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不丹闭关人

陈念萱 山东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作者:

陈念萱  

页数:

17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一波波受访的闭关人身上,我找到了一线希望:诚实、诚恳还不够,必须彻底又狠命地自我挖掘裸裎,乃至终于看见那最真实的自己,然后,看见并理解别人的存在;所有的闭关人几乎都这么回答我:“闭关前闭关后,都还是同样的我呀!没有差别……”然而,再抽丝剥茧地详细询问,便发现,那一点点难以觉察的不同,恰恰是最不起眼而最震撼人心的部分-一只是一个“忘我”而已。

作者简介

  陈念萱,AliceN.H.Chen,1958年8月13日出生。塔罗人格:太阳/教宗/正义/魔术师/女皇/死亡/战车以吃喝玩乐看电影为志业,不学无术却期待写出像样的作品,目前仍积极努力中。出版著作:《自杀功法》、《猫咪塔罗算自己》、《寻找上师》、《不丹,深呼吸》、《更年期更美丽》、《流浪笔记》、《食色故事》、《不丹的旅行者与魔术师》、《我的香料之旅》、《看脚一下》、《不丹漫游》、《风迷马六甲》等。

书籍目录

闭关前祈祷文 My prayer before retreat自序在毫无分别中感受最大的震撼闭关人关房内外一线之隔,跟着心念一起翱翔也只在瞬间……1.你要去哪儿?引言:太聒噪时,必须让自己闭嘴;太享受安静时,必须出去搅和在尘嚣中,这就是我知道的修行。这世界上,虽有是非,却不能有自己无法承受的自己……2.向亲友顶礼引言:闭关前,避免声张,防止招致阻碍;而一切比想象中顺利太多,除了自己的恐惧以外,不但没人置喙,却是更多的鼓励,甚至还引来许多助力,在此深深感谢……闭关若有些许净化作用而产生了愿力功德,诸亲友皆同享之。3.念菩提通浩瀚引言:菩提心的定义,就是无论做什么,尤其是想要证悟成佛的动机,就是为了帮助众生;理由很简单,因为众生曾在生生世世的轮回之中,做过疼爱我们的父母与我们珍爱的子女。慈心,是看见众生与自己同样拥有成佛的种子;而怜悯许多人不知道自己就是佛,悲心生起,渴望为其寻求成佛之遗,便产生了智慧。4.秘密并非如你所想引言:看到“密”这个字,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亢奋起来。别着急,每一种法教,都分外、内与密,所以一直会有你期待却绝非你想象的秘密不断地呈现。多半,说的是更深层理解后的自在与解脱。而真正的秘密,其实只有一个:你就是佛!老子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示于人。”请务必背得滚瓜烂熟,自然理解守住秘密的道理。5.【缘起】闭关人的“一无所得”引言:当然,不丹闲关人的“一无所得”另有原因。这也是莲师的法要之一,若有所学有所得,都是妄念。勤奋精进,……6.【质疑】藏传佛教是人体宇宙科学7.【菩提心】渡人即渡己,大舍亦大得8.【梦】游历量子奇境的启端9.【别睡着!】空性的礼物10.【嘘!】静下来,看清自己11.【禅修】寻找享乐解药12.【生死一体两面】女巫或空行13.【理解】分秒变幻无穷的念头14.【爱】松开我执,世界就是你的15.【观空】“实无有法名为菩萨”16.【空性与量子相对论】不在其时空不谋其真相17.【人体】外松内紧的对立与融合18.【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空性”无量功德19.【如来所得法无实无虚】真相就在眼前20.【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直抵“空性”般若智21.【通达无我真菩萨】放下,走出来22.【取相取法相取非法相】一念生净信23.【入菩萨行论】读后:寂天菩萨无边菩提心24.【空行法教】读后:莲师无瑕无碍心25.《拙火之乐》读后:行者通达无碍心26.量子力学:是《金刚经》最佳代言27.掀一角禅修神秘面纱28.相信的魔力29. Dizzy Wizzy30.似梦非梦不丹行31.冈地珠固的菩提心32.饮哲仁波切开讲《入菩萨行论》33.噶玛罗卓三年三月三周又三关34.德谦喇嘛的闭关收获35.苏南喇嘛:找到心灵的安宁36.堪布旺嘉:菩提心是根本37.与堪布彭措畅谈一下午38.堪布依喜嘉强调基础功夫39.八十岁仍在修行的科卡40.敦珠法王转世者【关房周记】【关房美食篇】【结行回向后记】

