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蜜月旅行

[日] 吉本芭娜娜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4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

[日] 吉本芭娜娜  

页数:

120  

译者:

张唯诚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蜜月旅行》(青春梦幻手卷)一个静谧的爱情故事,静如雏菊。真加和裕志从小青梅竹马,高中毕业后马上结了婚。相依为命的爷爷一去世,本就郁郁寡欢的裕志越发显得了无生气。为了帮助他重寻生命的意义,他们怀抱着唯有彼此才能慰藉的孤独,走到外面的世界里。在壮丽的大自然里面,两人之间无形的薄墙渐渐消除,最后,他们手牵手唱着歌,踏上了回家的路。我一面洒水“制造”彩虹,一面望着倒映在泥潭中的美丽晴空和流云。我意识到,这些小小的、逗人发笑的小插曲就是构成我们人生的细胞。要长久保持善意的状态并不容易,为此我非常需要天空的美景、花草的芳香以及泥土的气息等等。因此我想对裕志说,我们出去旅行吧。假若不看看美景,郁结的情绪就像泡菜那样越腌味越浓直至凝成一团。而去一趟温泉,泡一个露天温泉浴,在满目苍翠中与峡谷溪流做伴,然后去吃难吃的生鱼片和野猪火锅,边吃边抱怨,也许精神就会好起来。

作者简介

  吉本芭娜娜(1964-),本名吉本真秀子,生于东京,日本大学艺术系毕业。毕业后一度在餐厅当服务员。1987年以《厨房》获海燕新人文学奖,次年再度以《厨房》获泉镜花文学奖,后陆续获山本周五郎奖、紫式部奖等文学大奖。1993年获意大利SCNO奖。作品畅销不衰,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备受世界各地读者关注,掀起“芭娜娜热”。  重要作品另有《泡沫*圣所》、《哀愁的预感》、《斑鸫》、《白河夜船》、《N·P》、《蜥蜴》及《甘露》等。

书籍目录

真加的院子锅起面解放无事的日子花束第二次蜜月旅行梦、树袋熊、夜晚的海岛、海豚、嬉戏光的照耀,影子感觉到了吗?


编辑推荐

  真正爱生活的人应该看看《蜜月旅行》(青春梦幻手卷)这本书,静谧如画。没有中国作家作品中的政治因素,只为生活而写作,这样的书,最能打动人心。很多时候我们总在迷迷糊糊的生活,但是有时候回忆起来,当时的时光未必是不好的。因为闲适,因为自在,因为平淡。所以回忆更加美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蜜月旅行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还算不是很久前读的,暖黄色的灯光,绿色的沙发。我的左手边是一杯咖啡和一块扎实的布朗尼。
  
  哦,忘记说了,是在安静的书店,记忆就是会突然通过某一个点全部翻上来,于是也翻上来这部书给我的感觉。
  
  亲爱的欲志,你是有多幸运才能遇到这样正能量的小妻子,带你慢慢走出这个20岁青年阴郁的世界。
  
  小妻子用温暖的食物,用自己的温度,用执着坚持的旅行计划,总算两个人开始重新憧憬美好的明天~我眼前已经出现一对年轻稚嫩夫妻的形象,手拉手,互相肩靠着,嘴角含笑。
  
  吉本就是描写简单生活的人,可是总是能够在最后让人慢慢充满了力量,嗯,积蓄的力量。


  
  ".....夏天,身边有条小狗,过会儿睡个午觉,再睁开眼就到了晚饭时间,没什么好忧愁的"。这样的描写是我爱的方式之一,无争无戾。
  
  吉本芭娜娜的书,这是看的第四本,大约每一本都是说不清楚的喜欢,并非一见倾心,也不是抵死缠绵,那欢喜里带着怅惘隔着纱帐。
  
  第一本《N.P》,简评这样写着:小说本身的情节也没有多么明晰和吸引读者。但吉本芭娜娜的描绘和观点还是很有的:据我所见,非人性化的努力往往造成不良的影响。遇到你以后,我常常想你。
  
  第二本《阿根廷婆婆》,也是最喜欢娜娜的一本。看这本书的天气是个微雨天,我写:淅淅沥沥的雨天里开始了今天的第一本书,说不出来的好。看了2遍。“冬日的天空、老旧的三层楼房和草木茂密像森林的院子。干燥清淡的植物味道混杂着猫尿的臊味,冬天的空气在这里扮演了结界的角色,有冷冷生辉的感覺。鸟声婉转如歌,清亮如笛,响彻云间”。
  
  《厨房》是第三本。三个故事,厨房和满月都很喜欢,而且喜欢到可以再看一遍甚至两遍。第三个故事,就有些看不下去了,印象单薄。“那个人总是随心所欲的过日子。不过,有能力实现也很不简单呢。”
  
  而《蜜月旅行》,在拿起这本甜美如奶油草莓的小书前,我就知道一定没那么云淡风轻。
  
  "从幼时时,我每年都看着这颗山茶树热热闹闹地绽放花朵,然后又痛痛快快地抖落它们。明明一切不曾改变分毫,却只有人,有时就这样从风景中消失不见。裕志的爷爷皮肤白皙,看上去就很虚弱的样子。他总穿一条黑裤衩在早上五点拿一把大扫帚打扫门前卫生,如今,这样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当我读到这里时,时光在眼前越来越亮,越来越亮,我看到了10多年以前的爷爷和我,那时我还在上小学,上学日子的每一个晴天、雨天、雪天、刮风天,369车站旁都有一个人风雨无阻的等着我,那个人是我的爷爷。如今,这样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再也没有人对我十几年如一日。而生活还是要继续,我始终没有在爷爷的葬礼上哭泣。
  
