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见闻札记

[美] 华盛顿·欧文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

[美] 华盛顿·欧文  

页数:

254  

译者:

高健  

Tag标签:

无  

前言

译者序——一篇可在三分钟读毕的短序 这是一本绝妙的书,但书名一般。为了使好的内容不致受名字的影响,这里有必要为它讲几句。 这本书的好处如果只用一句话来表达,那便是——这本书是美国文学中至今仍最为人珍爱的溢目瑰宝之一。 这是作者的成名作、代表作与传世作,也是美国与世界文学的经典作品。正是凭藉着这卷书,美国文学才第一次有了可以在欧洲拿得出手的东西,作者的文才也才有机会被那里的人真正承认。 被那里的什么人承认呢? 被司各特;被拜伦;被狄更斯;被萨克雷;还被许许多多…… 司各特说,这书美极,见了就会爱上。 拜伦说,这书一见令他倾倒,因而能将全书熟读成诵。 狄更斯说,这是他每晚上楼睡觉前腋下必夹的书,它写得太漂亮了。 萨克雷嘛,他也讲过此书绝妙等类似的话。 这部书的了不起还在它问世时的特殊年代和环境。 此书正式出版于1820年。这并不是一个在作品上众芳摇落的寂寥岁月;正相反,它恰逢英德法意诸国在文坛上竞相争荣、才俊并出的鼎盛时期。但它却轰动了欧洲。此其所以为贵。 在这之前,至少是在欧洲,还从没有产生过这么优美的文章;在这之后,也几乎是绝无仅见。 这话不夸大吗?——不,一点也不。 说实在,这本书的确是太精彩了。 这是,作为一部散文集,多少作家一生一世也难得写下的一部佳作,广大读者千回万次也难得一遇的一本好书。 这样的佳作自然首先是时代的反映,因为“美文”这东西,至少在欧洲,仅是较近世的产物。 自然也与作者的人格分不开。作者是个极好的人。他为人忠厚,淳朴谦和,见识宽博,又能同情他人疾苦。此外敦友谊,重感情,喜交游,学殖丰厚和耽爱传奇文物等,也都有助于他的散文成就。他做过高官,但文章中却绝无一字提及,确可谓清高。他作品里的那种飘逸气质或许也正源于此。 本书并非全译(约为原书的1/2强),但最好的篇章可说已尽萃于此。其中《作者自叙》、《瑞波》、《睡谷》、《英国乡村》、《著书之秘》、《惠斯敏斯大寺》等俱为公认名篇,《惠斯敏斯大寺》尤为旷世杰作,其诗情文采,古今罕有。 论及作者的风格,明丽晓畅、委婉绵密与闲适亲切等,似为其主要特色,此外还比较富谐趣和盛彩藻;游记部分尤写得高华清俊。至于各文具体长处,其文前的鉴赏性简介中已多提及,因亦不赘云。 译者

内容概要

华盛顿·欧文(1783—1859)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国文学大师,是第一位赢得国际声誉的美国作家、整个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
欧文的文学才能和成就集中体现在他最重要的代表作本书中,而且本书并未因为岁月的淘洗而失去光彩,成为大家敬而远之的尘封经典,可以说至今仍是美国文学中最为人珍爱的溢目瑰宝之一。这是一部真实与虚构并存,浪漫主义的奇思异想与日常生活的现实描绘并置的作品。在此书中,作者撷取自己在美国及旅欧时所闻所见,所思所想,乃至逸事趣闻,以散文家的雅洁谐趣,小说家的曲折委婉,哲学家的冷静思辨,将之一一述来。
作者以漫画手法勾勒的人物,如一睡二十年的瑞波·凡·温克尔、富于浪漫传奇色彩又谐趣十足的睡谷无头骑士和乡村教师克伦等,都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形象,历久而弥新。
高健先生毕生致力于英语文学尤其是散文的研究和翻译,是国内卓有成就的英美散文选家和翻译家,尤以翻译风格见长,其译作精致周到、隽美考究、纯净圆熟。本书即高健先生具有代表性的翻译佳作之一。