章节摘录

  吸食毒品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有类似的经验,古老的印地安修行者,就经常借助各种毒品,进入甚深禅定,以达到近乎与神对话的境界。许多从事表演、作曲作词、艺术创作或创意工作的人,之所以染上毒瘾,便因为仰赖毒品的奇妙刺激,而逐渐失去了自我。  禅定,若真深入达到某种状态,其魔力更甚于毒品,那种虚无的神仙境地比上天堂还教人入迷。这也是莲师在空行法教里警惕修行者不可执著禅趣的原因,一旦着迷,便是入魔。原本是为了臻至空灵的无上层次,却因为太神奇又太享受而无法自拔,导致堕落。  真正懂得享受的人,都明白这样的简单道理,自制力非常重要,这也是禅修以戒律为依归与根本之道的最大原因,不懂得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无法承受随之将至的快乐,这比加诸痛苦于你更残酷;因为苦教人成长,而享乐,轻而易举便让人坠入深渊。我在十九岁那年彷徨无依时,遇到一位帮人看八字的老将军,他说:“什么是富贵?含着金银汤匙出生的孩子,没有必要的生命经历与让入学习的磨难,长大后一脑门浆糊,处处仰赖别人服务,最终变成废物,这算是好命吗?什么是贱命,苦难大过他的承受力,而永远无法超越变成学习的力量最后劳碌终生,忧愁度日,仍不知何往,白走一趟,这便是苦命,我听进去了。  ……


编辑推荐

  太聒噪时,必须让自己闭嘴;太享受安静时,必须出去搅和在尘嚣中--这就是我知道的修行。这世界上,虽有是非,却不能有自己无法承受的自己 。  不丹,藏在喜马拉雅山脉间的小王国,在那里生活的人,不论僧俗,一生总要品尝一回闭关的滋味,这其中有何大不同,十多位刚闭关三年有余、从关房中走出来的人,将在书中分享他们的切身感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不丹闭关人 PDF格式下载



听说神秘国拥有一个秘密,所以人民的生活都美好、喜悦,那个秘密到底是什麽呢?美丽的公主宣布:只要有人可以找到那个秘密,我就跟他结婚。全国的青年都出发去寻找,阿南也是其中之一,可是旅途充满了危险与艰难,而那个秘密真的存在吗?  阿南一心想娶公主,从没怀疑这愿望是否是自己真心想要,也没想过愿望背后要付出什么代价,取得秘密的毕业勋章后,理当美梦成真的阿南不解自己为何反而身陷险境?了解秘密的神秘国人民为何不如传说中的喜悦……  原来,秘密之后,还有秘密。 华语世界第一位身心灵小说家张德芬, 以一场触动人心的追寻之旅,书写生命的秘密,揭示心想事成的真相:  清除层层的内在阻碍后,心所向往的东西,会毫不费力的来到你我的生命中。  故事讲述了遥远大陆的神秘传说:  听说神秘国拥有一个秘密,所以人民的生活都美好、喜悦,那个秘密到底是什麽呢?美丽的公主宣布:只要有人可以找到那个秘密,我就跟他结婚。全国的青年都出发去寻找,阿南也是其中之一,可是旅途充满了危险与艰难,而那个秘密真的存在吗?  阿南一心想娶公主,从没怀疑这愿望是否是自己真心想要,也没想过愿望背后要付出什么代价,取得秘密的毕业勋章后,理当美梦成真的阿南不解自己为何反而身陷险境?了解秘密的神秘国人民为何不如传说中的喜悦……  原来,秘密之后,还有秘密。


希望以后能把包装尽量不要有折皱


佛家的理论很多,不是很好理解我以为就是游记类书。


唵嘛呢叭咪吽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当当


正在细细地阅读,是我感兴趣的内容


好书@!


  内容不扎实,跟散文日记差不多,不太合我的口味。买来后,估计不到两个小时就看完了。书名让人有一些误解,我以为会讲一些闭关者的经历与故事,或者有一些实修方面的记录。但文中只是讲了作者自己闭关的前因后果,而作者本身亦好象只是试验性的体验一下闭关而已,我想大多数是关心实修者的闭关体验的。行文比较松散,结构有些乱乱的,让人看完有些怪怪不知所以。有可能是平时的日常随笔记录,最后集结成文字的。最后的关房笔记的内容也好少,挺可惜。
   要是多写一些其它人的闭关经验就好了,作者自己可能只是一个宗教体验者,缺乏如那些真正的修行者那样的深入证悟与信念,就样记录下来的东西就一般般了,大多数人也是如此,只是迷恋那些国家那些人群的状态,浅尝即止,自己是无法投入那么多的心力与牺牲世俗生活去做的,把宗教或修行当成一个工具,来平息一些世俗生活的不适与负面影响,事实对于宗教而言,这些人只是旁观者,这当然包括我也在内了。
   这本书让我对不丹这个国家产生兴趣,此生如果可以真天去闭关三个月或三年就好了,但我怕,怕被世界抛下,这个世界就好象一架高速行驶的列车,如果用很长的时间止息生活,内心就感觉被遗弃了一样。怕终其一生,我仍然是如此的旁观与羡慕了。