  泪水是冷的,而我不想爷爷在另一个世界冷。我记得的是每一次过马路爷爷拉着我和每一次在医院我握着爷爷手,那温度是暖的。和动画短片《我姥爷》:"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姥爷再也不会出现在那扇窗后了",淡出的字幕娓娓道来旧日时光一样,那记忆是暖的。
  


  书写的速度永远赶不上阅读的速度,记录总是延迟。yy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吉本芭娜娜跳脱而出。在一个窒息的时刻,从一堆署名文里,挑中了《蜜月旅行》,端的因为封底的一句话,“生命是一个疗伤的过程”。
  
  鲑鱼粉红的封面似乎传递着和书名相契合的甜蜜气息,甚至让人不免担忧一不小心又掉进一个腻味的空洞,读起后,才知道,可能要进入的是一段在黑暗中挣扎前行,用尽全身气力奔向光明的过程。而讲述这样过程的语句,却那么淡然,仿佛青春年少时,午休时分在校园大操场边,树荫下窃窃私语时,听闻叫唤,一个轻盈的回眸,耳畔飘落下淡黄的桂花蕊,完全让人忽略了阳光照射后,脚下斑驳绰约的块块阴影。
  
  吉本的命题本体总是生与死,黑暗与光明,绝望与希望。但她从来不是声嘶力竭地表达抗争,日本人特有的细腻和与生俱来的敏感哀伤,让她总是着眼于简洁,平凡的人物,简单的人物关系,普通的背景,不是现在变了味的所谓尊贵的怀石料理,而是一杯光滑却不少气孔的茶碗蒸,上面点缀着细丝海苔,樱花粉的梅子,却透过质朴传达着怀石曾经的清幽和禅意。所以吉本的故事里,没有战争,天灾那样动摇时代的集体疼痛,却因为宗教,通灵,梦境和希望存在于每一个世俗人的生命里,而有了落实到具体个体的疼痛,而可以称之为人性的光辉。
  
  裕志和真加毗邻而居,裕志自婴儿期被父母遗弃,与爷爷相依为命;真加虽然和亲生母亲相隔千里,但是父亲和继母组成的幸福环境让她衣食无忧,在一个光明健康的小天地里自在生长。随着深入接触,象征光明的真加渐渐喜欢上了总是摆脱不了生命阴影的裕志,发誓要照顾他一辈子。
  
  为了“信仰”去美国而抛弃裕志的父亲想要请教友把裕志带去美国,不知情的裕志在同样不知情的真加的劝导下,选择“私奔”去短途旅行,逃避这样的会面。裕志的逃避源于对父亲没有亲自前来的不满和委屈,或是逃避知道可能恐怖的真相,而真加的逃避则来自于通灵的她的一个关于裕志死亡的梦境。事实上,裕志的父母是邪教徒,所在的组织以吃婴儿为获得力量和特殊能量的途径,裕志的爷爷全然知情,所以一直默默守护着裕志不被骚扰伤害。这次旅行中,高中毕业的少年人们决定结婚。对于裕志,这是一次避免心灵关闭隔绝世界的选择,对于真加,这是一次拯救裕志沦陷于黑暗的选择。
  
  第二次旅行,源于爷爷的逝世。爷爷去世后的裕志极度消沉恍惚游离于生死之间,又因为知晓了毫无联系的父母的罪恶,而背负了巨大的精神十字架,在真加的陪伴下,裕志仿佛手指触碰着光明的边缘,身子位于黑洞的中央,用极大的意志力去抗争致命的吸力。于是选择去真加的亲生母亲所在的布里斯本“蜜月旅行”,再次去寻找避免心灵隔绝关闭的足够理由。小镇上的阳光“明晃白亮,强似大陆百倍,照得人连身体内部仿佛都盛满了阳光。”和裕志长年阴郁的小院相较,这里简直是梦中的天堂。和真加母亲见面,那样一个充满活力优美的女人,竟也曾经游离在轻生的边缘。再到登上悬崖远眺海豚,“漫无边际,波涛汹涌的灰色大海,我们在俯瞰之下,觉得那样恐怖,对于海豚却是嬉戏的场所;同样道理,我们生存的这个宽广得恐怖得世界,里面所有的事情也都波涛汹涌,假如神灵见了,也许就像那样看成微不足道又野蛮得游戏”吧。年轻的人和饱经磨砺的心,终于明白,“在这锅作料很足的生命浓汤中,任何事物无论大小难易,都同时发生。”不由我们选择,因此只能直面。好在“事物复原的过程是赏心悦目的,”“当我们的心情恶劣到以为世界末日来临,那种状况却一点点地发生变化,尽管并非有什么好事发生,我们却从中感到某种伟大的力量,突然觉得食物津津有味,或蓦然惊觉不再难以入眠,仔细想想真是不可思议。痛苦淡淡而去,路程与来时相同。”
  
  末尾,裕志和真加说要再养一条像奥利佛一样的小狗,走出爷爷逝去的浓烈哀伤,摆脱父母邪恶血腥生活带来的阴影伤害,“即便不在一处生活,两人所走的路也是回家的路,两人所在的地方无论哪里都是家”。
  
  阅读,一边共鸣着,一边想像,吉本究竟经历过什么,能用这样淡然脆弱的笔触,描绘出那样深刻的疼痛,和疼痛背后巨大的黑暗与阴霾。无奈想象力终究贫乏,或者因为尊敬这样的文字而放弃了本然的好奇,不再细究。无论是经历过,抑或只是想像出,都因为她的叙述而得到救赎。
  
  不仅仅因为爱情,不仅仅因为亲情,而是因为生命理应被尊重的必然,无论怎样渺小。作为女作家,吉本故事里有爱情,却从不受制于爱情。美食,旅行的意义,风景,大自然的壮阔,各式人间烟火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扭力,与黑暗世界的冷冰绝望对峙,直到压倒。线条清丽的富士山,广阔的海洋,跳跃的海豚,平坦的沙滩,灿烂的阳光,雪白乌东面的清汤,冰爽的桃汁,香浓的咖啡,沁人心脾的啤酒,甚至噩梦惊醒后,因为可以在干爽天气里用玻璃杯喝着洁白的牛奶,都成了人生坚忍的理由。
  
  表面上看,是味觉的诱惑,视觉的贪婪,感觉的留恋,让人在尘世飘荡。而本质上,是强韧的生命力总会在危机边缘用个体能体会到的方式来完成自体的救赎。如果神并没有抛弃的隐喻,那么谁又有权力让你放弃对自己的不离不弃呢?如果因为黑暗和死亡才凸显生命的温暖和珍贵,又为什么要害怕光脚下的影呢?
  
