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城南旧事

林海音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

林海音  

页数:

174  

Tag标签:

无  

前言

  差不多十年前了,我写过一篇题名《忆儿时》的小稿,现在把它抄录在这里:  我的生活兴趣极广泛,也极平凡。我喜欢热闹,怕寂寞,从小就爱往人群里钻。  记得小时在北平的夏天晚上,搬个小板凳挤在大人群里听鬼故事,越听越怕,越怕越要听。猛一回头,看见黑黝黝的夹竹桃花盆里,小猫正在捉壁虎,不禁吓得呀呀乱叫。但是把板凳往前挪挪,仍是怂恿着大人讲下去。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北平有一种穿街绕巷的“唱话匣子的”,给我很深刻的印象。也是在夏季,每天晚饭后,抹抹嘴急忙跑到大门外去张望。先是卖晚香玉的来了,用晚香玉串成美丽的大花篮,一根长竹竿上挂着五六只,妇女们喜欢买来挂在卧室里,晚上满室生香。再过一会儿,“换电灯泡儿的”又过来了。他背着匣子,里面全是些新新旧旧的灯泡,贴几个钱,拿家里断了丝的跟他换新的。到今天我还不明白,他拿了旧灯泡去做什么用。然后,我最盼望的“唱话匣子的”来了,背着“话匣子”(后来改叫留声机,现在要说电唱机了!),提着胜利公司商标上狗听留声机的那种大喇叭。我便飞跑进家,一定要求母亲叫他进来。母亲被搅不过,总会依了我。只要母亲一答应,我又拔脚飞跑出去,还没跑出大门就喊:  “‘唱话匣子的’!别走!别走!”  其实那个“唱话匣子的”看见我跑进家去,当然就会在门口等着,不得到结果,他是不会走掉的。讲价钱的时候,门口围上一群街坊的小孩和老妈子。讲好价钱进来,围着的人便会换换蹭蹭地跟进来,北平话叫做“听蹭儿”。我有时大大方方地全让他们进来,有时讨厌哪一个便推他出去,把大门砰的一关,好不威风!  “唱话匣子的”人,把那大喇叭按在话匣子上,然后装上百代公司的唱片。片子转动了,先是那两句开场白:“百代公司特请梅兰芳老板唱宇宙锋,”金刚钻的针头在早该退休的唱片上磨擦出吱吱扭扭的声音,吱吱啦啦地唱起来了,有时像猫叫,有时像破锣。如果碰到新到的唱片,还要加价呢!

内容概要

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 50多年过去,如今远离北京的游子,对这一切依然情意缱绻。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

作者简介

林海音,女,原名林含英,原籍台湾省苗栗县,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

书籍目录

《城南旧事》代序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冬阳 童年 骆驼队--《城南旧事》出版后记

