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台静农论文集

台静农 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01-01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

台静农  

页数:

556  

Tag标签:

无  

前言

  序  本集所收关于汉事者,有《两汉乐舞考》与《两汉简书史征》。按汉代祭宗庙社稷之雅乐,实甚疏简,虽有一二人能雅歌善舞容,而制度未备,然乐府中颇流行地方乐舞,乃至异域传来者,今汉石刻往往见之。而今之民间戏剧,即源于汉乐府之“优戏”。若此类民间戏乐,往往亦见之汉乐府。至于《两汉简书史征》,原拟先将史料整理后,再参证以汉简实物,惟因实物不易见,且以之供研究汉简者参考。  关于文学者,有《魏晋文学思想述论》,而意有未尽,乃写《嵇阮论》,两篇可比照观之。后人多喜魏晋人襟度,实因生值乱朝,不得已托迹老庄,故作放诞,有所逃避尔。《论唐代士风与文学》一文,以唐代文士多不重操行,始因承六朝宫体遗风,视文士为弄臣,继则进士科取士,使文士奔竞利禄,或以朋党相倾轧。《中国文学由语文分离形成的两大主流》一文,四十年前,时有青年询及何以五四后,白话文兴起古文竟一蹶不振,因以历史观念析论之。关于《佛教故实与中国小说》,以千余年来佛教小乘思想深入中土人心,时反映于丈学作品中,本篇所考谜者。为地狱、龙、剑使、托塔天王等.皆习见于小说中者。  书法为我国独有之艺术,汉魏六朔碑铭皆不署写者名氏,予以为此皆职业书家,虽非士大夫之流,自有其艺术价值,且影响于后世。《郑羲碑与郑道昭诸刻石》一文所讨论者,即据此观念。至于隋智永和尚与唐末之杨凝式,并为书学史上承先启后之人物。智永承山阴一脉,以十年之功,写真章千字文百本,流传人间,示范之功,伟矣。杨凝式行草,变古法创新意,为北宋巨子东坡、山谷导夫先路。  一九三六年予在厦门大学,见上海《申报》图画特刊有所谓“蕃女杵歌”照片,一时兴会,写《从杵歌说到歌谣的起源》投北大《歌谣周刊》。旋得冯、佟两君为之补证,以知早在南宋“杵歌”已成为独立乐队矣。至于《南宋人体牺牲祭》者,为居蜀时涉猎《宋会要》发现在南宋时竟有此种野蛮风俗,且一时猖獗,分布颇广。不意昔年由图片看到之杵歌舞,居然来到台湾数数欣赏之。而杀人祭祀,台湾山地人亦曾有此风俗,因有吴凤故事之流传。  《读骚析疑》为在大学讲授《楚辞》时,偶有所见得九十余事,裒辑成帙。《天问新笺》曾印单行本,今并收入集中,以供读《楚辞》者参考。  略述各篇作意如此,以当序言。  一九八九年四月  台静农  于台北龙坡丈室

内容概要

  《台静农论文集》所收关于汉事者,有《两汉乐舞考》与《两汉简书史征》。按汉代祭宗庙社稷之雅乐,实甚疏简。至于《两汉简书史征》,惟因实物不易见,且以之供研究汉简者参考。关于文学者,有《魏晋文学思想述论》,而意犹未尽,乃写《嵇阮论》,两篇可比照观之。《论唐代士风与文学》一文,以唐代文士多不重操行,视文士为弄臣。《中国文学由语文分离形成的两大主流》一文,以历史观念析评之。关于《佛教故事与中国小说》,以千余年来佛教小乘思想深入中土人心,即时反映于文学作品中,本篇所考述者,皆习见于小说中者。书法为我国独有之艺术,汉魏六朝碑铭皆不署写者名氏,但自有其艺术价值,且影响于后世。本书集典故、文学评论、书法鉴赏为一身,真可谓包容乃大,值得细细品味。

作者简介

  台静农,字伯简,安徽人。现代著名作家、学者、书画家、教育家。他创作的风格鲜明的短篇小说结集为《地之子》、《建塔者》,是二十年代乡土小说的杰出代表。本书为其一生学术论著的集中展示。