  梦里,总是梦见牙齿一颗颗挣脱,逃离出口腔,总是梦见去世的姥姥姥爷穿着清爽的花布睡衣带着老花镜看报的样子,末了,总是抬头望着我温煦一笑,仿佛在问“你回来了?吃饱了吗?”,泪如雨下后醒来,总是一身冷汗。纯棉的睡衣不会让冷汗停留多久,就像无论怎样握紧他们的手,也不会一梦而去不用醒来。于是明白,生命必须是个过程,就像季节更替,不到凋敝的时刻,没有人会帮你结束。而你能做的,就是在这冷酷无情波涛汹涌的生命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抗击风暴,跃出海面感受阳光,直到消融的时候降临。那个幽冥的世界,你终归是要踏入的,但在那之前,好好活着,不要辜负了那些分别来自阴暗和光明处的守护。这才是吉本想要努力说清的意义吧。


  “众多一个个相似的生命散落各处,按照数量庞大的心思游来游去,进行着形形色色简直没有所谓秩序的活动。”生命,所有的活动只为抚平心中的创伤,只为淡忘曾经经历的痛疼的回忆。
  
  《蜜月旅行》,裕志,一个失去了父亲的人,失去了爷爷的人,失去了妈妈的人;真加,一个失去了最心爱的狗的人。芭娜娜通过她固有的元素讲述了两个孩子的爱情和生命。特定元素有:食物——乌冬面。旅途——出国。死亡——裕志的爷爷。不伦——不到二十岁的夫妻。通灵——裕志的爸爸信仰的邪教及奇怪的梦靥。 裕志因为爷爷的死亡而陷入了靡靡不振的状态,真加为了帮助裕志寻找生命的慰藉,两人出国到真加生母所在的地方旅行,当面对布里斯班的树袋熊、海滩、岛屿、海豚的时候,裕志打开了心结,两人也消除了心中的薄强,最终两人手牵手唱这歌,踏上回家的路途。
  
  平平淡淡的情节,略微带有一点点矫情的成分,却讲述了一个让人羡慕的爱情故事,故事里有爱,有理解,有互助。两个不到二十岁的孩子的爱情中是那般成熟和稳定,不禁让我有流泪的冲动。也许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恋爱中,也很多人在恋爱中抱怨对方的种种不足,很多时候更是掺杂着物质去判断对方。两者的相比较,虽然没有谁对谁错,但是似乎冥冥之中,心里的天平会倾向于前者。两个人之间的爱情也许不一定要有高楼大厦,但一地要有山川河海。有山川河海的爱情,时刻可以享受大自然带给双方的慰藉,享受花草树木带来的浪漫。然而只有高楼大厦的爱情将会被迫关闭在一个房子里等待血液被蒸干。
  
  突然有一种憧憬,憧憬所有的爱情都可以如此平平淡淡,平平淡淡相爱,平平淡淡死亡。正如裕志和真加一样,虽然开始彼此没有很多的了解,但是最起码知道在对方需要慰藉的时候,给予最大的安慰。也许有人会说:不了解或者没有更多的交流怎么可能知道对方需要什么呢?其实爱的力量就是在于此,在于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就知道对方需要什么,知道对方想要什么!往往因为太多的沟通而在一起的爱情,最终都会因为话题少了而结束。
  
  严格来说《蜜月旅行》不是爱情小说,虽然文章通篇是描述了裕志和真加的爱情,但是芭娜娜更多的是想表达“生命是一个疗伤的过程”。所以爱情不会是生命的全部,只有爱情的生命是悲哀的,生命只会因为爱情而更加美丽。所以裕志和真加的真爱中从来都是没有强调两者怎么相爱,也没有怎么描述两者怎么暧昧。更多的是描述了双方怎么在对方心灵受伤的时候,怎样彼此给予慰藉。尤其在第二次蜜月旅行中,真加给予裕志的安慰、理解、鼓励是那样的让人感动。
  
  生命的魅力不在于一出生就知道自己怎么走向死亡,而在于不断受伤,不断疗伤。在受伤和疗伤的过程中寻找一个人,一起受伤,一起疗伤。最后将彼此的血液交融在一起流向大自然生命之河。
  


  能说一个标题党的最大好处就是一言以蔽之么?
  
  淘书会上发现吉本的书,意外的同时充满了无限的欣喜。
  
  用一句话来说,这是一本充满治愈系的书。
  
  用一段话来说,吉本书里面涉及到了灵异、心理、臆想且很深入的阐述你会感觉到看似脆弱的生命交接关系内含丰富的感知元素。爱情从来就不是吉本所有书里面的唯一调味料,《厨房》也好,《阿根廷婆婆》也好,《哀愁的预感》更是,吉本里面借用真加对裕和的话表明,我们并不能用司空见惯的方式来支配和控制自己,面对死亡,面对平凡普通相对来说的那些黑暗堪称奇迹的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逐渐成长的同时学会了与其抗衡。故事到结尾才说真相,给人的冲击力是强的,同时是顺其自然的,面对第一次去日本富士山的逃避旅行,应该更喜欢第二次去布里斯班的顿悟吧,结尾句句都深入人心,面对如大海一般宽广而又隐藏无数的汹涌的人生,人类如蝼蚁一般沉浮之间,出现,消失,这种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无尽的美。
  