章节摘录

  惠安馆  一  太阳从大玻璃窗透进来,照到大白纸糊的墙上,照到三屉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来了。我醒了,还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阳光里飞舞着的许多小小的,小小的尘埃。宋妈过来掸窗台,掸桌子,随着鸡毛掸子的舞动,那道阳光里的尘埃加多了,飞舞得更热闹了,我赶忙拉起被来蒙住脸,是怕尘埃把我呛得咳嗽。  宋妈的鸡毛掸子轮到来掸我的小床了,小床上的棱棱角角她都掸到了,掸子把儿碰在床栏上,格格地响,我想骂她,但她倒先说话了:  “还没睡够哪!”说着,她把我的被大掀开来,我穿着绒褂裤的身体整个露在被外,立刻就打了两个喷嚏。她强迫我起来,给我穿衣服。印花斜纹布的棉袄棉裤,都是新做的,棉裤筒多可笑,可以直立放在那里,就知道那棉花够多厚了。  妈正坐在炉子边梳头,倾着身子,一大把头发从后脖子顺过来,她就用篦子篦呀篦呀的,炉上是一瓶玫瑰色的发油,天气冷,油凝住了,总要放在炉子上化一化才能擦。  窗外很明亮,干秃的树枝上落着几只不怕冷的小鸟,我在想,什么时候那树上才能长满叶子呢?这是我们在北京过的第一个冬天。  妈妈还说不好北京话,她正在告诉宋妈,今天买什么菜。妈不会说“买一斤猪肉,不要太肥。”她说:“买一斤租漏,不要太回。”  宋妈梳完了头,用她的油手抹在我的头发上,也给我梳了两条辫子。我看宋妈提着篮子要出去了,连忙喊住她:  “宋妈,我跟你去买菜。”  宋妈说:“你不怕惠难馆的疯子?”  宋妈是顺义县的人,她也说不好北京话,她说成“惠难馆”,妈说成“灰娃馆”,爸说成“飞安馆”,我随着胡同里的孩子说“惠安馆”,到底哪一个对,我不知道。  我为什么要怕惠安馆的疯子?她昨天还冲我笑呢!她那一笑真有意思,要不是妈紧紧拉着我的手,我就会走过去看她,跟她说话了。  惠安馆在我们这条胡同的最前一家,三层石台阶上去,就是两扇大黑门凹进去,门上横着一块匾,路过的时候爸爸教我念过:“飞安会馆”。爸说里面住的都是从“飞安”那个地方来的学生,像叔叔一样,在大学里念书。  “也在北京大学?”我问爸爸。  “北京的大学多着呢,还有清华大学呀!燕京大学呀!”  “可以不可以到飞安不,惠安馆里找叔叔们玩一玩?”  “做晤得!做晤得!”我知道,我无论要求什么事,爸终归要拿这句客家话来拒绝我。我想总有一天我要迈上那三层台阶,走进那黑洞洞的大门里去的。  惠安馆的疯子我看见好几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门口,宋妈或者妈就赶快捏紧我的手,轻轻说:“疯子!”我们便擦着墙边走过去,我如果要回头再张望一下时,她们就用力拉我的胳臂制止我。其实那疯子还不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她总是倚着门墙站着,看来来往往过路的人。  是昨天,我跟着妈妈到骡马市的佛照楼去买东西,妈是去买擦脸的鸭蛋粉,我呢,就是爱吃那里的八珍梅。我们从骡马市大街回来,穿过魏染胡同,西草厂,到了椿树胡同的井窝子,井窝子斜对面就是我们住的这条胡同。刚一进胡同,我就看见惠安馆的疯子了,她穿了一件绛紫色的棉袄,黑绒的毛窝,头上留着一排刘海儿,辫子上扎的是大红绒绳,她正把大辫子甩到前面来,两手玩弄着辫梢,愣愣地看着对面人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洋槐。干树枝子上有几只乌鸦,胡同里没什么人。  妈正低头嘴里念叨着,准是在算她今天共买了多少钱的东西,好跟无事不操心的爸爸报帐,所以妈没留神已经走到了“灰娃馆”。我跟在妈的后面,一直看疯子,竟忘了走路。这时疯子的眼光从洋槐上落下来,正好看到我,她眼珠不动地盯着我,好像要在我的脸上找什么。她的脸白得发青,鼻子尖有点红,大概是冷风吹冻的,尖尖的下巴,两片薄嘴唇紧紧地闭着。忽然她的嘴唇动了,眼睛也眨了两下,带着笑,好像要说话,弄着辫梢的手也向我伸出来,招我过去呢。不知怎么,我浑身大大地打了一个寒战,跟着,我就随着她的招手和笑意要向她走去。可是妈回过头来了,突然把我一拉:  “怎么啦,你?”  “嗯?”我有点迷糊。妈看了疯子一眼,说:  “为什么打哆嗦?是不是怕是不是要溺尿?快回家!”我的手被妈使劲拖拉着。  回到家来,我心里还惦念着疯子的那副模样儿。她的笑不是很有意思吗?如果我跟她说话我说:“嗯!”她会怎么样呢?我愣愣地想着,懒得吃晚饭,实在也是八珍梅吃多了。