   去年,从武夷山回来,用碧姬·芳德蓓可(Birgit Vanderbeke) 《幸福盛开了》里的一句做了很好的注解:“我看见你看不见的” 。
  
   当你能看见以往看不见的,幸福也就盛开了。
  
   今年,从武夷山归来,陈念萱的《不丹闭关人》里这句,深深触动并共鸣着:“终于看见那最真实的自己,然后,看见并理解别人的存在……”
  
   几禁忍不住要迈进书里,跟作者HF一下!
  
   【去我执】——恰是给自己此行定下的主题。过程如她所言:“诚实、诚恳还不够,必须彻底又狠命地自我挖掘裸裎……”
  
   看见并理解,于是你明白,与这个世界相关,相连,一体。
  
   同理,包容,心,升出更多虚豁。
  
  


  不丹这个国家,对我而言是全然陌生的,最初使我意识到不丹这个美丽的世外桃源的是梁朝伟与刘嘉玲的婚礼,这或许也是打开很多人关于不丹这个神奇的国度的钥匙。
   不丹王国简称不丹,是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的内陆国,不丹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开放电视与网络的国家。不丹经济相当落后,但于06年发布的“全球快乐国度排行榜”中,不丹却名列第8位,位列亚洲第一位。
   最初,我也是非常好奇的,不丹,这个渺小的国家,为什么能名列全球快乐国度排行榜”第8位,于是我打开了这本书,陈念萱的《不丹闭关人》,走进一个较为真实的不丹。
  通篇读完此书,我也开始明白为什么在这个国度中,人们都是幸福快乐的,因为他们领略着最真实的世界。在不丹这个几乎举国都信仰佛教的国度中,佛教中的闭关也凑成了这个国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一直觉得闭关是一种很奇特的体验,我也曾试着学习一下闭关,将自己关在一间房间里,尝试着不说话,只是一个人静静的呆在那里,开始时我是烦躁不安的,这种特殊的体验,在即将将我逼疯的时候,又之后,我也开始习惯于闭关,一个人静静的呆着,不用理会外界的事物,这是一种超脱自我的感受,所以,我也开始沉浸于这种全新的体验,但很快,我又不得不走出这体验,就如陈念萱在封面所写的:太聒噪的时候,必须让自己安静;太享受安静时,必须出去搅合在尘嚣中——这就是我知道的修行。这世界上,虽有是非,却不能有无法承受的自己。
   闭关修行并不意味着绝对的自我封闭,一个人既然处于社会之中,必然是不可以与世界全然脱轨的,修行,所为的并不是抛弃世俗的烦恼,而寻找的解脱,而是为了达到忘我的境界,忘我,不是丢失自我,也不是迷失自我,只是为了寻找一种宁静,一种久违的安和。
   “在不丹,你找到的或许不是美丽的风景,也不是物质的收获,而是远离尘世喧嚣后内心的平静,感悟内心深处前所未有的静谧安宁。”这也正是我阅读玩全文的唯一感受,不丹的人,通过闭关找寻到了忘我,又通过忘我传达出了他们内心的平静,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世外桃源,现在的不丹,旅游业也是它们发展的一部分,也正因此,我相信不丹的人生真谛会传达给更多的人。
   另外这本书,也不是单纯的宣传佛教,他更多传达的是作者在不丹的体验,全文语言幽默活泼,其实也适合于我们一听来体会。