  书的最后,有3篇书评以光与影为切入点分析,虽然很老套,但是能看出每一个人在读完这本书的时候,都能为一个如此顺其自然的结局而满意。也许当你们也成为新婚夫妇的时候,也会明白这一切。


  “简直就像理所当然似的总在一起,像傻瓜一样地开心”
  咬着面包听到这句话,突然就有点哽咽,后来吃不下去,扔进垃圾桶,喝掉最后一口咖啡,我想我要振作一点。
  “然后,就像被无法挽回的’如果’纠缠住了”
  
  真加,总是站在阴影里,时间久了连阳光什么样子都不记得。治愈这回事,是你陪我一起站在阴影里,还是努力把我拖到阳光下更好呢?
  你看到的我也许就是这样吧。样子很逊,摇摆不定,不知道要做什么。即使逞强也改变不了任何东西,我还是很逊的样子。
  
  可是裕志,即使这样,我也无法死心。
  还有更多的力量么,想要治愈你。哪怕陪伴是最初级的治愈,可生命不就是一个疗伤的过程么?你应该也不懂得,我只能陪着陪着,一次也好,十次也好,一百次也好。
  
  “来我怀里哭吧,一百次,一百次也可以!”
  
  所以,裕志,是你的话,就没有问题。


  
  我总是牢牢记着一句话:
  年纪相同的两个人,
  一个放学回家推开门问“今天吃什么”,
  一个面对一屋子的空旷和冷寂,转过身把鞋提在手里。
  
  香蕉小姐,这个黑暗系的故事,该怎么去治愈?
  
  有时候觉得,帮别人疗伤是件太艰巨的事情。
  伤口赫赫摆在眼前,却不知道自己拥有怎样杀伤力或者治愈力的工具。
  是应该把你带到阳光里来,还是我走到阴影里去?
  或者我只是安静地听你讲话。
  你蹲在地上哭的话,我拿着纸巾蹲在你身边。
  陪伴是治愈的最初级。
  
  真加选择了搬进裕志的那一小片阴影里。
  小心翼翼地煮了一锅又一锅乌冬。
  小心翼翼地和他踏上蜜月旅行。
  “即使不在一处生活,两人所走的路也是回家的路,两人所在的地方无论哪里都是家。”
  期待细水长流是好的。
  
  我很喜欢真加的妈妈最后告白的那一段。
  
  何时才能充满底气地说:来我怀里哭吧!一百次!一百次!
  真加的话,一定可以的。


  如题。
  唉。
  真的不太懂裕志和真加的处境。一切看似特别的安静。但一个的父母去到国外参加恐怖的宗教组织,最后还惨死国外,另一个母亲远嫁澳大利亚,却又十分爱她的让她以为继母就是亲生母亲的家庭环境。
  真加说,大多数人活的都太努力了,却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么?额,大家别看我写的啊,简直都是废话啊。
  我老是想,如果真加后来真的搬到了裕志的房子,可以增添很多家具啊鲜花啊什么的,然后继续过安静的日子,上什么大学啊还。这不老把自己当真加了,所以还是不评价了。


  吉本芭娜娜的《蜜月旅行》是我相当喜欢的一个小说。这两天又把它拿出来,重新看了一遍。不知道为什么,每一次看这本书,都会让人有点想恋爱的冲动。那种恋人之间看似平常的相处,却散发着纯真清甜的味道,很吸引人。吉本小说的基调清新淡定,情节也寡淡,没什么大的起起落落。不过,会让人意犹未尽。
  
  《蜜月旅行》的故事内核其实挺灰暗的。一个生活在阴影里的人,要怎么走出来,获得重生来继续面对这个世界,融入生活里呢?这是本书想要说的。吉本给了我们两个答案:爱和旅行。关于爱,无需多讲,这种力量如同空气,是必须的,也是一个前提。我想说的是旅行。在书中真加和裕志有过两次的旅行。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真加通过对裕志的观察,发现他的细微变化,以及真加自己在旅行中的感受。这么从未有过的体会让她对人生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也更认真的看待生命与生活。这也让我想起了陈绮贞的那首《旅行的意义》,尽管它和歌曲里讲的不是同一件事情。但是,关于旅行的意义应该都是一样的。很多人喜欢旅行,想来那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一次浪漫逃亡,而且是对自身心灵和情绪进行的排毒和调节。就好像接受一次洗礼。不管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是获得新生,重新出发。我想,这都算是旅行的意义吧。
  


  我不止一次地羡慕那些在最纯洁的童年里,可以拥有另一个分享童稚思想的人。因为我没有。在我一遍遍的单曲循环张悬的《喜欢》时,伴随着那句极尽淋漓直白的“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在所有不被想起的快乐里,我最喜欢你。”突然就觉得这是属于“两小无猜”的歌。或许之前从未有过如此的感慨,总之那时认定了这是唱给青春期以前,感情状态还懵懂害羞的那个时期的歌。那个陪伴你童年最好的时光的耳语。
  
  
  实际上你不觉得这种最原先的男女关系是很可贵的吗?是十分值得人们向往的。在那个性别模糊与生理发育不明确的年代里,他们说“喜欢”就一定是喜欢的,其余就是“不喜欢”。小孩子又不会骗人。在他们的世界里,虽然没有善恶美丑明确的划分。但是喜欢一个人,是会很轻易就表达出来的。所以我很喜欢那个时期。没有束缚,没有禁锢,没有道德纲常伦理等等一切繁琐的思维限制。我喜欢你,就是喜欢。就算那时候我们还不会说爱。更不可能懂得什么是爱。
  