但是晚饭后,妈对宋妈说:  “英子一定吓着了。”然后给我沏了碗白糖水,叫我喝下去,并且命令我钻被窝睡觉。  这时,我的辫子梳好了,追了宋妈去买菜,她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她的那条恶心的大黑棉裤,那么厚,那么肥,裤脚缚着。别人告诉妈说,北京的老妈子很会偷东西,她们偷了米就一把一把顺着裤腰装进裤兜子,刚好落到缚着的裤脚管里,不会漏出来。我在想,宋妈的肥裤脚里,不知道有没有我家的白米?  经过惠安馆,我向里面看了一下,黑门大开着,门道里有一个煤球炉子,那疯子的妈妈和爸爸正在炉边煮什么。大家都管疯子的爸爸叫“长班老王”,长班就是给会馆看门的,他们住在最临街的一间屋子。宋妈虽然不许我看疯子,但是我知道她自己也很爱看疯子,打听疯子的事,只是不许我听我看就是了。宋妈这时也向惠安馆里看,正好疯子的妈妈抬起头来,她和宋妈两人同时说“吃了吗?您!”爸爸说北京人一天到晚闲着没有事,不管什么时候见面都要问吃了没有。  出了胡同口往南走几步,就是井窝子,这里满地是水,有的地方结成薄薄的冰,独轮的水车来一辆去一辆,他们扭着屁股推车,车子吱吱口丑口丑的响,好刺耳,我要堵起耳朵啦!井窝子有两个人在向深井里打水,水打上来倒在一个好大的水槽里,推水的人就在大水槽里接了水再送到各家去。井窝子旁住着一个我的朋友和我一般高的妞儿。我这时停在井窝子旁边不走了,对宋妈说:  “宋妈,你去买菜,我等妞儿。”  妞儿,我第一次是在油盐店里看见她的。那天她两只手端了两个碗,拿了一大枚,又买酱,又买醋,又买葱,伙计还逗着说:“妞儿,唱一段才许你走!”妞儿眼里含着泪,手摇晃着,醋都要洒了,我有说不出的气恼,一下窜到妞儿身旁,插着腰问他们:  “凭什么?”  就这样,我认识了妞儿。  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狗的尾巴。第二次看见妞儿,是我在井窝子旁边看打水。她过来了,一声不响地站在我身边,我们俩相对笑了笑,不知道说什么好。等一会儿,我就忍不住去摸她那条小黄辫子了,她又向我笑了笑,指着后面,低低的声音说:  “你就住在那条胡同里?”  “嗯。”我说。  “第几个门?”  我伸出手指头来算了算:  “一,二,三,四,第四个门。到我们家去玩。”  她摇摇头说:“你们胡同里有疯子,妈不叫我去。”  “怕什么,她又不吃人。”  她仍然是笑笑的摇摇头。  妞儿一笑,眼底下鼻子两边的肉就会有两个小漩涡,很好看,可是宋妈竟跟油盐店的掌柜说:  “这孩子长得俊倒是俊,就是有点薄,眼睛太透亮了,老像水汪着,你看,眼底下有两个泪坑儿。”  我心里可是有说不出的喜欢她,喜欢她那么温和,不像我一急宋妈就骂我的:“又跳?又跳?小暴雷。”那天她跟我在井窝子边站一会儿,就小声地说:“我要回去了,我爹等着我吊嗓子。赶明儿见!”  我在井窝子旁跟妞儿见过几次面了,只要看见红棉袄裤从那边闪过来,我就满心的高兴,可是今天,等了好久都不见她出来,很失望,我的绒褂子口袋里还藏着一小包八珍梅,要给妞儿吃的。我摸摸,发热了,包的纸都破烂了,粘乎乎的,宋妈洗衣服时,我还得挨她一顿骂。  我觉得很没意思,往回家走,我本来想今天见妞儿的话,就告诉她一个好主意,从横胡同穿过到我家,就用不着经过惠安馆,不用怕看见疯子了。  我低头这么想着,走到惠安馆门口了。  “嘿!”  吓了我一跳!正是疯子。咬着下嘴唇,笑着看我。她的眼睛真透亮,一笑,眼底下就像宋妈说的,怎么也有两个泪坑儿呀!我想看清楚她,我是多么久以前就想看清楚她的。我不由得对着她的眼神走上了台阶。太阳照在她的脸上,常常是苍白的颜色,今天透着亮光了。她揣在短棉袄里的手伸出来拉住我的手,那么暖,那么软。我这时看看胡同里,没有一个人走过。真奇怪,我现在怕的不是疯子,倒是怕人家看见我跟疯子拉手了。  “几岁了?”她问我。  “嗯六岁。”  “六岁!”她很惊奇地叫了一声,低下头来,忽然撩起我的辫子看我的脖子,在找什么。“不是。”她喃喃地自己说话,接着又问我:  “看见我们小桂子没有?”  “小桂子?”我不懂她在说什么。  这时大门里疯子的妈妈出来了,皱着眉头怪着急地说:“秀贞,可别把人家小姑娘吓着呀!”又转过脸来对我说:  “别听她的,胡说呢!回去吧!等回头你妈不放心,嗯,听见没有?”她说着,用手扬了扬,叫我回去。  我抬头看着疯子,知道她的名字叫秀贞了。她拉着我的手,轻摇着,并不放开我。她的笑,增加了我的勇气,我对老的说:  “不!”  “小南蛮子儿!”