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少年儿童科学阅读

陈芳烈 主编,袁清林,杜秀英 编著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

陈芳烈 主编,袁清林,杜秀英 编著  

页数:

168  

前言

  2009年国庆前夕,在“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成就展”环境保护展区,前来参观的人群既为我国环境保护的斐然成就所震撼,也被一位身佩“青年环境友好使者”绶带的讲解员生动而富有激情的讲解所吸引。  新中国六十多年的环境保护,成就卓著,有目共睹。从1972年参加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起,我国政府就有了“环境保护”的理念,积极从事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特别是近三十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污染治理方面,2009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含氧量)比上年下降3,27%;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上年下降4,60%,继续保持了“双下降”的良好态势。人们注意到,与2005年相比,2009年我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9,66%和13,14%,二氧化硫“十一五”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为全面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生态建设方面,由于大力植树造林,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迅速增加,到2009年,全国森林面积已达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提高到20,36%: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公顷,居世界首位。  在自然生态保护方面,截至2009年底,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541个,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7%。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19个,面积9267万公顷。我国有28个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有20多个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组成部分。  荒漠化、沙化控制成效卓著。据最新一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整体得到初步遏制,2005~2009年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2491平方千米,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1717平方千米。截至2009年底,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37万平方千米,比2004年减少12500平方千米;全国沙化土地面积173,11万平方千米,比2004年减少8587平方千米。沙区植被状况进一步改善,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治理水土流失取得新进展。综合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治理面积递增,治理速度加快,治理范围扩大。通过水土流失治理,每年减少土壤侵蚀15亿吨,增加蓄水能力250多亿立方米,增产粮食180亿千克。  经过四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环保事业从小到大、蓬勃发展,现在已发展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阶段,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前面所说的那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的讲解又有什么动人之处呢?  她在介绍了新中国六十年的环保成就后说:“作为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之一,我承诺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此刻做起,以一传千,以身作则,以点带面,以我们青年人的力量传播绿色星火,动员全社会共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一定会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  她讲得多么好啊!  怎样做才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呢?对国家来说,要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依法保护资源环境,整治污染,加强生态建设;要广泛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对公众来说,要在生活中做到绿色消费,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还要与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等。  要做到绿色消费,参加环保活动,为保护环境而斗争,要和环境友好,首先就要了解环境。这本书在浩如烟海的环境科学大洋中只是沧海一粟,但毕竟还是可以让我们走近环境科学,亲近环境。随着了解的深入,我们大多数人终究会深刻认识到,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人类和环境是朋友,必须友好相处。如果你伤害环境,就等于伤害自己,这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觉悟。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争当一个光荣的环境友好使者呢?  2009年6月5日,在第38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中国环境保护部会同七个部委共同发起了“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项目。环保志愿者在接受专家系统培训后,将被授予“青年环境友好使者”的荣誉称号。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沈阳、西安、广州、成都等地培训了千余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我们前面所说的那位讲解员志愿者,就是其中的一员。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我国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面对一张西藏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照片,这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解说了发展清洁能源的重大意义,然后恳切地对观众说,“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可以为减缓气候变化作出贡献,在您夜晚休息时,只需轻轻一按,关闭电源,就可以节省高达20千瓦的电力。你们知道吗,为电视机单独配置一个电源板,每年就可以减少8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这个年轻人真是好样的,期待有更多优秀的青年环境友好使者涌现出来!  袁清林杜秀英

内容概要

陈芳烈主编、袁清林、杜秀英所著的《环境》可以让我们走近环境科学,亲近环境。随着了解的深入,我们大多数人终究会深刻认识到,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人类和环境是朋友,必须友好相处。《环境》告诉你如果你伤害环境,就等于伤害自己,这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觉悟。

作者简介

袁清林
1944年出生于陕西府谷。1967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曾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普协会从事科研、管理及科普工作。现任中科泰联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发表作品400万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星火二等奖、国家图书奖。著作《中国环境保护史话》被译为日文出版。
杜秀英
1944年出生于内蒙古达拉特旗。1968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1968~1975年在内蒙古林西县任农业技术员。1975~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从事环境化学与毒理学研究,历任助理研究员至副研究员。多次获中国科学院及国家级奖项。曾在国内、国际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科普作品数十万字。