  寻找与自证
  ——从《不丹闭关人》想到的
  如果现在具备一切条件,也有时间,那么亲爱的,你想要去哪里?
  也许是塞纳河传来香颂声的巴黎,慵懒的情调,迷离的旅人;也许是樱花凄美的京都,日式的屋檐,暖阳或者细雨;也许是带着小情调的丽江,迎来送往的酒吧,满室带着秘而不宣的心思的游客;也许是华尔街旗帜飘扬的纽约,金钱游戏和匆匆的步履,西装下的是心魔或者别的什么……选择出走或者回家,选择离开或者留下,在路上,或者停滞,眼界与心界,无非如此。
  是的,我们无非是想要找到我们的心罢了。所以,当年一曲《回到拉萨》,是一代年轻人的内心的嘶吼,而奔赴远方,是为了自证吾心。
  而陈念萱的这本《不丹闭关人》,这是寻找自我的道路,不是为你我而写,而是再说给自己听的,阅读她,如同是老僧曾经敲在小沙弥头上的戒尺,成为顿悟的契机,或者长久的阅读之,是渐悟的一条参考,或者是走向自我的路途中的一条地理知识提醒,没有告诉你要走向何方,但是为你的找寻提供了一个好的建议。
  目前而言,我不是一名佛教徒,对于各种宗教也不过是敬而远之的一种想法,没有什么特别的信仰,但是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没有什么信仰,在成长过程中,也常常会有迷茫的时候,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如何成长,我们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但是当没有信仰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群体性的迷失成为一种现状,那么,扶摇而上的尘嚣,便成为这个浮华世界的主调,于是,我们必然就会迷失我们来时的路,也找不到我们的下一步。
  我不能代表所有的人,但是说实话,大学以来,总觉得,周围许许多多的人忙着找钱,找工作,找朋友,结婚生子,碌碌一生,看上去什么都很着急,却又不知道要奔向何方,不是实用主义,而是随大流,跟着大家去找什么,却实际上没有想过自己要什么。
  大学,中学,初中,小学……回首过去,我们曾经坚持的东西变得面目模糊,直至再也分辨不清,一如我们来时的天地混沌,一如我们将要走时的一无所有。我们希望证明什么,我们想要什么,或者,更直接一点,“我”在哪里?
  作者从这本书中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哦,太多太多了,“一念一菩提”,“大舍即大得”,“当下”,“空”,“享乐”,“空”……但是当读完想想,却又没有什么,世间的事情,无非是我与心而已,心外无我,或者说我即我心,如此而已。
  讲到这里,唯物主义者大抵会不屑:又一次空想或者唯心,大错、大错。但是反观当下,当物质成为唯一的标准或者是思想的禁锢,我们在迷失了自我以后,又怎能得到所谓的幸福?人之所以为人,不过是思想区别了我们与其他生灵而已。我们苦苦找寻的东西,是一栋豪宅或者是一部香车么?想必不是,是住在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体会到的内心的快乐,是能够让你安静地奔驰在路上的追逐风的自由。就如同地产商卖房子的时候是在卖梦想,奢侈品商买产品的时候是在卖品牌和历史一样,不是物质在作祟,而是我们内心于它的定位而已。
  当这个商品社会逐渐发展,我们离土地或者说是自然生存的压力越来越远,被割断与天地的联系以后,我们的内心却无比的荒芜,我们好像是在找寻安全感,但是其实我们在找什么,我们自己也说不清楚,我们试图证明我们的价值,但是我们找到的真的是价值么?我们有没有问过我们的内心想要什么?我们有问过我是谁么?
  当我们身处迷宫之中,不停地走又怎么能够找到出去的路呢?不若停下,不若思考,想想自己。“闭关前闭关后,都还是同样的我呀!没有差别……”是呀,我就是我呢。
  这个时候,那个被称为佛陀的家伙,或者是称为耶稣的小子,不过是一位指路人而已,真理、菩提、天堂,头顶上的星空和内心幽雅的道德准则,不过是同一个东西,他们代表的,是内心那个真正的我,一如我们来时,一如我们将要离去,是我们自证的答案,是我们寻找的那个自己。
  By 林怿
  2012年4月30日星期一
  p.m.14:10
  


  这本书是作者陈念萱在讲述自己多次进出不丹之后决定闭关的经历。
  在不丹有很多闭关的人,有的人闭关几个月,有的人闭关几年,也有的人会终生闭关。
  闭关就是将自己关在某一个特定的空间,不可与外界联系,可以与自己的上师交流闭关心得并获得指导。但在本质上闭关是要沉默守心的。
  闭关是为了修心,更加清楚地看清楚内心,懂得慈悲忍爱。
  
  这本书让我想到了日本作家小川洋子的另外一本书《沉默博物馆》,在书中那些在修行的野人也是要缄默,缄默一生。
  缄默看似剥夺了我们跟世界沟通的触角,实际可能是让我们去开通出去嘴巴耳朵之外的另外的和外界沟通的媒介。
  以缄默来体验智慧。
  
  这本书讲述了很多藏传佛教的经文特别是对《金刚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个人心得的讲述,如果是对佛教,或者对宗教无感的人,基本这本书不用去看了。
  
  有些书的存在总是为了那些能够看的进去的人。
  书和人的缘分很微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