作者简介

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19世纪美国最著名的作家,1783年4月3日出生在纽约一个富商家庭。欧文从少年时代起就喜爱阅读英国作家司各特、拜仑和彭斯等人的作品。欧文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纽约外史》。1820年,欧文的《见闻札记》出版,引起欧洲和美国文学界的重视,这部作品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书籍目录

译者序
作者自叙
海行
瑞波·凡·温克尔
英国乡村
著书之秘
教堂杂感
文学的嬗变
惠斯敏斯大寺
圣诞佳节
驿站马车
圣诞夜
圣诞日
小不列颠
印第安人的性格
约翰牛
村女哀史
睡谷美人
作者生平简介

章节摘录

的确,在陆地上出游时,山形地貌是连成一片的,人物事件也是如此,正唯这样,人生这出伟大戏剧才得以一直搬演下去,而不致令人有太多的背井离乡之感。诚然我们所跋涉的是“一根长长的链条”,我们征途的每一步前进都是这样;但那链条却是首尾相续,接连不断的:只须一环一环倒转回来,我们不愁重返原处;因而感到即使是那最后的一环也会将我们与出发地紧紧绾在一起。但是一个广海却把我们立即割断。它会使我们觉得自己从一种稳定生活的安全之港给解了缆索,从此成了一只前景渺茫的不系之舟。它会在我们与自己的故里之间横插了一道天堑,一种绝非虚幻的真正阻隔——其间涛澜时作,险象环生,这时只感去路遥遥,归程无期。 至少我自己就深有这种感觉。当着故国的一线苍翠像云烟般最终从那海天之际消逝后,那里的整个世界,它的一切事物,都仿佛一本合闭了的巨册那样掩卷不见,于是在重启新的卷帙之前,中间有的是空暇供我悠闲思索。同样,那片现已从我的眼际消失的土地里面便包藏着一切对我的生命最亲切的东西;那里的种种又将经历什么样的兴衰变迁——甚至连我自身又将变化成何等模样,直至我来日再见到它!谁又能讲得出,当一个人踏上浪游的途程之后,他又将被生命的难测漩流驱赶到了何方;或者何年何月他才会又重返故土;或者甚至他命中还有无机会使他能再度见到他的童年环境? 我在上文说过,大洋之上只是一片空旷;这话或许稍需修正。对于一个平时便惯爱大做其白日梦,惯爱沉溺于种种冥思遐想的人来说,海行可供他细细体味的事物实在是太丰富了;其实还不止此,那水下的异象,空中的奇观,实在是所在多有,而这一切都将把一个人的心灵从世间的冗务俗虑中解脱出来。