秀贞的妈妈也笑了,轻轻地指点着我的脑门儿,这准是一句骂我的话,就像爸爸常用看不起的口气对妈说“他们这些北仔鬼”是一样的吧!  “在这玩不要紧,你家来了人找,可别赖是我们姑娘招的你。”  “我不说的啦!”何必这么嘱咐我?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我都知道。妈妈打了一只金镯子,藏在她的小首饰箱里,我从来不会告诉爸爸。  “来!”秀贞拉着我往里走,我以为要到里面那一层一层很深的院子里去找上大学的叔叔们玩呢,原来她把我带进了他们住的门房。  屋里可不像我家里那么亮,玻璃窗小得很,临窗一个大炕,炕中间摆了一张矮桌,上面堆着活计和针线盒子。秀贞从矮桌上拿起了一件没做完的衣服,朝我身上左比右比,然后高兴地对走进来的她的妈妈说:  “妈,您瞧,我怎么说的,刚合适!那么就开领子吧。”说着,她又找了一根绳子绕着我的脖子量,我由她摆布,只管看墙上的那张画,那画的是一个白胖大娃娃,没有穿衣服,手里捧着大元宝,骑在一条大大的红鱼上。  秀贞转到我的面前来,看我仰着头,她也随着我的眼光看那张画,满是那么回事地说:  “要看炕上看去,看我们小桂子多胖,那阵儿才八个月,骑着大金鱼,满屋里转,玩得饭都不吃,就这么淘……”  “行啦行啦!不害臊!”秀贞正说得高兴,我也听得糊里糊涂,长班老王进来了,不耐烦地瞪了秀贞一眼说她。秀贞不理会她爸爸,推着我脱鞋上炕,凑近在画下面,还是只管说:  “饭不吃,衣服也不穿,就往外跑,老是急着找她爹去,我说了多少回都不听,我说等我给多做几件衣服穿上再去呀!今年的衬褂倒是先做好了,背心就差缝钮子了。这件棉袄开了领子马上就好。可急的是什么呀!真叫人纳闷儿,到底是怎么档子事儿……”她说着说着不说了,低着头在想那纳闷儿的事,一直发愣。我想,她是在和我玩“过家家儿”吧?她妈不是说她胡说吗?要是过家家儿,我倒是有一套玩意儿,小手表,小算盘,小铃铛,都可以拿来一起玩。所以我就说:  “没关系,我把手表送给小桂子,她有了表就有一定时候回家了。”可是,这时我倒想起妈会派宋妈来找我,便又说“我也要回家了。”  秀贞听我说要走,她也不发愣了,一面随着我下了炕,一面说:“那敢情好,先谢谢你啦!看见小桂子叫她回来,外面冷,就说我不骂她,不用怕。”  我点了点头,答应她,真像有那么一个小桂子,我认识的。  我一边走着一边想,跟秀贞这样玩,真有意思;假装有一个小桂子,还给小桂子做衣服。为什么人家都不许他们的小孩子跟秀贞玩呢?还管她叫疯子?我想着就回头去看,原来秀贞还倚着墙看我呢!我一高兴就连跑带跳地回家来。  宋妈正在跟一个老婆子换洋火,房檐底下堆着字纸篓、旧皮鞋、空瓶子。  我进了屋子就到小床前的柜里找出手表来。小小圆圆的金表,镶着几粒亮亮的钻石,上面的针已经不能走动了,妈妈说要修理,可一直放着,我很喜欢这手表,常常戴在手上玩,就归了我了。我正站在三屉桌前玩弄着,忽然听见窗外宋妈正和老婆子在说什么,我仔细听,宋妈说:  “后来呢?”  “后来呀,”换洋火的老婆子说:“那学生一去到如今就没回来!临走的时候许下的,回他老家卖田卖地,过一个月就回来明媒正娶她。好嘛!这一等就是六年啦!多傻的姑娘,我眼瞧着她疯的。……”  “说是怎么着?还生了个孩子?”  “是呀!那学生走的时候,姑娘她妈还不知道姑娘有了,等到现形了,这才赶着送回海淀义地去生的。”  “义地?”  “就是他们惠安义地,惠安人在北京死了就埋在他们惠安义地里。原来王家是给义地看坟的,打姑娘的爷爷就看起,后来又让姑娘她爹来这儿当长班,谁知道出了这么档子事儿。”  “他们这家子倒是跟惠难有缘,惠难离咱们这儿多远哪?怎么就一去不回头了呢?”  “可远喽!”  “那么生下来的孩子呢?”  “孩子呀,一落地就裹包裹包,趁着天没亮,送到齐化门城根底下啦!反正不是让野狗吃了,就是让人捡去了呗!”  “姑娘打这儿就疯啦?”  “可不,打这儿就疯了!可怜她爹妈,这辈子就生下这么个姑娘,唉!”  两个人说到这儿都不言语了,我这时已经站到屋门口倾听。宋妈正数着几包红头洋火,老婆子把破烂纸往她的大筐里塞呀塞呀!鼻子里吸溜着清鼻涕。宋妈又说:  “下回给带点刨花来。那你跟疯子她们是一地儿的人呀?”  “老亲喽!我大妈娘家二舅屋里的三姐算是疯子她二妈,现在还在看坟,他们说的还有错儿吗?”  宋妈一眼看见了我,说:  “又听事儿,你。”  “我知道你们说谁。”我说。  “说谁?”  “小桂子她妈。”  “小桂子她妈?”宋妈哈哈大笑,“你也疯啦?哪儿来的小桂子她妈呀?”  我也哈哈笑了,我知道谁是小桂子她妈呀!  ……