书籍目录

只有一个地球
宝贵的地球
生物圈2号
寂静的春天
“地球日”的呐喊
世界环境日
可怕的臭氧空洞
地球保护伞
第三“空洞”
臭氧杀手
植物警报器
向日葵奇迹
指示生物
不同寻常的雨
酸雨制造者
文物也受欺
雄鱼当妈妈
自食其果
环境雌激素
战争破坏狂
贫铀弹
“橙剂”阴影
臭名昭著的二噁英
认识一下二噁英
空气质量日报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被达标”
警惕“生物入侵”
瑞士橘子事件
今非昔比
保护资源与环境
自然保护区
野马重归大自然
大熊猫的新机遇
地球之肾
罗布泊的悲哀
蜘蛛蟹变身杀人蟹
危险的海域
小鱼变大鱼
藏羚羊的敌人
保护藏羚羊
离离原上草
成吉思汗的家园
草原、草场、草坪和草地
麻雀去哪儿了
曰啖麻雀三千只
拯救人类的朋友
耕地保卫战
土地日
保护农业野生植物
北京“黄风怪"
沙尘暴的形成
城市绿化隔离区
植树造林学问大
沙漠绿化新思路
天然消音器
堵车请熄火
氢能汽车
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部分)
应对气候变暖
“狼来了”
二氧化碳是罪魁
争论不休的哥本哈根会议
知易行难的“减排"
绿色恒温器
联合国赞扬中国
图瓦卢没有明天,75
全球变暖好不好
无奈的水下会议
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的努力
南极冰川“消融季"
北极冰帽在缩小
珍惜生命之水
世界“水战"
地球上的水
我们该喝什么水
共饮长江水
南水北调利与弊
国外大规模调水工程
黄河奔流不到海
拯救黄河
黄河治理见成效
现实版“女儿国"
可怕的“哑泉”
古罗马衰落之谜
生命之源还是健康杀手
宝贵的中水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
水.黄牌告急
世界水日
太湖蓝藻事件
最早的发现
从“贫营养”到“富营养”
苏州河的复苏
曝气复氧船
苏州河“清肠”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国际重大溢油污染事故
科技改变生活
绿色住宅
世界各地的环保房屋
噪声变乐声
奇迹般的发现
巧用噪声
垃圾发电
我国第一个垃圾沼气场
垃圾发电厂落户大同
转基因疑云
帝王蝶风波
转基因大米的尴尬
高科技污染
不准克隆人
节能电脑
都是电波惹的祸
生活中的电磁污染
脑驱动科技
太空垃圾
大大小小的空间碎片
太空清道夫
观测地球的“千里眼"
对地观测平台
人造卫星的类型
绿色奥运
奥林匹克新精神
青蛙打败政府
期待绿色未来
警惕室内杀手
健康住宅标准
营造健康的家
关注食品安全
绿色食品标志
绿色壁垒
蓬勃的绿色
提倡绿色消费
中国环境标志
环境公平
垃圾变黄金
垃圾处理有新招
清洁生产
不一样的冰箱
一个撂倒十万个
修补臭氧层
《蒙特利尔议定书》
环境友好型汽车
走向环保的汽车业
自行车节
塑料袋淡出江湖
北京大学的筷子袋
可降解材料前途无量
不用水的厕所
循环水冲厕所
公厕发展简史

