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引导的智慧

吴惠强 浙江教育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浙江教育  

作者:

吴惠强  

页数:

263  

前言

多凡出书索序,写序者以年长位重学高为首选,而惠强集多年关于家庭教育问题的思悟于一书,嘱我于书前写几句,我未加推辞。个中原因不是冒充学长,借别人的梯子攀高,而是读完书稿,生出颇多情愫。这里有同路人的回忆、同龄人的感悟,以及同志间的友谊。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与惠强因为办刊物而相识。在每年举办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专业委员会的年度会议上,我们相处甚欢。在交往中,我逐渐加深了对惠强的认识:聪明、好学,待人处事极好,按心理学术语定义是智商、情商皆高,在圈子里有口皆碑。惠强十几年一路下来,可谓工作、业务双丰收:工作上由一名普通编辑成长为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处长,业务上由金华而为浙中、浙江乃至全国教育科学界的教授级名师。这一切的获得,并非因他师出名校、名门。其实,恰恰因为起点不高,所以自强不息,终有成就。2009年,他荣获“金华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确为实至名归。惠强担任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期间,也正是我从事家庭教育研究与推广的时期。记得20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人对搞家庭教育研究不以为然,认为家庭教育里面皆婆婆妈妈的问题,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但惠强认为信息化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实际上推倒了学校教育的大墙,教师、学校已经不是青少年接受知识与教育的唯一渠道,而社会与家庭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在市场经济时代,家庭拥有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选择权,当今学校教育的许多问题,无一不与家庭的深度教育诉求相关。

内容概要

这本书延续了“十万家长点评家庭教育案例”的思路,把报道中的家庭教育事件及当时的建议作为“案例”,再作一次反思,再进行一次点评。我坚信,没有反思就没有家长的家庭教育智慧的形成,引发家长积极主动的反思是家庭教育指导的最大成功。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选择了60篇有代表性的报道,把它分成七个方面,涉及亲子关系、心理健康、学习引导、规矩养成、教育衔接、教育能力、教育观念等。在每一篇的前面又添了一个总的阐述,阐述了我对家庭教育的理解。

作者简介

吴惠强,1968年生,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金华市教鸯局基础教育处处长,兼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金华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等。曾任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省人民政府督学,策划

书籍目录

一个同行者的寄语(代序)第一篇 在矛盾中前行 1.怎样面对出走的孩子 2.“杀了妈妈”的背后 3.初二女生要离开生母继父 4.18岁儿子的离家出走 5.帮助十五六岁的孩子完成心理的“断乳” 6.18岁的女儿一年没和我说话了 7.家长不能期盼孩子对自己感恩 8.你注意自己和孩子交谈的方式了吗 9.“我要告我孩子” 10.15岁女儿在亲生父母家觉得很拘束 11.女儿离家出走回来后的教育 12.不愿与父母交流是家庭教育的最大问题第二篇 健康的心理是需要维护的 1.以第一名成绩进入高中的学生面临成绩不断下降的困惑 2.16岁男孩有张“带颜色的光盘” 3.性教育要依托中国的文化传统 4.插班孩子的“变态”行为 5.家有离中考50天的孩子 6.抽点时间蹲下来和孩子谈谈心 7.临近毕业的女生:“我考砸了,怎么办?” 8.得“心病”的孩子更需要“阳光” 9.怎样才是合理使用网络 10.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很忧伤 11.迷上网络游戏的15岁男孩的“遗言” 12.朋友聚会时孩子的表现很让父母心烦 13.孩子为什么在校在家表现不一样 第三篇学习是有方法的 1.多元智能帮你更辩证地评估孩子 2.如何看待在孩子身上的“智力投资的价值” 3.家长们最关注孩子的学习问题 4.作诗软件的坏处 5.怎样的时间能给孩子带来“成绩” 6.家长给孩子出题不是好招 7.假期的教育有自己的特点. 8.假期不是孩子的“第三学期” 9.假期的生活也可以很丰富 10.过重的负担肯定不会带来好的学习效果第四篇 规矩帮助孩子成才第五篇 衔接中上台阶第六篇 在反思中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第七篇 家长要摈弃:小家庭式“的教育理念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能够接受。作为孩子,也应该理解父母的关心爱护之情,如实说明为什么没有按时回家。在此次离家出走事件发生前,由于张某夫妇没有将自己的着急心情很好地表达出来,张某的女儿又未能如实告知自己的行踪,导致矛盾升级。二是父母和子女之间沟通的技巧需要改进。家长在无法获知女儿没有按时回家的原因的情况下,说了“不说清楚就不给生活费”的气话,虽然归根到底也是爱护孩子的一种方式,但使得孩子无法接受,因为她所考虑的仅仅是“拿不到生活费”,还不能深层次体谅父母的关心。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是重要力量,当父母和子女之间发生矛盾时,需要讲究沟通的技巧。不能简单粗暴。三是父母和子女之间发生矛盾后千万不要走极端。现在的孩子大多在“蜜罐”中长大,有些孩子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哪怕是父母的一句重话,就会头脑发热离家出走甚至跳楼、跳河,做出极端的事。在此次离家出走事件中,做孩子的要想到,自己离家出走不仅耽误学业,也会给亲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亲人会因到处寻找自己而花费大量精力和财力。更为重要的是,未成年人孤身走上社会,常常会成为不法之徒侵害的目标,一个“跟头”将影响其一生。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千万不能使矛盾激化。因此,孩子在遇到类似问题后,不要选择极端的方式与父母对抗。如在本次事件发生前,即便张某女儿不愿意说明为什么没有按时回家,也可以先回校,到时她父母肯定会及时将生活费送到学校。待双方都心平气和之后,还有什么问题需要通过离家出走来解决呢?


编辑推荐

《引导的智慧》:这不是一本教你怎样教育孩子的书。这是一本帮你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实践的得失,并形成自己的家庭教育想法和策略的书,是一份帮助你提升教育智慧的材料。因此,需要你的思维互动才能把这本书读厚。更加欢迎你把自己的观点与我分享。互动邮箱:jhwhq@qq.com。我将虔诚地点开您的邮件。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引导的智慧 PDF格式下载



引导的智慧:对家庭教育的思考,这本书不错。值得看,


这本书适合引导教育问题孩子,对于有个比较健康成长的孩子的家长来说,没有必要读。青春期有点叛逆是正常的,但是还不用读这本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