编辑推荐

  《城南旧事(插图本典藏版)(精)》是文坛名家林海音女士独步文坛三十多年的经典作品。自1960年出版以来,不但在台湾畅销不衰,在大陆也拥有广大的读者群。林海音以她超逸的文字风格,饶具魔力的文笔,通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自然而不造作,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将英子眼中北京南城风光恰切地融人字里行间,在展现真实热闹的市民生活之余,更为读者架设一个明晰的时空背景。全书在淡淡的忧伤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诗意,让人禁不住再三寻思个中深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城南旧事 PDF格式下载



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


笔记本式的封面,素雅,古典……小英的关于老北京的故事更是感人,不仅看了一遍又一遍。关于疯子,关于姨娘,关于那个偷东西的“大哥”,关于英子的成长。读着读着,心情不觉沉重起来了。因为林海音用这自叙式方式写出的老北京生活,又透出了一些感动,尤其是最后爸爸的离世,英子的成长便加速了,心酸中,感动着……


《城南旧事》典藏版我读了两遍,每一遍都有不一样的体悟,每一遍都有不一样的感动,唯一不变的,都是让我感到受益匪浅。最喜欢这里面的插图,淡淡的画风,十分符合林海音的轻描淡写。不仅我爱读,而且妈妈也非常喜欢,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读。一本好书、值得推荐的好书!


