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人与六朝文风
2008-12
齐鲁书社
王琳 著
437
无
进入新世纪以来,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学的研究都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综合发展的新趋势。就文化研究而言,从条形的分门别类研究向块状的区域文化综合研究的发展,即是一个很好的开拓,且已形成了一个区域文化研究“热”,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就古代文学而言,与文化的结合研究,是打破封闭之门,开辟更广阔新视野的主要途径之一,翻检近些年涌现的众多新锐之作,就知道这方面正呈现出一派“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新气象。这套《齐鲁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丛书》就是我们在区域文化与古代文学结合研究上的一次新尝试。 中华民族素以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著称于世。唯其悠久,形成了源远流长、从未间断的中华传统文化;唯其广阔,也造就了绚丽多彩、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然而,区域文化的发展却不是均衡的、平面的,而是各竞所长、相互激荡的立体式推进的。齐鲁文化以其丰富博大的内涵和独特的历史贡献在各区域文化中卓然而立,独领风骚。齐鲁是中国“圣人”的故乡,培育了孔子及墨子、管子、孙子、孟子、苟子等一大批影响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进程的伟大人物,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思想文化传统奠基时期——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时代的文化“重心”,出现过“诸子大半出齐鲁,百家争鸣于稷下”的文化景观。
“六朝”一般是指我国中古时期在建康(建业)定都的东吴等六个朝代,但古今人们也有用以泛称整个魏晋南北朝的,《齐鲁文人与六朝文风》名所取就是宽泛的指称。作者紧密联系六朝文学风尚之大背景,重点是对这个时期齐鲁籍文人的有关表现展开论述,以揭示其地位和影响。
总序绪论上篇 文章撰作第一章 丰富生动的杂传一、齐鲁文士的英雄传记二、齐鲁文士的佛道、孝子、幼童、高士传记三、齐鲁文士的家传、地域人物传和自传四、齐鲁文士的其他传记第二章 清新有趣的地记一、六朝地记的繁荣和齐鲁文士的地记著述二、六朝地记的影响及其评价第三章 异彩纷呈的子书一、汉末以来子书的兴盛与齐鲁文士的子书撰作二、文质彬彬:徐斡《中论》三、激情洋溢:仲长统《昌言》四、任嘏《道论》与其他齐鲁文士的子书撰作五、口语化的追趋:贾思勰《齐民要术》六、家训之集大成:颜之推《颜氏家训》第四章 挥洒人间百态的书信文一、孔融与建安齐鲁文士书信二、吴质与三国齐鲁文士书信三、王羲之与晋代齐鲁文士书信四、鲍照与宋齐齐鲁文士书信五、徐陵与梁陈齐鲁文士书信第五章 风格多样的论、序文一、六朝齐鲁文士的论体文二、六朝齐鲁文士的序体文第六章 情理兼备的奏议文一、三国齐鲁文士的奏议二、两晋南北朝齐鲁文士的奏议第七章 诔、祭、吊与其他文体一、齐鲁文士的诔、祭、吊文二、策文、碑文与其他文体第八章 义理、文采的发扬与文献的征引:注体文一、魏晋齐鲁文士的注体文二、南北朝齐鲁文士的注体文下篇 诗赋创作与文学批评第一章 魏与西晋齐鲁文士诗歌一、王粲与建安齐鲁文士诗歌二、左思与西晋齐鲁文士诗歌第二章 东晋南北朝齐鲁文士诗歌一、东晋南朝琅琊王氏诗歌二、鲍照与刘宋齐鲁文士诗歌三、徐陵与齐梁陈齐鲁文士诗歌第三章 六朝齐鲁文士的辞赋一、序志抒情赋二、都邑赋三、咏物赋第四章 六朝齐鲁文士的文学批评一、刘勰前后之齐鲁文士的文学批评二、体大思精:刘勰《文心雕龙》三、文学史论及文学批评论主要参考文献
作为蜀、吴重臣,诸葛亮与其侄诸葛恪的书信也颇可读。诸葛亮较好的是诫子书。此类作品前代或当时的名作如马援《诫兄子严、敦书》、郑玄《戒子益恩书》、王昶《家诫》等,规诫的对象为自家人,所讲内容主要是关于立身处世的人生经验,或设身处地,谆谆劝导,或设譬取喻,格言警句迭出,大体而言,形成一种平易自然、不事雕琢的文体风格。诸葛亮承此方向,他广为人们传诵的名文《诫子书》、《诫外生书》,是长教幼、父训子的书信,篇幅短小,言简意赅,殷殷之语、切切之情两相融合,令人动容。《诫子书》是教导儿子诸葛瞻如何求学治道、立志修身的,文中突出一个“静”字,与“躁”字相对比,多用格言式的警句,发人深省: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淫慢(一作“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对后代的要求严格,希望殷切,别有一番深情流注其间,感人颇深。诸葛亮此类精粹书简不少,如陆机《要览》引诸葛亮书日:“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贯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境界高尚,堪称至理名言。诸葛亮的不少书信是写给其兄诸葛瑾的,瑾仕吴为重臣,亮与之多书信往来,或评说人物,或言军事,皆短章,如《与兄瑾言子瞻书》评说儿子诸葛瞻:“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古人或有早慧者将来未必能成大器的说法,如《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后汉书·孔融传》:“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云云,从诸葛亮的担心中,可见他对儿子乃至国家的前途命运抱有多么殷切的期望。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