  童年幸福的人长大了大都有一颗美好的心。他们更容易被这个世界蒙蔽,好一点说就是少有黑暗面。虽然总感觉有种长不大的感觉。但是如果把这世界幻想成另一番摸样,也是很幸福的。所谓,世界在你眼中所呈现的样子源自你的心。“心有所值”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关于童年的书也不是没有读过。早在《挪威的森林》(以下简称《挪》。)里,我就一直在思考男女关系中最为特殊和珍贵的一种。虽然这本书并不是讲我所想的事情,但是时隔多年,如今想起来的人物,留给我最深印象的竟然是作为次要人物出现的直子和木月。
  
  在这本吉本芭娜娜的小说里,这种“两小无猜式的”关系再一次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当以第一人称开始叙述的真加与喜欢和动物交流的裕志为这个故事的主轴再次出现时。这种微妙的关系又再一次的跃于纸上。
  
  与《挪》里面如出一辙的是。真加和裕志连同直子和木月在很小的时候就对彼此的身体好奇并作出回应。所以《蜜月旅行》里面可以非常轻描淡写的写出一句:要做爱吗?与之后作出解释的她与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尝试做爱,并且之于对方有过身体上的亲密接触。
  在这一点上,《挪》里面就有着异常残酷的状态。即是:木月与直子在精神上爱的很深,但是每每到需要欲望的发泄时,就又找不到技巧。村上是用“彼此很干”来委婉的说出的。
  
  由此,我不经怀疑这种最纯粹的男女关系是否会对成年后的感情乃至性造成一种偏颇的影响?不是因为彼此的陌生。陌生反而会增加某种吸引的成分。那么,太过熟悉是否会阻碍身体对欲望的需索?因为就像你自己,你对自己的身体太过熟悉以至于不需要再进行探索。当然越是隐秘越是好奇。总有一种穿越灵魂的神秘指引你的前行。
  相反,越是亲密,越是熟悉到深入脊髓。就越是索然无味。纵使你拥有他生活所有细节性的变化,他的一切也早已是你必然知道的。但是在《蜜》里面,真加却和裕志在“性”的方面没有丝毫不妥。这又让我想到另一部法国片子,就叫《两小无猜》。
  所以在这里面因为于连的母亲过世苏菲就这么陪伴他一直到他们长大。但是他们依然相爱,并且有性冲动。
  
  所以你看,这也不是绝对的。
  
  
  这种爱真是了不起的。
  《挪》和《蜜》还有一点极其相似。就是因为他们都是日本国最普通的一对男女恋人。虽然在那个过度开放的国家里,性自由在很小的年龄得到允许。所以你看这两个故事其实是一样的。直子是因为木月的死才与之分开。而之后一直活在处于游离不定的状态下。她无法从那种与生俱来的习惯中脱离出来。她深陷一种自我设限的孤独中。就算遇到“万人迷”渡边君并且短暂的与他发生了情感上的纠葛,依然未曾从年少的爱人阴影中脱离。最终死于抑郁。现在这么想想,好像,直子这样的女人出现就是为了要验证女人生命力至死不渝的本性。或者是那种飞蛾扑火,视死如归的坚定。也是说得通的。
  
  
  而我想真加对裕志的喜爱最初像书里所写的那样。是一种“怜悯”之爱。但我觉得最终的发展确是一种生活与脾气秉性上的不离不弃。相互依赖并非建立在性默契的配合程度上,而是多些时日的陪伴和磨合,把所有对方的尖锐棱角都磨成光滑平坦的时光。
  一对相知相守并相爱的恋人令人羡慕又令人恐慌。太过稀疏平常的对话俨然一副日常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惨淡。更不要说那种日复一日,永久轮回,周而复始的夫妻生活了。
  
  《挪》是以男性视角,直子只是发生在渡边生命里的小插曲,不称为奇。若不是因为木月,直子不会和渡边有联系。
  《蜜》是吉本芭娜娜的代表作。少女真加其实十分尊重裕志。虽然她对他的一切好奇,但是她会小心的收拾起这种危险的心思。好好的照顾抚慰他。等待有天时机成熟,再听他从头讲起。
  所以,这世上没有人完全知道一个人的所有,包括他的想法,逻辑,举动,措施,以及对待突如其来的措手不急。话又说回来,真要是那样,也就不存在当产生“共鸣”时的欣喜了。
  
  
  这故事里的主人公都还是太年轻。等到他们老了,或许会抱怨那时候珍贵却又枯燥。
  最后看看身边的人,还是温暖。至多会叹一口气。
  
  
  
  
  有人说过,当恋爱渐渐变得熟稔,变得像每天必须要见到的那么一个人时,恋人就变成了亲人。更多的是一种亲情意义上的互助,而没了火花。不过这样也好,而今依然有着这样花开不败的信念,并会为了依旧朝夕盛开而欣喜的精神所感动执着。
  
  
  以前,我们憧憬着一见钟情式的爱情,那都是被三流偶像剧时代带坏的情愫。现在,如果还来得及,就谈一场知己知彼的恋爱。让你知道我有多么喜欢你。
  两小无猜最好。知己知彼,至死不渝。


  最初喜欢上粉红色的封面及上面可爱的卡通画;
  看完以后知道他们都有名字及一个故事;
  锅起面、裕志、山茶花、奥利弗、真加、南十字星、海豚、房子;
  他们每一个都是生命中生动的过往;
  这些小小的,逗人发笑的小插曲就是构成我们人生的细胞;
  如果非要说是一个爱情小说的话;
  那么我说,爱如雏菊。


  吉本芭娜娜在封页说“生命是一个疗伤的过程”。刚刚拿到这本书,很自然地以为是描写新婚夫妇甜蜜浪漫的蜜月之旅,细细读来,知道爱情也可以不那么一见钟情或者激情。它可以是自然而然的,没有太多的考虑,“我们结婚吧”然后就结,真加甚至没有考虑过到底爱不爱裕志,但慢慢地,生活在继续,点点滴滴的细节让真加才理解到找自然而然的爱。相比真加,裕志算是个不幸的小孩,父母很早就离开了自己,当自己长大后又不得不接受父母加入邪教残忍无比的事实,小小年纪却要面对如此冷酷的现实。是真加、爷爷、真加的父母,当然还有旅行,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重拾生活勇气,愿意以阳光的一面继续走下去。生活,都不易,逃避是没用的,只能直面,考验的是个人的心理而已。旅行,意义何止于见闻的增长!


