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系列
2013-3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经典诵读系列:论语》是为帮助当今少年朋友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拓展知识视野,吸收思想养料,根据少年朋友的心智特点和生活实际,我们对《论语》全书500章作了淘洗筛选,精选了与我们当今生活息息相通的70余段名言警句,并逐字加注拼音,逐段进行注释翻译。在疏通文句之后,我们还对文句意义试作解读提示,揭示其蕴涵的文化意蕴和思想吸引力,沟通传统内容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学而篇第一 学而时习之 孔子学琴 孝悌为仁之本 仁爱从家庭开始 吾日三省吾身 弓的启发 温、良、恭、俭、让 少年孔融 敏于事而慎于言 “转世颜回” 为政篇第二 十五志于学 少年太学生 学与思 学思结合的张衡 知之为知之 顽童难倒孔圣人 人无信不知其可 一笑倾国 见义勇为 “南山可移,判不可改’’ 八俏篇第兰 每事问 孔子入庙问礼 里仁篇第四 里仁为美 “让他三尺又何妨” 以其道得之 子罕坚辞宝玉 朝闻夕死 周处自新 士志于道 布衣本色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汉文帝的一封信 君子喻于义 羊续悬鱼 父母在,不远游 一表万古情 公冶长篇第五 朽木不可雕 宰予昼寝 听其言而观其行 诸葛亮轻信铸大错 多欲焉得刚 “强项令” 雍也篇第六 不迁怒,不贰过 少年诸葛亮和他的老师 不改其乐 虽贫犹乐的范仲淹 文质彬彬 “朱彦修”慕名学医 己欲立而立人 晏子劝仁 述而篇第七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御师辞职 乐在其中 原宪不愿做官 不知老之将至 志在千里 敏以求之 孔子洛阳求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和老叟 钓而不纲 赵简子禁捕飞禽 我欲仁斯仁至 饮泉明志 君子坦荡荡 王质坦然送范公 泰徊篇第八 士不可以不弘毅 鉴湖女侠 学如不及 “写尽八缸水” 子罕篇第九 多能鄙事 老马和蚂蚁 循循然善诱人 巡抚夫人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无地起楼台”的宰相 逝者如斯夫 牢中苦读 后生可畏 乘风破浪 匹夫不可夺志 司马迁忍辱写《史记》 松柏后凋 张骞不辱使命 乡党篇第十 厩焚 问牛不问人的丞相 先进篇第十一 孝哉闵子骞 闵子骞至孝感继母 鸣鼓而攻之 苛政猛于虎 进之与退之 因材施教 颜渊篇第十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祢衡击鼓 四海之内皆兄弟 明成祖与苏禄东王 民无信不立 移木赏金 必也使无讼 松江太守的“明日来” 君子成人之美 孟子制止以邻为壑 君子之德风 苏轼还屋传佳话 子路篇第十三 先之劳之 卧薪尝胆 赦小过,举贤才 两个鸡蛋的小过 身正不令而行 ……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赁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版权页: 插图: 里仁篇第四(共2.6章,选7条) 里仁为美 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注 孔子说:“人如果能居住在充满仁德的地方,那是最好的。如果不选择与仁德相处,那怎么能说是聪明呢?” ①里:居住的位置。 ②处:相处,居住。 ③焉:怎么。 ④知:同“智”。聪明。 孔子在这里说的是,要利用客观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来培养和造就自己的仁德。选择在一个充满仁德的地方居住,朝夕处于良好的仁德环境,自己就会受到仁德之风的潜移默化。 故事 “让他三尺又何妨” 清朝康熙时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张英,是安徽桐城人。他有一个邻居姓叶,也是一位较大的官员。这一年叶家要翻造新房,在重新打院墙桩基时,把墙基向张家这边移了三尺。 张英的夫人很生气,就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北京,向张英报告此事,要丈夫出面解决。 张英得悉邻居与家里发生了争地界的事,就写了一封回信,让人带回交给夫人。夫人拆开信,只见是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夫人看完回信大失所望。这封信不但不想办法争回三尺墙基地,反而要“让他三尺”。张夫人心里难免生气,但后来一想,丈夫也有道理。自己丈夫的官比邻居大,如果要回这三尺基地,难免被人家认为以势压人。再说,自家的院子已够大了,少了三尺也无大碍。更重要的是邻里之间要和睦,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她同意了丈夫的劝导,不再提这件事,把墙基后退了三尺。 叶家听说张家已派人进京找大学士,便准备应付此事。后来见进京的人回来了,一点事也没有,又听说张家主动礼让三尺,觉得很惭愧:人家毕竟是大学士,有肚量,自己太小心眼,不讲礼法。于是,把砌好的墙拆了,把墙基退回三尺。 张叶两家各退三尺,便空出了一道六尺宽的小巷。这六尺巷被后人称作“仁义巷”,这件事也成了桐城人的佳话。
《经典诵读系列:论语》还根据所选语录的主旨,绘制了精美生动的插图,编配饶有兴味的人物道德故事,把某些道德说教化为生动的形象展示。