*^_^*墨蓝而近于青褐色的封面,给以旧事的视觉感受~凹凸有致的纹理,一只只骆驼,一抹抹冬日暖阳,一簇簇夹竹,同一个身形娇小的女孩子,指间触过小小的版画里 不老的林海音,这是城南的故事,安静温暖……路过城南,忆过旧事,这是一本,值得大人和小屁孩共同拥有的『城南旧事』*^_^*


读毕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甚为感动,好的书就如注入心田的一股涓涓清流,不必波涛汹涌,却能润物细无声。每个人的心中都珍藏着份独一无二的金色童年,任时光如何的飘逝,都无法带走那记忆中欢笑。只是蓦然回首才发现,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先前看过电影,和大家一样,十分喜欢英子这个小菇凉。书要比电影多一些章节,电影的删减也是可以理解的。每读一次,都能带我回忆一次童年的生活。细细的回忆是否有遗漏的章节。不经意间,自己是否也已悄然改变周围的世界。好想知道妞儿后来怎么样了。


喜欢林海音,喜欢《城南旧事》。
已经有了一本,读过很多遍,
这次购买,是为了收藏版本。


一直喜欢林海音,城南旧事也很好看,喜欢。


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大约就是那个样子。

英子在书中从一个懵懂的小女孩到丧父后懂事的大姑娘,似乎就是那么短短几年,不过是一个小学6年的过程。

很多的事情在孩子的眼里跟大人们的眼里是很不一样的。

很适合有童心的大朋友和小朋友看~!


首先不得不说,书很精美,让人看起来很舒服。
其次内容很不错,看第一章惠安馆的时候,提出了一疑问秀贞的故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当读到英子梦醒的时候,那种感觉很好,也很微妙,好像与主人公一起作了个或惊险或美好的梦。
全书前几章都有这样的色彩,或虚幻或真实,亦假亦真,这或许是我喜欢这本书的缘故吧。


先是看的电影,对小英子那双清澈的眼睛印象深刻,特意买书来看,童年的回忆总是那么美好。


还是那个在阳光下学骆驼咀嚼的小英子,那么纯真


我是一口气看完这本书的,个人认为林海音的叙事能力很强,看完第一段就一直吸引着我往下读,语言平实,很多老北京的韵味,生活的气息很浓郁,我很喜欢!强烈推荐!


在初中课文里看到城南旧事的最后一篇,被狠狠地感动了,发誓一定要买这本书看。喜欢这样的文字,回忆童年的纯真。书的包装精美,整体看着非常舒服,还有自带的带子做书签。黑白插图简洁好看。总之非常喜欢这个版本!


喜欢林海音的这本书 喜欢老北京的生活 从中能了解旧社会的生活!~


非常喜欢林海音女士的作品,那样真挚,那样淡雅。年幼时看过改编的电影,就爱上了,真是唯美。所以买了书看,精装也值得收藏


突然发现自己的童年已经度过了,那些感动的岁月就这么一区不复返了。
但是看完《城南旧事》突然又很有了感触,童年的回忆一下子涌上心头。


女儿告诉我要买《城南旧事》,我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买了此书。书不厚,讲述了作者少年时代的事情,所以女儿的语文老师才推荐给每一个同学。我知道,女儿不一定看仔细了,但是我是认认真真读了,感觉确实值得大家读读。


城南旧事是一本会让我流泪的书。


很喜欢《城南旧事》,喜欢


恩恩,这是我第一次把城南旧事 完完整整 认认真真的看完了
以前看的时候都是一小节一小节,翻一翻然后就不去懂它了
很好看的一本书啊。。。


很好的 城南旧事 值得收藏和品读


从《爸爸的花儿落了》开始喜欢林海音,看了很多遍


林海音的著作,情感丰富,值得一看


孩子前不久刚学了林海音的《冬阳 童年 骆驼队》(小学五年级语文),现在我又送他这本书,真是太高兴了。


很喜欢林海音的文字,很有怀旧的味道。


初中课本涉及很多林海音的文章,配合着读


书的感觉很好,封面,颜色都有一种淡淡的优雅,又像是对逝去童年的一缕忧伤


北京城里的小故事,用一个孩子最清澈的眼光的看出去,任何悲欢苦痛是美好的。
好久没有见过这样动人心弦的文字了。


一本好书,带着淡淡的忧伤,\\\\\\"我分不清好人和坏人,我也分不清海跟天。\\\\\\"