每当波平浪静之时,我自己不是闲倚于船尾围栏,便是攀越至主桅楼顶,俯视着眼下寂静的海面,默思良久,时而凝注着那新从水平线上涌出的朵朵金色浮云,心想那里不知会是什么灵境仙乡,于是把种种想象到的东西也都添加进去——时而又目送着那缓缓而前的潋滟细波,仿佛正席卷着无数银白卷轴,渐渐消逝于远方的极乐滩头。 我常带着一种亦安亦危的有趣感觉,从我那骇人的高处俯瞰着海面上一些怪物的笨拙戏耍:那翻滚于船尾左右的成群的可笑海豚,那不时缓缓将其庞硕身躯浮露洋面的逆戟巨鲸;或者迅疾地(其速如鬼!)穿梭于蔚蓝海波间的凶猛鲨鱼。我的想象还会把我脚下世界里的一切事物,也不管是听说来的还是阅读过的,全都一股脑地召唤到我的面前;那戏嬉遨游于水下幽谷的锦鳞族类;潜踪藏迹于地底深渊的千奇百怪;以及充斥溢满于一切渔夫水手故事里面的那许许多多诓骗人的虚影幻象。 有时候,天际的一张远帆也会引得人大动遐思。这是一件何等有趣的事——这个世界的一个残片正在匆匆前去同那伟大的存在总体再相汇合!这是一项何等值得纪念的伟大发明①,凭藉着它,人类竟能在一定程度上征服了海浪天风,从而将天涯海隅结在一起,将各地福祉宝物加以互换,比如以南国之富而济北地之贫,将知识之光与文明之赐广播人间,并从此而将因大自然之重重阻隔而被弄得天各一方的异地人群得以重新携起手来。 一天我们看到一件辨不清形状的东西在远处漂浮。在海上,任何能打破一下周围的单调的事物都会引起注意。细看发现为船的一根桅杆,那条船肯定早已不在了;桅杆上尚有手帕之类的东西,想为水手将其躯体系于杆上时所用,以免为浪卷走。至于那船的名字已无物足以说明。船的这个残片显然已在海上漂流了数月之久;它的上面已附满贝壳,长长的藻类也在杆边向它嘲笑。但是它的船员们又在哪里?他们的一场搏斗早已成为过去——他们已经在风浪的呼啸中沉了下去——他们的白骨已在深海的岩洞里变得更白。寂静与无闻,正像水波那样,已将他们永远埋封水下,谁也再不清楚他们的可怕结局。试想又有多少长吁短叹消失在那船的后面!多少遍祈祷出现在那家中荒凉的炉边!那主妇、那妻子、那妈妈,又是多少回地翻索遍了那些每日新闻,以便寻找到一条关于那个海上漂泊者的半点消息!可是期待又是如何地变成焦虑——焦虑变成恐惧——恐惧变成绝望!唉,再没有一件东西可以返回到亲人那里可以稍供他们追忆。唯一的一桩真实的情况便是,那条船自出海之后就再没听到它的消息! 船的这片残骸,正像往常那样,勾出了不少悲惨的故事。这种情形遇上夜晚就更会是如此。这些日的天气,虽然一直很好,此刻却出现陡变,乌云滚滚,阴森可怖,大有暴风雨将至之势,尽管刚才还是平静的夏日景色,这种情形却会是说来就来。当我们都守着一盏荧荧如豆的灯光(这灯光反使周围更加昏暗)围坐在舱中时,这工夫每个人都有讲不完的沉船海难事件。船长讲的一段简短经历留给我的印象最深。 P10-12


