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漫笔
2005-5
安徽教育
徐刚
222
90800
大约有十七八年了,我把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田野调查上,了解中国土地荒漠化、江河与湿地等关于生态环境的状况,走得最多的是西部,更确切地说是河西走郎以西,风沙线和干裂的土壤以及大漠戈壁,胡杨红柳从此烙印在心的深处,成为一种生命感觉。我从大地之上、之中得到的启迪,由此而发出的思之种种,应是我写作生涯中最值得庆幸的一段历程,至少在这举世滔滔皆言利的年代,我曾在旷野中呼告守望,我没有变得更为浅薄,但,深刻与高贵是谈不上的,尤其是和大地之上的万类万物相比,我怎么能连根带叶地理解一根小草?我该如何去感觉在荒漠中兀自高大,而到了秋天那叶子金黄得醉人的独树胡杨呢? 我只是苍白地呼告过,并且重复着,关于土地,关于水,关于五谷杂粮,关于种草种树,关于小心翼翼地接近辉煌……我寻找着大漠中的一点点绿色,荒野中种树人的背景,还有塔里木河枯死的胡杨,不久前刚刚成为废墟的一处风沙线上的院落,抚摩正在风化的羊屎球,抚摩这岁月流逝。牧者和羔羊,今在何方? 所有的片段或者章节乃至题目,都只是我从大地上拾得的若干记录以及一个梦想。
徐刚,1945年出生于崇明岛,世代农人之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
徐刚以诗歌成名,作品有《抒情诗100首》、《徐刚9行抒情诗》及散文集《秋天的雕像》、《夜行笔记》、《林中路》等。近十多年主要从事人与自然的研究和环境文学写作。主要作品有《伐木者,醒来!》、《中
自序 敢问沧桑岁月,雪在何方引子:风从西来黄土高原大地史书黄河兰州夕照敦煌西行路上左公柳古浪褶皱八步沙之梦再访民勤明月有约消失的古城新疆古道大漠之水寻找艾丁湖废墟与坎儿井莎车之夜龟兹石窟极致第三极江河之源可可西里走过西藏贺兰山下西鄂尔多斯的荒野巴蜀源流结语:梦想开始的地方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