书很好,看了让人怀念老北京。书小了点、薄了点。


找这本书找很久了,很多版本是连同其它短篇一起的,这本只有单独“城同旧事”。排版看上去很舒服,沉绿硬皮封面加上书中几个插图感觉很怀旧。


找了好久,才找到这个版本的,超级喜欢封皮的造型,很怀旧的感觉。
这本书很薄,但内容却很丰富,描述了作者童年发生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故事。关于每个人的童年,总会有些自己怀念的事情,但是却不能如作者这般如此好的描述出来,看了也是一种安慰吧。特别是会唤起自己对童年的回忆。


这些旧事,容易让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感动在字里行间。


内容就不说了,这版的装帧什么的很好,看着淡淡的舒服~


书的内容毋庸置疑是很好的,一点点神秘,淡淡的温馨,暖暖的感动都让人不由得喜欢它。
但是由于这本书有多个版本。这个版本的装帧是最美的,墨绿色的硬书皮让人觉得这本书值得岁月的停留。


书面上有一道明显的压痕,但很奇妙地,却生出了一种与此书无比般配的古雅气质,旧时光的气息扑面而来。


即使是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时代背景也可以慢慢地铺开,比任何一部电影的展现都更加鲜活传神,这从来都是文字的魅力,,,小本书,厚皮的封面,值得收藏的版本~~


看完后勾起我心中对童年的无限遐想,虽然里面的童年与我的一点都不一样,但是看到作者逝去的童年,不禁揪心,很能够引起共鸣的书。生活中很多无奈,以前小时候不懂珍惜,失去了很多,很多,更教会我今天倍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失去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记忆。


很喜欢这一本书,虽然比想象的要小巧,但是装订很不错,书中林海音的描述把人带到一个纯真美好的世界,这是一本适合大人和小孩的书。


从孩子的角度看大人的世界,很经典


这本书拿在手里,让人感到一种让人爱不释手的精致,正如作者细腻的写作风格一样让人喜爱,推荐给所有爱书的人。


“我们总在最无知的时候尝到最甜美的糖果,又在尝尽了人生百味之后才明白,年少时后囫囵吞枣吃下的,没有细细品味的时光,原来是最美的。”我想寂地在《MY WAY》里给出了一个很美的答案。


还没看,书质量不错的,买这书是小学课文里的文章,虽然现在早就 不记得内容了,可一直记着小时候心心念念想买这书。。。


才明白童年以流逝,那美好的故事只在梦中出现,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有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第一次读到这么清新脱俗的小说,真不敢相信我现在才看到。其实书中故事写得好是三等功夫,文字形式安排得好是二等功夫,感觉好是一等功夫。这本小书,我估计是特等功夫,嘿嘿


以前买过绘本,一次文字版的,女儿读的很投入,最喜欢爸爸的花儿落了,还写了亲子阅读的心得发在校园网上。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作者的经典作品。真的很不错。还有作者的记忆力真好


和我童年生活相差较远,让我明白另外一种童年的生活,虽然平凡但同样是很有乐趣的。我也很想往这种生活。


很经典的书,适合小学生也适合大人


很喜欢这本书,封面古朴典雅。林海英的文字并不华丽,却异常动人。


在这本书里找回了童年,找回了几乎遗失的回忆!


从小看过电影,很喜欢那首歌,悠远而伤感,,书跟电影互相补充。里面的故事6岁的儿子也听得懂,冬天在家里一起读书,一起感动。


很喜欢这种风格,选了很多种,终于挑了自己满意的一种,女儿也很喜欢。送人也不错哦!