编辑推荐

《见闻札记》是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的代表作。作者以旅欧生涯的所见所闻,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浪漫主义奇想和日常生活场景的真实描写、幽默和抒情结合在一起。书中不少篇章富有传奇色彩,情真意切,动人心魄,给人启迪。欧文的语言十分典雅细腻,每篇文章开头之前多引一小诗,暗示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文中大量应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令全书文采飞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见闻札记 PDF格式下载



一直喜欢华盛顿.欧文的散文,但在书店始终没找到满意的译作,这次冲着高健买了此译本,果然文笔之美、之流畅,译者和作者真是佳偶天成。


是美国文学的奠基之一,才能集中此书中


精装的全本就好了,喜欢高健先生的译笔,隽永典雅,活泼诙谐。值得反复阅读和珍藏。


这本书应该算是高健译作的巅峰吧。


上海译文的书买了不少,都好不错,孩子很喜欢这个系列的书,学习之余看看,他觉得很有收获!


这个译本相对比之下还是不错的了,虽然言语有些古风,有些词汇不够白话,但是整体来说还是几个译本里面最适合收藏阅读的。


书的质量很好,和我在书店看到的一样。


很好很实用,有很大帮助


就是不是平装的。。。


好书,适合安静得看


此书是华盛顿・欧文的代表作,也是学习美国文学必读的著作之一吧!因为一直很想去欧洲旅行,也有意多了解一些英伦风情,所以买了这本书。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很清新,也很简约。阅读后不难看出,这本书的译者中文功底很深厚,非常具有文学色彩,语言优美精致,遣词造句都是很精心的,文中的页下注释也不错,简单的介绍了一些背景知识。书中还附赠一枚书签,图案与封面中间的那幅画是一样的,也很精巧。总的说来,这本《见闻札记》是不错的。


翻译的过于古文化,完全没有看外文书的感觉,就像回到了中学语文学文言文的课堂,读的很不享受


作为知名翻译家,高健先生自然是渊博的,但其译本颇多生辟的用词和生涩的搭配,读之仿佛是一场与文字的斗争。简单举一例,一处译文有“正唯这样”一词,常见的用法是“正唯如此”或“正因为这样”,译文中如此这般的用法实在是太多了。作为译者,恐怕不宜过多突出个人的风格。刘荣跃先生的译文也是半文半白,虽然作者要算是古人,用些文言无可厚非,可还是要顺畅吧。而伍厚凯的译文则很啰嗦。还是雨宁、万紫译的华盛顿好。


翻译挺好的。有机会想看原文


首先本书不是全译本,要买全译请看别的,其次本书装帧还算不错,最后翻译也还行。


此书为我以后批评该书译者而买。


封皮软软的白白的,还行


排版很舒服还有注释,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书感觉翻译可靠书里面有个长方形纸条装的书签


  很久以前久以前久以前,看到一本文化随笔类的书,当时被震得目瞪口呆,原来游记可以这样在史料、个人经历和景色本身间纵横穿越。那时我是个呆子,全忘了古人那寥寥几百字便能百世传诵的山水清音——它们在课本里被挤扁熏坏得太久了。后来那书红透大江南北,可见呆子不少。再后来作者的伪善面貌渐渐浮出水面,虽不至于直接以人废文,但对此类文字兴趣大减,总感觉后来者拣拾其牙慧,索然无味。
  某日忽然看到《见闻札记》的作者自述,当场释然。却原来二百年前已经有这么一个家伙把游记的标准重新定义过,他的狂妄、不流俗和骈句连篇一定受到过众多非议,可他用文字的流传证明了游记的生命正在于这些东西,即使影像技术发达如今我们也不想只看到与那些壮绝景色相配的形容文字,就像他自己说的,书里最好“只有些村舍,风景和不知名的废墟痕迹,完全忽略了圣彼得大教堂、古罗马圆形大剧场、特尔尼瀑布和那不勒斯海湾,整个册子里不见冰河及火山的踪影。”这些玩意儿都能在国家地理频道看到高清版,而寡妇、鬼新郎和睡谷传说之类却是只有从文字中才能挖掘出的半真半幻的想象。
  
  我没说这书好看,可它的确值得一看。华盛顿•欧文名不列我知识范围内的靠谱作家名单,可十几年飘洋过海的经历应该可以让他跻身最执着驴友的行列。《见闻札记》也许只是他收集资料并随意录下的挥洒文字,不想却成就了他本身甚至那个时代的代表。他当然有资格小小地狂妄,有资格说“美国当然也有伟人,遍布全国各地,为数众多,我也混在其间,微小的光华淹没在大名人投下的阴影里”。
  不知道为何散文高手最终都会被扣上一顶“文体家”的大帽子,也许是因为他们的文章能够让人们推翻对过分熟悉体裁抱有的成见,重识阅读或者写作的信心。欧文的文字能否永久地脱离时代流传百世虽难以断定,但开风气之先并且惠及后来者确是实情。写到这里开头那些无因的愤怒淡了些,其实唐宋以降,以精悍文述景外事的名篇多不胜数,怎会蠢到相信某本洋洋得意的读物前无古人。
  “我常常惊讶于出版界的高产能力,惊讶那些天性思想荒芜之人,竟能创造出大量学说著述。”欧文如是说,百分之九十九出版写作界自我感觉良好君包括本人共勉。腆颜向人,实非所乐。
  