  封底上写着吉本芭娜娜的一句话,“生命是一个疗伤的过程。”光这句话,就可以概括本书的主要内容,同时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迷她。一对青梅竹马的夫妻,因为男方外公的离世,开始了第二次的蜜月旅行,或者说是一场疗伤之旅……
  
  2005年4月版,一百二十页,薄薄一本,十块钱。最后的书评,写得真好,一看竟是袁筱一,忍不住会心一笑……
  
  100801晚外公家


  “生命是一个疗伤的过程。”—— 吉本芭娜娜
  
  
  我该怎么形容这两位可爱的年轻人呢。
  
  真加,在我心目中已成了最最可爱的女孩;或许是因为,只有她,愿意永远呆在裕志的身边。
  
  裕志,在我脑海里已成为些许瘦削、懦弱、绝对非健康的男人;可他的敏感、羞涩,让我在现实的苦痛中看得见这男孩宽广清澈的未来。
  
  
  真加哭了。她梦见裕志会死。
  
  对了,裕志他的古怪身世和假设没有真加的一辈子的寂寞,真加她都会去理解,真加都要去阻止;因为她的幸福太过刺眼,让她不得不违心地必须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感受裕志的不安、矛盾及痛苦。而我,喜欢看着真加努力的样子——只为裕志一个人努力不懈的样子。
  
  
  真加会救出他的。
  
  因为是心里爱着的人,所以大家总害怕一点点的碰触会裂开大大的伤口,再也不愈合起来;但保持原状的话,无论是生活,还是追求幸福的征途,都将无法前进。
  
  
  请别低估了人类复原的能力。
  
  只要我们在一起。
  
  
  去看看海,手拉着手;那些伤害下的一些依赖,还有温暖,请一定不要忘记——
  
  没关系,只要我们在一起。
  
  没关系。还可以前进。
  
  
  
  我喜欢的他们两个,在幽暗的屋子里,从忧郁的傍晚到深深的夜里,不停地吃着烫乎乎的锅起面。真加为裕志做的,连愁苦也掩盖住的锅起面。好安心,好安心的。
  
  
  时光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f797ac010009rt.html


  两个家庭,女主角家庭和谐,温馨,平淡。
  男主角家庭,父母离去,与爷爷相依为命,爷爷却也不幸去世。
  
  男主角陷入悲伤,女主角陪在身边,也渐渐被男主角悲伤的情绪所影响,恋情出现危机。
  
  旅行,最后男女主角重新理解人生,对生命又充满了热情,两人之间的爱情也渐渐加浓。
  
  十分简单的爱情故事。但却是能让人看人深受感动。
  
  简简单单的文字,没有情节的起伏,一贯到底!


  女主角的视角讲述的整个故事散发着有些慵懒的淡淡的日本气息,反倒让人可以轻松的通过两人的旅行看清自己的内心。那些恐惧以及无法言说的秘密在一步一步靠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变得明朗和透明。爱意也渐渐显现出来。
  
  文章里很多忍不住要摘抄下来的句子,有的很美,有的很深刻。
  “人类的心把形形色色的风景纳入其中,同时又像傍晚的大海一样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人类的心总之是棒极了。”也许,生命的意义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繁复,所谓生命力的东西也是一直蕴含在我们的血液中的。在能够感受到自我存在的空间内,或痛苦或喜乐,都要一直前行。
  
  伤口总会抚平。
  如同面对着广阔无垠的大海,心事如被吸走一般。人瞬间就轻松了。
  “即使不在一处生活,两人所走的路也是回家的路,两人所在的地方无论哪里都是家。”相信爱,相信生命自有的力量,然后乐观向上的生活。我希望,自己也能愈加变成一个美好的人。


  “常常地,通过回忆起某件事,感受到远比当时所感受的更为强烈的快乐,你才能明白那个人的重要性。” 作者很敏感,文字很优美。如一缕阳光,驱走了生命之中的软弱和残忍。


   知道吉本芭娜娜,是看了邦妮的日志。我知道这是一种危险,因为喜欢一个人的文字,而去看她推荐的书,影等一些作品,而逐渐会失去自己的声音。
  
   因为先入为主的缘故。
  
   扯远了。
  
   《蜜月旅行》,乍看上去,多像一个甜蜜温馨的爱情小故事,若是按照一般俗套的情节,该是一对恋人相恋,结伴出去旅行,然后在旅途中发生的一系列的或有趣,或惊险,或刺激的故事,瞧我这脑袋,想出来的情节是多么狗血呀!若是这样,我想她也没有任何值得被推荐的理由。
  
   很出乎我的意料。情节很简单,简单到你可以忽略不计。在阅读中,我一直想起川端康成,一直想起村上春树,一直想起青山七惠,我总隐约觉得他们在日本文化里的一脉相承,虽然风格迥异,却仍旧似乎有一种淡淡的气息似贯穿数百年的精髓,散发在每个人的书里,久久萦绕。这就是淡到极致,隐忍到似不见。虽然总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但作者却总是以一种抽离的状态在俯瞰着发生的一切。一切似乎都是顺其自然,一切又似乎无关紧要,却总是在你觉得好像都是云淡风轻的时候,却重重地像钟鸣一般在你心里久久地回响,一声又一声,沉闷至极。
  
   真加和裕志,他们从小青梅竹马,看似亲密无间,却又像真加所说的"他不像其他男孩子一样对他们喜欢的女孩费尽思量的那种充满异常强烈美感的爱,他的爱,宛若开放在空壳里的一株小小的雏菊。”就是这淡淡的爱,盛开在他们如此年经的生命里,乍看上去,觉得是如此不可思议,他们似乎是已经携手走过数十年的老人,而非正当风华正茂的青年。而合上书想来,这或许也是一种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们的爱情就显得与众不同,未必轰轰烈烈才是爱,平平淡淡才是真。平淡的真才让他们在习惯对方的一切之后,又重新发现,探索这个人的另一面,才让他们逐渐,深深地接近对方的心。
  
   相爱的人并不是要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快乐与人分享,显得很容易,而在你伤心哭泣的时候,你能让谁看到你的眼泪,借他的肩膀让你依靠?
  