这本书是精装版的。十分满意


最喜欢精装版的书了。
因为它们都是精装的。
可以放很久很久。
可以拿来垫纸~~
在床上挑灯的时候不会写字写得很歪。。。


精装版很好!小小的一本,很适合在床上阅读。。。


这本书一看就是我喜欢的风格,我很喜欢,就是内容有些伤感,我一向不喜欢民国时候内容的书,因为那段时间有太多的哀伤,尤其是妇女儿童,天真可爱的孩子因为混乱的世界幸福的不多。
但是总体,这本书是很好的。


一本小书,拿在手里非常舒服,无论封面装帧还是文字都是我想要的书的感觉,建议购买此版收藏!


看到这本书,我立马感动了,书的纸张太好了,真的很精致,很精装的感觉。
感觉很崇敬。我觉得看过这本书的人,要想收藏的话,可以选择这个出版社的,真的不错


书的装帧很棒。
买回家后,是我妈先看的,一开始只是消遣,渐渐地,她也仿佛回到了童年的时候。
书的内容真的很棒。


没想到还是硬皮的。但不是那种光面硬皮,而是有着莎草纸感觉的硬皮封面。书页纸质也不错,里面简介的小插图也很有韵味。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书的内容,大学时期就看过,这次买是收藏的,很不错。


娓娓道来的童年,把小女孩童年的过程展露无遗。很温馨。


在火车上看的。是我喜欢的文字。值得收藏。书的风格很别致又不张扬。


封面真的太漂亮了!装帧也很好,印刷也很好。前面有代序,后面还有出版后记。里面还有插图。


是一本值得大人与孩子都看的书。


作者写她小时候生活故事,非常生动。


很早以前就看过这本书,很喜欢书的韵味,贴近生活的感觉,这次是看中了书的封面,烟灰色的很好看,哈哈


书u是很厚,却很耐看啊。


一部好的作品加上好的印刷,值得购买,很适合晚上睡前趟在床上看。


本来是给孩子买的,无意中我翻了几页,便被吸引住了,一口气看完了,很不错,就是光文字,没有图片,但还是给好评吧


我喜欢,但是读起来有点伤感,不想长大


慕名已久的作品,非常好的书


很秀气的一本,只是插图不是我想象中的相片


嗯。。。。。有种年代感。。。喜欢这样的感觉。。。。。真好


成年之后很难写得出孩子的世界,很难观察到孩子的心里,很好的文章,很不错的书!


提前没想到精装本那么小,不过内容很吸引人,儿子还没看完我倒先看完了,挺好看的,值得推荐


封面、插图、纸张都很精致
做收藏应该不错。


经久不衰的经典,每个人都值得收藏!


书的质感很好,是那种让人很有感觉的一本书。可以让11岁的女儿心静下来,净下来的一本书。
经典,值得去读!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包装很好,是我一直就想拥有的书,会认真体会


很满意,书的纸质很好,没异味,包装也是复古风格


很精致的小书 很喜欢 正在阅读中。。。


包装很古朴简洁,让人能安安静静地读。这本书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写的(我还没读完),情节不是那么吸引人,但是读起来感觉还是很舒服的


记起来很久前看过的老电影,固有的色彩,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值得永久收藏。


学校老师推荐买的,孩子喜欢


不买不行学校让的,哎都是托啊


很实在的感觉,文字朴实,引起同代人的共鸣


很好看的包装 很美的文字


内容没的说。这个装帧版本,我喜欢~~~适合收藏。配图简单,我喜欢


书还没看,但听朋友说看了很有感触。


给同事买的,她说他家孩子很喜欢看


封面很漂亮,书的包装和页面都很好!送货速度也挺快。这本书给我一种小豆豆的感觉~很喜欢这本书啊~


不算厚 比一般的小说薄 而且书也比较小 大概是作业本的大小吧 还没有认真看过 看完了再追加评论吧 纸质挺好的 字体也很清晰 空闲时阅读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内容看了好几遍。书很小。很像小本子。不过觉得插画不是太好看吧。总体来说很喜欢


字体稍稍有点小


精装书就是不一样,感觉很好!不过字体有些小,五号字吧


文章篇幅短小精悍了点,总觉得看的意犹未尽~~~小小童心,很纯净美好


精致的一本小书,从内到外。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