  新版的《见闻札记》很应景地译成了《英伦见闻录》,可惜与五环和摇滚没搭上联系。
  书中加入了大量的彩色插图,好在很英明地全数放在了正文之前且印刷质量良好,避免了文图夹杂时那种图像与词藻对冲的呕吐感。


  因为封面有叶圣陶的推荐,知道它是一本古旧的书。后来网上查了,果然是上世纪初的杰作。
  
  这是一本散文集,有记事的、写人的、还有某个景点某个节日的记录等。欧文以一个外来旅者的视角,好奇中满怀敬意,描绘着英伦风情。
  
  他在最能代表英国的场所——乡村、教堂、庄园、古堡、图书馆、还有坟墓等——体察民情;他在史上名人传说(君主、英雄等)和寻常百姓的故事间穿梭;他在真实和奇幻(有一夜度过20年的小人物、还有会说话的古董书)中游走;他在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中见证时光。
  
  他的观察细致入微,他的描述优美严谨。看这些文章,总让我想起中学的语文课本,好像那些课文都是模仿这些文章写出来的,风格和文笔似曾相似。也难怪,中学时学了太多民国前后的课文了,同样的时期产生的作品当然会有相同的时代烙印。
  
  书中的刻画总是流露出那个时代的特征。没有电器的帮助和骚扰,没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催促,没有高科技的支持和隔阂。那时的人们是群居的,喜欢聚在一起闲谈交流,喜欢操办大大小小的节日和仪式,喜欢处理琐碎的生活杂事。那时的人们是闲散的,许多人并没有也不需要正式的工作,即使贫穷也掩盖不了自由所带来的快乐。那时的人们也是脆弱的,亲人的离去或者爱人的背叛就可能导致他们一病不起,鬼故事也会吓得他们夜不能寐。
  
  读这本书,总会联想到其他故事。炙手可热的《唐顿庄园》,正是发生在这个时期的英伦故事。就连再早一个世纪的《傲慢与偏见》,好像也跟书上的背景相似。时光流逝,但英伦的迷人气息,数百年来没有改变,高贵优雅、宁静安详,令人心生向往。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翻译真不错,连诗句都尽量做到押韵,比现在一些畅销书的翻译好太多了,是一本值得收藏品读的经典佳作。
  


    欧文是以语言见长的作者,喜欢用排比句,这一点我却是不喜欢的,英国的作家感觉语言更加晦涩一点,没那么好理解,但丰富性也更大.这本书的中文翻译有点不伦不类,想学古风,但是又达不到,最后成了一部成语词典了,随处可见四个字为一组的排比句,让我看得难受死了.散文就应该轻盈一些,长句太多了就显得臃肿了.


哈哈,余大师吧


英国伦敦除了看球,还有更多东西可以看


BTW,我看的那本是陕西人民出版社的,不是广西师大版本,估计广西师大翻译的要好一些.


表歧视饿们伞西银嘛!


欧文是美国文学的开山师傅 已经偏离了英国风格 他不算英国人
就文学语言而说 欧文开创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 后世的很多美国文人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响
这本书的英文很好读 也值得模仿


"成语词典",非常赞同这个评语,有同感,中间数次读不下去,但又不想半途而废,或者应该找本中英对照的.


我觉的读着不错,到挺喜欢这文字的


翻譯風格和譯者有關,和出版社無關
最近想入中国书籍出版社的,但譯者也是劉榮躍,請問有哪個譯者的版本比較好點?


我觉得这个译本就很好,评价也不错啊


译者翻译这样一本书,太力不从心了。


欧文应该算是美国文学时代的开启人物,让欧洲文学吹进美国风。语言风格更美式,更大气和平铺直序。


要看见闻札记,高健翻译的,很有古风,辞藻那个华丽呀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