   唯在此刻,真加慢慢地帮裕志从伤痛中走出来,他们的内心也在一起经历的波涛汹涌,那曾经覆盖在他们心头的沉痛的死亡气息,在他们的旅行中,在他们的相互扶持中,在他们路过的风景中,他们逐渐顿悟,逐渐长大。
  
   看上去,表面是平静的。就像我们轻易地将这薄薄的一本书读完一样。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它没有生离死别的惨痛,它没有撕心裂肺的哭泣,但就是这样的平静,似乎又在提醒着我们,它的真实。似乎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谁,谁,谁的故事一样,似乎又在说着,自己的经历,除了身处漩涡中心的自己,能感到的疼痛之外,其他一切都是假的,我们似乎是在平静地度过在世的每一天,而猛然回头,却发现,许多事情,已经在生命的刻度上重重地留下了痕迹。
  
   那是真实的力量。


  看《小团圆》看到烦,于是改看买来已久的《蜜月旅行》。
  书名倒是很甜蜜很小女人,内容却不是那么腻腻歪歪。吉本芭娜娜一如既往地用平静的语调描述人生的创伤。
  院子,大海,夏天,海豚,沙滩……你以为生活暗淡无光,糟糕透顶,大自然的美好却一直在静静地散发着温暖的力量,不曾改变。
  看完这本书,近日因困顿想要放松的心情更加明显。心底有一个声音不停地在呼唤:去海边吧,去泡泡温泉吧!
  当然,更重要的是和谁一起去。
  有的时候,自己一个人似乎更容易挣脱心魔。而面对最亲近的人,反而不知该如何帮助他从郁结中跳脱出来。“给他他所想要的,而不是自己想给的。这不太容易做到。因为我们常常只顾着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判断这个世界。
  就好象真加和裕志看到海豚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嬉戏时,他们一开始是怜悯海豚生活的环境如此险恶,最后才转为理解。海豚选择了大海,必然是因为在海水里他们生活得更加舒适。人类也一样。我们所做出的选择,一定有自己的道理。我们所选择的生活,一定有其美妙之处。否则,为什么要选择?
  真加生母的一段自白让我感动不已。她默默地站在自己的屋子外面,看着自己的丈夫和另一个女人一起做饭的温馨场景,当即预见了他们的未来。她不挣扎,不怨恨,虽然也做了件傻事,但内心正面的力量最终驱散了阴霾。在穷途末路的时候选择返回,寻找另一条新生之路,这是对自己负责任的人生态度。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疗伤的过程,伤口总会痊愈,时间长短的问题而已。
  


  这是我看的吉本芭娜娜的第二本小说,
  她的文字,给人的温暖,是细微的,但却是无处不在的。
  
  这种温暖,
  有时来自一块小小的风景,
  有时来自一株小小的植物,
  有时来自一望无际的大海,
  有时来自某个温顺的小动物,
  有时来自执子之手的爱情,
  而更多的时候,是来自于一碗热气腾腾的乌冬或是其他什么平实却美味的食物。
  
  所以,满心欢喜地看着她的文字,
  尽管她讲的每个故事都有点怪异或者忧伤,
  但我依然期待吉本小说里面的一切温暖,
  尤其是她认真描写厨房里的点点滴滴时。
  
  裕志的爷爷去世以后,
  他就一直沉默寡言地默默整理爷爷留下的遗物,
  真加不知道如何照料他才好,但是就在这个时候,
  裕志却说,
  “锅起面还是可以吃的。姜末要多放些,要辣。汤要赞岐风味的,甜的。”
  
  她就是这样,会让人觉得,
  人世间的所有悲伤都可以用美食来治疗,
  食物有一种使人“吃而后生”力量。
  
  小说的最后还是那像小学生作文当中升华的部分,
  朴素却力量十足,
  当这对年轻的夫妇走出死亡的阴影,
  他们在他乡,一起手牵手,
  “即使不在一处生活,两人所走的路也是回家的路,两人所在的地方无论哪里都是家。”
  
  
  好看的故事,细腻的文字,
  我想我会买完她所有的作品。
  


   冰冻
  
   裕志,他沉默寡言,皮肤白皙,身材瘦小,柔弱的像个女孩,背离了人们心中美男的形象,所以很多人讨厌他。
   他和爷爷相依为命,父母的离异,让他早熟,经常帮助家里做事,对待狗的态度也比一般人有耐心,不厌其烦的交流,心地美好,活得细致。
   爷爷去世,气氛变得消沉萎顿。
   樱花季节,狗也去世了。行道树樱花,花瓣织就粉色的地毯,点缀了一路。
   房间如墓地一般死气沉沉,冰箱空空如也,家里弥漫着无尽的,深深的孤独的颜色,是萧索的,冷寂的。
   裕志的悲痛和深沉,可以活活将人冻僵。与真加,两个人就这么成默寡言的坐着,他的爱是存在的,但是可怜的宛若开在空壳里一只小小的雏菊。
  
