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港口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

2005-6  

出版社:

齐鲁书社  

作者: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页数:

39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究竟需要几个国际性大港?区域性港口,个个都需要做大做强吗?考虑港口城市发展时,如何考虑城市本身和腹地的因素?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吴松弟教授最近进行的“近代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空间进程研究,目的就是要研究港口城市和所在区域之间的双向联系、互为作用及其对各区域现代化的影响。理清这种关系,对于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本书采用著作而不是论文集的形式,发表各位参会者的论文,目的是要便于读者的阅读,并避免论文集通常存在的各篇联系性不强的缺点,以给读者一个全面、完整的印象。同时,本书又努力保持各篇论文的原始面貌,除第一章仅来自一篇论文外,其余各章都是各篇论文自为一节,且大多数的节的标题采用原论文的标题,一些有所改变的则于此节的最后注明原来的标题名字。在文字上,各节除于开头部分删去按现在的编辑目的显得不必要的语汇,并统一注释符号和某些数字的使用之外,其余均不加任何修改,甚至某 些内容相同而在不同的论文中叫法相异的词汇,以及某些概念相同但在不同的论文中表述有异的词汇,同样予以保留。为了完成各章之间的内容的连接,我在各章的开头部分都加了一长段话。这段话,有的也表达了我自己的一点看法,因此未必代表各节内容的摘要。本书的这种尝试,得到了各位作者的谅解和支持,但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读者诸君的检验。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的基本构想第一节 从历史地理角度研究港口—腹地的必要性第二节 港口—腹地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港口—腹地研究的主要概念和方法第二章 近代港口贸易和区域经济变迁第一节 口岸贸易与中国内部的区间关系:1860-1930第二节 20世纪早期海外华人在仁川、神户和上海的银行网络第三节 铁路轮船与近代中国的经济变迁第三章 华南工区的港口及其复地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的华南港口与腹地以现代交能为枢纽第二节 珠江三角洲近代港埠腹地形态变迁的动力机制第三节 香港与内地的贸易关系(1869-1904)第四节 透视厦门港的历史与现状第四章 上海、浙江、和长江流域的港口及其腹地第一节 近代上海与长江三角洲——以航运网络为中心第二节 人外贸埠际转运看晚清(1864-1904)上海在全国的贸易中心地位第三节 贸易依存度与间接腹地:近代上海与华北市场经济第四节 西方开埠宁波的历史回顾和近代宁波帮的形成第五节 腹地变迁与原因分析——以近代宁波港为中心第六节 近代浙江的棉花出口第七节 汉口桐油贸易概述(1864-1936)第八节 武汉港与中部腹地第九节 汉口模式: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模式分析第十节 沿江开埠对内陆农产品商品化及地域流通格局的影响——以清代陕西植棉业为例第五章 华北的港口及其腹地第一节 近代通商口岸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北洋三口”为中心第二节 近代华北港口城市与经济布局的重组第三节 论天津在北方广大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第四节 青岛开港对山东腹地的影响:以20世纪初的潍县为例子第五节 山东区域开发模式探讨第六节 河南近代交通发展与经济变迁……第六章 东北的港口及其腹地第七章 港口—腹地演变的新趋势和研究方法探讨附录 港口—腹地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学术研究综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港口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