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6年
2012-8
福建教育出版社
周信达
202
201000
一位年轻的特级教师,如何带领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获得全面成长,周信达编著的《校长6年》以校长的视角,采用叙事的方式记述了学校和校长在培养智慧的人办学理念指引下对学校管理的全面探索。
序
“首席教师”周信达
自序
第一章
名人教育——搭建德育创新平台
导论:德育不是一个“框”
参观“名人园”,开学第一课
实施名人教育,提升德育实效
家乡文化名人,点亮学子心灯
第二章
特色发展一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导论:“木匠眼光”看教师
关注专业发展的“瓶颈”现象
受“瓶颈”制约的原因分析
特色发展突破“瓶颈”
让每位教师都有“拿手绝活”
第三章
正视差异一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导论:看待“聪明”须用多元视角
“蹲下来”与孩子交流
别让忽视成为一种伤害
每一朵乌云都镶着金边
不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第四章
课程超市一满足学生多元需求
导论:迪斯尼乐园的小路
轻松愉快的星期三
从知识传授者到“超市供货商”
我的课程我做主
个性课程张扬学生个性
第五章
经典阅读一书香浸润孩子童年
导论:书是“甜”的
“阅读之星”评比掀起读书热
报纸进课堂,知识满心海
班级图书馆,虽小书亦香
将读书活动进行到底
第六章
活力校园一提升师生幸福指数
导论:校园是师生心灵的栖息地
让孩子像明星般走过星光大道
“梅溪论坛”增进教学智慧
“影子培训”开阔教育视野
“十有社团”彰显学生风采
第七章
守望理想一我与师生一起成长
导论:理想的教育有多远?
短短的一排简历
难忘两个“9·23”
北上南下取管理真经
把“天花板”当作“窗户纸”
后记:让人生在时间长河的流淌中不断增值
一、课题的提出 1.沙耆,1914年3月出生于塘溪镇沙村。他是中国油画的先驱,他的画被比作为“出土文物”,他被冠名为“中国的凡·高”,曾与毕加索等世界艺术名家一道同台举行画展……有着神奇而又坎坷的人生经历。身为沙耆的家乡人,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份艺术财产,知沙耆,学沙耆,进行“综合·探究”学习。 2.在沙耆100周年诞辰即将到来之际,开展此项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走近沙耆,走近艺术,具有非凡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在实践中了解沙耆,提高对绘画艺术的认识,并从中接受艺术的熏陶。 2.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间的相互交流,学会自主、合作、探究。 3.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走近家乡名人,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可爱的家乡。 三、课题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分组确定研究项目 (一)联系实际,引出主课题 我们把这次美术“综合·探究”学习的主题定为《走近“画圣”——沙耆》。 (二)自愿组队,确定子课题 1.引导学生提问,如:“沙耆什么时候到比利时留学?”“为什么家乡的人们称沙耆为'傻子'?”“为什么人们把沙耆遗忘了半个多世纪?”“沙耆的作品为什么被称为出土文物?”等。 2.教师进行归类,把学生分成四个研究小组,主要研究四个子课题:“沙耆的经历”“沙耆的故居”“沙耆的作品”“沙耆的影响”。 (三)师生共同制定课题的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课题的具体实践过程 (一)各小组展开具体的实践研究 “沙耆的经历”组:通过去图书室、上网、实地采访等途径搜集资料,整理成文。 “沙耆的故居”组:实地考察沙耆故居,采访沙耆的同龄人、老邻居,获取材料。 “沙耆的作品”组:通过上网、参观收藏品等途径了解沙耆的艺术作品,到沙文求故居去参观沙耆的雕塑和绘画作品。 “沙耆的影响”组:制作调查表,到社会上去随机调查沙耆的知名度,通过阅读文献资料,了解沙耆在油画史上的地位。 (二)各小组对实践研究的成果进行归纳、整理。 第三阶段:进行实践成果交流 (一)导入课题 (二)活动交流 1.各小组交流汇报探究成果。 2.各小组交流实践感受和情感体验。 注重引导学生谈谈探究过程中的真切体验和真实感受,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总结方法,提高认识。 (三)学生自主选择 通过对沙耆的了解,可写走访、查阅、拍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写写有趣的交流活动,还可以为沙耆故居的保护出谋划策,运用多种渠道介绍沙耆。 (四)课题拓展延伸 在成果交流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引导活动向纵深拓展,同时为探究其他的塘溪名人积累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