章节摘录

  、可怕的臭氧空洞  素有“世界末梢”之称的海伦娜岬角位于智利南端,濒临麦哲伦海峡,离南极最近。那里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瞎子——羊患有白内障,猎人随手就可拎起一只瞎了眼的野兔回家享享口福,河里的鱼是盲鱼,天上的飞鸟经常因为视力太差、不辨方向而撞进居民院内找死。  无独有偶,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平衡中的地球》一书中也提到,阿根廷的乌什娃伊亚已发现许多兔子、羊、牧羊犬、鸟和鱼是全肓或半盲的。  这一切不幸,都只能归咎于“臭氧空洞”。  “臭氧空洞”是个形象的说法,指的是南极、北极等地大气臭氧层中的臭氧含量显著减少。世界气象组织规定,大气中臭氧总量减少到200个多布森单位以下,就可以称为“臭氧空洞”。按照这个规定,南极最早出现臭氧空洞应该是在1982年。后来,臭氧空洞面积越来越大,2000年达到创纪录的28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4个澳大利亚,臭氧空洞的深度甚至填得下珠穆朗玛峰。  1987年,德国科学家发现北极上空也出现了臭氧空洞,其面积是南极臭氧空洞的1/3。同时,南半球、北半球的臭氧量也都在减少,欧洲、北美洲平均减少10%,~15%。科学家们认为,氯氟烃一类化学制剂是臭氧空洞形成的元凶。  一旦臭氧层受到破坏,就会有过多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兔子、羊、鸟等动物以及人类长期接受过量的紫外线,会造成眼球晶状体混浊,导致白内障乃至失明。上文提到的海伦娜岬角离南极最近,受影响也最大;阿根廷的乌什娃伊亚也已在“洞”中。卫生部门劝告当地居民9、10月份尽量待在室内,外出要戴墨镜,减少直接暴露于紫外线辐射下的机会。  紫外线的增加不仅伤害眼睛,还会诱发皮肤疾病,包括皮肤癌。美国声称,近lO多年来美国皮肤癌患者平均每年递增7%,估计今后80年内,仅美国就将有4000万人患此疾病,其中80万人会因此而死亡。据美国国家环保局测算,臭氧每减少1%,皮肤癌发病率增加2%~4%,白内障患者增加03%~O.6%。  强烈的紫外线不仅能伤害人和动物,对植物也有危害。人们在温室里对300种农作物和其他植物进行试验,结果有65%显示出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一般说来,紫外线辐射增加会使植物叶片变小,从而影响光合作用,降低农作物产量。豆类、小麦、玉米、棉花、土豆、西红柿、甜菜等重要农作物都对紫外线极为敏感。  因此,大气臭氧层的损耗是当今世界上又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生物圈的安危和人类的存亡。  地球保护伞  1913年,法国科学家布里首先发现在大气平流层中距地面20~40千米的范围内有一圈特殊的大气层,这层大气中臭氧含量特别高。大气中的平均臭氧含量大约是0.3ppm(百万分比),而这里的臭氧含量接近10ppm,高空大气层中90%的臭氧集中在这里,所以把它称为“臭氧层”。  臭氧层具有特殊的功能,可以保护地球生物免遭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的损害。紫外线按照波长可分为A(长波)、B(中波)、C(短波)三段,臭氧层对于无害而有益的可见光和A段紫外线一律放行;对生物危害极大的C段紫外线,臭氧层可将它们全部吸收;对生物害大利小的B段紫外线,臭氧层将它们大部分吸收,小部分放行,让它们为地面杀菌消毒,又不至于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所以说,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  第三“空洞”  在发现南极和北极的“臭氧空洞”之后,1999年,我国科学家通过卫星资料和实地调查发现,青藏高原上空每年6~10月上旬会出现臭氧浓度异常低值中心。在那里,臭氧总量比正常值低11%左右,而且低值中心区域的臭氧量正在一年比一年减少。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地球中低纬度上空发现大气臭氧损耗,这可以说是地球上的第三个臭氧空洞。  臭氧杀手  经过跟踪、监测,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臭氧空洞的成因——臭氧层损耗。一种大量用作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等化工制剂的氟氯烃是导致臭氧减少的罪魁祸首。另外,寒冷也是臭氧层变薄的关键,这就是首先在地球南北极最冷地区出现臭氧空洞的原因。1987年,世界上的主要工业国签署了《蒙特利尔公约》,议定逐步停止使用危害臭氧层的化学物质。  现在,更为健康的第三代制冷剂已经问世了,这就是氨。氨是自然存在的物质,由氢和氮元素组成,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微乎其微。  ……


编辑推荐

  《中国少年儿童科学阅读:环境》最新鲜的科学信息、最先进的科技成果,让你做一个科学达人,十几位中国知名科普作家、科学家倾心创作,列入中国科协繁荣科普创作资助计划,中小学生科普阅读推荐图书,中国少年儿童科普精品书系。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少年儿童科学阅读 PDF格式下载



国内难得的少儿科普书,推荐。


内容丰富,适合小学生阅读。


书的质量很好,孩子很喜欢,让我陪他共同阅读。


很多内容挺好的一本书,欢迎收看!


很好,可以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