书籍目录

序两汉乐舞考两汉简书史征魏晋文学思想述论嵇阮论论唐代士风与文学中国文学由语文分离形成的两大主流记王荆公诗集李壁笺注的版本从“杵歌”说到歌谣的起源女真族统治下的汉语文学——诸宫调一佛教故实与中国小说一关于《西游记》江流僧本事记孤本《解金貂》与《温柔乡》两传奇的内容及结构智永禅师的书学及其对于后世的影响郑羲碑与郑道昭诸刻石书道由唐人宋的枢纽人物杨凝式谈写经生唐明皇青城山敕与南岳告文南宋人体牺牲祭南宋小报冥婚记四川江津县地券读骚析疑天问新笺屈原《天问篇》体制别解题显堂所藏书画录

章节摘录

  (一)《长歌行》:古辞两篇俱存;《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云:“古辞云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勿至老大乃伤悲也。”  (二)《短歌行》:古辞亡;魏武帝拟作为《西周对酒》两曲,文帝拟作为《仰瞻》一曲。《乐府诗集》卷三十引王僧虔《技录》云:“《短歌行仰瞻》一曲,魏氏遗令,使节朔奏乐,魏文制此辞,自抚筝和歌,歌者云贵官弹筝,即魏文也。”  (三)《猛虎云》:古辞存;魏文帝所作之《与君耩新婚》及明帝所作之《双桐》,俱系拟《猛虎行》调。。  (四)《君子行》:古辞存;《乐府解题》日:“古辞云君子防未然,盖言远嫌疑也。”  (五)《燕歌行》:古辞亡;《乐府解题》日:“燕,地名也,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魏文所作之《秋风》、《别日》两曲,俱系拟《燕歌行》调b  (六)《从军行》:古辞亡;《乐府诗集》卷三十二引《乐府解题》日:“《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七)《鞠歌行》:古辞亡;《乐府诗集》卷三十三引陆机序日:“汉宫有含章鞠室、灵芝鞠室,后汉马防第宅卜临道,连阁通池鞠城,弥于街路,《鞠歌行》将谓此也。”  汉世平调七曲,俱如上述,至魏则有十二曲,除上所述之五曲外,尚有《长歌行》文帝《功名》、明帝《青青》两曲,《猛虎行》武帝《吾年》、明帝《双桐》两曲,及《燕赵君子行》一曲,左延年《苦哉从军行》一曲,《雉朝飞短歌行》一曲,共十二曲,并见《乐府诗集》卷三十所引《荀氏录》。  又有清调者,《乐府诗集》卷三十三云:“其器有笙、笛——下声弄、高弄、游弄——篪、节、琴、瑟、筝、琵琶八种,歌弦四弦。”又引张永《技录》云:“未歌之前,有五部弦,又在弄后,晋宋齐止四器也。”又引王僧虔《技录》云:“清调有六曲,一《苦寒行》,二《豫章行》,三《董逃行》,四《相逢狭路间行》,五《塘上行》,六《秋胡行》。”今分述于下:  (一)《苦寒行》:古辞亡;魏武帝有拟作,即《乐府解题》所谓晋乐所奏魏武帝《北上篇》者是也。明帝亦有拟作,并为晋乐所奏。  (二)《豫章行》:古辞存《白杨》一篇,见《乐府诗集》,颇多缺字。  (三)《董逃行》:古辞存。《乐府解题》云:“言五岳之上,皆以黄金为宫阙,而多灵兽仙草,可以求长生不死之术,令天神拥护君上以寿考也。”是《解题》亦不知其为何时所作也。而吴日生《历代诗话》引《乐府原题》云:“《董逃行》作于汉武帝时,著武帝有求仙之兴,董逃者,古仙人也。”此乃以武帝好方士而附会之,未必有所据也。《续汉书·五行志》,灵帝中平中有《董逃歌》者,《古今注》以为游童作,此另一歌,与古辞作意迥别。  (四)《相逢行》:《乐府诗集》卷三十四云:“《相逢行》,一日《相逢狭路间行》,亦日《长安有狭斜行》。”《乐府解题》解《鸡鸣篇》云:“兄弟三人,近时荣耀道路,与《相逢狭路行》同。”按今存古辞两篇,一为《相逢行》,一为《长安有狭邪行》,而《长安有狭邪行》辞意,实类《鸡鸣》,以所描写者并为兄弟显赫而游事淫乐也。  (五)《塘上行》:《乐府诗集》卷三十五引《歌录》云:“《塘上行》古辞,或甄皇后造。”按魏文帝甄皇后被谗临终有诗日《蒲中篇》,事见《邺中故事》;朱柜堂《乐府正义》云:“但其辞从容,不似临终所作,今定以为甄皇后被废之诗,盖古《塘上行》而甄后拟之为《蒲生》也。”此说殊平实可信,以魏初诗风,每喜拟乐府;且王僧虔《技录》亦云:“《塘上行》古辞,必别有诗,而不可得矣。”  (六)《秋胡行》:古辞亡;秋胡事见《列女传》及《西京杂记》,《乐府解题》云:“后人哀而赋之为《秋胡行》。”今存魏武帝拟辞二,文帝拟辞三,盖后来作者,多喜其题材也。  又有瑟调者,《乐府诗集》卷三十六云:“其器有笙、笛、节、琴、瑟、筝、琵琶七种,歌弦六部。”又引张永《技录》云:“未歌之前有七部,弦又在弄后,晋宋齐止四器也。”《乐府诗集》又引王僧虔《技录》所著古曲三十八篇之目,.即据以编次,其三十八篇分述如下:  (一)《善哉行》:古辞存;《乐府诗集》卷三十六引《乐府解题》云:“来日大难,口燥唇干,言人命不可保,当见(吴竞《乐府古题要解》作乐见)亲友,且永长年(《古题要解》作长生)术,与王乔、八公游焉。”魏武帝、文帝、明帝均有拟作,为魏、晋乐所奏。  (二)《陇西行》:古辞存《天上何所有》及《步出夏门行》两篇,《乐府解题》述《天上何所有》日:“始言妇有容色,能应门承宾,次言善主馈,终言送迎有礼(吴竞《乐府古题要解》作送迎皆合于礼)。”《步出夏门行》,魏武帝、明帝均有拟作,为魏、晋乐所奏。  (三)《折杨柳行》:古辞存;《宋书·乐志》云:“大曲之五日《默默折杨柳行》,魏晋乐所奏。”魏文帝拟作之《西山一何高》,亦为魏、晋乐所奏。按《古今乐录》引王僧虔《技录》云:“《折杨柳行》歌文帝《西山》、《古默默》二篇,今不歌。”是已不奏于宋、齐之乐矣。  (四)《西门行》:古辞存;《乐府解题》云:“始言醇酒肥牛,及时为乐;次言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乐府古题要解》岁作载),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终言(《乐府古题要解》作末言)无贪财惜费,为后世所嗤。”按《乐府诗集》卷三十七所录者同一古辞,而有繁简之不同,简者为本辞,繁者乃晋人增益其字句,以之人乐,本辞或因不协于晋之乐律故也。  (五)《东门行》:古辞存;《乐府解题》云:“出东门,不顾(《乐府古题要解》作愿)归,入门怅欲悲(《乐府古题要解》无此句),言士有贫不安其居者,拔剑将去,妻子牵衣留之,愿共慵糜,不求富贵,且日今时清不可为非也。”按《乐府诗集》卷三十七所录者,亦有繁简两辞,简者本辞,繁者为晋乐所奏。又《古今乐录》引王僧虔《技录》云:“东门行歌,《古东门》一篇今不歌。”按《古东门》者就本辞而言,盖江左人乐者皆晋人所增益其辞句者。  (六)《东西门行》:古辞亡;魏之三帝,不见拟作,盖辞调久佚,《古今乐录》引王僧虔《技录》云:“《东西门行》今不歌。”斯云不歌于宋、济,而魏、晋亦未尝入乐也。  (七)《却东西门行》:古辞亡;魏武帝拟作《鸿雁》一曲;为魏、晋乐所奏。《古今乐录》引王僧虔《技录》云:“《却东西门行》,《荀录》所载武帝《鸿雁》一篇,今不传。”按《鸿雁篇》今收入《乐府诗集》卷三十七,僧虔初未及见,故云不传,盖宋、齐久不以之人乐矣。  (八)《顺东西门行》:古辞亡;魏之三帝无拟作,是魏、晋以后,此曲已不歌。《乐府解题·西门行》云:“又有《顺东西门》,为三七言,亦伤时顾阴,有类于此也。”按此曲今所见者,有陆机、谢灵运、谢惠连拟作,皆三七言体,而写留连光景之思者,是晋、宋之世古辞犹未失也。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台静农论文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