,我决定读一读。
走过十年,也算非比寻常了..
潜意识里面再也不想那么难过,也就再也没有读过冰岛渔夫。
-----------------------------------------
一个寒冷的下午 我读完了它
哭得撕心裂肺
和我的一些记忆重合了
看完菊子夫人,我突然对日本这个国家很很感兴趣,那些让作者着迷的东西,也让我很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