   解冻
  
   食物,让裕志汲取营养,鲜活的能量。
   焚烧掉各种恐怖的杂物,掩埋了逝去的物什,让其回归泥土。
   出去旅行。假若不看看美景,郁结的情绪就像泡菜那样越腌味越浓直至凝成一团。
   穿睡袍,泡温泉,看星星……富士山,看上去像一座会呼吸的活物,美丽的形体勾出长长的线条,爽利流畅,直至山麓。
   突如其来决定结婚,为改变现状,这次出行意外变成了蜜月旅行。
  
   昨晚慢悠悠的读吉本芭娜娜的《蜜月旅行》,静如雏菊,猫已经呼噜噜了。花团锦簇的白瓣黄蕊雏菊,正悄然生息的在我右边的花瓶里。我把书分为两部分:冰冻,解冻。读她的书你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会出现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只是感觉自己躺在沙堆里,慢慢陷下去,异常沉静。
   吉本的故事关乎生死和黑暗,巨大的悲痛中又细细入微的描述着温暖的场景,可能是启明星,可能是晨曦,可能是乌冬面,可能事故温驯的动物。这些故事是光与影的结合。
  


   如果昨晚没有什么事情发生,那我会怎么写这个东西呢?
   可,昨晚就是有事发生了,所以我就不知道怎么写这个东西了。
  
   将QQ的签名改为——尽头,迷乱而不舍。
   十年,走了十年。
  
   第一本吉本的书,我喜欢这样的文字,就象我喜欢村上的孤独一样,我迷上了吉本的忧愁。
  
   对不起,我没有疗伤的感觉,却分明体味受伤的痛,切肤,不愈。


  我的“吉本バナナ世界”启蒙者是一个韩国女孩儿,
  与我同是魔羯座。
  
  大学二年级生日那天,
  她送给我这本书。
  
  那时疯狂学习语言的我对于汉语文字已经滋长了厚厚的顿感力。
  薄薄的一本书,一气呵成的看完。
  
  只是对里面邪教描写印象深刻,
  因为当时正好看到NHK里播奥姆真理教。
  看到主人公琐碎的生活片断和淡淡哀愁的时候,
  无从感触。
  
  人们说,
  吉本バナナ的文字是能治愈伤口的。。。
  希望跳过译本看到原版,
  或许,
  《蜜月旅行》也可以为我疗伤止痛。
  
  那个冬天,
  19岁生日。
  
  穿着大红的可爱系风衣,
  与哥哥约会在韩国烤肉店。
  
  


  在当当上买的二本吉本芭拉拉的书《蜜月旅行》和《白河夜船》都很便宜,每本六块八,薄薄的书,读起来质感很重,那个世界里,总有一个虚弱得快瞧不见影子的人,但他一定会想尽办法逃脱出来,是淡的情绪,也没有所谓大情节转折点这些东西,人在自然界里成长统一了,要一直向前走。
  书的封页上写着,生命是一个疗伤的过程。
  她的人物常常要直接与自己内心里的黑暗面正对,是正对,不是隐隐察觉或者侧视,是面对面。我最欣赏这一点,一个态度上的差别导致的结果会完全的不一样,她并不管黑暗来自哪里,也不究其具体模样,不夸张它不煸情它,只是这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就好像你要呼吸一样自然。此时想到,羊羊的签名有意思: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垃圾。
  那是不是人只要活着就会有黑暗的一面,你的态度不同,大概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吧。
  
  


  没有看过吉本布娜娜的其他作品,之前甚至不知道有这样一位作者。
  
  买书的时候以为是流行绘本,在网站上扫了扫介绍就下了单。拿到书的时候甚至有些失望,图案和色彩搭配不够考究的封面和装桢让我觉得这是一本消费感十足的没营养读物。开始读,印象却完全不同。
  
  《蜜月旅行》的翻译文字前后风格并不十分相符,前两个章节甚至有些老气,我想因为作者是六十年代的人吧,六十年代的人还在写青春读物就会显得老气吧,第三章开始后却不同了。
  
  小说写得很细腻,但不矫情,这来自于女主角真加的态度:保持着敏锐的感知力,却并不把生活、感情太当回事。真加异于常人的十分踏实、毫不焦虑。她从不担心会失去裕志,当然也不会担心会失去家人,其实既是失去了也能平静地对待。因为她年轻,还因为她是个生长于幸福家庭的姑娘吧。其实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幸福家庭,比如她的母亲远在澳洲,父亲和继母的新家庭似乎是婚外情的成果,等等。好的是,无论是女主角还是作者都对此平淡视之,小说中的叙述情绪,就是开篇处的“真加的院子”,自然平和、天高云淡地任时间划过。父母经过的时候随意地看看悠闲的女孩,裕志翻过篱笆(应该很矮吧),走到真加身边坐下。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因为有了这种自然而然,裕志生命中那些阴暗的身世、邪教背景才不会那么触目惊心地惊吓读者,真加也才能够成为裕志的伤药,故事结尾处两人也才能平淡地叙说着将来的计划:回到家、再养一只狗、一起在那个房子里生活下去。
  也因为这种自然而然,《蜜月旅行》才会清澈透明。
  印象很深的是狗狗奥利弗自然死亡的那段文字:最后一次散步的黄昏,有着预兆但无人察觉的自然死亡。在吉本笔下,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


治愈这回事,是你陪我一起站在阴影里,还是努力把我拖到阳光下更好呢?
想起不谙世事的小时候,也曾说过这样无知的话


陪伴是最初级的治愈吧,可能够陪伴的话总是好的


有伤的是自己,别人其实根本不需要你治愈


看看书再说吧~


哈哈哈写得好吧 哈哈哈十块钱好吧 哈哈哈这书真是好吧


真实的力量就是用淡淡的话语化下生命的刻度。 喜欢日本的文学和影片,其精髓就是有种淡淡的感伤,仿佛感叹生命的无常。


看了你的评论好想马上买这本书哦 你的文字也是淡淡的 很优美~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